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數學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區別物體之間的上下關系。
2.在操作中嘗試使用方位詞表達物體之間的上下關系。
3.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區別物體之間的上下關系,并使用方位詞表達。
活動難點 感知物體間上下方位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已認識五官。
2.物質準備
(1)教具:貨物架,布絨動物玩具若干,小貓頭飾。
(2)學具:“超市游戲”,方位背景圖片,頭部輪廓圖,眼睛和嘴巴、鼻子卡片,《操作冊》第1冊第31-32頁。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拍拍拍。雙手拍三下,然后雙手隨兒歌《拍拍拍》(附后)做動作。教師可以要求加快速度來增加趣味性。
2.集體活動
。1)師生共同探索。
1)、教師出示玩具娃娃,請幼兒說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關系。
2)、教師給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襪子。請幼兒說出帽子和襪子的.上下關系。
(2)幼兒自由探索
1)、感知上下的方位。
師:“水果店明天就要開張了,可是貨物架上的貨物還沒有整理好,你們想來做理貨員嗎?”
師:“桌上有什么?”
幼:“蘋果、香蕉……”
師:“貨物架在哪兒?”
幼:“桌子下面。”
2)、區別兩個物體的上下關系。
請幼兒將玩具水果放入貨物架中。(幼兒自由操作)
3)、初步感知上下的相對性。
出示已擺好三種水果的貨物架,引導幼兒兩兩比較水果A和水果B、水果B和水果C的上下關系。
小結:在表述物體的位置時一定要說完整的話,如“××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3.分組活動
第一組:游戲“過大橋”。請幼兒將大型積木搭成一座橋,然后在橋上放汽車,橋下放紙折的小船,并說出橋上橋下各有什么。
第二組:小動物捉迷藏。請幼兒將布絨動物玩具藏起來,然后說一說把小動物藏在什么地方了。
第三組:擺五官。請幼兒將眼睛、嘴巴、鼻子的卡片放入頭部輪廓圖中,然后說說鼻子上面有什么,鼻子下面有什么。
4.游戲活動 游戲“小貓在哪里”。
教師當貓媽媽,幼兒當小貓。當貓媽媽念兒歌《找小貓》(附后)時,小貓自己找地方躲起來。貓媽媽醒來后去找小貓:“××,你在哪里呀?”幼兒就回答自己藏在什么地方,如:“我在椅子下面!闭f完跑回貓媽媽身邊。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簡單小結,并引導幼兒將學具收拾好。
活動延伸
1.園內延伸 完成《操作冊》第1冊第31- 32頁的活動
2.家庭延伸
(1)完成《作業紙》第1冊第61-64頁的活動。
(2)家長可引導孩子觀察小區樓上、樓下的景物,再說出其上下關系。 (3)家長可以將物品放在某某上面或某某下面,請孩子幫助拿取,讓其明確物體之間的上下關系。
教學資源
拍拍拍
拍拍拍,前面。
拍拍拍,上面。
拍拍拍,下面。
拍拍拍,后面。
拍拍拍,……
(可根據需要續編)
找小貓
老貓老貓睡著了,
小貓偷偷往外跑。
老貓睡醒四面瞧:
“我的小貓不見了,
喵,喵,喵!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小班數學活動:瓢蟲找家
活動目標:
1、鞏固手口一致數3以內的數。
2、培養按數量歸類的能力。
3、通過游戲,提高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有1、2、3個斑點的瓢蟲圖片若干;分別粘有1、2、3個圓點的樹葉3片;小紙蟲若干;兒歌錄音:小瓢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師幼共同玩手指游戲:小瓢蟲。
二、利用圖片,練習手口一致數3以內的數。
通過數瓢蟲身上的斑點及瓢蟲數,鞏固數數1、2、3。
三、通過游戲,培養幼兒按數量歸類的`能力。
1、游戲“小瓢蟲抓害蟲”。
通過照顧小瓢蟲,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
2、送瓢蟲寶寶回家,按數量進行分類
(1)讓幼兒把不同數量斑點的瓢蟲寶寶放到對應圓點的樹葉上。
(2)集體驗證。
活動延伸:
1、提供有更多斑點的瓢蟲,供幼兒練習數數。
2、給瓢蟲身上的斑點涂色。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游戲目標:
1.能夠辨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能夠按照形狀的不同進行分類。
重點難點:
按照物體的不同形狀進行分類。
游戲準備:
1.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若干。
2.生活中形狀分別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若干。
3.三個敞口紙盒,盒子外面分別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圖案。
4.三個籃子,分別帶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標記。
游戲過程:
1.師:今天圖形寶寶們一起做游戲了,他們玩得可高興了。你們想不想認識他們?
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混在一起,讓小朋友找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并引導其說出圖形的形狀。
2.師:圖形寶寶們玩累了,小朋友們愿意把他們送回各自的家嗎?
讓小朋友找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并按形狀的不同將圖形寶寶送回家(有圖形圖案的盒子)。
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干,把所有的圖形寶寶都送到家了。
3.出示一些形狀分別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請小朋友說一說:哪些物品是圓形?哪些物品是三角形?還有哪些物品是正方形?
4.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做一次小小搬運工?
老師引導小朋友把物品按形狀送到具有相應標記的籃子里,直到把所有的物品分類放完。一邊放一邊說“我把XX送回家”或者“我把XX搬回家”。
5.老師和幼兒一起分享勞動的樂趣及成功的喜悅。
延伸活動:
1.老師帶小朋友分別到物品的“家”前觀察,并用語言表述。如“XX找到家了”。
2.多準備一下形狀不同的玩具或物品放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在平時的游戲中練習圖形分類。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用重疊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找出一組物體多出的部分。
3、從左至右擺放物體。
準備: 1、每位幼兒大圓片4個,小圓片3個。
2、貼絨卡片:小兔4個,蘿卜 3個,老鼠、貓頭飾若干。地上圓圈4個,每個圓圈能容納幼兒7人。
活動與指導: l、出示貼絨圖片小兔和蘿卜,說:我們給小兔分蘿卜吃,1只小兔只能分1個蘿卜,小朋友看看,是小兔多,還是蘿卜多?待幼兒回答后,問幼兒:“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師在貼絨板上示范:將兔子卡片逐個放在貼絨板上,讓幼兒注意老師是怎樣擺放兔子卡片的,(手的動作從左至右)然后將蘿卜逐個放在兔子上面,每放—個,說一聲:“給你一個蘿卜!辈⒆層變鹤⒁饨處熓謩幼鞯姆较颍瑔栍變,兔子和蘿卜哪個多,哪個少?請把多余的`拿出來。
2、幼兒操作。讓幼兒兩手各拿大小圓片,看一看,大小圓片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然后逐—將大圓片擺在桌子上,將小圓片逐一放在大圓片上,(注意手的擺放方向)說出大圓片和小圓片,哪個多,哪個少?將多的拿出來給大家看。
3、游戲:貓抓老鼠。
給幼兒戴上頭飾,音樂響,每4只貓、3只老鼠圍著圓圈跳舞。音樂一停,每只貓迅速抓住一只老鼠,然后說出貓與老鼠,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讓多的站出來。 注意:貓和老鼠只能在各自的圈內活動;重新玩游戲時老鼠比貓多一只。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區分紅、黃、藍、綠四種顏色,并嘗試著按指令拿花。
2、根據顏色和圓點數量進行匹配。
3、喜歡參與游戲,會大膽的跟客人老師介紹。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標記、花若干,四只,瓶子若干。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參觀“花店”,感知不同花的顏色及數量。
1、導入:今天陳老師開了個花店,誰想來當老板?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等一等,陳老師先要考試,考試通過才能當老板。
2、認識紅、黃、藍、綠四色。
師:誰來說說這里有什么顏色的花?有幾朵?(請個別幼兒)紅色的花,綠色的花,藍色的花,綠色的,分別有幾朵?這是什么顏色的花?
3、現在一起回答,這是什么顏色的花?有幾朵?老師這里有幾只花瓶?
二、聽指令拿花。
現在你們來做老板,我來做客人,請老板們把凳子下面的籃子拿起來。聽好了,我要買一朵紅色的花,請老板把一朵紅花舉起來。你們要對客人說:一朵紅色的花給你。謝謝,我來看看哪個老板拿錯了,都對。我要一朵黃色的花,(幼兒舉起黃色的花,說一朵黃色的'花給你)都對,我要一朵藍色的花,(幼兒舉起一朵藍色花,說一朵藍色的花給你)我要一朵綠色的花。(幼兒舉起一朵綠色的花,說一朵綠色的花給你)
小朋友們都很聰明,陳老師不知道請誰當老板了,我再來買,現在我要買2朵綠色的花,(幼兒邊舉起邊說)我要2朵藍色的花,(幼兒邊舉邊說)花拿好,我看看誰錯了,放下,我要2朵紅色的花。(幼兒邊舉邊說)
三、插花。
請老板們把花藏到凳子下面,剛才有些小朋友拿對了,有些小朋友拿錯了,沒有關系,老板除了會買花,還要會插花,看,老師這里有好多的瓶子,數數有幾個?這個花瓶怎么插呢?上面有提示的,看,這個花瓶里插什么顏色的花?(上面有什么顏色的標記就插什么顏色的花)插幾朵呢?你怎么知道的?看點子,有幾點就插幾朵花?
師:花是不是隨便插的?不是,先看插什么顏色的花,再數數有幾個點子就插幾朵花?
等一會插好以后,請你去給后面的客人看看,你要告訴她插了什么顏色的花,有幾朵,如果你說對了,客人老師會給你一個獎杯,那你就可以當花店老板了。
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活動延伸】
請拿到獎杯的孩子跟老師去做老板賣花吧。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區分圓形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能按標
記進行分類。
2、幼兒在情景游戲等活動,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發展幼兒動手拼圖的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
3、幻燈片。
4、各種形狀的物品、餅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常老師要帶大家到我家去做客,呀,前面有好多漂亮的石頭,小朋友們到哪里每人撿一塊自己喜歡的石頭,然后帶著你的石頭找一個位置坐下來,來讓我們一起去撿石頭吧!”(隨音樂進入活動室)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請每個每個小朋友撿一顆自己最喜歡的,每人撿1顆!
3、引導幼兒觀察石頭,鼓勵幼兒邊觀察邊交流。
請你和你旁邊的小伙伴說一說你手中石頭的顏色和形狀。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石頭的顏色和形狀。
5、游戲:按標記舉“石頭”。
教師出示課件:請相對應的幼兒回應。
二、鋪石頭:
1、小朋友們,今天常老師邀請大家到我家去做客,可是我家門前的路有坑坑洼洼的,走起來很不方便!八晕蚁胝埓蠹矣媚闶种械钠潦^,把我家門前的路修好。”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
3、出現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么辦?”
非常感謝大家幫我來鋪路,可是大家看,我這里還有一段路沒有鋪好,這可怎么辦呀?我這里只剩下這些形狀的石頭了,大家來想想辦法,用這些石頭來幫我鋪好剩下的這段路。
下面請小朋友四個人一組到我們的操作臺去嘗試鋪路。
4、幼兒分小組操作。
5、發現問題:“老師發現這里大家都鋪好了自己的小路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鋪好這個圓形的/正方形的/長方形的坑的?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兩個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8、我請大家來參觀我的家,請你來看一看我家的各種物品,他們是什么形狀的?
9、我為大家準備了好吃的餅干,送給大家。
三、踩石頭:
1、“歡迎大家下次來我家,讓我們踩上小路回家吧。我邀請大家和我一塊來玩踩石頭的游戲!”
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并說說踩的是什么形狀、顏色的“石頭”。
2、游戲重復2~3次。
3、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小朋友們你們今天玩得開心嗎?請小朋友到家里也找一找有什么圖形藏在你們家?
。ㄈ粘I钪杏惺裁礀|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數學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并列出圖表。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小班數學教案[經典]01-20
小班數學教案07-16
小班數學教案(經典)08-04
小班數學教案01-23
小班數學教案10-02
小班數學教案《分類》03-27
(實用)小班數學教案07-22
幼兒小班數學教案05-17
[集合]小班數學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