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国产午夜三级-国产性大片黄在线观看在线放-国产性老妇女做爰在线-一区一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2-26 16:28:1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內容:

  課本第100~l0l頁期末復習第10~15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常見的平面圖形、量長度、觀察物體和確定位置等基礎知識,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空間與圖形的復習。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空間與圖形的復習

  1.完成期末復習第10題。

  (1)出示圖。

  提問:這幅圖中有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是按什么來分類的?

  (2)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它是幾邊形的?

  (3)觀察:這些圖形是怎樣排列的?

  (4)按一定的順序、顏色可以將這幾種圖形組合成一個漂亮的'圖

  案,小朋友們下課也可以試一試。

  2.完成期末復習第11題.

  (1)出示一只玩具熊,請處在4個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學們說說自己看到的玩具熊的樣子。

  提問:為什么同是一個玩具熊,但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2)獨立完成期末復習第11題。

  三、量長度的復習

  1.在日常生活中長度單位有什么用處?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

  請分別比劃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長。

  提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復習第12題。

  3.完成期末復習第13題。

  (1)出示圖,請學生估計每條邊的長各有幾厘米。

  (2)再請學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四、時分秒的復習

  1.時間單位有哪些?(板書)

  提問:l時等于多少分?

  說說川、時、1分鐘、1秒大約有多長?

  2.在鐘面上有幾大格、幾小格?長針、短針、又細又長的針分別叫什么?

  3.完成期末復習第14題。

  (1)學生填寫。

  (2)集體訂正,特別注意第3幅、第4幅鐘面。

  五、統計的復習

  出示期末復習第15題圖。

  1.提問:左面是什么?右面呢?藍色的球在紅球的什么方位?

  (即在東面、西面、北面還是南面)橘色的球又在紅球的什么方位?

  2.提問:中間這幅圖是由哪些物體架構而成的?

  3.根據所學的知識把它們的個數數出來,完成統計圖。

  4.提問:你看到這幅統計圖,能想到什么,

  2.補充合適的單位。

  一棵大樹大約高12()

  一枝鋼筆長17()

  一張床長約2(),寬約150()

  小明身高140()

  小軍一天在校時間大約是6()

  小強早上8()到學校,上體育課跑60米大約需要13()

  3.畫一畫.

  (1)畫一根比1厘米長3厘米的線段.

  (2)畫一根比5厘米短2厘米的線段.

  (3)2厘米的3倍的線段有多長,請你畫一畫。

  拓展訓練:

  在()里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1、小學生每天睡覺9()。

  2、小明跑100米用了18()。

  3、學生中午吃飯用了約20()。

  4、看一場電影大約用了2().

  5、1節動畫片大約30()。

  6、一節數學課40(),課間休息10(),再加上()分就是1小時。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目標解析:

  創設測量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在測量中通過觀察、比劃、比較、測量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測打好基礎,并讓學生在觀察尺子和用尺子測量時體會到物體的長度實質上是由幾個相同長度單位組成的。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ㄒ唬┙榻B1的長度。

  1.課件出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用1測量課桌寬的圖,這樣測量出的長度一致嗎?

  2.教師示范1(從大拇指到中指的長度叫做1),學生親自動手體會1。

 。ǘ⿲W生測量。

  學生動手測量課桌長有幾?指生匯報。

 。ㄈ﹨R報交流。

  1.學生匯報測量結果。并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2.討論:

 。1)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呢?(因為有的同學手大,有的同學手小,所以導致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當測量相同的物體出現測量結果不一致,那該怎么辦呢?

  (四)統一長度單位。

  1.學生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2.歸納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選用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要統一長度單位(板書:統一長度單位)

  (五)了解古代人測量物體的方法。

  課件播放教材第2頁上的三種古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圖,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就是選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標準,用這個標準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中實例,通過動手實踐制作認知沖突,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通過介紹古代的人們測量物體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古代人的聰明才智!

  二、實踐中認識厘米

 。ㄒ唬┱J識尺子。

  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課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現什么?結合課件進行說明。

  1.刻度線。

  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厘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

  2.數字。

 。1)尺子上的數字中,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點)

  (2)結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為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

  3.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為cm。(板書:厘米cm)

 。ǘ┱J識厘米。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2.認識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學生匯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3~4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合課件進行。

  (3)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同桌互相比劃1厘米。

  (2)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

 。3)比一比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用1厘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的長。

 。4)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比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際測量打好基礎。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課件放大1厘米的長度作為標準,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以實際1厘米的長度作標準!

  (三)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1.測量紙條的長度。

  (1)學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2)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3)指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也就是幾個1厘米。

  3.動手測量小棒的長度,然后指生匯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三、練習中鞏固新知

  (一)讀物體的長度。(課件播放教材第4頁做一做,適當補充)

  1.讀鉛筆的長度。(0~8厘米)問:鉛筆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2.讀橡皮的長度。(0~4厘米)問:橡皮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3.讀小刀的長度。(0~5厘米)問:小刀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4.讀小棒的長度。(3~12厘米)問:小棒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ǘ┕罍y。(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1題)

  先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再進行測量物體的長度。

 。ㄈ┝恳涣俊#ㄕn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2題)

  測量前先讓學生估一估各物體的長度,再測量,看估得準不準。

  【設計意圖:通過讀、估、量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測量物體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當物體的左端不是對準0刻度時應該怎樣求物體的長度!

  四、小結中談收獲

  今天這節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玻醪綕B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工具:三個玩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看個故事。(電腦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節)你們知道路旁的人為什么笑嗎?

  生:盲人摸到的分別是大象的牙齒、耳朵、腿和尾巴。 (他們摸到的是大象的一個部分。 )

  師:對,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個部位,所以都說不準大象的全貌。

  二、觀察實物,傳授新知

  師:了解一個物體的全貌,除了用摸,還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觀察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桌面上的小汽車,然后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

  (生通過觀察,在小組內自由述說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車頭。(該生拿起小汽車指著說)

  師:其余小組也是看到小汽車車頭的同學請站起來。(生一一站起來)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 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 生:我看到的是車門。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屏幕顯示三個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的情境,并給出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小剛他們也在觀察小汽車,他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后)小剛在車的前面看到車頭,是第一幅圖;小紅看到的是車的側面,是第三幅圖;小強在車的后面,看到的是車尾,是第二幅圖。

  師:這幾個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嗎?看到小汽車的形狀一樣嗎?

  生:他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師:小紅想到高處去看看小汽車,于是她乘熱氣球飛上天空。(屏幕顯示小紅乘熱氣球飛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她現在是從什么位置觀察小汽車的?

  生:小紅是從上面觀察小汽車的。

  師: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呢?請選擇正確的圖形。

  生:(獨立思考后,全體學生舉手示意)小紅看到的是第二幅圖。

  師:第二幅圖中的大、小長方形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

  生:(通過觀察汽車實物)小長方形是車頂,大長方形是車的身子。

  師:除了從上面觀察小汽車,還可以從什么位置去觀察呢?

  生:可以從下面觀察小汽車。

  師:請拿起小汽車,從下面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動觀察)

  生:我看到了車輪。 生:我看到了車底。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說說我們怎樣去觀察一個物體。

  生:從物體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觀察。 生:可以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物體。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怎么樣的?

  生: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那么請你們來認一認(屏幕顯示物體其中的一個側面),這是什么物體? 生:這是一架飛機。

  師:同學們判斷得真準確。你們看到的是飛機的什么面? 生:是飛機的前面。

  師:(將飛機轉動一個角度)這又是飛機的哪個面? 生:這是飛機的后面。

  師:那你們知道飛機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嗎?請你們用小手來表示。 (生把左、右手舉起來表示飛機的左翼和右翼)

  師:同學們都知道飛機的左右翼了,那你們來觀察(繼續轉動飛機),這又是飛機的哪個面?

  生:這是飛機的右面。

  師:對。那這是飛機的哪個面(繼續轉動飛機)? 生:(全體回答)這是飛機的左面。

  師:同學們都說對了。(屏幕顯示另一個物體的側面)這又是什么物體? 生:這是洗衣機。師:你們都同意嗎? (全體學生點頭示意)

  師:這又是什么物體呢?(屏幕里顯示一個動物的背面圖)生:這是一只鴨子。 生:是一只鵝。

  師:我們來認一認,這到底是什么動物。(把動物換個角度) 生:(觀察后)原來是一只鴨子。

  師:我們再來猜一猜,這是什么呢?(屏幕顯示手提電腦的'背面圖)請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

  生:這是沙發。 生:這是黑板。 ……

  師:大家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但意見不太一致。你們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讓大家知道這究竟是什么物體嗎? 生:(沉默一會兒)轉轉物體。

  師:就按你們說的方法。(轉動物體,出現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電腦。

  師:在觀察物體時,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個面。 生:要從不同位置去觀察。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準確,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下面,請同學們用剛剛說的觀察方法從不同的位置觀察桌面上的茶壺,把看到的形狀用動作表示出來。

  (生分小組進行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的學生用不同的動作演示給小組的其他同學看,教師巡視,組織、指導學生)

  師:有4個小朋友也在觀察茶壺。(屏幕出現4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茶壺,并在旁邊畫有4幅不同形狀的圖形)他們看到的是哪幅圖,請同學們邊小組討論邊連線。

  生:戴頭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圖。 生:短頭發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圖。

  生:穿綠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圖。

  師:還可以怎樣觀察? 生:從上面和下面觀察。

  師: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狀? 生:(分小組觀察)從上面看到的是茶壺蓋、茶壺嘴和壺把,從下面看到的是壺底。

  師:大家觀察得都很仔細。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出示一座小房子實物)請大家觀察這座小房子,把從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狀畫下來。

  (生分小組離開位置進行繪畫活動;顒咏Y束后,教師展示學生畫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業:隨堂練習

  美麗的對稱圖形(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初步認識對稱物體的特點。

  2、通過操作,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通過觀察、討論、創作使學生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美,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剪刀,蠟光紙。

  2、學生準備剪刀,蠟光紙,各種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同桌合一套),小樹、衣服圖形。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1、電腦出示軸對稱圖形:蝴蝶、紅心、書、樹葉、剪刀、天平。

  2、初步感知:

 。1)教師:這些圖形好看嗎?你能說說這些圖形有一個怎樣的共同特征嗎?

 。2)教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部分或者上下兩部分是完全一樣的,結論:這些圖形的兩部分都是完全一樣的。

  二、揭示課題:

  1、教師:這些圖形都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叫對稱圖形。同時出示課題:對稱圖形。

  2、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對稱圖形。

  三、認識對稱圖形:

  1、發現特征:

 。1)教師:松樹圖和衣服圖是軸對稱圖形嗎?你們是怎么想的?

 。2)學生交流,并及時揭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A這兩個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梢酝ㄟ^對折來驗證。

  B對折后發現折痕兩側的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電腦顯示: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3、舉例找生活中的對稱圖形和物體:

 。1)教師: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物體是對稱的,你能舉例說說嗎?

 。2)進行交流,學生可能說到的有:人體表面、臉、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講臺、課桌、窗、門、汽車、飛機等等。

  四、認識對稱軸:

  1、教師提問: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看它對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師:這條折痕所在的直線是很重要的,因此人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對稱軸”。

  3、找出對稱軸:

 。1)指一指小樹圖和衣服圖中的對稱軸各是哪一條?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并由電腦顯示。

  五、判斷軸對稱圖形、找出對稱軸:

  1、平面圖形:

 。1)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平面圖形,大家一起來找找“做一做”中的這些圖形中有哪些是對稱的?

 。2)是對稱圖形的畫出他們的對稱軸

  2、練習:

  教師:我們每天都要接觸數字0、1、2、3、4、5、6、7、8、9,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數字中哪些是軸對稱的,它們的對稱軸各有幾條。

  要求學生獨立進行判斷,然后再進行交流驗證。

  六、創作軸對稱圖形:

  1、練習十五第3題

  你能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嗎?

  2、即興創作:

  教師: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是軸對稱的,剛才同學們已經舉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設計師一樣,用靈巧的雙手來創造美麗的軸對稱圖形來,是嗎?

 。1)教師示范創作:將事先準備的彩紙拿出,對折后剪“雪人”。

  教師:大家可以像老師一樣剪;更可以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創作其它的作品。老師相信同學們的作品會比老師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師播放旋律優美的音樂,學生進行創作。

  (3)優秀作品展覽。

七、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大家創作的圖形都有一個怎樣的共同名稱呢?你能說說對稱圖形都有怎樣的共同特征嗎?你還有什么要向大家說的嗎?

  教師:軸對稱圖形真的很美麗,因此被廣泛運用于服裝、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設計中。老師希望大家能在新年來臨之際,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把我們環境布置更美麗!

  八、布置作業:課后四人小組合作,創作對稱圖形

  鏡像對稱(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圖,再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能直觀分析對稱的兩邊圖形有什么關系。

  2、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鏡像對稱的性質:照鏡子時,物體與像的上下、前后相對位置相同,左右相對位置正好對換。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圖,再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能直觀分析對稱的兩邊圖形有什么關系。

  教學工具:

1、教師準備數字卡片,時鐘,一面大鏡子

  2、學生準備小鏡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舞蹈房上數學課,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不過,聽完老師的一個故事以后,你們就會明白,為什么要到舞蹈房來上課。

  故事:從前,森林里住著一只大老虎,他可兇了,見著小動物就要吃他們。有一天,一頭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誰知道遇到了這只大老虎。老虎惡狠狠的對小羊說:“我要吃了你!” 這時,小羊急中生智,對老虎說:“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為我正要到另一頭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聽,氣壞了:“什么?你帶我去找他,我要給他點厲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帶到了一條河邊,指著河里的“老虎”說:“你看,他就在哪兒呢!”老虎一聽,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惡狠狠”的盯著他,老虎“啊嗚”一聲撲過去,掉進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師:同學們,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師:對!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就可以看見這種現象,看到“一模一樣”的自己,你能舉個例子嗎?生:走在街上,櫥窗里;鏡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師:大家說的都對,現在請大家看前面的這一面大鏡子,你能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師;……

  師:現在請注意看鏡子里的老師,老師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老師”怎么樣?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師: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鏡子里的老師也向后退一步。

  師:現在我左手拿筆,右手拿紙,鏡子里的老師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兩種意見:①左手拿筆,右手拿紙

 、谟沂帜霉P,左手拿紙

  師:現在出現了兩種意見,那么好,我請出兩個同學作為兩種意見的代表,來玩一個游戲,一個做自己,另一個做鏡子里的人。

 。ㄓ螒蚪Y束后)

  師:現在我們在來判斷一下,鏡子里的老師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紙,右手拿筆

  師:所以,鏡子里面的和鏡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五第5題

  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反饋糾正

  2.看鏡子說數字

  1) 上一個同學,看著鏡子報數字:1,5,7,2,8,0,9,4,3,6

  2) 位數: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練習十五看鏡子寫數字

  4.看鏡子寫時間,反饋

  四、布置作業:

玩鏡面游戲;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5的乘法口訣,會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能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熟記5的乘法口訣,并比較熟練地應用口訣求積。

  教學難點:根據圖意獨立寫出乘法算式并編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

  課件顯示:小朋友劃船,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訣,今天請同學們自己來研究學編5的乘法口訣。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你是怎樣編出口訣的?

  2、生匯報教師板書;

  1個5是5 5×1=5一五得五

  2個5相加5×2=10二五得十

  3個5相加3×5=15三五十五

  4個5相加4×5=20四五二十

  5個5相加5×5=25五五二十五

  3、你發現這些算式或口訣中,乘數、積有什么特點?

  點撥:同學們真聰明自己發現規律編出了5的乘法口訣,還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隨著乘數一個比一個大,積就一個比一個大5。

  三、形成應用

  1、將5的乘法口訣讀一讀。

  2、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訣。

  3、師生對口令

  4、游戲:翻一個數馬上說出它與5的`積,比一比誰最快。

  5、討論:“想一想”中的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訣?

  秘密:積的個位是0,乘數應填雙數,積的個位是5,乘數應填單數。

  四、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題

  學生同桌互相對口訣,以游戲形式完成。

  2、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交流。

  3、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訂正。

  4、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訂正。

  5、第5題

  老師引導學生讀懂題意,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特殊的長方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積木圖”】我們來看一看這些物體是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幾種圖形。

  二、探索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墨水盒、字典,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并板書:長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長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面。比一比、看一看每個面的大小、形狀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最后在全班進行匯報。(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或者有兩個面是正方體形的.,相對的兩個面形狀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2、認識正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魔方、藥盒等,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并板書:正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正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手中的正方體,看一看它有什么特點?小組交流后在全班進行匯報(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正方體的特征。

  3、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組織他們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書上做一做【圖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長方體和正方體!境鍪緢D片“生活中的圖形”】

  師:你能在這張圖里找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圖形嗎?

  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

  3、擺圖形。

  (1)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

  (2)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大正方體。

  4、用橡皮泥捏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捏好以后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詳細過程參考探究活動“捏圖形”】。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立體圖形,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呢?(帶學生說一說)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知識的整理過程中讓學生熟練掌握萬以內數的組成、讀寫數、數位順序表、計數單位、數的大小比較、求近似數的方法、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等方面的知識。

  2、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對萬以內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目標解析:

  復習課枯燥無味,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復習過程中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情境中不經意地參與到知識整理的活動中,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萬以內數的讀寫和大小比較,求近似數的方法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萬以內數的中間有0的數的讀寫。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中形成知識

 。ㄒ唬┎聰狄搿

  1、由3、0、0、9組成的一個四位數,位上是9,讀數時且讀一個零,猜一猜這個數可能是多少?(9003、9030)

  2、你知道這是哪個單元學的知識嗎?(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你能說出《萬以內數的認識》包含哪幾方面的知識嗎?

 。ǘ┬纬芍R體系。

  1、學生交流《萬以內數的認識》包含的主要知識點。

  2、學生匯報主要的知識點,遺忘的部分加以點撥。

  數數、數的組成、讀數寫數、數的大小比較、求近似數、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設計意圖:通過猜數的游戲,讓學生初步回憶萬以內數的認識的主要知識點,同時大大提高學生復習舊知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識

 。ㄒ唬┣榫骋唬

  課件出示商場里6款液晶電視機,價格(單位:元)分別是:4986、6800、5008、7060、10000、50861、復習萬以內數的讀法。

 。1)寫一寫:教師報價格,學生在紙上記錄,然后課件逐個出示價格,學生校對。

  (2)說一說:指生說說寫數的方法,寫數時要注意哪些方面?

  強調:寫中間有零或末尾有零的數時要注意數的中間或末尾寫幾個零。

  2、復習萬以內數的.寫法。

  (1)讀一讀:指生讀出課件上液晶電視價格的數,邊讀邊糾正讀法。

  (2)說一說:指生說說寫數的訣竅。

  強調:不管中間有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不管末尾有幾個零都不讀。

 。3)比一比:讀數和寫數有什么共同點?(讀數和寫數時都從高位起。)

  3、復習數的組成。

  (1)貼一貼:根據教師的問題,指生依次在黑板上貼出數位順序表。

  右起的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第四位是什么位?第五位是什么位?

  (2)說一說:指生說出每個數位的計數單位各是多少?

 。3)想一想:數位順序表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4)撥一撥:指生利用數的組成介紹6款液晶電視機的價格,其他的學生快速在計數器上撥出這個數,并說出價格。

  4、復習數的大小比較。

 。1)學生自主選擇其中兩款液晶電視機的價格進行比較大小,同桌交流比較的方法。

 。2)指生匯報,交流大小比較的方法。

  板書有代表的幾組:6800○10000、4986○6800、5086○5008

 。3)歸納總結大小比較的方法:

  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數大;位數相同時,從位比起,位上大的數大,位相同,依次往下比……

 。4)把6款液晶電視機的價格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5、近似數的方法。

 。1)猜一猜:老師選定了一款,這款的價格比6800元多一些,比10000元少得多,你知道老師選的是哪一款嗎?

 。2)說一說:4986、5008、7060、5086的近似數分別是多少?

  設計意圖:借助商場中液晶電視機價格的情境圖,讓學生在不經意中參與到“老師讀數學生寫數、看數再讀數、學生在黑板上貼數位順序表、在計數器上撥數、自主選擇兩個數進行大小比較、猜老師選定電視機的價格”等活動中進行知識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識點聚集成知識塊,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表達的欲望得到滿足。在復習數的組成時,讓學生初步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情境二(復習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

  課件出示商場里其他電器的價格:

  電吹風:260元電風扇:180元空調:3000元洗衣機:2800元冰箱:3600元

  1、根據上面電器的價格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解答。

  2、學生匯報,板書有代表性的算式并指生說出算法。

 。1)260+180=44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26個十加18個十等于44個十,也就是440)。

 。2)260—180=8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26個十減18個十等于8個十,也就是80)。

 。3)3000+2800=580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30個百加28個百等于58個百,也就是5800)。

 。4)3000—2800=20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30個百減28個百等于2個百,也就是200)。

  設計意圖:借助商場中其他電器價格的情境圖,讓學生經歷自主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練習中深化知識

 。ㄒ唬┗A性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

  先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模型獨立讀寫數,幫助學生建立數感,然后全班交流讀寫數的方法。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點說明:數的組成。

  3、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點說明:求近似數的方法。

  4、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點交流:用不同方式表示數的方法。

 。ǘ┚C合性練習。

  1、按規律填數。

 。1)_______、2996、2997、2998、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910、3920、______、3940。

 。3)_______、5800、5900、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上合適的數。

  3、按要求組數。

  用3、7、0、0組成不同的四位數。

 。1)只讀出一個零的數有();

 。2)不讀零的數有();

  (3)的四位數是(),最小的四位數是()。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有一定的層次性,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感。

  四、梳理中內化知識

  今天我們對萬以內數的認識進行了整理和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隨即出現的數據的收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表示幾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表示幾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教學用具準備:課件、投影儀。

  教學設計:

  一、情境問題,引入新課。

 。ǔ鍪緢D)

  師:這三項運動,你最喜歡哪項運動?

 。ㄖ该f,板書)

  師:先自己想,悄悄說給同桌聽。

  師:現在,梁老師想調查一下,我們班喜歡哪一項運動的人數最多(板書:二(3)同學喜歡的體育運動),你們有什么好辦法?(教師表情疑惑)

 。▽W生七嘴八舌地說自己的意見)

  問:怎么問?

  數:怎么數?

  你能不能把你的方法說一下呢?

  1、數據

  師:好,下面我們就用分組調查的方法來進行調查活動,首先拿出老師發的統計表,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①告訴我你看懂了什么?(左邊是我們要調查的內容,右邊要求我們用喜歡的方式記錄)

 、谟洠河惺裁捶椒ㄓ涗洠浚ā稹獭髡┑葧妥屛覀冇孟矚g的方式來記錄。

  第組

  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

  跑步 游泳 跳繩

  師:梁老師為了讓活動有序順利地進行,提幾點要求(課件出示)要求:①全組成員積極認真參與并準確做好記錄。②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在統計表中。③團結協作保持安靜。

  師:我提醒一下小組長要先商量好用什么好方法,如何分工調查。看哪個組快速、準確安靜地完成調查,好,下面請我們選出的小組長到前面來,活動開始!

  (活動時,出示大表)

  2.制作統計表

 。1)完成統計表.

  每組的統計結果出來了,我們要想知道統計結果對不對,該怎么辦?(把三個數合計)

  這一個表就叫統計表。(板書:統計表)

  統計表中,什么樣的最多?什么樣的最少?

 。2)剛才我們用統計表的方式知道了情況。為了讓我們一眼就看明白,我們就要?(繪制條形統計圖)

 。3)(課件出示統計方格紙)

  跑步游泳跳繩

  觀察統計圖。仔細觀察這張統計圖,橫的是表示什么?豎表示什么呢?(生上臺指明)

  一格代表幾?用涂格子的方法畫統計圖(用斜線來涂格子,這樣畫既節約了時間,而且統計圖照樣畫得美觀正確。)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9頁例2,例3,(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能正確地用豎式計算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退位減法筆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兩位數退位減法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退位減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退位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順序。

  教法

  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自主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法

  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理解退位減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我最棒

  16—8= 10—4= 15—7= 12—5= 17—8= 12—8= 10—5= 18—9=

  2、算一算

  43=21= 64—32= 56—41= 77—43=

  學生上黑板筆算,教師檢查,表揚做的又對又快的。

  3、(出示第17頁奧運金牌榜的表格)同學們,今天我們還是要研究各國奧運金牌的問題,上節課同學們針對這張表格提出了很多數學問題。誰還記得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的?

  讓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

  學生回答:中國比美國多多少枚金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2。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哪些條件?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尋找條件,列式。

  學生列式:51—36=?

  該怎樣計算呢?從哪一位減起?個位上1減6不夠減,怎么辦?拿出小棒擺一擺。

  有一下幾種分法:

  1、在5捆和1根中,先拿出1捆拆開,從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2、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3捆,再拿出1捆拆開,拿走6根。

  3、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4捆,再從4捆中拿回4根。

  4、在5捆和1根中,先拿1捆拆開與1根合在一起,再從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你發現了什么?要拆開1捆,從幾里拿走了6。

  2、你能試著列豎式嗎?

  你認為個位不夠減時怎么辦?十位還剩幾?

  教師教寫豎式的方法,說明退位點的用途,不要忘了減去退位的1。

  3、比較56-22與51-36在計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認為筆算兩位數減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減。

  問:從十位減起方便嗎?

  5、試練:67-39 35-8 81-56 50-24

  6、教學例3。

  出示50-24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你的算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

  問:50-24十位退1后個位上要算幾減幾?十位再算幾減幾?

  7、小結。

  先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分小組交流想法,并匯報。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

  三、拓展運用。

  1、完成教材第19頁做一做。

  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2、完成練習三第5題,第6題。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并說明錯誤的原因及怎樣改正。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完成教材練習三的第7題和第10題。

  六、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退位減

  例:51—36=15例3:50—24=26

  5 1 5 0— 3 6 — 2 4_______ _______1 5 2 6

  七、課后反思: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編制6的乘法口訣,并理解口訣的含義。

  2、使學生掌握6的乘法口訣,能熟練地用6的口訣進行計算。

  3、并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概括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6的乘法口訣,用口訣正確求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直接報得數,并指名說說你用了哪句口訣?

  2、列式計算:1個5 3個4相加5的2倍

  3、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1~5的乘法口訣,這節課我們將學習6的乘法口訣。

  板書課題:6的乘法口訣。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讓學生自己填寫。

  (3)一次可以坐6人,是幾個6?怎樣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說一句口訣嗎?

  (4)2次可以坐12人,是幾個6?用乘法算怎樣列式?請你們編出一句口訣。

  (5)3個6、4個6、5個6、6個6相加,各是怎樣列乘法算式?可以編怎樣的口訣呢?請學生按次序寫一道算式,編一句口訣,把35頁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訣填完整。

  (6)讓學生說出每道算式和相應的每句口訣,老師依次板書算式和口訣。并指名說出每句口訣表示的.意思。

  (7)引導學生比較。

  6的乘法口訣一共有幾句?這些口訣從上到下按順序排列后,每句口訣的積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幾?為什么會多6?

  (8)請學生把口訣齊讀一編。

  再請大家邊輕聲讀邊試著背背看。

  (9)試背口訣。

  A、師生對口令,開火車說口訣。

  B、請學生齊背口訣,再指名背口訣。

  2、教學“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6×2=( ) 6×5=()

  (2)口算出結果,并說說各用哪一句口訣?

  3、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6的乘法口訣,應用6的乘法口訣,能很快地算出6和幾乘積是多少,我們根據一句口訣可以算出兩道算式。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

  (1)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訂正。

  (2)比較每組兩個算式有何特點?討論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

  (1)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6的乘法口訣還有幾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

  4、完成“想想做做”。

  出示第5題,學生討論交流,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完成“想想做做”。

  獨立列式、口算、集體訂正,指名說說你為什么用乘法算?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得乘式的積。

  2、使學生在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求幾個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根據數學問題列乘法算式的活動中,培養有條理地思考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智慧寶塔”,不過,要想到達最高層,我們必須找到開啟每一道門的金鑰匙,小朋友,你們有信心嗎?

  一、引入新課

  1、讓我們先進入第一層,門上寫著一組算式:

  2+3+6 5+5+5 9+1+2 2+2+2+2 4+4+4

  2+3+6中的三個加數相同不相同?5+5+5中的三個加數相同不相同?誰能根據加數的特點把這些算式分成兩類?

  追問:你是怎樣分的?(左邊一組加數都相同,右邊一組加數不相同)這些算式的相同加數是什么?有幾個這樣的相同加數呢?

  二、感知“幾個幾相加”

  小朋友真聰明已經得到第一把鑰匙,進入第一層,現在我們要爭取進入第二層啦!

  (1)出示例1圖

  提問:圖中幾只小白兔?雞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2+2+2=6(只),3+3+3+3=12(只)。

  這兩個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

  板書:3個2相加 4個3相加

  追問:這兩個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連加;每一題的加數都一樣)

 。2)完成第頁的“試一試”

  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2根,擺5堆。提問:擺了幾個2?求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樣列式?這道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

  繼續要求學生擺小棒:每堆擺4根,擺3堆。提問:擺了幾個4?怎樣列式求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

  三、認識乘法

  1、出示第2頁的例題。

  提問:一共有多少臺電腦?你是怎么知道的?請把加法算式寫下來,并說一說是幾個幾相加。板書:2+2+2+2=8。

 。ㄌ砑与娔X圖片為6個2)是幾個幾相加,你能把加法算式寫下來嗎?

  (添加電腦圖片為10個2)現在呢?

  談話:隨著電腦數量的增加,求“幾個幾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們感覺怎樣?(太麻煩了)

  介紹:不要著急,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這問題。(揭示課題:認識乘法)

  像:2+2+2+2=8,4個2相加可以用乘法算,板書4×2 2×4 分別讀作4乘2和2乘4

  板書: 2 × 4 = 8

  4 × 2 = 8

  (乘數) 乘號 (乘數) (積)

  同桌同學互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誰能說說2×4=8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讀寫乘法算式

  提問:6個2相加,用乘法算怎樣寫算式呢?10個2呢,并說說各部分的名稱。

  3、完成課本第2頁“試一試”(先獨立完成,再評講校對,并讓學生說一說,求5個4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四、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題圖,提問:1盒有多少枝?有幾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幾個幾?

  學生填空獨立完成

 。2)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集體交流時著重提問這道題是求是幾個幾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 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2個,擺4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2)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4個,擺2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3)比較一下這兩種擺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評講時反過來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4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五、連系實際

  談話:在完成了上面的題目后,我們已經沖刺到“智慧寶塔”的最高層,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慶祝一下,好吧。

  拍手游戲

  要求:先讓學生聽老師拍手,說出是幾個幾,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讓一名學生拍手,其余同學說一說,最后讓同桌游戲。

  六、總結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課題

  運動會

  教學設想

  讓學生運用所學的乘法口訣求商。

  通過“運動會”的情景,體會乘除法與生活的聯系。

  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收集有關運動會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交流運動會的信息。

  1、小組交流:

  為什么要舉行運動會?

  你知道運動會舉行哪些比賽項目?

  2、集體匯報。

  二、提出、解決問題。(觀察掛圖)

  1、與同桌互相說說,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師板書問題。

  選擇同一個問題——賽跑,獨立解決。

  1、集體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

 。ㄓ每谠E試商或者用擺小棒的`方法。)

  2、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把問題寫下來,小組內交換解答。

  3、集體反饋:

  提出什么問題?怎么算的?

  三、鞏固提高。

  1、練一練。第一題。

 、趴磮D,把問題敘述完整,

 、篇毩⒔獯

 、墙涣髟趺从每谠E試商。

  四、作業。

  觀察體育課時,同學們的活動,發現什么數學問題,把它寫成數學日記。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理解5的乘法口訣,能運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

  2、經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口訣的來歷,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5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難點:

  口訣的運用。

  準備:

  手掌圖

  教學過程:

  一、編口訣。

  1、連加計算手指數:

 。1)我們人人都有一雙巧手,每只手上都有幾個手指?(板書:5 1個5)

  (2)兩只手有幾個手指?就是幾個5?(板書:10 2個5)

 。3)再多一只手呢?就是幾個5?4只手呢?5只手呢?(板書:15 3個5;20 4個5;25 5個5)

  小結:剛才我們用連加的方法,很快算出了幾個5是多少。上兩節課我們學了乘法,你會用乘法來計算嗎?2、用乘法計算手指數:

 。1)1個5,用乘法怎樣計算?2個5呢?2個5得幾,你是怎樣知道的?(指連加結果)3個5呢?4個5,5個5呢?(生匯報,師板書)

  (2)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算式的得數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用彩筆標出得數的個位)

  小結:根據剛剛連加的結果,我們又很快得出了乘法算式的結果。那是不是我們以后每次計算乘法前都要先做一次連加才能知道結果呢?(對呀,這樣多麻煩啊!那有沒有一些好的辦法呢?或:你知道古人想到了什么辦法嗎?)

 。3)揭示課題:乘法口訣。

  3、編5的乘法口訣

 。1)古人是怎樣編口訣的呢?請看,先編1個5,就先寫“一五”,1個5是5,就在后面寫上“得五”,口訣就是“一五得五”。齊讀。

  “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這句口訣其實是由兩個乘法算式總結出來的,所以就可以用來計算這兩個乘法算式,也就是一五得五對應著:1×5=5 5×1=5。

 。2)根據2×5=10和5×2=10,你會編出口訣嗎?板書:二五一十(得數滿10了,為了簡便就不寫“得”字。)

  誰知道“二五一十”表示什么意思?它可以計算哪兩個乘法算式?

 。3)你能根據剩下的算式編出乘法口訣嗎?打開數學書p52,自己試一試。

  (4)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指名板演)提醒注意:五五二十五,不要寫成了“五五二五”。

 。5)小朋友真不錯!5句口訣都編完了。齊讀一遍。

  仔細觀察一下這5句口訣,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口訣前半句表示幾個5,后半句是得數。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相差5!

  再齊讀口訣。

  二、記口訣。

  談話:剛才我們學古人編出了5的乘法口訣,那你準備怎樣記住這5句口訣呢?

  1、學生自己讀讀背背。

  2、(你覺得哪句最容易記,哪句最難記?)老師有一個疑問,5句口訣中我4句都記熟了,但“三五”是多少我總是忘記(把“十五”擦去),怎么辦呀?

  3、對口令:

 。1)大家都記熟了嗎?敢不敢跟鄒老師對口令?

  (2)同位對口令。

  四、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學得開心嗎?出示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猜一猜老師會提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的] 創設情境,使學生體驗人類在生活實踐中統一度量衡的過程。

  [教學材料及準備] 軟尺、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發現了嗎,我們今天用的課桌和教室里的課桌不一樣,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們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長方形。 教師:對,長方形有幾條邊?

  學生:四條邊。 教師:看屏幕。(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長,什么是桌子的寬)。 教師:學校還想買一些這樣的桌子,那我們就得知道這桌子有多長,有多寬,你們愿意幫老師量一量這桌面的大小嗎?

  二、研究制定解決方案

  教師:用什么來測量呢? 學生:用尺子。 教師:可是,我們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辦?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辦法測量出桌子有多長,多寬?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匯報交流:

  1、用手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手長)

  2、用鉛筆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長)

  3、用鉛筆盒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盒長)

  4、用書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書長)

  三、實施方案學生分小組測量桌子的長和寬。

  要求:①開動腦筋,多想辦法

 、诜止っ鞔_,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可以寫字,寫拼音,也可以用圖表示。利用課件舉例講解記錄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長 寬 1 7 3 2 3 4

  看一看,誰用的方法多,誰的方法巧妙? 學生測量。(10分鐘)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測量。發現典型數據。

  四、交流匯報階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現矛盾學生:

  56名學生匯報,用實物投影展示他們的記錄表。(學生的記錄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圖畫來表示)。

  教師:同學們想出的辦法真多?礃幼樱瑳]有尺子的情況下,你們用這么多巧妙的辦法告訴老師這桌子有多大。真聰明。但是,你們看看,測量同一張桌子,這幾個得數一樣嗎?學生:不一樣。教師:為什么?學生:因為用來量的東西不一樣。教師:(展示同樣是用鉛筆測量的數據對比)都是用鉛筆量的,得數怎么還不一樣呢?學生:(展示所用的鉛筆)它們不一樣長。教師:這么多不同的數據,我用哪一個呢?

  五、繼續研究教師:

  我們用尺子測量一下桌子的長,看看有什么結果。(指令小組長領尺子和發尺子)學生用尺子測量桌子的長。(教師巡視,糾正學生測量時的`小錯誤)

  教師:誰來匯報他們組測量的結果?學生1:長是90。學生2:長是27。教師:怎么用尺子量,得數還是不一樣?哪個對呢?學生很快發現軟尺有兩面,兩面的刻度不一樣。

  教師指導學生辨認軟尺兩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讓學生估量1厘米和1寸兩種長度單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細的對比。教師:要想得出一致的結果,我們應該怎么辦?學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來量。教師:那我們現在就統一用厘米的一面來測量桌子的長和寬。學生測量。教師:哪一組說出你們的測量結果?學生:桌子長90厘米,寬42厘米。(56個學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六、總結:教師:現在我特別清楚我要買多大的桌子了,長90厘米,寬42厘米。用同一種刻度的尺子測量很方便。厘米是現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類發明尺子、統一長度單位之前,就像我們開始測量桌子的長、寬時使用的方法一樣,利用手拃、步伐或身邊物體的長度做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至今,在人們沒有帶尺子的時候,仍然會這樣估測物體的長度,例如媽媽給孩子買衣褲或鞋的時候。

  [教學建議] 學生的測量活動和交流匯報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分析數據是這節的精華,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

  [課后評價及分析] 課程設計符合人類從實踐到理論的認知過程,學生在親身探究的過程中領悟了靠教師僅僅用語言不易表達的內容。他們不僅知道怎樣測量長度,還知道了長度為什么有一個單位,這個單位又是怎么來的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工具:

  刻度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老師比,誰高?誰矮?(老師高,同學們矮)

  師: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板書課題——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zhǎ)、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匯報:課桌的長是幾?學生匯報:4、5半、5等等。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后,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厘米。

  1、教學例

  2、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3、認識1厘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么?(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厘米的長度怎么樣啊?(很短)是呀,1厘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說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言。

  4、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厘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厘米,從0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5、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匯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6、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說明:接近8厘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厘米的長度,并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體驗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通過觀察各種物體,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小象的玩具模型,圖涂有不同顏色的長方形盒子,杯子,三張抽象的杯子圖片

  學生自備一個小玩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大家在暑假的時候有沒有去旅游呢,說一說你去過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時候,我們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氣,奇奇也去旅行了。他們來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動物呢,是大象。這一天他們也看到了一頭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說:“我看到一扇門上掛著一條尾巴!

  淘氣說:“我發現一堵墻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興的說:“我看到了一頭可愛的'大象兩只呼扇唿扇的耳朵,還有長長的鼻子。”

  為什么同樣一頭大象,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畫面呢?

  生答: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們要全面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全面觀察這個物體,學會觀察物體。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物體吧。(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長方形盒子)現在老師手中有一個盒子,它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答:長方體

  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長方體,它的每個面的顏色是一樣的嗎?(轉動長方體)它有哪幾種顏色呢?

 。ò鍟狐S、紅、白、綠、藍、黑)

  老師手拿盒子,分別提問距離相差很遠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幾種顏色?

 。ò鍟鴰讉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種類多少將其歸類)

 。ɡ蠋熓种负诎迳系拇鸢福槭裁从械男∨笥芽吹降氖侨N顏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卻是兩種甚至只有一種呢?

  生答:觀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細想想: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幾種顏色呢?

  生答;3種

  那只看到一種顏色或者兩種顏色的小朋友要怎樣才能看到三種顏色呢?

  生答:轉動長方體,或改變觀察角度

  3、現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來親身體驗觀察的樂趣吧。

  要求:四人一組,分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玩具,告訴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嗎?

 。ɡ蠋熝惨,指導學生觀察物體)

  剛才我們已經觀察了自己的玩具,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對集體發問,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轉動自己的玩具觀察呢?通過轉動玩具,你又發現了什么?

  老師總結,板書: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結果不同(齊讀)

  小游戲:現在我們來做個小游戲,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討論30秒,對于這四幅圖,你的謎底是什么呢?

  其實,這四幅圖是同一個物體。有的同學可能就疑惑了,同一個物體怎么會有四幅不一樣的圖呢?(觀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向想,這個謎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嗎?(出示杯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個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圖呢?第二幅第三幅還有第四幅呢 ?

  三、練習鞏固(課本67頁)

  1、軍事博物館舉行恐龍展,小亮、小明、小紅都來看恐龍 。那你知道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老師巡視,然后集體糾正)

  2、現在不把書壘起來,你會做第2題嗎?試一試吧。

  四、總結

  通過觀察長方體,自己的玩具,還有猜謎游戲 ,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教案數學上冊03-20

蘇教版數學廣角一二年級上冊教案08-24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22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3

二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02-10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范文02-06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教案09-26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03-30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3-16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1区2区3区在线播放 | 欧美一区二区二区 | 18p爽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午夜艳片欧美精品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看欧美一级特黄a大片一 | 一级免费黄色大片 | 多人性激烈的欧美三级视频 |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秋霞影视 | 手机国产日韩高清免费看片 | 日韩美女色高清在线看 |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播放 | 日韩永久免费视频 |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 亚洲欧美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性与交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区 | 国产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无毒 | 日韩婷婷 | 欧美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看 | 国产在线高清不卡免费播放 | 欧美成人精品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一级片 |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久久 |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 男人天堂网2021 | 日韩大片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日本三级人妇三级四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www色视频萌爱网 | 亚洲图片在线播放 | 偷亚洲偷国产欧美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