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国产午夜三级-国产性大片黄在线观看在线放-国产性老妇女做爰在线-一区一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01-02 14:42:4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自己提高熟練程度。

  2、使學生在計算時遇到連續進位問題時會正確計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類比、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0年廣州亞運會取得圓滿成功。廣州市在比賽前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咱們一塊兒去了解一下關于修建高速公路方面的信息。

  (多媒體出示)為迎亞運,廣州市修建了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歷時14個月,平均每月修路86米;二期工程歷時15個月,平均每個月修建213米;三期工程歷時12個月,平均每個月修建260米。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交流,師選擇性板書:

  一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二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三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師:一期工程全長多少米?請同學們做在練習本上。比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學生交流算法。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ㄒ唬┨骄啃轮阂驍抵袥]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解決問題:二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1、生列算式,師板書:213×15

  2、揭示課題:

  師:這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ò鍟n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學生試做,抽一生板演。

  做完小組內交流做法。

  3、集體交流。(出示錯誤做法。)

  1)展臺展示,學生錯誤原因。

  重點交流: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數去乘第一個因數的個位數時,積的末位應該寫在哪一位上,說明理由。

 。2)黑板板演的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師根據學生的說法板書:213×5的積,213×10的積。

  4、小練習:456×19208×37

  (二)探究新知:因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解決問題:三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1、生試做。

  2、師巡視,展臺展示不同做法。

  260260

  ×12×12

  重點討論:為什么積的末尾要加上0?(強調簡便結果是384個10)

  3)算法最優化:哪種做法更簡便?

  3、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

  出示320×30,會做嗎?

  學生試做。

  展示交流多種算法。

  4、:在計算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時應注意什么?

  計算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幾個0。

  三、鞏固拓展

  1、第55頁第1題

  2、第57頁第8題生自己在書上改正后指名說說錯誤之處及錯誤原因。

  四、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說說計算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能正確進行計算。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 流,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驗、類比、建立模型的過程,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

  3.情感態度。

  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感。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和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

  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豎式計算,能正確、規范地書寫。

  2.結合具體的情 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 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猴子們收桃子的情景)同學們,這是什么季節?﹙秋天﹚秋天來了,果園里的秋桃也該收了,小猴子們在忙著收桃子。有兩只猴子早就摘完了,它們正忙著分桃子呢,不過,它們并不高興,眉頭緊皺,看來是遇到麻煩了,你們能幫助它們嗎?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將枯燥乏味的計算教學置 于充滿童趣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展示情境,引導觀察,誘發思考。

  希望你們做個公平使者,幫它們分一分,使兩只小猴子都能滿意你們的分法 。

  利用“分桃子”這個情境,啟發、鼓勵學生探究分法,并說出這樣分的理由,解讀除法的意義。

  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交流想法。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重點解決“有6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個?”

  (1)怎樣列式?

  (2)為什么這樣列式?

  2.學生獨立計算“68÷2”。

  3.在小組 內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4.全班交流。

  ﹙1﹚擺一擺。

  每只猴子可以分3籃零4個,一共34個。

  (2 )60÷2=30 8÷2=4 30÷4=34

  (3)抽象概括。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能較為熟悉地掌握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會進行單位名稱的填寫。

  2、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表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

  3、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在交流中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資源:

  投影儀、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做練習八第1題

  1、出示題目,齊讀要求,讓學生實際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計出課桌面的周長和面積嗎?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饋交流。

  二、做練習八第2題

  1、出示題目: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課桌長106()

  (2)一張郵票的面積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個房間地面的面積是14()

  2、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明確選擇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再作出判斷。

  三、做練習八第3題

  1、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說一說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強調: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長和寬;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邊長。

  四、做練習八第4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同桌討論:這題該怎樣計算?

  2、全班交流。

  3、提問:單位之間是怎樣換算的?

  五、做練習八第5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仔細看圖和題目。

  2、讓學生判斷要求的是面積還是周長。

  3、學生獨立完成。

  4、交流時要求說說是怎樣想的。

  六、全課。

  作業:完成練習冊。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條形統計圖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通過思考解決實際問題,在過程中了解條形統計圖的不同表現形式,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2、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知道條形統計圖表示的數量不僅與所畫直條的長度有關,也與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數量有關,在矛盾中發展思辨能力。

  3、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知道在確定一格所表示的數量大小時,須考慮到統計表所提供的數據大小,以使統計圖能夠完整地表示統計數據,在過程中發展數據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統計表的數據合理定制一格表示的數量。

  學科素養:

  創新意識、思辨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一、復習引入

  1、通過統計表,復習條形統計圖中的要素,發現問題:格子不夠用了怎么辦?9 8 7 6 5 4 3 2 1 0運動會中某班購買飲料情況運動會中某班購買飲料情況項目礦泉水果汁汽水運動飲料數量8 2 6 10礦泉水果汁汽水運動飲料

  2、學生嘗試思考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新知探究

  1、交流成果:

  a.統計圖改成向右畫后能夠解決問題。

  從這個小小的轉變中啟發思想。

  小結:條形統計圖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右的,還可以向左,向右?梢韵蛏舷伦笥胰我庖粋方向。

  評價:謝謝這位同學,不僅完美的解決了問題,還讓我們知道了條形統計圖別的表示的方法。

  2、交流成果:

  b.對比向上加格子的方法與一格表示2的方法。感受數學中更簡潔的方法。

  看了這位同學的改法,你有什么啟發嗎?小結:在統計圖中,1格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還可以表示3、4、5……)評價:僅僅是改變一下每格表示的數量就解決了問題,謝謝這位同學讓我們感受到了數學的奇妙之處!掌聲!2、那么這些統計圖中的1格有表示多少呢?圖中的直條又表示多少呢?

  3、看來直條表示的大小與每一格表示的數量息息相關,那么這張統計圖與剛才又有什么不同呢?通過這張圖你能看出哪種食品最受歡迎嗎?小結:在條形統計圖中,直條越長,表示的數量就越大。

  4、2號售貨亭的統計圖呢?在這8種食物中,誰能一眼看出哪種食品最受歡迎?小結:同一張圖表中可以通過直條的長短判斷多少,不同的圖表中必須確定每格表示的數量后才能比較。

  5、為什么2號收貨站的圖標每格表示的數量要和1號不一樣?高度不合適。

  6、那么你能根據統計表選擇合適的統計表呢?(用手勢表示)球類排球足球籃球數量(只) 50 90 30球類排球足球籃球數量(只) 25 20 35球類排球足球籃球數量(只) 20 12 6 小結:在選擇統計表時,要考慮到最大數據能否統計進表。

  7、能否根據統計表自行定制每格表示的數量?名稱足球游泳跑步跳繩人數(人) 65 40 95 30三、總結談談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方向每格根據表格數據,合理定制。

  上1右2下3左4 ……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后讓學生根據已有的估算經驗,自己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的過程。緊接著讓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游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么意思?

  (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發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果要進行估算,得數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并說一說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說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這節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么?

 、僖驗椴恍枰愠鰷蚀_的錢數,所以兩種結果都是合理的。

 、诘诙N方法估算的結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再口算出結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么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然后和菠蘿總數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結合實例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能力目標:

  認識常用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

  3、情感目標:

  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面積單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形成正確的“面積單位”概念。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學具,長方形、正方形紙片若干,相片一張,藥盒、樹葉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創設情境:幼兒園要舉行涂色比賽,請你幫幫聰聰小朋友,他該選哪張紙?(出示三張大小不一的紙片),說說你的理由。

  2、提問:你所說的“大”是指紙片的什么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物體表面的大小。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物體,請大家看一看放在你們面前的有哪些物體?

 。ㄕn桌、鉛筆盒、課本、練習本、藥盒、樹葉)

 。2)請同學們摸摸自己課桌的面,再摸摸課本、練習本等物體的面。

 。3)課桌面、作業本面、樹葉面這些都是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表面)

 。4)物體都有它的表面,誰還能舉例說說哪是物體的表面?

 。5)比一比,課桌和黑板的表面哪個大,哪個?桌面和書的封面哪個大,哪個?練習本的表面和藥盒的表面哪個大,哪個小?你怎么知道的?(板書:觀察)

 。5)(出示兩片葉子)誰能摸摸他們的表面在哪?比一比,哪片葉子的表面比較大?你怎么比的?(板書:重疊)

 。6)剛才我們用觀察和重疊方法,知道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板書:大。

  2、平面圖形的大小。

  (1)(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這些都是平面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2)這些平面封閉圖形一樣大嗎?

  (3)他們的大小指的是他們的哪部分?(指名學生摸)

 。4)明確:平面圖形也有大有小。3、概括面積含義。

 。1)根據板書整理概念: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整理完成面積概念板書)

 。ㄗ寣W生理解這個概念所包含的兩個方面,也可以分開解釋為:物體表面比較大就說他的面積比較大,物體表面比較小就說他的面積比較。黄矫娣忾]圖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閉圖形的面積。)

  (2)誰能說說什么是面積?指名說一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3)閱讀課本概念。

  4、認識面積單位。

 。1)設疑:(出示兩個長寬各異但面積相同的長方形),讓學生體會用觀察、重疊的方法難以比較他們的大小。

 。2)數格比較大。▽蓚長方形背面展示出來,他們的背面畫有相同的方格)誰的面積大?為什么?

  (3)同一格子標準:(發給三名學生每人一個畫好格子的長方形,讓他們各自背對同學數出格子數,并告訴大家他們各自手中長方形內的格子個數)

  誰手里的長方形面積大?為什么?(展示各自手中圖形)你們發現了什么?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使用統一的標準。國際上規定這個統一的標準叫做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4)認識面積單位。帶著問題自學課本73頁: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定的?(完成板書: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5)匯報學習收獲,得出三個常用面積單位的規定,形成大小概念。①各自比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谕阑ハ啾葎1平方分米的大小。

 、鄢鍪1平方米的紙,估計一下能站上多少個同學?

 、苷乙徽,在我們周圍那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課本第74頁“做一做”。

  2、完成課本練習十八第1、2題。

  3、給下面物體的面積選用合適的面積單位。數學書封面___操場___黑板___教室門___郵票___文具盒___

  四、整理回顧,反思提升: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說一說,比劃一下)2、先觀察、欣賞75頁數學游戲:圖案設計大賽。

  3、課后作業:設計比賽:你還能拼擺出更多、更新穎有趣的圖形嗎?

  要求:(1)圖案面積都是5平方厘米。(2)給自己設計的圖案起個名字。

  五、課堂作業:

  1、填空:

 。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___。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___、___和___。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

  教室面積大約是48___書簽面積約有60___手帕面積4___球場面積400___

  一臺電視機的屏幕是20___一扇門的面積約是2___

  一枚5角硬幣面積大約15___

  上海市的面積大約是6340___

  3、選一選。

  (1)___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分米。①指甲②粉筆盒底面③課本封面④方凳面

 。2)度量操場的面積應選用___作單位。①平方厘米②平方米③平方分米

  4、判斷對錯。

 。1)課桌面的面積約36平方分米。___

 。2)床的面積約4平方厘米。___

 。3)方桌的桌面大約有1平方米。___

  5、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圖形,數一數,他們的面積各是多少?

  ___平方厘米___平方厘米___平方厘米

  6、下面三個圖形中,哪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請把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涂上顏色。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

  教材第99頁例1,練習二十三第1、3、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乘法解決問題,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玻洑v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中感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

  經驗與方法。

 。常趯W習活動中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學會欣賞自己和同伴。

  教學重點:

  探索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教學難點:

  收集對解決問題有用的數學信息,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預習作業:

  1.自學教材第99頁,例1的主題圖,想一想:

  (1)畫面上同學們在干什么?

 。2)從圖中你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3)怎樣解決每個方正有多少人?

 。4)怎樣解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5)10×8表示什么?80×3又表示什么?

  (6)你還有別的解決方法嗎?并說出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嘗試作業:P99做一做說一說: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二.預習反饋:

 。保鍪井嬅妫海矀班同學做操,每班4排,每排8個同學。

  學生根據畫面內容,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玻毩⒔獯稹V该f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常裉煳覀兝^續學習解決新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4.出示情境圖:運動會開幕式上廣播操表演。一個方陣與例1相同,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5.請同學們自己觀察畫面,你看懂了什么?

  收集解決問題的信息數據,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困難可以與同桌交流意見。(組織學生交流。)

 。ǎ保┠闶占四男┯杏玫男畔?

  (2)怎樣列式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善解答過程。你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對嗎?

  二.關鍵點撥:

  1.自主解決問題。課本第99頁“做一做”。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解決問題。

  2.組織交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ǎ保怠粒丁粒 (2)5×6×(5+3) (3)5×6×7+5×6

 。ǎ矗怠粒丁粒罚常 (5)30×8 (6)30×5+30×3……

  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答案正確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3.看到這么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有什么感想?

 。ㄓ^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數學信息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

  師:以后同學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頁可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樣了。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保毩暥冢、3、4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玻ǎ保┌啵祩小隊去植樹,每小隊8人,每人種3棵柳樹和2棵桃樹,他們一共種了多少棵桃樹?(訓練學生收集有用數學信息的能力。)5×8×2

  四、反思,拓展升華

 。保畬W習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玻M總同學都能注意觀察、發現,提出身邊的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

 。常撓瞪磉叺氖拢岢鲂枰贸朔▋刹接嬎憬鉀Q的問題,并解決問題。

  五、布置作業

  《作業本》第49頁。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設計說明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復習包括: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估算方法、筆算方法,以及除法的驗算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整理,形成全面的、有邏輯性的結構圖,既培養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印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脈絡。

  2.重視對算法的復習。

  在教學中,選擇有針對性的練習題,讓學生逐個擊破,通過解決這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回顧口算、筆算和估算的方法,使復習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復習

  師: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就要經常地復習,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其實復習不僅是快樂的,它還能讓我們的知識得以鞏固提升,進而讓知識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這不就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嗎?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對本學期的知識進行總復習。今天這節課我們首先要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回顧整理,建構知識網

  師:我們先回顧一下學過的知識,打開教材看第二單元的內容。想一想,第二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W生以小組形式交流、討論)

  師: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熤笇Рw納,將總結的內容寫在黑板上)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知識,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構建知識結構,掌握和理解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既梳理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內容,又為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1.引導學生復習口算方法。

 。1)想一想,240÷3怎樣口算呢?

 。▽W生思考后小組內交流)

 。2)匯報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想:240是24個十, 想:3×80=240

  24個十除以3等于8個十。240÷3=80

  240÷3=80

  2.復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的估算方法。

  估一估,123÷3的商是多少?

  估算方法:除數不變,先把被除數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數,再用口算除法的方法計算。

  123÷3≈40

  ↓

  120÷3=40

  3.回顧交流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及驗算方法。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后匯報)

 。1)筆算方法: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夠商1,就看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2)驗算方法。

  ①沒有余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

 、谟杏鄶档某ǎ荷獭脸龜担鄶担奖怀龜怠

  4.完成教材111頁2題中關于筆算除法的習題并驗算。

  注意:對于商中間有0與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學生容易出錯,教學中教師可結合估算,要求學生在計算前,判斷出商是幾位數,或在計算后,通過驗算來進行檢驗。

  設計意圖:小學生喜歡爭先,在學習活動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引入競爭機制,猶如給學習活動加入了催化劑,既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樂于合作,勇于探究,又能避免常規復習課的枯燥乏味。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教材第101~103頁,練習二十三第2、5~9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的乘法和加法(減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學會收集數學信息的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

 。常趯W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學會欣賞自己、欣賞同學,與同學友好合作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學會用兩步計算的乘法和加法(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能對實際問題具體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及方法。

  教學設計:

  一.預習作業:

  1.看一看:P101

  2.想一想:

  (1)畫面上他們在干什么?從圖中你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2)怎樣解決?做一做說一說: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每步表示什么意思?你還有別的解決方法嗎?

  二.預習反饋:

 。保胍幌,算一算:

  盒子里有若干捆鉛筆,每捆5枝。小明先拿出2捆,接著又拿出4捆,他一共拿出多少枝鉛筆?(討論算法)

  2.練習二十三第2題。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可能也會用到加、減法。(板書課題)

  三、關鍵點撥、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練習二十三第2題。

 。ǎ保┛搭},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ǎ玻┠隳芙鉀Q這個問題嗎?

 。ǎ常┙M織交流。

 。ǎ矗┠阕鰧α藛?

 。ǎ担航鉀Q問題的方法是根據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而決定的。

 。玻毩暥冢诡}。

  (1)自己看題,收集信息,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與方法,列式計算。

 。ǎ玻┙M織討論。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解決問題的步驟是怎樣的?

 。ǎ常┍容^哪一種算法好?哪一種簡便?

  ①15×4+7 ②15×5-8

 。常毩暥冢奉}。

  (1)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強調對“一年”的理解)

 。ǎ玻┆毩⒔鉀Q問題。

 。ǎ常┙M織討論,訂正。

  (4)環保教育:不亂扔垃圾、保持環境衛生。垃圾分類存放處理。

  4.練習二十三第8題。

 。ǎ保┆毩⒔鉀Q問題。

 。ǎ玻┙M織討論、訂正。

  四、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練習二十三第5題。(鞏固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要求比較熟練。)

 。玻毕浒偈驴蓸罚缎∑炕颍创笃浚夏棠踢M了15箱小瓶可樂,12箱大瓶可樂。她進了多少瓶可樂?

 。ǹ疾鞂W生從生活場景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要求獨立解決問題。)

  五、反思,拓展升華

 。保耗阏J為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什么?

 。ǎ保┯^察要仔細。(2)收集信息要全面。(3)有些信息需要加工或處理。

 。ㄈ缇毩暥冢奉},一年=12個月)

 。玻鳂I:練習二十三第6題。

  六、布置作業

  《作業本》第50頁。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1、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2、例1: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分析尋找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和決策。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并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求平均數。

  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求平均數。

  課時安排

  1、簡單的數據分析2課時

  2、求平均數2課時

  第一課時簡單的數據分析(1)

  教學內容第38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學會看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2、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3、能正確分析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ㄒ龑W生觀察并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理,現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周該進些什么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么好辦法?(統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

  說說這個統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3、根據統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計圖嗎?

  3、學生討論并說明如何完成統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匯報

  7、出示規范的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說說完成這樣的條形統計圖時要注意什么?

  8、討論:如果下周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說說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學會了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計的1、展示數據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全過程,真正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2、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使學生正確地應用面積單位,估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1、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2、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面積是1cm2小方格,課件、同圖①②③一樣大的硬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大熊組織競賽,讓小兔、小馬、小羊來搶答以下幾個問題,你們會嗎?

  (1)什么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怎樣知道圖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幾個面積單位。)

  2、點明課題:今天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圖①、圖②、圖③課件)①讓學生估一估哪個長方形面積大?②要表示這三個圖形的面積,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③怎樣來表示這三個長方形的準確面積?

  2、探索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1)分組操作(一、二組用小方格擺圖①、三四組擺圖②、五六組擺圖③、并將擺放小方格每行個數與行數的數據填在下邊表中相應的格中。)集體交流。

  (2)集體交流,讓每小組匯報擺放的結果。

  (3)得出結論。

  你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規律?(方格總數等于每行個數與行數的乘積。)

  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為什么長方形面積等于長×寬?(找出回答)

  (4)應用練習

  出示課件,求下面長方形的面積。

  面積cm2

  100cm2是哪個長方形的面積?

  小組討論,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它與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交流時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小結:

  (1)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計算面積時注意什么?(面積單位的使用)

  三、思維訓練、實踐活動。

  P49、1、2、3、4題

  四、課堂小結。

  1、生談收獲

  2、師強調

  今天這節課,我們用擺面積單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寬,又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邊長,并能應用得出的面積公式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希望同學們牢記這兩個公式,解決更多的問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單元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幾何直觀圖,使學生了解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并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學會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能解決簡單小數的比較問題。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認識小數對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小數的認識,小數的大小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小數加減的實際應用。這些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見過小數甚至用過小數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旨在將日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地運用小數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加、減法的計算。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初步認識了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并且學習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里是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材中出現的小數的小數部分都只有一位或兩位,小數的計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這兩部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是小數的初步認識為小數加、減法的學習做準備,而在小數加、減法的學習中,學生對小數的認識更加深刻,為今后系統地學習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課標分析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小數,發展數感。

  2.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能讀、寫小數,會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4.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了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進一步貫徹實施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制定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一班共有61名學生。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三、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奮斗目標

  1、教學重點和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

  2、奮斗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2、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愿望。

  五、課時安排

  (一)、位置與方向(5課時)

 。ǘ、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3課時)

  1、口算除法3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9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 1課時

 。ㄈ、統計(4課時)

  1、簡單的數據分析2課時左右

  2、平均數2課時左右

 。ㄋ模⒛、月、日(5課時)

  制作年歷1課時

 。ㄎ澹、兩位數乘兩位數(8課時)

  1、口算乘法 3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 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六)、面積(7課時)

 。ㄆ撸、小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ò耍、解決問題(4課時)

  設計校園1課時

  (九)、數學廣角(2課時)

 。ㄊ、總復習(4課時)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設計說明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價值,學會根據具體的情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掌握有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

  1.注重課前的復習鋪墊。

  任何一個知識點都不是孤立的,總是與前面的學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為此,在學習新課之前,安排了一系列的復習題,幫助學生回顧以往的計算經驗,從而為接下來的計算掃除障礙。

  2.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在教學中,當學生計算準確數之前,先引導學生對計算結果進行估計,確定得數的大致范圍,以此來指導學生的計算。通過這樣的環節,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作用,從而養成主動估算的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算一算。

  6×3= 14×2= 25×2=

  6×30= 14×20= 250×2=

  60×30= 140×20= 250×20=

  2.用豎式計算。

  34×12= 22×13=

  3.提問:怎樣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個數位上的數,積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個數位上的數,積是多少個“十”,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所以積的末位要和第二個乘數的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4.導入: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關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

  設計意圖:課前的復習,能使學生回憶起以前的計算經驗,為新課的學習熱身,做好鋪墊。

  ⊙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題意。

  師:同學們喜歡看電影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電影院看一看(課件出示電影院情境圖)。

  師:你們從圖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信息:學校組織500名同學看電影,電影院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每張電影票12元。要解決的問題: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2.估一估。

  師:要解決電影院的座位夠不夠的問題,你們能先估算一下嗎?

  (1)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時,教師可參與到小組中,傾聽學生的不同見解,對學生的各種策略做到心中有數,再組織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預設

  方法一 把21排看成20排,每排坐26人,26×20=520(人),能坐520人,夠了。

  方法二 把21排看成20排,把26人看成25人,25×20=500(人),能坐500人,夠了。

  (3)師小結:根據我們所估算的結果是能坐下的。但估算的結果不是準確數,你們想不想知道準確的結果呢?現在我們就來算一算。

  設計意圖:估算方法的交流能幫助學生確定得數的大致范圍,體會算法的多樣性,激發動腦思考的積極性。

  3.算一算。

  (1)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師:要求電影院有多少個座位應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根據題意可以列出算式:21×26或26×21。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了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賹W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趯W生分小組交流匯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賹W生匯自己的體重。

 、谛〗M同學互相背一背

 、壅f說自己的感受。

 、芨惺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復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3-01

三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7-14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28

數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24

蘇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9-24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4-23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7-2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7-11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02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1-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夜福利成人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 天天色成人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 | 日韩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版在线 |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大全亚洲 | 夜夜艹天天干 |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乱肉伦孕小说在线阅读 |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 亚洲熟乱| 欧美a区|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人人插人 | 天天综合天天看夜夜添狠狠玩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网 | 操丝袜秘书 |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 |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 免费黄色一级视频 | 欧美一级做一a做片性视频 欧美一级做性受 | 亚洲成人午夜影院 | 伦理片中文 | 亚洲图片视频在线观看 | 草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午夜精品网 | 在线中文字幕网站 | 中国特黄毛片 | 在线观看播放视频www | 在线观看男女爱视频网站 |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 羞羞影院在线观看 | 伦理片中文字幕完整视频 | 欧美日韩三级在线 | 国产福利麻豆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