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會計盈余與公司盈利事實的關系
從公司的盈利事實到會計盈余
會計最基本的功能在于核算和反映經濟事實。可以看出,會計盈余的“原材料”乃是公司獲取盈利的經濟事實,這一邏輯線索即為“盈利事實——會計系統——會計盈余”。從中能夠發現,會計盈余是利用會計技術對盈利的經濟事實進行加工生成的“產品”,這一“產品”的質量不僅取決于盈利事實本身,也受制于會計技術的科學合理性及其被正確利用的程度。在這一邏輯線條中,重點關注的是會計盈余的加工生成過程,從中可以知道會計盈余質量受制于以下因素。
第一,會計技術本身的合理性。
會計從產生、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理念、原則和方法體系,在現實中,是由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來規定和約束會計處理原則和方法的。因此,直觀地看,會計技術的合理與否主要體現于會計準則和制度是否科學,是否能夠在會計技術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現有的經濟事實進行合理反映。在現有的會計技術中,會計計量無疑是影響甚至決定會計信息質量高低的一個根本性因素。如前所述,會計變革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就是會計計量方法和手段不斷改進、完善的發展史。如何使會計計量更加科學合理,既能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又能增強會計信息的有用性是當今世界所有會計學者和管理機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第二,現有的會計技術(或會計準則和制度)是否被合理利用。
一方面,由于社會經濟系統的復雜性,任何會計準則和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彈性”,在很多方面會為準則使用者提供超過一種的會計處理方法,這無疑會給會計處理帶來相應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會為一些蓄意操縱信息者提供一個“合法的外衣”;另一方面,一些唯利是圖的信息操作者可能會超越會計準則的“邊界”,通過違規方式使會計信息加工過程朝著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進行,這種操縱就屬于舞弊行為。關于利潤操縱,本文第二部分將進行具體探討。
第三,如何評價會計盈余與盈利事實之間的固有差異。
上面所說的真實性問題事實上是可以通過不斷改進會計技術和治理信息操縱來逐漸提高的。但是會計盈余加工過程存在的一些固有缺陷卻無法通過上述手段來消除,這些固有缺陷集中體現于會計盈余生成過程所遵循的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的確,與其他原則——如收付實現制相比,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核算不同期間的會計盈余,但也正是這些原則,使得會計盈余與盈利事實之間存在著一條“天然”的不可逾越的“差距”。
這種賬面數字與盈利事實之間可能存在兩種差異:一是時間性差異。由于上述核算原則,賬面上的“利潤”和真實的盈利可能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由于時間價值的存在,上述的時間差就會對投資者報酬產生影響,如果相同數量的賬面利潤收到真實現金的時間不同,則它們的質量顯然不同。二是永久性差異。例如,由于資產重估而給公司帶來的賬面利潤并沒有改變公司的內在價值,只是會計系統對公司價值的重新認識,但由于配比原則,這些所謂的增值就成為評估期間的利潤。
【論會計盈余與公司盈利事實的關系】相關文章:
論情商與人際關系-交際禮儀06-04
兩家公司關系04-22
不能接受的事實作文08-09
兩家公司關系范例11篇04-22
童年趣事實用【15篇】08-25
童年趣事實用(15篇)11-24
童年的趣事實用(15篇)12-04
童年趣事實用[15篇]10-13
象棋故事實用[15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