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弈》課堂實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弈》課堂實錄(精選11篇)
課堂實錄是指將課堂教學過程進行真實記錄,包括老師的講解、學生的問答、課堂互動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弈》課堂實錄,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弈》課堂實錄 1
一、警句引路,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師生齊讀名言警句。
老師:這兩個句子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都是用文言文寫成的。
老師:你都積累過哪些用文言文寫成的名言?背給大家聽聽。
生背誦積累的名言。
老師:積累是學語文的好方法。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遺產與結晶,學好文言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老師也很喜歡文言文,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了一篇。
師配樂背誦《學弈》。
老師:知道這篇文章出自何處嗎?(《孟子》)通過預習,你對孟子有哪些了解?
生匯報資料
師課件展示孟子簡介。
老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孟子的`這篇經典文章。(板書課題)“弈”字是生字,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書空練習(生書空后齊讀課題)
老師:誰能單講這個“弈”字?那“學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對,看注釋是學好文言文的好方法。在現代的漢字中有一個字和“弈”字發音相同,長得又特別象,你知道是哪個字嗎?(學生:是“神采奕奕”的“奕”字)對,就像我們今天的學習狀態一樣。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老師:他們在下什么棋?(圍棋)你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一個老人在教兩個人下棋,一人聽得很認真,另一個卻三心二意。
老師:認真觀察插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那課文是怎樣講這個故事的呢?把書打到46頁。
二、范讀引領,自瀆學文。
(課件出示:自瀆要求。)
學生自學,師隨機指導。
老師:這篇文言文該怎樣來讀呢?(師配樂范讀)說說老師讀的有什么特點?
學生:語速慢,停頓多,有感情。
老師:古人讀書講究吟誦,讀得入情入境,如醉如癡。學好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朗讀,最好的方法也是朗讀。
生用多種方式朗讀(個別讀、分組讀、男女生互讀、賽讀、齊讀)
老師:要想把文章讀得更好,怎么辦?
學生:要理解課文內容。
老師:你有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學生:可以看注釋、聯系上下文,還可以對照譯文。
老師:用你們喜歡的方法一定能把課文學好。
三、研讀課文。
老師:讀了這么多遍課文,誰愿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說課文內容。
老師:弈秋是個怎樣的人?(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告訴了你什么?
學生: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
老師:者,的人的意思。如讀者是讀書的人,作者是寫作的人。像這樣的你還知道嗎?
學生:聽者是聽別人說話的人......
老師:這么好的老師,肯定會“嚴師出高徒”啊,這兩個人又是怎樣學的呢?
學生:其一人專心致志。(師板書:專心致志)
師:一人專心致志,這個稱呼合適嗎?理由呢?
學生:惟弈秋之為聽。(課件)
老師: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生)這個人專心致志的聽講,弈秋的話聲聲入耳,其他的聲音聽而不聞。看來,這個稱呼恰如其分,還可以怎樣稱呼他呢?
學生:一心一意者、一絲不茍者......
老師:其實你們說的這些成語有很多都來自古文,如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等。如果有人問你“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來自何處,你可以自豪地告訴他——(學生:學弈。)
老師:另一個人起個什么名字?
學生:三心二意者。(師板書:三心二意)
《學弈》課堂實錄 2
一、故事導入,激發情趣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一個挑戰性的任務,聽好了!請大家快速閱覽老師發給大家的小故事材料,并熟記心中,2分鐘后看誰能用自己的話講給大家聽。好,開始!
師:看完了嗎?記得著了么?好的,誰愿意當一回小老師,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生1: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
師:敢說就是好!不簡單,這么短的時間把故事記得著了,還說得很流暢。誰愿意再來?
生2: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名叫弈秋的人,他最善于下棋……
師:你把故事講得更動情了。
師:同學們,這個小故事有110多個字,其實它是一篇古文的翻譯。古人寫文章是用文言文,那么用文言文記敘這個故事用多少個字呢?只用70個字。來,我們一起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文言文來記敘這個故事的。
點評:教師通過給學生看譯文故事——熟記——講故事,這樣的教學導入,是獨顯匠心的。先出示現代文,再學文言文,既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又為下一步感悟文言文進行鋪墊。
二、初讀感知,讀通讀順
師:請你自學5分鐘,反復把這篇文言文讀通,然后對照課后的注釋和剛才發的譯文,了解每句話的意思。
(板書課題,巡視指導讀書。)
師:把課文讀過三遍的舉手,看來大家都反復讀了課文。平時班里誰書讀得較好,請你來推薦一位同學,好嗎?
(一位女同學站起來推薦。)
師:謝謝你,你推薦他人讀書有功,老師獎賞你一次讀書的機會,你就來讀讀課題吧!
生: 學弈。(讀課題)
(全體齊讀。)
師:弈是什么意思?弈字的第四筆是?請在桌面上書空一次。(學生書空)
師:你很榮幸,能夠第一個讀書,請把課文讀一遍。聽讀是一種學習,請大家用心聽讀。
(一位被推薦的男同學站起來讀全文。)
師:同學們讀古文有讀古文的語氣,我們這樣讀,只是在念字,這還不夠,老師想和你們一起來研究怎樣讀。老師想先來試一試,好嗎?給點掌聲!謝謝。
師:請你們認真聽,看我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停頓的地方可以用筆畫一下斜線。
點評:新課標提出:“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文言文同古詩文有相近之處,教學時教師的范讀是很有必要的,這有利于學生較好的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韻、節奏、停頓。
師:好,學著老師的辦法,再練習讀一讀。
點評: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并放手讓他們結合注釋和譯文來感悟文言文大意,大大降低了學生初次學文言文的難度,也體現了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師:來,一起讀一下第一句。(學生齊讀)
師:老師想問一些問題,弈秋是什么意思?
生:弈秋是人名,他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人。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從課文下邊的注釋中知道的。
師:你很善于學習,學古文就應該會對照注釋來理解。
師:通國呢?之?善?能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
師:意思弄懂了,讀起來就有底氣了,我們再來讀一讀。(全體齊讀)
師:好,懂了意思再讀就不一樣了。誰愿意自己讀?
(一個女同學站起來讀第一句。)
師:讀得真好。就這樣讀,大家再來。
師:不看書,把它背下來,齊。
師:就是這樣讀書,潛心會文本。(放幻燈)把意思、語氣結合起來,把自悟、自得結合起來,熟讀成誦──就這樣讀古文。知道了嗎?
師:我們繼續來研讀后面四句話,你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和同桌讀,要讀好、讀懂,不懂的你地方可以問老師、同學、看注釋,開始研究吧。
(學生有的自己讀,有的同桌合作研讀。)
師:誰愿意讀第二句?
(一位女同學讀了第二句,但讀得不是很好。)
師:你覺自己讀得怎樣?
生:(低著頭)我讀得不好。
師:哪讀得不好?
生:沒停頓好。
師:老師建議你再讀慢一些,有信心讀得更好嗎?再來,給她掌聲。
(這位女同學再一次讀第二句文言文,這會讀得有進步了。)
師:讀的更好了,會讀了還不行,還要讀懂。老師想看看你讀懂了哪些,你們可以就這句話問她一些問題,就像答辯一樣,一問一答。
生1:我想問你,“誨”是什么意思?
生2:我想問你,你是怎么理解“思援弓繳而射之”的。
師:這一句還有哪不明白的嗎?
生:(齊)沒有了。
點評:教師巧設“答辯”情境,鼓勵學生互動學習。在互動中,教師順學而導,不留痕跡的讓學生自己教會自己,學會研究,學會提問,學會合作互助、取長補短。
師:好的`,我們來把它讀好了
(學生齊讀。)
師:語速再慢一些,再來!
師:站起來,背一背。(學生試背誦)
師:我們來看插圖:左邊那個人在下棋時是怎樣表現的?
生:左邊那個人他專心致志地下棋。
師:你有過專心致志的經歷嗎?當什么的時候,你是專心致志的。
生1:當我看書的時候,我是專心致志的。
生2:當我聽課的時候,我是專心致志的。
師:你們還能用那些詞語來形容這個專心致志的人。
生1:聚精會神。
生2:一心一意。
生3:全神貫注。
生4:一絲不茍。
師:大家積累的詞語真多!
師:課文還有三句話,你讀懂了那一句?
生:我讀懂了“為是其智弗若與?”這一句,我是這樣理解的: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
師:你讀懂了,能讀好嗎?來,試一試。(生讀)
師:你認為怎樣才能讀好這一句,這一句后面有個什么符號,這是什么句?
生:問號,這是反問句。
師: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生:反問的語氣。
師:一起讀出反問的語氣。(齊讀)
師:再問的強烈些!(生再讀)
師:問得更強烈些!(生再讀)
師:作者是怎樣回答的?
生:曰:非然也。(個別讀)
師:讀得肯定些!(再讀)
師:一起肯定地回答!(學生齊讀)
點評:教師的教讀是建立在學生自讀了基礎上,重視教在難讀處,教在學生朗讀不到位之處。
師:讀到這里,你還有讀不懂得地方嗎?
生:沒有了。
師:課文基本讀懂了,老師想看看你們讀好了沒有,注意語速放慢些。
(學生齊讀全文。)
師:效果好多了,還不行。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奏晃動。
(師示范:“弈秋,通國這……善弈者也。”,生笑。)
師:你們別笑,讀出滋味來的人都是這樣。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
師:來,配上動作,讀出韻味來。
(學生配動作朗讀。)
師:下面,老師和大家對讀,老師讀一句白話文(也就是一句翻譯),你們就讀一句文言文,能背的更好。
(師生對讀)
點評:縱觀上面的教學片斷可以看到,學生的多讀、品讀、熟讀代替了以往教師法所多余的串講和串問,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得到了充分地展現。
四、交流感受
師:你剛才在讀文言文時感覺和白話文(現在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1:文言文比現在的白話文字數少,表達比較簡潔。
生2:朗讀時感覺韻味不一樣。
師:對,讀古文時停頓比較多,語速要慢些。
生3:文言文中的用“之”“也”比較多。
師:你很細心,之乎者也較多,這可是文言文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師:我們通過文白(文言文和白話文)對讀初步感受了文言文的一些特點,下一節課我們進一步把這篇文言文讀好背好,并交流感悟文中的道理。
(下課)
點評:通過對比交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文言文的一些特點。
【總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思維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學弈》這節課整個教學中遵循了自主性,扎實性,探索性的統一,既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又重視培養了學生體驗探究的能力。
1、體現以讀為本,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新課程標準總目標下提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教師能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以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通過多形式、多種角度地朗讀,如自由讀、對比讀、配動作讀等;使學生讀得有味,讀得有神,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2、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閱讀期待”是面對文本,產生一種期待心理和期待視野。本課通過講譯文故事導入,讓學生產生了較強烈的“閱讀期待”,他們急于去領略文言文的風采,急于去感受文言文的韻味。這種期待過程,外在的表現是閱讀的興趣、欲望,內在的表現是已對學生引發了對文言文的感悟。
3、文白對讀,降低難度:
教師引導學生先讀白話文,再讀文言文,最后文白對讀。這樣降低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強化對比,便于學生對文言文形成感性的認識,使學生讀懂文言文的過程變成接觸、感受、發現的過程,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層面,也為學生今后文言文的學習開了一個好頭。
《學弈》課堂實錄 3
(鈴聲響,師生問好。)
師:課前,老師聽到同學們在背古詩,你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古詩的?
生:我上一年級就會背古詩了。
生:我五歲就會背很多古詩了。
生:我三歲開始爺爺就教我背古詩了。
師:同學們可真不簡單。可是光會背還不行,會用嗎?
生:會。
師:那好,老師提供畫面,你們來配以恰當的詩句。
(學生非常踴躍地競猜詩句)
師:看來,咱們班的同學真的很棒。那么,有誰會背古文呢?
生:我以前背過《論語》。
(多數同學沉默)
師:看來,大多數同學還沒有接觸過古文,這節課咱們就一起學習一篇古文,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會對古文產生興趣。
師:看老師板書課題。(跟老師一起寫“弈”)
師:誰知道“弈”是什么意思?“學弈”呢?
生:“弈”就是下圍棋,“學弈”就是學習下圍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了文章后面的注釋后知道的。
師:很好,這節課我們就要“借助注釋,學習古文”。
師: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預習了課文,有誰能把課文通順地讀下來?
(生紛紛舉手)
(師指名一學生朗讀,其余同學拿出鉛筆,在他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做個記號)
(生讀完全文后馬上有同學舉手。指出他讀得不通順的地方。教師相機指導全班朗讀。)
師: 我們知道,讀書時還要一邊讀一邊想,你們知道這篇文章主要講什么嗎?
生:我知道這篇文章主要講兩個學生一起和弈秋學習下圍棋,一個專心致志,另外一個總是想著有沒有天鵝飛來,所以,他學得不如前一個人。
師:說得不錯,同學們,預習的時候有沒有讀不懂的句子呢?
生:老師,我不理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這句話。
生:老師,我不知道“思援弓繳而射之”是什么意思。
生:我想問一下“為是其智弗若與?”是什么意思?
師:同學們,“學貴生疑”。你們能主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樣很好。怎么解決呢?老師教你個辦法,這些句子中有的詞語的解釋就在文章后,你們把它們批注在詞語旁邊。然后,連起來想一想,整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自學讀不懂的句子。)
(生自學完后開始舉手。)
師:誰來說說“思援弓繳而射之”是什么意思?
生: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心想著拉弓射箭把天鵝射下來。
師:射天鵝?你從哪個詞知道射的是“天鵝”呢?
生:我從“之”知道的,“之”的意思就是“天鵝”。
師:看來你是真的讀懂了。其他的.句子誰能讀懂?
生:我知道這句,“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意思是,雖然后一個人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可是卻不如他。
師:我還想問問,你是怎么分清后一個人和前一個人的?
生:我是聯系前面的內容知道的。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前一個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奇怪嗎?兩個人一起學習,可是學習效果卻不相同。
生:(看圖描述)因為第一個人專心致志,而第二個人卻在想著會不會有天鵝飛過來。所以,雖然兩個人一起學習,但后一個人卻不如前一個人。
師:誰能再用書上的語句說說。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誰的表述更清楚?
生:我覺得第一個同學說得更清楚些。
師:是不是用書上的語言表述就不清楚了呢?聽老師讀讀。
(師范讀)
生:老師注意了停頓,所以,聽起來就清楚多了。
師:老師剛才在哪些地方停頓了?
(生指出老師停頓的地方。)
師:同學們,你們也在書上標出來,然后試著讀讀。
(生朗讀。)
師:你看,注意了停頓,句子表達的意思就更清楚了。
師: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為是其智弗若與?”
生: “為是其智弗若與?”意思是,難道是第二個人的智力不如第一個人嗎?
師:哪個詞是第二個人?
生:“其”。
師:那么,這句話該怎么讀呢?
生:試讀。
(指名朗讀。)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能把全文讀好嗎?
(生充滿自信地回答:能。)
(自由朗讀。
(師指名朗讀。)
師:你讀得真不錯。平時讀書一定很棒吧?
(生紛紛搖頭)
生:老師,他平時學得不好。而且還會拖欠作業呢。
師:(疑惑)是嗎?“為是其智弗若與?”
生:“非然也。”
師:那是什么?
生:因為他這節課專心致志,平時上課他總喜歡開小差。
師:你看,專心致志就有收獲。同學們,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
生:有。上星期,由于我上課聽講非常專心,所以上周的作業每次都是優。
生:有一次,我做手工,剛開始還挺認真,可后來弟弟叫我下樓陪他玩,我一心想著快點做好。于是,就匆匆忙忙完成任務,結果第二天我的手工制作受到老師的批評。
生:我寫作業時總是不專心,老想著動畫片,所以,每次作業質量都不好。以后,我一定專心寫作業。
……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專心聽講了嗎?
生:專心聽講了。
師:那我可要考考你們。 咱們合作背誦全文怎樣?
(生很流暢地背誦了全文。)
師:這節課,同學們借助注釋自己學懂了文章,由于你們專心聽講,課上就把文章背了下來。還想再學習古文嗎?
生:想。
師:那好,老師布置一篇文章請同學們自學——《夸父逐日》,有信心學好嗎?
生:(滿懷自信地回答)有。
下課。
《學弈》課堂實錄 4
師:今天我們學一篇古文(板書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嗎?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代的人寫的文章。
師:說得有道理。古時侯的人寫的文章自然就是古代的文章了。古文有時也叫文言文。古文和我們現在學的現代文有很大的區別。我們現在學的文章,包括你們自己習作課上的寫的一些文章,都叫白話文:。白話文是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大力倡導的。古文與現在的白話文有很大區別。比如這個字(板書之)。誰能把它組成一個詞語?
生:明日之星。
師:對,你們校園墻上就大大地寫著這四個字。知道詞語的意思嗎?
生:學校讓我們好好學習,成為將來的明星。(眾笑)
師:解釋得不錯,但這個星可不是讓你們都去當影視明星、當歌星,它是指一切有成就的人。我再問你,這個詞語中的之字當什么講?
生:就是的的意思,明日的星。
師:講得很明白。誰還能組詞?
生:之乎者也。(眾大笑)
師:之乎者也可不是一個詞。這本來是互不相連的四個字,它們是古文里的一些語助詞。不過也有人用它來諷刺那些白話文還寫不通,卻老想胡撰兩句文言的人,如:這個人之乎者也說了半天,誰也不知道他說了些什么!明白了嗎?(生答明白)
師:還能組詞嗎?
生:軍屬門上有時貼一張光榮之家的紙。
師:對。其中的之字怎么講?
生:當的講。
師:也當的講。剛才說了這個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個字。現在用它一般都當的字講;但在古文中,它卻有許多種講法;我們今天這篇課文里,之字行后一共出現了六次,大致有三種講法;有時即使是同一個講法,但所指的對象也不同,真的有點復雜。大家一會兒讀的時侯要注意細心區分、理解。好了,現在大家打開課文,讀一下課題。
生:(齊)學弈。(師板書課題)
師:翻開后頁的注釋。看看這個弈字是什么意思。(生看注釋)
生:弈就是下棋。
師:學弈呢?
生:學習下棋。
師:完全正確。你知道這一課是學習下什么棋?象棋?軍棋?還是跳棋?
(該生無語,另一生舉手。)
生:這一課說的是學下圍棋。因為古代肯定沒有什么軍棋,跳棋呀!
師:可是象棋自古就有啊!(另一生舉手)
生:他們下的是圍棋,我從圖上看出來的。那個棋盤,還有那么多子兒,應該是圍棋。
師:你很聰明。會下圍棋嗎?
生:不會,看人家下過。
師:好好學!圍棋可是我們中國古人發明的,但現在我們的棋手往往下不過韓國人。你學好了,將來為國家爭光。行嗎?
生:(遲疑了一下)行!
師:好,經過片刻考慮說行,看來你說話很負責任。下面大家各自把課文多讀幾遍,直到你覺得讀通了為止。(學生各自朗讀課文)
師:能讀給大家聽嗎?誰敢為天下先?──就是誰敢第一個讀?(有生舉手)好!敢為天下先的人出現了。請大膽地讀給大家聽!
(生讀課文,有的地方讀不通。)
師:敢讀就很好!雖然有些地方讀得比較吃力,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稱贊。這樣吧,你們看一下注釋。這篇課文的注釋很多,一下子記不住。你可以按照序號,把注釋的內容簡單地標記在課文中相應的字詞旁邊。然后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對照注釋想想這些字、詞、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讀起來就順了。大家開始做這個工作:標記注釋,理解字、詞、句。開始吧,給大家10分鐘時間。
(生開始按要求自學課文。)
師: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需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它的意思,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需要拖個長聲。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大家拿出筆來,聽我讀一遍,注意聽我讀到哪里沒有標點卻拖長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畫一條斜線。(板書畫斜線/)為了大家便于聽和畫,我讀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長些。明白嗎?(生答明白)
(下面是教師示范拖音的讀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師:下面各自按照畫出的斜線朗讀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張些。(學生各自練習朗讀)
師: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奏晃動。
(師示范:弈秋,通國這善弈者也。生笑。)
你們別笑,讀出滋味來的人都是這樣。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
(學生繼續練習,不少人搖晃起來,氣氛很熱烈。)
師:大家讀得真不錯,敢站起來晃一晃嗎?(眾笑)
師:好多了。再重讀一下這一句。(示范:為/是其智/弗若與?)注意是問號。(生重讀此句)
師:誰再來讀?(先后有四人讀課文,師隨機指導、示范)
師:你們覺得這樣讀是不是課文也好懂一點了?生:(齊)是。
師:那我問幾個問題行嗎?第一個問題:弈秋是什么意思?講詳細點。
生:弈秋是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很會下棋。
師:沒有說得太明白,很會下棋到什么程度?
生:他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
師:啊,放到現在他能拿到全國圍棋比賽的金牌!(眾笑)哪句話說了這個意思?讀出來。(生齊讀:通國之善弈者也。)
師:這句話中那個者字是什么意思?
生:者就是指那個人。
師:沒聽懂。我問你,什么叫作者?
生:作者就是作文章的人。
師:讀者呢?
生:讀文章的人。
師:勝利者呢?
生:勝利的得到勝利的人。
師:不簡單!善弈者呢?
生:善于下棋的人。
師:說得都對。這樣看來,這個者字,嚴格地說應該當什么的人來講。你看你剛才講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讀者──讀文章的人,勝利者──獲得勝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嗎?(生答是)
師:第二個問題:課文里的人讓弈秋干什么?
生:叫他教導兩個人下棋。
師:聽著別扭!老師今天教導我們《學弈》這一課。別扭吧?怎么說?
生:人們讓他教兩個人下棋。
師:這樣說多順啊!第三個問題比較難答,他這兩個學生表現怎么樣?一個一個說。
生: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聽弈秋的教導,但一心認為有天鵝將至,想拉弓用箭射。
師:你很會利用注釋,所以講明白了,很好。你這段話說是說明白了,但聽起來有點硬邦邦的感覺。為什么呢?因為你只是把注釋原封不動地套了進去,就顯得有點死。其實你把注釋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變成你自己的話,自自然然地講出來就行了。現在大家練習說一下,同桌的兩個人互相說一說。
(學生練習,有的互相討論。)
師:大家停一下。我這里有幾個字不明白,想請教你們,能幫幫我嗎?一人雖聽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有學生翻看注釋)
生:這個之字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導。
師:沒錯。注釋上就是這么說的。但是,我們平常說話不會這樣說。比如我說:我們要聽家長的話。這個家長的話是不是教導我們的話呢?
生:是。
師:對呀!如果我們老是說:我們要聽家長的教導。我們要聽老師的教導。多累呀!(眾笑)所以,按照我們平常的語言習慣,一人雖聽之可以怎么解釋?
生:一個人雖然也聽弈秋的話。
師:你看,這樣說就簡單明白多了。是不是?第二個字,惟弈秋之為聽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翻看注釋)這次你不要再看注釋了,注釋里只是整個講了這句話,沒有單講這個之字。你得自己動腦子想。
生:這個之字還是指弈秋的教導。
師:變成平常的說法怎么說?生:弈秋的話。
師:恭喜你答對了!(眾笑)那么惟弈秋之為聽怎么講?
生:只聽弈秋的話。
師:再次恭喜你答對了!(生答謝謝,眾笑)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剛才的兩個之字,都指的是弈秋的話。再看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么?(生無人能答)
師:聯系上一句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想一想他想射的是什么?
生:射天鵝。
師:對。你看這個人,不但不好好學習,上課思想開小差,他還想獵殺珍貴的'野生動物。(眾笑)你把兩個小句連起來講一下。
生: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話,但他一心以為有天鵝將至,老想著拉弓用箭射天鵝。
師:對他講的有什么意見嗎?
生:他那個將至沒講出來。將至就是將要來到了,就要飛來了。因為李白乘舟將欲行的將就當就要講。
師:你真不簡單,能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還有沒有意見?
生:最后那個射之的之是指天鵝,但他前面已經說了天鵝就要飛來了,所以他要射的肯定是天鵝,不會是別的。所以最后這個之字說成它就行了。稱動物的那個寶蓋頭它。(眾笑)
師:你說得非常正確。按你的說法把兩個小句連起來說一下。
生: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話,但他一心以為有天鵝就要飛來了,他就想拉弓用箭射它。(掌聲)
師:講得很漂亮!大家看,這一段我們研究了三個之字,特別是第三個射之中的之,注釋上并沒有解釋,但大家也理解了。很好!到現在為止,弈秋的兩個學生各是怎么學習的弄清了吧?我接著提第四個問題:這兩個學生學習的表現不一樣,那他們學習的結果呢?
生:書上有一句話說: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就是講結果的。意思是:這第二個學生雖然和第一個人一起學,但學習成績不如第一個人好。
師:得了,一個問題全叫你一個人承包了!(眾笑)你既然這么聰明,我問你,你剛才讀的書上那句古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中又有兩個之字,它們都指的是什么?
生:兩個之字都指的是那個好好學習的人。
師:非常好!這兩個之字也有一個沒加注釋,他根據句子的意思也解釋出來了。請坐!最后一個問題:造成他們學習結果不一樣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樣分析的?先把有關的原句讀出來。大家一起讀,我看你們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生:(齊讀)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師:誰能直接用自己的話把它解釋出來?
生:有人說,是他的智慧不如前一個人吧?有人說:不是這樣。
生:我認為應該這樣說:有的人說,是他的頭腦不如前一個人吧?也有人說,不是這樣啊。我把他說的智慧改成了頭腦,說腦子也行。因為人們平常都這樣說:這個小孩腦子好!不會說:這個小孩智慧好。(鼓掌)
師:這是這節課第二位獲得老師們掌聲的同學,祝賀你!
生:老師,我說得比他們還簡單,您看行不行?
師:你真客氣!(眾笑)你說吧,讓大家共享一下!
生:有人說他不夠聰明,有人說不是這樣。(掌聲)
師:老師們的掌聲說明了一切,你到前面來,站在臺口,向老師們說聲謝謝。
(該生走上前,但行動有些局促忸怩,抓耳撓腮。眾笑。)
師:你看,掌聲變成笑聲了!你剛才漂亮的發方,多么優秀,所以贏得了掌聲;現在為什么大家都笑了,知道嗎?
生:不知道。(笑聲)可能是笑話我吧?
師:大家的笑還是善意的,是看見你一下子變得那么靦腆,那么不好意思,覺得挺有趣。一個人不但要有知識、有學問、有道德,而且行為舉止也要大大方方,禮儀周全。特別是面對大庭廣眾,更要落落大方、文雅而又瀟灑,你愿意這樣嗎?(生答愿意)那就大大方方到臺前向老師們敬禮致謝。老師們再給點掌聲鼓勵他!(掌聲熱烈)看老師們多愛護你,去吧!
(該生大方地敬禮:謝謝老師們!老師鼓掌。)
師:看,這樣多好!回座位吧。好了,這幾個問題一討論,課堂內容就都明白了。誰還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生:老師,課文里有兩個也字,好象都沒講,它們是什么意思?
師:你把這兩個句子讀一下。
生:第一個是:通國之善弈者也,第二個是:非然也。
師:問題提得好。這個問題大家可能不知道,聽我說。這個也字在現代語中最多見的是當同樣講。比如:你去我也去。他朗讀也很好。都是這個意思。但在古文中,它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表示某種語氣,它本身沒有什么具體的意思。跟現在的吧嗎呀啊了等相似。如非然也,可以理解為:不是這樣啊;通國之善弈者也,可以理解為:全國最善于下棋的人了。你說這個啊和了是什么意思。
生:沒意思。(大笑)
師:對,它本身沒有什么含義。下面我們進行最后一項活動。看誰能把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完整地講出來。這次講,不要求越簡單越好。剛才我們理解句子,越簡單越清晰。現在要講故事,應該在符合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揮,也就是說:可以添油加醋。(眾笑)但要添得合情合理,加得有滋有味!我們由于時間關系,只能找三位同學講。大家推薦三位同學吧!
生:我推薦王亞歐。
生:我推薦秦浩然。
生:我推薦我自己,我叫史維榮!(笑聲掌聲)
師:好一位維護自己尊嚴與榮譽的女同學!有個成語,就是講自己推薦自己的,知道嗎?
生:毛遂自薦。
師:差不多,只差兩點!在你說的遂字上面加上兩點變成遂(板書遂),毛遂自薦。毛遂也是一個人名,是戰國時代平原君的門客。他自己推薦自己當一次談判代表把事辦成了。后來人們就用毛遂自薦來表示自我推薦的意思。好吧,現代女毛遂──史維榮女士請上臺!(笑聲)
(三位學生并排站在講桌前,面向同學。)
生:(自薦的史維榮)大家好!(師插話:很好,先行問侯!出于禮貌,哪位同學講完了,我們都要報以掌聲!對不起,打斷你的講演,重新開始吧!)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古代的故事。大家知道,我們國家有五千年的歷史。就在四千多年前(眾笑),有一個人名字叫弈秋。他為什么起這樣一個怪怪的名字呢?因為他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了,所以叫弈秋,說明他的棋藝已經到了豐收的秋天,結滿了累累的碩果。人們見他棋下得這么好,就請他出面教兩個人學習下棋。
師:想在他豐碩的果園里再增添兩只金蘋果!(眾笑)
生:這兩個字下棋的學生一個叫李中芳(學生大笑,紛紛往后看),一個叫趙迪。(學生又笑又看)
師:笑什么?(有學生說剛才說的兩個人都是本班學生。眾大笑,師亦笑)你太棒了!為什么單說他兩人?是不是一個愛學習,一個上課盡走神?
生:不是,他倆是我的好朋友。這個李中芳還不錯,上課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地上課,她只聽弈秋講課;可是那個趙迪就不行了。(眾笑)她一邊上課一邊走神,看起來好象是在聽課,但她一個心眼想著:要是有一群天鵝飛來有多好呀!我拿起弓射它幾只下來,可以飽一頓口腹。
師:那叫一飽口福,福氣的福。
生:可以一飽口福。結果兩個人雖然一起跟弈老師(眾笑)
師:最好不要說弈老師,你不是說弈秋是人們稱贊他的一個稱呼嗎?他不一定姓弈,也沒聽說有姓弈的。
生:兩個人雖然一起跟弈秋學棋,可是趙迪很快就跟人家李中芳差遠了。(眾笑)可趙迪還說:我的腦子不如你,沒你聰明!但是弈秋卻摸著胡須說:錯了,不是這個原因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你干什么事,學什么本領和知識,都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不然就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學不會。現在我們用的成語專心致志就是從這個故事中來的。
師:真的不簡單啊!下一位講。(該生發言略──編者)
生:(講演得過獎的王亞歐)先生們,女士們。(笑聲)
師:這種稱呼是從國外傳來的,他們比較尊重女性,所以應該把次序調過來。
生: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各位光臨今天的故事大全!(笑聲)話說唐朝天寶年間,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故事越演越熱的時侯。地球人都知道,楊貴妃和唐玄宗兩人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人,一點不假。這天,正是春末夏初,貴妃娘娘剛剛在華清池洗完了溫泉。覺得無事可干,就想下一盤棋。
師:弈秋終于快出場了!(眾笑)
生:可是下棋唐玄宗不是楊貴妃的對手。于是,玄宗皇帝傳來了太監高力十,問他通國上下誰人下棋最好。高力士說:啟奏萬歲,小臣聽說詩人李白棋藝不低。玄宗說:傳我口諭:宣李白進宮。李白進得宮來,聽說了下棋的事,趕忙奏曰:微臣李白不才,不敢在娘娘面前現丑。臣推薦一人必能令娘娘滿意。玄宗說:此人是誰?什么背景?快快道來!
師:這回弈秋該來了吧?
生:眾位客官莫急,嘴急吃不了熱豆腐!(眾笑)話說李白長吁一口粗氣,手捋三綹不長不短之須──我這個之字也當的字講。(眾笑)我下面開始扮演李白。啟奏萬歲,此人名弈秋,年已花甲。他乃我大唐天下最負盛名之弈手。日本使臣也派高人與弈秋手談
師:告訴大家什么叫手談。
生:手談就是對弈,也就是下棋,是一種文雅的說法。我接著講。結果日本人也大敗而去。(眾笑)這時玄宗皇帝已被說得興起,說:派兩個學生去向他學弈。這件事就交給你辦了。李白說:臣領旨謝恩。然后李白就給弈秋送了兩個徒弟過去。其中一個名叫聶衛平(大笑)
師:怪不得聶衛平人稱棋圣,原來師出名門!另一個便是享譽全國、名揚歐亞的本人──王亞歐!(全場鼓掌大笑)
師:啊,你也是弈秋名下高徒!請問先生,您會下圍棋嗎?
生:不瞞您說,本人粗淺涉獵,學藝不精。曾想與馬曉春小試牛刀,就是沒有機會!(大笑)話說開學以后,聶衛平兢兢業業、專心一意好好學棋,惟師傅弈秋之言是聽;而王亞歐那小子(眾大笑)雖然也貌似聽課,但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眼見秋去冬來,(師:又扯遠了!)大雁準要南飛。(師:不是大雁吧?)天鵝也是侯鳥,到冬天也要遷移。
師:那不叫遷移,一般稱其為遷徙。
(師板書遷徙拼音并寫徒與之區別)
生:好。天鵝也和大雁一樣要遷徙。于是那個王亞歐就一心想著天鵝就要到來了。我得引弓射箭,命中幾只,好獻給老師弈秋。但時間一長,好壞就顯出來了。雖然他與聶衛平同師學藝,但兩個人的棋藝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師:孫悟空翻一個筋斗都追不上)就是。所以聶衛平成了棋圣,王亞歐明年才能小學畢業。(大笑)唐玄宗聽到這里說:這個王亞歐可能是小兒癡呆癥吧?但楊貴妃卻說:圣上此言差矣,那個亞歐小兒,非智不如人,是其不務正業,一心貪玩、不求上進也!(鼓掌)
師:太好了。我問你,我國的四大名著你讀過幾本,最喜歡哪本?
生:都看過。《紅樓夢》沒多大意思,盡是家庭瑣事。我最喜歡《水滸傳》,里面一百零八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他們的綽號我能背著說出一大半,《三國演義》我也喜歡。
師:他為什么能講這么好呢?主要是他讀書多。讀書多,知識就豐富,所以語言生動。說實話,他的知識面和表達能力,就是和中學生比也絲毫不差!你不會驕傲吧?
生:不會。我沒學好下棋就已經后悔了!(笑)
師:幽默本身就是知識和智慧的結晶。大家要像他一樣多讀書,好嗎?還有一點我得告訴大家:講故事可以創造發揮,展開想象,但這種想象一定要符合一般的人情和事理,不能有硬傷。例如,亞歐剛才說他曾想與馬曉春小試牛刀。這可以,因為馬曉春確實是一個圍棋高手;但如果要說成想與姚明小試牛刀,就成了硬傷了。至于故事中把唐玄宗、李白都扯進來,好壞就是一種幽默了,是可以的。
《學弈》課堂實錄 5
師: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見。這是學文言文的訣竅。下面請同學們自讀一遍,難讀的地方做上記號。
(生自讀課文。)
師:現在請同學們聽老師是怎么讀的。邊聽邊思考讀文言文和讀白話文有什么區別,并做上記號。
(伴隨著優雅的古典音樂,老師開始讀,學生聽并記錄。)
師: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師:誰聽出讀文言文與讀白話文有什么不一樣?
生:讀文言文比我們讀平時的課文要慢些。
(師點頭認可。)
生:我聽出了句子中間有一些停頓。
師:你聽得真仔細。
……
師:同學們說得很對,讀文言文停頓較多,但停頓時要“音似斷非斷,聲斷氣不斷”。下面老師來領讀一遍。
(師領讀,生模仿。)
師: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讀。
生:想。
師:好。現在同學們自己練讀,邊讀句子邊揣摩句子的意思。
〖反思
作為文言文學習的開始,應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讀通,是指讀得正確、流利,表現在不讀錯字,正確地隔詞斷句,讀出連貫的語氣。初學文言文,學生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讀不通順。這時老師流暢自如,聲情并茂的范讀,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韻味,對文言文的語法有個整體感受。同時,通過范讀,老師把詞句的停頓、語詞的.輕重、語氣的選擇等信息傳遞給學生。接著老師的領讀,引導學生切切實實掌握每一句的讀法,準確把握節奏和輕重音,為讀通乃至背誦奠定基礎。
在本片段教學中,其中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在聽了老師的范讀后找出讀文言文與讀白話文的不同,而不是以教師的分析去代替學生解決問題的時間過程。體現了新課標中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的理念。
《學弈》課堂實錄 6
一、談話導入課題
師:文言文像一艘船,它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它言簡意 賅,不但記錄了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課文言文兩則中的一則《學弈》。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故事,但卻蘊含著一個道理。
你對孟子有多少了解?
生:不了解。
師:那好,老師給你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你認真聽,就會對孟子有一些了解。
(簡介: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國鄒縣人,他是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人們尊稱為圣亞,后來將孔子與他合稱為孔孟。)
師:再看課題,通過預習,你能說說弈是什么意思?
生:下棋。
師: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釋。
師:對,看注釋是理解文言文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在下面的學習中就會運到它。知道是下的什么棋嗎?
生:不知道。
師:據我所知,當時下的是圍棋。不過,現在不限于下圍棋,就指下棋。你會下圍棋嗎?圍棋是我國古代人的發明,但現在我們的棋手往往下不過韓國人,你如果有這方面的愛好,好好練,爭取為咱祖國爭光。
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學下棋。
師:不錯。讓我們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誰學?跟誰學?怎樣學?學得怎樣?
師:我們同學真會提問題。這些問題都非常有價值。相信通過你的反復朗讀,這些問題就會很快解決。
二、讀通讀順課文
師:想想以前是如何朗讀文言文的?
生:放慢速度,停頓得當。
師:那好,下面我們就自由朗讀課文,如果你還有哪個句子有困難要多讀幾遍,也可以請教同學與老師。開始吧。
師:誰愿意起來讀給大家聽?
(找一生讀)
師:雖然你讀得有些吃力,但你能第一個站起來讀,很佩服你的膽量。這樣吧,老師再教你一招。
對照注釋,按照序號,將注釋中的內容簡單地標注在課文中相應的字詞旁邊。然后你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對照意思,知道意思,再讀可能就順多了。如果還有困難,隨時問老師,怎樣?
(學生再按照此方法標記,然后再讀)
師:誰想起來試試?
(抽生讀)
師:這位同學讀得還真不錯。讀古文講究斷句。有標點的地方當然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要根據它的意思,在適當的地方拖聲,這樣讀,自己比較理解,別人也能聽懂。我讀給大家聽聽怎樣?為了讓大家聽得更明白,我讀得慢一點,拖音也長一些,你可以用手中的筆將你聽到的結果用“/”標記一下,好嗎?
(師范讀)
師:古人讀書講究呤詠,讀得入情后便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搖晃起來,(師范)別笑,讀出滋味來的人都是這樣。下面你模仿老師剛才的朗讀,看看能不能讀出滋味來?一會我們再展示,如何?
師:大家讀得真認真,誰敢站起來展示?
個人讀,齊讀,指導讀(為是其智弗若與)
師:你們覺得這樣讀,是不是好懂一點?那我問幾個問題,行嗎?
聽好:弈秋是什么意思?
生:是一個人名。
師: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會下棋。
師:沒聽明白。他會下棋,會到什么程度?
生:他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人。
師:這么說,放到現在他能拿到全國圍棋比賽的金牌啦。哪一句話說的是這個意思?
生:(讀第一句)
師:這句話有個“者”字,是什么意思?
我問你:什么叫作者?
生:作文章的人。
師:那讀者?勝利者?那善弈者呢?
生:讀文章人的。取得勝利的人。善于下棋的人。
師:這樣看來,者字,嚴格地應該當“的人”來講。你們剛才講的作者是作文章的人,××者都是的人,是嗎?
師:第二個問題?誰學下棋?
生:兩個人。
師:他們讓弈秋干什么?
生:讓弈秋教導他們。
師:有些別扭。如果說老師今天教導《學弈》這課,你聽著覺得怎樣?那可以怎么說?
生:讓弈教導兩個人學下圍棋。
師:對,這樣說就順多了。其實我們在利用注釋幫助理解文言文時,不能只把注釋原封不動地套進去,這樣聽起來有種硬邦邦的感覺。你把注釋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變成自己的話,自然地講出來就行了。
三、深入課文,感悟道理
師:弈秋的兩個學生是怎樣學下棋的?他們學得怎樣?下面你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看誰最先解決問題。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師:之是什么意思。
生:的教導。
師:沒錯,注釋上是這么說是,但我們平常不是這樣說話。比方說:我們要聽老師的話。這個老師的話是不是就是教導我們的話。所以這里怎么說較順口些。你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個句子的'意思連起一說說嗎?
師:這個人的學習態度怎樣?
生:專心致志
師:除了可以用專心致志這個詞外,還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了的學習態度?
生:一心一意,全神貫注,聚精會神
師:同學們想一下,有了這樣的學習態度,這棋肯定能學得怎樣?用一個詞來說明?
生:成功。
師:另一個學生怎樣學呢?
生: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第一個之是什么意思?
生:弈秋的教導。
師:對,和上面的是一個意思。第二個呢?
生:天鵝。
師:你怎么知道?
生:前面說的是天鵝,后面肯定射得就是它。
師:你真會理解,能根據上下句子理解,真會學習。你能說說這句是什么意思嗎?
生:(略)
師:你看這個學生,不好好學習,還想獵殺珍貴動物,比起前一個人,這人能不能學會?那他失敗的原因如果也用成語來概括,你想到哪個成語?
生:一心二用,心神不定。
師:好,下面我們對比著讀這個兩句子,體會一下兩人不同的學習態度。
(男女讀。)
師:弈秋的這兩個學生,一個是專心致志,一個是三心二意,他們學習態度不同,學習結果會怎樣呢?書上是怎么說?你能找到嗎?
生:雖與之學......
師:這里也有兩個之,你能說說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個是前一個人,第二個是后一個人。
師:你再聯系句子去讀讀,看看是不是這么回事?
生:都指前一個人。
師:對,雖然后一個人和前一個人一起學,但是總是不如前一個人。
師;真是奇怪,同是一個老師教學下棋,竟然會一個成功,一個失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者是怎樣分析的?
生:(讀最后一句:為是其智)
師:同學討論一下:這句話如何理解?
生:(說意思)
師:造成兩人學習的結果不同,并不是他們智力存在著差別,而是(引出——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是專心致志,后一個是三心二意。)
師:請大家再讀課文,結合課文的內容,談談你從中明白了什么?
生1: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生2:學習要專心致志。
師:對,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則會一事無成。
四、拓展延伸
師:實際在我們生活、學習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反面的。誰愿意起來說說?
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說得都不錯。老師相信咱們同學今后的學習態度會更加端正。課后可這個小故事講給父母聽聽,把文背誦下來。
板書設計:
前一人 專心致志 成功
后一人 三心二意 失敗
《學弈》課堂實錄 7
教師:同學們,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中,文言文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簡潔的語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今天,咱們一同走進一篇文言文《學弈》。大家看,課題 “學弈”,誰能說說是什么意思?
學生 1:“弈” 是下棋,“學弈” 就是學習下棋。
教師:非常正確!那這 “弈” 一般指下圍棋哦。現在,老師來范讀課文,大家邊聽邊感受文言文獨特的韻味,注意字音和停頓。(教師范讀)
教師:好,同學們自己試著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朗讀)
教師:哪位同學愿意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學生舉手朗讀)
教師:讀得很努力,不過有個地方,“為是其智弗若與” 中 “為” 在這里讀 “wèi”,是 “因為” 的.意思,再讀一遍這個句子。(學生糾正后再讀)
教師:現在大家一起齊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恰當的停頓。(學生齊讀)
教師:接下來,我們結合課下注釋和插圖,自己嘗試理解課文大意。有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
教師:誰來說說,文中寫了誰學弈?
學生 2:寫了兩個學生跟弈秋學下棋。
教師:從哪句話知道的?
學生 2:“使弈秋誨二人弈”。
教師:那這兩個學生是怎么學的呢?
學生 3:一個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雖然也在聽,卻一心想著有鴻鵠要飛來,想拉弓射箭去射它。
教師:很好,那他們學習的結果怎樣?
學生 4:專心的那個學得好,不專心的不如他。從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能看出。
教師:那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同的結果?
學生 5:因為一個專心,一個不專心,專心才能學好。
教師:對呀,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要 ——
學生齊聲: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教師:現在,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這個道理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學生朗讀)
教師:最后,讓我們試著背誦課文,把這篇經典文言文記在心中。(學生背誦)
《學弈》課堂實錄 8
教師:同學們,今天咱們要學習一篇特別有意思的文言文《學弈》。上課前,老師先考考大家,誰知道古代有哪些擅長下棋的人?(學生思考、交流)
教師:那今天文中要出現的弈秋,就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現在,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讀完后說說你對這篇文章的初步感受。(學生朗讀)
學生 1:我感覺這篇文章很短,但有些字不太好懂。
教師:確實,文言文的`字詞理解是個挑戰。那咱們先來攻克字詞關。“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這里 “善” 是什么意思?
學生 2:“善” 是擅長、善于的意思。
教師:對,那 “通國” 呢?
學生 3:是全國的意思。
教師:非常棒!那這句話連起來怎么說?
學生 4: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
教師:理解得很準確。接著看,“使弈秋誨二人弈” 中 “誨” 是什么意思?(學生思考,部分舉手)
學生 5:“誨” 是教導的意思。
教師:沒錯。那現在同桌之間互相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同桌交流)
教師:字詞理解了,我們再來讀課文,這次要讀出節奏和韻味。老師給大家展示一下(教師范讀,劃分節奏),大家跟著老師的節奏讀。(學生跟讀)
教師:讀得有進步。現在我們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文中兩個跟弈秋學弈的人,他們的表現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小組討論)
小組代表 1:一個是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另一個是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教師:那從他們不同的表現,能看出什么?
小組代表 2:能看出一個專心,一個不專心。
教師:對,那結果呢?
小組代表 3:專心的學得好,不專心的不如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教師: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學生思考、發言)
學生 6:告訴我們學習要專心,我有時候寫作業不專心就容易出錯。
教師:說得很對,希望大家都能從這個故事中明白專心做事的重要性,課后把課文背誦下來。
《學弈》課堂實錄 9
教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穿越回古代,去看看古人學下棋的故事,也就是《學弈》這篇文言文。上課伊始,老師想請同學們先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在腦海中想象畫面。(教師朗讀,學生閉眼想象)
教師:好,睜開眼睛,誰來說說你腦海中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 1:我好像看到了弈秋在認真地教兩個學生下棋,一個學生聽得很認真,另一個卻心不在焉。
教師:想象得很生動。那現在同學們自己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朗讀)
教師:我們來檢查一下朗讀情況,誰來讀第一句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學生舉手朗讀)
教師:讀得不錯,那這里 “之” 是什么意思?
學生 2:“之” 是 “的” 的`意思。
教師:非常好,那這句話就是說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那 “使弈秋誨二人弈” 中 “使” 又是什么意思呢?(學生思考)
學生 3:“使” 是讓的意思。
教師:沒錯,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現在小組合作,借助注釋,一句一句地理解課文內容,然后推選代表來講講這個故事。(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代表 1: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有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可心里總想著有天鵝要飛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雖然他們一起學習,可后一個人學得不如前一個人。
教師:講得很完整。那大家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不同的學習結果?
學生 4:因為學習態度不一樣,一個專心,一個分心。
教師:對,這就告訴我們做事情一定要專心致志。現在,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一個同學讀描寫專心學生的句子,一個同學讀描寫分心學生的句子,老師讀旁白,感受不同人物的狀態。(分角色朗讀)
教師:讀得很有感覺。課后大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并且背誦課文。
《學弈》課堂實錄 10
教師:同學們,在古代,下棋可是一項非常高雅的活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學弈》就和下棋有關。老師先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課題,看看你能讀出什么味道。(學生朗讀課題)
教師:讀得很清晰。那誰知道 “弈” 除了下棋,還有沒有別的含義?(學生思考,無人回答)“弈” 在古代還可以指代圍棋這一活動。現在,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讀完后給課文劃分段落,并說說每段的`大意。(學生朗讀、思考)
學生 1:我覺得可以分兩段,第一段是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講了弈秋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有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第二段是后面的,講了兩個學生學棋的不同表現和結果。
教師:劃分得很合理。那我們先來學習第一段,“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這里介紹弈秋,突出了他什么特點?
學生 2:突出了他很會下棋,是全國最厲害的。
教師:對,那 “使弈秋誨二人弈”,這個 “誨” 字,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它的意思?
學生 3:可以聯系上下文,后面說教兩個人下棋,所以 “誨” 應該是教導的意思。
教師:非常好,會學以致用。那第二段中,兩個學生學棋的表現,大家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學生 4:一個學生一心一意聽弈秋講,另一個卻心里想著天鵝要飛過來,想拉弓去射。
教師:那從他們的表現,我們能體會到什么?
學生 5:學習要專注,不專注就學不好。
教師:沒錯,這就是這個故事蘊含的道理。現在,我們來開展一個小小的辯論會,正方觀點是 “學習成績好壞主要取決于學習態度”,反方觀點是 “學習成績好壞主要取決于智力因素”,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大家分組辯論。(學生分組辯論,氣氛熱烈)
教師:通過辯論,相信大家對這個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課后,請大家把自己對這個道理的感悟寫下來。
《學弈》課堂實錄 11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開啟一段特別的學習之旅,走進文言文《學弈》的世界。在學習之前,老師先給大家播放一段古代人下棋的視頻,大家仔細觀察,感受一下那種氛圍。(播放視頻)
教師:看完視頻,大家是不是對下棋有了更直觀的感受?那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小聲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詞。(學生朗讀、圈畫)
教師:我們來看看這些生字詞,“弈”“俱”“援”“弗”,誰能來讀一讀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它們的?
學生 1:“弈” 下面是 “廾”,和手有關,下棋要用手,所以記住了;“俱” 是單人旁,和人有關,“都” 的意思,我是這樣記的。
教師:方法很不錯。那 “援” 和 “弗” 呢?
學生 2:“援” 是提手旁,課文里說 “思援弓繳而射之”,拉弓射箭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弗” 我就記住它的樣子,是 “不” 的意思。
教師:理解得很到位。那現在我們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再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朗讀)
教師:讀得有進步。現在同桌之間互相說說課文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同桌交流)
教師:好,我們來看看大家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學生提出問題,如 “之” 字的不同意思)
教師:那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 “之” 字在文中的意思。“通國之善弈者也” 中 “之” 是 “的”;“惟弈秋之為聽” 中 “之” 起到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一人雖聽之” 中 “之” 指代弈秋的教導……(教師講解,學生理解)
教師:理解了字詞,我們再來深入探究課文。文中兩個學生學弈的不同表現,反映了什么?
學生 3:反映了學習態度很重要,專心就能學好,不專心就不行。
教師:對,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專心致志才能做好?大家分組討論,然后分享。(小組討論、分享)
學生 4:我們寫作業要專心,不然容易出錯;練琴也要專心,才能練好。
教師:說得很對。最后,我們來進行一個創意展示,大家可以用繪畫、表演等形式,展現《學弈》這個故事。(學生進行創意展示)
教師:大家的表現都很精彩,通過這堂課,相信大家對《學弈》這篇文言文有了深刻的理解。課后,把課文背誦下來,并且把自己的創意作品完善后展示在班級文化墻上。
【《學弈》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學弈》課堂實錄(通用9篇)04-03
學弈原文翻譯05-30
《紀昌學射》課堂實錄09-02
讀《學弈》有感08-09
教學課堂實錄06-10
《愛蓮說》課堂實錄06-11
《背影》課堂實錄03-03
《畫》課堂實錄03-12
課堂實錄《蒲公英》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