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夏至的由來和習(xí)俗 夏至習(xí)俗有哪些
夏至的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jié)束。據(jù)《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毕闹吝@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如海南的?谑羞@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nèi)諠u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還是中國最古老的節(jié)日之一,有一種觀點認為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端午節(jié)就是源自夏至節(jié)。夏至?xí)r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zāi)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jié)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敝艽闹良郎瘢鉃榍宄哪辍囸I和死亡。
夏至習(xí)俗有哪些
祭祀祖先
夏至?xí)r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zāi)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jié)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吧取,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古時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食“麥粽”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秴墙h志》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辈粌H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農(nóng)家還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贈親友,俗謂“夏至餅”。
冬至餛飩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耙蛳闹列蔓溡呀(jīng)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面
夏至的飲食習(xí)俗有哪些
1、北京:冬至餃子夏至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在民俗回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jié)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xí)慣,每年一到夏至節(jié)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2、浙江紹興: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
諺云:“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以前,很多農(nóng)戶將醮坨用竹簽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處,并燃香祭祀,以祈豐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機飽食一頓。
3、江蘇無錫: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背赃^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4、嶺南地區(qū):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
夏至
“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于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
5、山東: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nóng)家生活的情趣。
6、其它地區(qū)的夏至食俗
在中國西北地區(qū)如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nóng)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
【夏至的由來和習(xí)俗 夏至習(xí)俗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
夏至有哪些民間習(xí)俗04-16
夏至的習(xí)俗02-15
夏至的由來12-16
夏至的由來和風俗 夏至的由來簡介04-26
端午的由來和習(xí)俗04-22
小滿的由來和習(xí)俗03-04
小年的習(xí)俗和由來03-04
夏至有哪些講究06-21
[必備]端午的由來和習(xí)俗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