- 相關推薦
夏至是幾月幾日
夏至是幾月幾日1
夏至是每年的幾月幾日
夏至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節氣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后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
每一年夏至是幾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0個節氣。斗指午;太陽黃經90°;于公歷6月21—22日交節。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夏至這天過后太陽將走"回頭路",太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對于我國位于北回歸線(北緯23°26')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過后,正午太陽高度開始逐日降低;對于我國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過后,正午太陽高度經過南返的太陽直射后才開始逐日降低。
夏至有什么習俗和講究
夏至明顯的習俗就是吃面,冬至餃子夏至面,吃餃子不凍耳朵,而食夏至面往往是過水面,因為天氣太熱了,面要用涼水過一下,提醒大家防暑降溫,以前的人們生活水平可并不高,能吃上一大碗涼水面,也是讓人感到很知足的事。
夏至
還有一種習俗是吃狗肉,認為吃狗肉可以增強免疫力,強身健體,以前的人特別講究吃狗肉,年輕人因為衛生條件的原因,好像不喜歡這種美食,還有一種說法,比如在漢代,古人認為貓頭鷹長大后會吃掉自己的母親,認為這種鳥是不孝之鳥,于是將毛頭鷹煮成肉湯,當然這也是不科學的,現在貓頭鷹已經成了保護動物,我們不能傷害而是要保護,另外不要隨便去食用野生動物。
在這個季節有的地方人們也經常吃苦菜,比如苦瓜之類,也是一道不錯的下飯菜,我還最愛吃老媽做的煎餅,啥菜都可以夾著吃,也是這個時節最普遍的美食。
當然夏至來至來臨也要注意一下,因為天氣炎熱,像冷飲,冰淇淋,飲料這些東西盡量少喝,也提示大家天氣悶熱不要經常喝那些碳酸飲料。
夏至節氣氣候特點
1、對流天氣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么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詩人徐書信在《暑雨》一詩中,也對夏日雷雨天氣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風暑坐臺,蛙鳴蟬噪襲塵埃。靑天霹靂金鑼響,冷雨如錢撲面來。”
夏至節氣
2、暴雨天氣
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并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
4、高溫天氣
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夏至過后,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夏至是幾月幾日2
夏至是農歷幾月幾日
2022年夏至是農歷五月廿三,陽歷時間6月21日,星期二。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0個節氣。斗指午;太陽黃經90°;于公歷6月21-22日交節。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夏至這天過后太陽將走"回頭路",太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北緯23°26')向南移動。
夏至介紹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四川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因為,近地層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之時。過了夏至,我省盆地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盆地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盆地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
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盆地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范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準備。夏至節氣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后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2022年夏至是何干支
2022年夏至是6月21日,農歷五月廿三,星期二。天干是壬寅年丙午月乙巳日。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0個節氣。對于我國位于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過后,正午太陽高度開始逐日降低;對于我國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過后,正午太陽高度經過南返的太陽直射后才開始逐日降低。
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但卻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因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易形成雷陣雨。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也是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民間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習俗。此外,夏至后,人們普遍會食用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來避暑。
夏至傳統習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民間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余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展出節日宴飲活動,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3、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來,中國一些地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農事活動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濕潤灌漿,干干濕濕,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后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
夏至是幾月幾日3
夏至
夏至日是幾月幾日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也就是說夏至的名字,只是代表夏至這一天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天夏天來臨。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
夏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有一種觀點認為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就是源自夏至節。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夏至節氣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
二候蟬始鳴: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要做什么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饑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后,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后,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夏至節氣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夏至節
夏至和冬至一樣,屬于中國民間重要的節日,古時稱“夏節”、“夏至節”。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國放假,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雜錄》里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北京夏至這天要吃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面館人氣很旺。無論面館的四川涼面、擔擔面、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面等等,各種面條都很“暢銷”。
夏至是幾月幾日4
2023年夏至是幾月幾號
2023年夏至開始時間:6月21日22:57:37
2023年夏至結束時間:7月07日16:30:29
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但卻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因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夏至的風俗
一、觀蓮節
夏至是觀賞蓮花的最好時節,民間把6月24日作為荷花的生日,早在宋代就有“觀蓮”節了。荷花亭亭玉立,集花、葉、香三美于一身,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經典詩句,描繪了荷花的風姿神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表現了荷花,圣潔無瑕的氣質,也是人們追求的理想人格。
二、夏至吃面
中國民間有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意思是說冬至日要吃餃子,而從夏至開始則要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于制作清涼的食物為主要飲食,面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這是因為夏至是農家最忙最累最歡喜的日子。夏至一到,剛好是大麥小麥收割完畢的時候。
三、夏至祭祀
在古人看來,夏至不是一個簡單的節氣,而是陰陽升降,天道循環的轉折點,是重要的節日,所以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在節日舉行祭祀是理所應當的,但祭地是皇上的特權。祭的禮儀是國之大典。
宋朝夏至時節,百官可以放假三天。到了明清兩朝更是修了地壇,讓皇帝在夏至日舉行盛大的祭地儀式,現在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的地壇公園,就是明清留下的祭祀遺址。
官方重視夏至的祭祀,漸漸到了民間夏至日,也有薦新祭祖的儀式。中國人是特別講究對祖先的祭祀的。夏至鼎盛的陽氣催熟了瓜果蔬菜。這些新鮮的食物摘下來以后,活著的人不是自己來享受它,而是呈上新收的麥子與祖先共享。不過時至今日,祭祀的習俗已漸漸被人們淡忘。
四、放荷燈
放荷燈也是夏至的民間風俗。這個習俗主要是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對活著的人們的祝福。千百盞河燈在夏至夜晚被人們釋放到河中,閃閃爍爍就像散落到人間的點點星光,很是令人心醉。
夏至吃什么水果最合適?
1、李子
正值吃李子的好季節。李子里面含有豐富的糖分,具有緩瀉的作用,可用來治療便秘。而其中所含的礦物質吃了有凈血與造血的作用,可以強化肝臟和腎臟功能,可以治療高血壓與生理不順。
2、香瓜
香瓜性味甘、寒,不但具有止渴、除煩熱、通三焦、利小便,通大便的功效,還具有一定的防暑氣的功效。
3、火龍果
火龍果是在5月、6月時的時令水果,它的果實非常碩大,肉多汁多,是炎炎夏日里的饋贈。不過,事實上,更可貴的'是火龍果的內在,排毒解毒抗衰老、養顏補血降血脂,應季而生,能夠幫助我們防備和解決濕熱帶來的不少問題。
夏至的風俗吃什么
1、夏至習俗吃什么:夏至蛋
在湖南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湘南一帶,主要是嘉禾、藍山、桂陽于夏至當天早晨起來,將整雞蛋煮熟,用紅紙或紅色染料將蛋皮染紅,再用一個小網袋裝上,系上少年、兒童的前胸,一直掛到中午或下午再剝去蛋殼將蛋吃掉。民間以為夏至吃蛋,能強身健胃,行走有勁。諺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爛。
2、夏至習俗吃什么:熱面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3、夏至習俗吃什么:生菜、涼面
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大吃生菜、涼面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欲,但是又不至于會因為過于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面這些食物就會大賣了。
夏至養生三忌
一、忌夜食生冷、空腹飲茶: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飲食,生菜、瓜類等,本為夏季忌食之品,夜間尤其要注意食用此類食物。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癥。
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再是喜歡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陽,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癥,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陽痿、痛經等病癥。因此,夏季飲茶,應是在餐后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饑餓感則立刻停飲。
二、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于開泄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可以見到的病癥如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則變生原因不明的發熱證。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風,對小兒尤其如此。
三、忌夜臥貪涼: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長壽,特來請教養生大師彭祖。彭祖隨此人到其家中細細查尋,發現這家臥室中的墻壁上有一個孔洞,這個孔正對著睡覺之人的頭部,彭祖就讓人把那個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人果然長壽了。原來,中醫認為“頭乃諸陽之會”,頭部是人體陽氣的匯聚之處,夜臥吹冷,極易導致陽氣折損,天長日久,則陽氣散盡而斃命。因此,我們現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對小兒甚至不要在其睡著之后扇風取涼,否則,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開、風痹等病癥,人們往往不知其害,所謂愛之深,則害之甚。諺語有“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后飯”的養生口訣,均可以理解為夏季的養生要求。
夏至是幾月幾日5
夏至是哪天
夏至
夏至是在每年公歷6月20或21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并且越往北越長。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落大多為14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
夏至時,北斗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夏至圖片
夏至習俗
祭祀祖先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古時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食“麥粽”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吳江縣志》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農家還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贈親友,俗謂“夏至餅”。
冬至餛飩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節氣
夏至的氣溫降水變化
夏至過后,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其后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大約在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
“夏至”是盛夏的起點。雖然還沒有到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但離“入伏”也不遠了。從“夏至”起,經過三個“庚日”,便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氣溫高、濕度大、不時出現雷陣雨,是夏至后的天氣特點。
夏至是幾月幾日6
2023年夏至是什么時候
2023夏至是2023年6月21日,22:57:37,農歷2023年五月(大)初四,星期三。
在夏至到的時候,太陽黃經為90°。這個時候的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另外,這一天也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開始的時候,就慢慢進入了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在過去,古人會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就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節氣之后,太陽就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的特點就是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如何在夏至時刻增加好運勢
夏至時刻是增加好運勢的良好時機,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來增加好運:
將家中舊的物品清理干凈,新置一些新家具或裝飾品,以增加室內的陽氣。
在夏至前后,適當修剪院子或家中的植物,保持家居的清新舒適。
在夏至時刻,可以選擇一些陽氣強的食物進行食用,如魚、雞肉、黃豆、山藥等。
在辦公室或家庭房中,增加一些綠色植物,以增加氣場的自然感。
夏至習俗
祭祀祖先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古時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夏至要注意什么
1、清淡飲食多吃蔬果雜糧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2、要清涼
衣服的布料盡量選用棉質及亞麻,這樣容易吸汗和透氣。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于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3、晚睡早起睡午覺
此時節,公眾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從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子覺是以陰養陽。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夏至養生小知識
1、適當鍛煉身體
鍛煉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為涼爽的時候進行,場地可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清新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為好,劇烈的運動不宜做。
2、外出采取防曬措施
此時節,公眾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外出時,應采取防曬措施,如打傘、戴遮陽帽、涂防曬霜等;隨身要備有人丹、藿香正氣水、十滴水、清涼油等。另外,從服裝的顏色上來講,最好穿紅色的衣服,因為紅色的衣服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進而保護皮膚,防止皮膚老化甚至癌變。
3、要清涼
這個多指穿著及生活環境。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輕人喜歡穿牛仔服飾,夏季不適合穿這種衣物。衣服顏色盡量以淺色為主,這樣才能少吸熱。衣服的布料盡量選用棉質及亞麻,這樣容易吸汗和透氣。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于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4、晚睡早起睡午覺
此時節,公眾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從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子覺是以陰養陽。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5、靜息調心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夏天是養心的季節。養心學家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應“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靜自然涼”。聽慢音樂是一個調息的好方法。音樂中的音符也含有陰陽五行的元素,和節奏快的音樂能增強體內陽氣、助人興奮的效果相反,舒緩音樂可以幫助呼吸慢下來,讓心臟得到休息。
6、溫水洗澡
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7、忌夜臥貪涼
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對小兒甚至不要在其睡著之后扇風取涼,否則,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開、風痹等病癥,人們往往不知其害,所謂愛之深,則害之甚。諺語有“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后飯”的養生口訣,均可以理解為夏季的養生要求。
夏至是幾月幾日7
2023年夏至時間:6月21日22:57:37,農歷2023年五月(大)初四。
夏至時,北斗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度。太陽在黃經90度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夏至要注意什么
1、清淡飲食多吃蔬果雜糧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2、要清涼
衣服的布料盡量選用棉質及亞麻,這樣容易吸汗和透氣。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于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3、晚睡早起睡午覺
此時節,公眾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從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子覺是以陰養陽。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夏至的風俗
一、觀蓮節
夏至是觀賞蓮花的最好時節,民間把6月24日作為荷花的生日,早在宋代就有“觀蓮”節了。荷花亭亭玉立,集花、葉、香三美于一身,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經典詩句,描繪了荷花的風姿神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表現了荷花,圣潔無瑕的氣質,也是人們追求的理想人格。
二、夏至吃面
中國民間有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意思是說冬至日要吃餃子,而從夏至開始則要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于制作清涼的食物為主要飲食,面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這是因為夏至是農家最忙最累最歡喜的日子。夏至一到,剛好是大麥小麥收割完畢的時候。
三、夏至祭祀
在古人看來,夏至不是一個簡單的節氣,而是陰陽升降,天道循環的轉折點,是重要的節日,所以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在節日舉行祭祀是理所應當的,但祭地是皇上的特權。祭的禮儀是國之大典。
宋朝夏至時節,百官可以放假三天。到了明清兩朝更是修了地壇,讓皇帝在夏至日舉行盛大的祭地儀式,現在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的地壇公園,就是明清留下的祭祀遺址。
官方重視夏至的祭祀,漸漸到了民間夏至日,也有薦新祭祖的儀式。中國人是特別講究對祖先的祭祀的`。夏至鼎盛的陽氣催熟了瓜果蔬菜。這些新鮮的食物摘下來以后,活著的人不是自己來享受它,而是呈上新收的麥子與祖先共享。不過時至今日,祭祀的習俗已漸漸被人們淡忘。
四、放荷燈
放荷燈也是夏至的民間風俗。這個習俗主要是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對活著的人們的祝福。千百盞河燈在夏至夜晚被人們釋放到河中,閃閃爍爍就像散落到人間的點點星光,很是令人心醉。
夏至節氣吃什么適合養生
苦瓜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敵。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為其中含有生物堿、尿素類等苦味物質。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涼拌,炒還是煲湯,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并且不失“青色”,都能達到“去火”的目的。
芹菜
性味甘苦。微寒。具備清熱利濕、平肝涼血的作用。時常食用。對咳嗽多痰、牙痛、眼腫者具備較好的匡助療效。芹菜還具備減低膽固純和血壓的作用。
絲瓜絡
性味甘苦。有通經絡、行血脈、涼血解毒的功效。絲瓜絡清冷微寒。瓜肉鮮嫩。做湯或者炒肉均可。具備清熱化痰的作用。
萵筍
萵筍具備清熱化痰、瀉火解毒、利氣寬胸的作用。對幼童來講,還能起到幫助長牙、換牙的作用。常言道: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這里的“青”就是指各種蔬菜瓜果。
香蕉
香蕉性甘寒,味微澀,具有清熱止渴、清胃涼血、潤腸通便、降壓利尿的功效。對于口渴、便秘等陰虛腸燥、血熱氣滯者是十分健康的食物。但是,香蕉不適宜脾胃虛寒、陽氣不足的人食用,否則會引發虛火更旺。
梨
梨有生津止渴、化痰清火、潤肺去燥的功能,適宜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燥結、高血壓以及肝炎、肝硬化患者。梨性寒冷,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后血虛的人不宜食用。
西瓜
夏季消暑珍品,涼甜可口。西瓜具有清熱消煩、止渴解暑、寬中下氣、療喉痹、利小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但是吃西瓜不能一次攝入過多,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
獼猴桃
獼猴桃具有解熱、止渴等功效。含豐富的糖分、維生素C等營養素,尤其維生素C的含量遠遠高于梨和蘋果。
夏至的忌諱
1、忌夜食生冷、空腹飲茶
夏天的時候黑夜短,夜間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癥。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因此,夏季飲茶,應是在餐后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饑餓感則立刻停飲。
2、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人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于開泄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會出現如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至會有不明原因的發熱。
【夏至是幾月幾日】相關文章:
小滿是幾月幾日03-02
大暑是幾月幾日01-13
芒種是幾月幾日08-26
寒露是幾月幾日03-21
驚蟄是幾月幾日03-25
幾月幾日小寒03-31
立冬是幾月幾日03-15
立冬是幾月幾日202204-13
大暑是幾月幾日幾點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