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国产午夜三级-国产性大片黄在线观看在线放-国产性老妇女做爰在线-一区一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5-29 04:28:4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大小比較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關注對舊知的復習,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上課伊始,設計幾組整數大小比較的復習題,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回顧整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為下面學習小數的大小比較奠定基礎。

  2、關注方法的類比,實現知識的遷移。

  類比是根據兩種或兩類對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結論。它是一種創造性的數學思想方法。類比在掌握數學概念、理解數學本質、探索解題方法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數的大小比較并不難,它與整數的大小比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學中將研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類比整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實現知識的良好遷移。

  3、關注習題設計的實踐性,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在設計練習時,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現實、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解決問題,體現了數學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卷尺

  學生準備卷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過了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請你們在各題的___里填上“>”“<”或“=”,并說說怎樣比較整數的大小。

  1001___999 654___543 8321___8436

 。1)引導學生明確:當整數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那個數大;當位數相同時,從最高位開始比較,最高位上的數字大的那個數大,最高位上的數字相同時,比較下一位上的數字,以此類推,直到比出大小為止。

  (2)老師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請同學們觀察身高,誰高誰矮?(老師高,小明矮)看來小數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那么你們想知道怎么比較小數的大小嗎?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設計意圖:創設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設置復習題,將整數的大小比較和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有機的銜接,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同時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談話導入:(課件出示)學校的運動會上,小明、小剛、小強和小林正在跳高場地上進行比賽,他們使出渾身解數都想為自己的班級爭得榮譽,班里的同學們也在為他們吶喊助威。比賽結束,成績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剛

  小強

  小林

  成績/米

  0.8

  1.2

  1.1

  0.9

  2、提問:你能排出他們的名次嗎?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排列的?為什么這樣排列?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5、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注意收集信息,并適時提問,引導學生總結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小數的含義來比較。

  因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較。

  因為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借助測量工具進行比較。

  在卷尺上找到每個人跳高成績的刻度,根據卷尺上的位置來比較大小。觀察卷尺上的數據,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師小結:同學們能把新的問題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解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經常用到。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小數加減法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2、掌握先把小數點對齊,再從低位算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

  3、提高推理和歸納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了整數加減法的學習基礎,而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學中應該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識遷移類推,總結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課前調研,大部分同學不難掌握筆算小數加減法時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的基本方法,但對于為什么這么算的道理,即相同計數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還不是很清楚,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明晰算理,進而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

  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學過程:

  一、第一階段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創設情境

  出示四本圖書的圖片及價格信息。

  問:你能就這些信息,提出一個能一步解決的問題并列式解答嗎?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

  4.17+3.92

  3.92+4.6

  2.13+4.17

  4.6-4.17

  ……

  2、引入課題

  問:請認真觀察,這些式子有什么特點。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板書:小數的加減法)

  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并列式。

  ①購買《百科全書》和《睡前故事》一共要花多少錢?

 、谫徺I《睡前故事》和《丁丁上學記》一共要花多少錢?

 、圪徺I《游戲力》和《百科全書》一共要花多少錢?

  ④《丁丁上學記》比《百科全書》貴多少錢?

  ……

  學生觀察發現:是關于小數的加、減法。

  白板課件

  二、第二階段

  教學新課,探究新知

  1、整、小對比,初步體會。

  探究小數加法2.13+4.6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回憶整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對比思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一樣嗎?

  2、對比分析,總結方法。

  探究小數加法3.92+4.6的計算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在筆算小數加、減法時應該將小數點對齊,才能保證相同數位對齊。(板書: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

  (1)利用反饋器做學情調查

  問:為什么要將小數點對齊,也就將相同數位對齊?

  利用反饋器反應此刻的想法:知道的選1,不知道或還不太清楚的選2。

  教師通過反饋情況和詢問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作出有針對性的活動建議。

 。2)出示活動建議,開展小組探究活動。

  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交流,明晰算理:相同數位對齊是因為相同數位上的數的計數單位相同,而只有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

 。4)在明晰算理的基礎上,總結算法。

  問:在筆算小數加、減法時應該怎么做呢?

  3、遷移類推,學習筆算小數的減法。

  要求:列豎式計算

  4.6-4.17 并驗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指導。

  說明:為了計算方便,要將被減數補齊數位后,再計算。

  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4、總結歸納算法及要注意的問題。

  學生利用互動反饋器選擇正確的解法。并說明解法①的錯誤原因:滿十沒有向前進一。

  學生回憶整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個位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

  思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減法的筆算方法是否相同。

  學生利用互動反饋器選擇正確的解法。不同意見雙方說明各自的理由。

  學生利用互動反饋器反應自己對小數加減法算理的認知情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己的探究結果,并在班內進行討論。對不同的做法進行自評和互評。

  學生總結方法: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

  學生列豎式計算。

  2.13+4.17

  一名學生板演。

  學生列豎式計算。

  4.6-4.17

  并演算,一名學生板演。

  學生總結方法和注意事項:

  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結果要化簡;為了計算方便要補齊數位;要善于演算……

  第三階段

  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1、我會計算:(比比誰最厲害)

  12.44+24.36= 7.8-3.74=

  2、一串小銀片的單價是4.85元,一個毛線球的單價是0.68元,買一串小銀片和一個毛線球一共要花多少錢?買一串小銀片比一個毛線球多多少錢?

  第四階段

  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暢談收獲(知識上的或學習方法上的收獲)

  ……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課本第14頁 練習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完整地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進行正確熟練的運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熟練運算

  教學用具:幻燈

  教學過程:

  一、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16-50÷25+8×2 116-(50÷25+8)×2

  [116-950÷25+80]×2 (116-50)÷[(25+8)×2]

  要求:

  1、讓學生劃出運算順序,同桌批改。

  2、選擇其中的兩題進行計算。

  3、反饋講評

  小結:運算順序不同,計算的結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進行計算時一定要注意運算順序。

  二、根據要求添括號 改變式題的運算順序。

  30+120÷15-5×2

  說出題目的運算順序。

  要求改變運算順序:

  1、-——÷——×——+

  2、-——×——÷——+

  3、÷——+——×——-

  4、-——÷——+——×

  5、+——÷——-——×

  在反饋講評時,著讓學生說說添括號時的思考過程。

  三、在○里填上適當的數,然后列成綜合算式

  27+12 40×6

  ÷13 282-

  50- 168÷

 。26

  講評:你在列綜合算式時有什么好方法?

  四、應用題

  1、文具三生產一種彩筆,60盒可以裝720支,照這樣計算,500盒可以裝多少支?

  60盒——720支 你能用兩種方法計算?

  500盒——? 支

  講評時 著重讓學生理解每一步計算結果所表示的意義。

  改問題:3000支彩筆要裝多少盒?

  五、提高性練習

  計算24點

  課堂作業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會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二、教學過程:

  1、創設學習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3、組織學生對所提問題小組討論。

  4、交流結果,小組一:12+12+......+12=288(24個12相加)

  小組二:12x4x6=288

  小組三:12x3x8=288

  小組四:12x20+12x4=288

  小組五:用豎式計算

  5、方法歸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連加,第二類連成,第三類是把其中的一個乘數拆成兩數的和或差。

  6、總結出方法

  7、研究筆算方法

  8、鞏固法則

  9、總結所學內容,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知識點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62~63頁“方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認識等式與方程的關系,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在觀察、比較、描述、抽象、概括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發展抽象思維。

  3.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2.教學難點: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的這節數學課上老師帶了一種利用平衡創造的工具,你們看是什么?(出示天平)關于天平你們都有哪些了解的?(簡單介紹天平的.工作原理)

 。ǘ┨骄啃轮

  1.現在我們對天平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們來看這幅圖(出示天平:左盤2個50g的物品,右盤100g砝碼。)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在這副圖里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師: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種平衡狀態嗎?(50+50=100或50×2=100)。

  2.我們再來看這幅圖又告訴了你什么信息?(課件出示:左邊一個空杯子,右邊一個100g砝碼的天平。)(杯子重100g)

  3.師:現在我給杯子倒滿水,天平還平衡嗎?天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師:我們不知道加入的水有多重,可以用一個未知數x來表示(水重xg),那么天平左邊的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可以怎樣表示呢?(100+x)

  師:天平向左傾斜,說明左邊這杯水的重量比右邊100g砝碼的重量要重。得到數學式子:100+x>100

  4.現在我給右盤再加一個100g的砝碼,仔細觀察,現在天平平衡了嗎?得到數學式子:100+x>200

  師:我給右盤再增加一個100g的砝碼,你又發現了什么?得到數學式子:100+x<300

  師繼續演示:將右盤中的一個100克砝碼換成50克砝碼,天平逐漸平衡,從中得到數學式子100+x=250。

  5.觀察比較:

  50+50=100

  100+x>100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總結:像這樣兩邊相等的(用等號連接的)算式我們把它叫做等式。

  像100+x=25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的就是“方程的意義”。(板書課題)

  6.提問:這一個等式是方程嗎?為什么?

  追問:這兩個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數,它們是方程嗎?

  思考:你認為一個方程應該符合哪些條件?

 。◤娬{: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未知數。)

 。ㄈ╈柟叹毩

  1.判斷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并同桌說一說理由。

  35+65=100 8-x=2 y+24

  2.4=a×2 x-14>72 15÷b=3

  5x+32=47 28<16+14 6(y+2)=42

  2.下面哪些天平不能用方程表示?(出示6幅天平圖)

  用方程表示出剩下天平的數量關系。

  (說一說天平兩邊的數量關系,列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說數量關系,列方程)

  先獨立列出方程,再與同桌說一說方程表示的數量關系。

  4.猜方程

  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寫方程,編故事。

  6.方程“史話”。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方程,方程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方程和等式是怎樣的關系?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用計算器計算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會用鄰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數進行估算,逐步養成估算的習慣。

  3.能利用計算器探究計算規律。過程與方法:

  在利用計算器探究的過程中,敢于提出疑問,愿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利用臨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數估算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利用計算器進行探究的能力。

  教學準備:

  計算器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常規積累

  運用加減、乘除關系,用計算器驗算392-279=123364×72=4568

  2689÷45=34837+2689=3416

  獨立操作

  交流方法答案

  既復習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對加減乘除關系進行運用。

  一、開放引入

 。ㄒ唬┍O控選擇題1.理解題意

  2.計算器的演示過程展示

  補充圖示的算圖,讓學生學會看圖

  示。

  小結:靈活使用計算器

  獨立思考討論交流

  針對學生上學期使用計算器遇到的問題進行回顧、反思,進一步明確算圖的意義和計算器的靈活運

  用。

  二、核心推進

 。ㄒ唬┯糜嬎闫饔嬎4386+5237+2705

  你是怎樣想的?怎樣才能又快又對?先估再算

 。ǘ┏顺ㄓ嬎銍L試用計算器計算小結:先估后算

  獨立操作

  過程中發現

  方法

  嘗試練習交流反饋

  在經歷學生的自主學習后,由學生的資源,發現總結方法。

  嘗試用剛才的方法自主學習乘除法混合運算。

  三、靈活運用

 。ㄒ唬┦褂糜嬎闫饔嬎阏乙幝蓵鴓7T2

  小結規律

 。ǘ┱乙幝

 。1)5×7=55×7=

  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

  98765×9+3

  9876×9+4

  根據上面的發現,直接寫答案。55555×7=

  555555×7=

  5555555×7=

  987×9+5

  98×9+6

  9×9+7

  小結:觀察發現規律

  獨立記錄本

  記錄

  思考發現交流反饋

  獨立練習

  同桌討論、交流

  生獨立練習

  讓學生通過已有計算器操作經驗,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斷觀察,從操作到自主寫出答案,發現規律。

  掌握方法鞏固練習。

  四、拓展延伸

  計算器的靈活使用與生活運用(網上資料)

  觀看

  多層面了解計算器的使用。

  反思

  板書:

  用計算器計算

  利用關系靈活使用先估后算經過觀察

  驗證結果估整十、百、千發現規律接近

  練習:

  一、運用加減、乘除關系,用計算器驗算,并寫出正確結果。

  392-279=123364×72=45682689÷45=34837+2689=3416

  二、找規律

 。1)5×7=55×7=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98765×9+39876×9+4

  根據上面的發現,直接寫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

  987×9+598×9+69×9+7

  三、用計算器探究為什么會還原?探究p44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在掌握整數加法的基礎上,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法的過程,理解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法則。

  重點難點

  1、分數加法的意義。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1、(錄音內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請哥哥、姐姐幫我一個忙。我媽媽烙了一張餅,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張餅,媽媽吃了八分之一張餅,我想知道爸爸、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呢?誰要是能幫我,就獎給大家一個贊,我先謝謝哥哥、姐姐了。

  2、師:同學們,能幫助小妹妹嗎?那怎么列式(板書式子),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法。

  活動2【講授】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活動3【活動】提示預習內容,學生自主學習

  1、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ㄒ唬⿴煟核自捳f:“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四個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讓我們小組合作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

 。ǘ⿲W生先自主學習,再小組討論

 。ㄈ⿲W生討論,師個別指導

 。ㄓ懻撝泄膭顚W生大膽提出個人見解,提示可以借助輔助工具來解題。)

  2、匯報交流

  生1:同學們,下面由我來代表我們組跟大家分享我們組的做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長方形紙當成媽媽烙的餅,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媽媽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還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師,我想對趙紅俐的講解做下點評,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運算減法來解決問題,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你能繼續發揮你的聰明才智。

  生2:大家請看,我們組是用折紙法,我把這張圓看作是媽媽烙的餅,我把它對折三次,平均分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這1塊是媽媽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來為大家講解說意義的方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了3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三,媽媽吃了1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一,兩個人共吃了4塊,也就是這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們組是用畫線段的方法來解答的.,我是把一條8厘米長的線段看成是媽媽烙的餅,把它平均分成8份,這3份是爸爸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三,這1份是媽媽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請大家注意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們組是用畫圖法來解決的,我是把一張正方形紙看作是媽媽烙的那張餅,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的3塊,我是用藍色表示的,媽媽吃的1塊,我是用紅色表示的,爸爸、媽媽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們組是用切割法來解決的,請八位同學來幫我完成,請大家手拉手緊密的圍成一個圓,我把這個圓平均切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這1塊是媽媽吃的,一共是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對陶夢如的做法做一下點評,你的想法很新穎,但在日常的應用中不實用,我建議你可以用小棒來代替人。

  生:我覺得小棒易丟,也不實用,可以用手指來代替小棒,因為手指不會離開我們的身體。

  生:我覺得手指算小數可以,假如就沒法算了,我覺得還是畫圖比較好。

  生7:大家請看表示3個,表示1個,它們兩的分數單位都是,所以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剛才大家用這么多方法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那到底該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呢?

  生: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師:同桌互記計算法則。

  活動4【練習】能力提升

  師:在阿拉伯流傳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有多少知識,假如不用便是一無所知”,誰能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明白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夠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3、能夠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4、通過學習東南西北的知識來感受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2、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教學難點:

  1、建立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東南西北的知識來為生活服務,特別是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參照物的方向的體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卡片,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判斷方向的物體。

  教學設計:

  一、活動引入

  1、學生根據老師口令做動作。

  2、提問引入,提示課題。

  二、初步感受東、南、西、北的相對位置

  1、為學生分組并命名:東方隊,南方隊,西方隊,北方隊,中心隊。

  2、說一說:中心隊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隊?

  3、說一說:四周各隊的對面各是什么隊?體會北方隊與南隊,東方隊與西方隊是相對的。

  三、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1、觀察地圖,認識方向標。

  2、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海南,西藏,上海四個地方,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3、 小結: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活動記憶。

  四、闖關大行動

  第一關:“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關:東、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關:靈活運用我最棒!

  第四關:智慧生活我能行!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點,理解并掌握解題思路。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鼓勵性的情感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初步學會分析數量關系,并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教學難點:

  懂得要解決最后問題必須先找出隱藏的中間條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桃園參觀,你們想去嗎?(課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豐收。∵@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個,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誰會算一算?(學生口答,說一說怎樣想的?)

  如果第一棵樹上有80個桃子,第二棵樹上有60個桃子,兩棵樹上一共有多少個?

  誰會列式解答?學生口答并說一說怎樣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們真了不起,遇到的兩個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一起去看看猴媽媽和猴寶寶在桃園遇到了什么問題想請你們幫忙。

  媒體演示例題

 。2)從圖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大猴:3筐,每筐12個。

  小猴:6個

  你能根據兩只猴子的采桃情況提出問題嗎?

  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出來,再引導學生先解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

 。3)怎樣求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

  你會列式解答嗎?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123=36(個)

  36+6=42(個)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樣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個的?

  教師歸納:有的同學這樣想:要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就要把大猴采的個數和小猴采的個數合起來,可題目上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大猴采了多少個,所以必須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個,然后把大猴采的個數加上小猴采的個數。這是從問題想起。還有同學是從條件想起,根據大猴采3筐,每筐12個,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再把大猴采的個數和小猴采的個數合并起來,就是兩只猴一共采的個數。這兩種想法都很好。

  我們在解決問題后要寫出完整的答語。教師板書答語。

  回顧:剛才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時用了幾步計算?(板書課題: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為什么這道題要用兩步呢?

 。4)教學試一試

  剛才有同學還提了一個問題,你會解答嗎?

  先在本子上獨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說說先算什么?

  指明匯報,板書算式。提問: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要先算什么?

  比較:在解決例題和試一試這兩個問題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相同的'是兩題都用兩步計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題求兩只猴一個采了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計算,而第2題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減法計算。

  三、拓展練習

 。1)參觀了桃園后我們再去森林公園看看,進公園先買票。我們來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體出示條件和問題)

  誰說說這題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學生列式解答。指名匯報,說一說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別忘了寫答語。

 。2)我們進公園去。這里有2個小朋友在澆樹呢!這里又有什么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呢?你會做嗎?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后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們繼續參觀森林公園,看,眼前又出現了什么?根據這些條件你會提哪些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問題,再讓學生分別解答。

  解決這兩個問題分別是怎樣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課總結

  在參觀的過程中同學們解決了好多問題,真是了不起!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關鍵是什么呢?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試驗本)P1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 對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顆星組成的)的星星計數。

  2. 按給出的數在方格紙上畫星圖。

  3.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初步了解常見的星座知識。

  能力目標

  1. 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2. 在畫點圖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在情境創設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宇宙奧秘的欲望。

  重點難點:

  按給出的數在紙上畫出星圖。

  教學準備:

  1. 教師方面的`準備:多媒體課件、方格紙、小圓片

  2. 學生方面的準備:課前有關星座的知識探究、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閃一閃亮晶晶》

  師:夜晚悄悄地來臨了,美麗的月亮散發著淡淡的光芒,可愛的小星星在對你調皮地閃動著大眼睛,這些星星用直線連接起來,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請學生分組交流介紹收集到的有關星座的知識。

  2. 個別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嗎?星座對于我們人類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課題:美麗的星座

  二、新授實施

  1. 教師邊操作多媒體課件,邊介紹:天鵝座、獅子座、獵戶座,北斗七星座。

  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結:同樣是7顆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樣,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請你用7個小圓片模仿擺出以上的四個星座,教師巡視輔導。

  3. 你還能用7個小圓片擺出其他的形狀,并取個合適的名字嗎?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組織評比:誰的星座最可愛、最美麗?

  4. 小結:奧妙無窮的宇宙世界等著小朋友長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練習嘗試

  1.我們可以把這些星星看作是一個小圓點,然后我們可以在方格紙上畫出星座。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畫畫看呢?(教師選擇其中的一個星座帶領小朋友嘗試畫)

  師:先畫4個圓點,將點與點用線聯系起來,這樣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圖。

  生:選擇喜歡的顏色畫4個圓點來畫出星座。

  2. 想一想,畫一畫:用4個圓點、5個圓點創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組內交流評比。

  3. 教師指導寫數:7的寫法

  四、探究鞏固

  1. 比一比,賽一賽:我是小小天文家。讓學生展開想象自己來發明星座,并展示學生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

  2. 總結:今天學習了什么本領?你還想了解什么知識呢?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4、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等式變換。

  2、體會“猜想-驗證”的探究過程。

  3、感受等式的對稱美。

  教學重難點:

  等式性質的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講故事:王財主家有一黃一灰兩頭懶驢。這天,他把每種貨物都平均分裝在袋子里,讓倆驢馱運。因為倆驢誰都不肯多馱一點,所以它倆只能馱得一樣重。黃驢說:“我挑一袋大米。”灰驢就說:“我挑兩袋土豆!币淮竺椎馁|量正好等于兩袋土豆的質量。

  為了方便,在課堂上用紅球代替大米,一個a克;用綠球代替土豆,一個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塊m克;用膠帶代替黃豆,一個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貨物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索“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猜想: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

 。ǘ技犹粢粔K橡皮)

  此時它倆所挑物品的質量相比第一輪發生了什么變化?

 。ǘ荚黾觤克)

  分別變成了多么克?

 。S驢變為a+m克,灰驢變為2b+m克。)

  驗證:倆驢所挑物品質量真的還一樣重嗎?在天平上擺擺看。

 。ㄌ炱狡胶猓

  結論:都加挑一塊橡皮,倆驢所挑物品質量仍然一樣重。

  ......

  觀察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變換得來的,你能對這5個等式變換進行分類嗎?

  (前三個都是在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后兩個都是在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2條規律: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小組內的`其它猜測,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規律的說出所運用的規律,不合規律的在天平上擺擺看。

  2、探索“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ㄏ嗟。天平左邊一個紅球和一塊橡皮,右邊兩個綠球和一塊橡皮,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都拿走一塊橡皮,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的由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ㄓ蒩+m=2b+m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蛇叾-m)

  ......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ǘ际窃诘仁絻蛇吽腿ネ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3條規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總結等式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提示課題:這就是今天的學習內容“等式的性質”。

  3、探索“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ㄏ嗟取L炱阶筮2個紅球,右邊4個綠球,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的數量變為二分之一時,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地有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由2a=4b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兩邊都除以2)

  ......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在等式的兩邊除以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4條規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為什么強調不為0?

 。ㄒ驗0不能作除數)

  總結等式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者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三、鞏固練習

  1、第66頁第5題

  2、對等式6x=8變換

  3、平衡天平上的變化。

  4、方程的變換。

  四、課堂反思

  1、等式的性質回顧

  2、本節課的感想。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故事導入,生動有趣,但講故事又不僅僅只是導入新課的作用。學生圍繞故事中的問題”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展開猜測交流,從而引出對等式變換的猜測,學生把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學習也變得更加容易。在教學”等式兩邊加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時“采用了”猜想——驗證“這一獲知模式。也讓學生初步了解了這一模式。在教學”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時,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間,讓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學習經驗,動腦、動手,得出結論,并說出自己的判斷依據。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說理能力。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熟悉的對稱物體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認識軸對稱圖形,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能夠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2.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難點】

  1.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特征。

  3.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

  4.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設計】

  1.設計思想: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軸對稱圖形。同時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感知。

  2.教材分析

  (1)軸對稱圖形是圖形運動教學的進一步深入。軸對稱主要是體會軸對稱圖形不僅僅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半。通過數一數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連線垂直于對稱軸,從而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從經驗上升到理論。教學設計主要是聯系學生親身體驗,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探究新知。此節內容的學習將為以后學習畫軸對稱圖形,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做好鋪墊。

  (2)分析本課內容的組成部分:學生會判斷軸對稱圖形;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認識到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動手實踐操作,體驗知識的建構過程。

  (3)分析本課內容與小學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體驗過“圖形運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學習軸對稱和平移。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從經驗上升到理論。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和平移現象,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以上內容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和經驗基礎。本單元將學習軸對稱圖形的`平移,教學時要重視實踐操作和探究學習,積累更加豐富的活動經驗。通過動手操作,與同桌探討交流找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4.教學策略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展示課件讓學生觀察軸對稱圖形,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認識,引導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體會軸對稱圖形不僅僅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半;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引導學生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降低了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一個圖形有多個對稱軸時,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找出所有的對稱軸,促進了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

  1.學生的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各一張;軸對稱圖形紙片。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了解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學準備的設計和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各一張,軸對稱圖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準備了許多有趣的圖片,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這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吧。(出示課件)

  同學們,剛才我們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圖片,你們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了么?

  生:學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烘托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老師抽學生進行表達。

  師:同學們發現了他們的可以平均分成兩份這一共同的特征,但它們還有一些別的特征,同學們發現沒有?我希望通過我們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都能發現這一特征。那么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軸對稱圖形。

  板書:軸對稱圖形

  二、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探究新知

  1.系統認識軸對稱圖形,找出對稱軸

  師:那么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呢?老師這準備了一個小實驗,請同學們觀察這個實驗。課件展示小實驗。(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指導學生用雙手體會軸對稱圖形。

  引導學生歸納出軸對稱圖形,指出對稱軸。

  板書: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師:同學們,現在給你們一個圖形,你們會不會對折?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對折一下,看能不能完全重合。同桌之間相互說說你是怎么對折的。

  生:學生分組實踐、討論和交流。

  師:走近學生,觀察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

  生:(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將本小組實踐的結果向全班匯報。通過對折我們發現長方形對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長方形是軸對稱圖形。

  師:我發現同學們非常聰明,很快就得出了長方形是軸對稱圖形,那么正方形呢?怎么對折,你有幾種方法?請同學們拿出正方形紙片對折,同桌相互說說,你是怎樣對折的。

  生:學生分組實踐、討論和交流。

  師:走近學生,觀察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

  生:(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將本小組實踐的結果向全班匯報。通過對折我們發現正方形對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正方形也是軸對稱圖形。

  2.練習鞏固

  師:我們找到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對稱軸。那么別的圖形你會找么?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紙片觀察、對折,看看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學生分組實踐、討論和交流。

  師:走近學生,觀察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

  生:(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將本小組實踐的結果向全班匯報。 師:用手展示怎樣快速的找出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學生先觀察,然后自己動手實際操作,完成書上練習,之后集體訂正。

  三、探究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四、展示課件,給出方格紙上的軸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請用剛才的方法判斷,這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課件展示情景圖)

  師:觀察方格中的松樹圖,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是的話找出對稱軸。

  生:從圖中可以發現,它是軸對稱圖形,DG就是它的對稱軸。 師:通過對稱軸對折能重合的點叫做對應點。從這幅圖我們知道A和A'是一組對應點,B和B'也是一組對應點。那么請同學們觀察,圖中A和A'有怎樣的關系?

  生:點A和點A'分別在對稱軸的兩旁,點A到對稱軸的距離是3,點A'到對稱軸的距離也是3

  師:那么請同學們看看點B和點B'。

  生:點B和點B'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2.

  師:對應點A和A'到對稱軸的距離是?相等么?對應點B和點B'到對稱軸的距離是?相等么?

  生:學生觀察,并回答

  板書:軸對稱圖形中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師:連接圖中點A和點A',你看對稱軸和對應點的連線怎樣? 連接B和點B',他們的連線和對稱軸呢?

 。ㄐ〗M討論,全班交流)

  生:點A和點A'的連線于對稱軸垂直。

  師:連接圖中點B和點B',點E和點E'也是這樣么?

  生:(小結)對應點的連線都和對稱軸垂直。

  鞏固新知

  師:練習下面各題。

  觀察數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是的畫出對稱軸。

  找出圖形中的對應點(三組),分別說說,他們到對稱軸的距離。(學生練習鞏固新知)

  五、知識小結

  1.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

  2.軸對稱圖形中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的連線都和對稱軸垂直。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1.軸對稱圖形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2.對應點的連線都和對稱軸垂直。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與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通過整理和復習,培養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能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自覺整理數學知識的習慣和能力。

  3.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應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乘法口算、估算和筆算等計算方法的聯系,并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溝通聯系

  1.教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分組交流,完成后全班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逐步形成如下板書:

  2.結合以上知識整理,邊整理知識,邊完成數學書88頁1-4題。(課件依次出示以下各題及答案)

  (1)出示教科書第88頁第1題。

  抽學生口答,并要求說出算法。最后讓學生說說怎樣口算最簡便,引導學生說出:整百數乘整十數,只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課件顯示)

  (2)出示教科書第88頁第2題。

  指名學生口答,并說出估算方法,教師用課件顯示相應內容。最后讓學生說說三位數乘兩位數怎樣估算。(學生回答后,課件顯示。)

  (3)完成教科書第88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可指名上臺板演),課件顯示答案,學生核對,并讓學生說說每個題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學生匯報后,課件顯示計算方法)

  (4)完成教科書第88頁第4題。

  先分別讓活到說說解題思路(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顯示相應內容),再列式計算并匯報,教師板書。計算時注意提醒學生怎樣算簡便。

  二、基本練習,鞏固提高

  1.完成教科書第89頁第1、2題。(課件出示題目及答案)

  學生獨立口算,集體評議。第2題完成后,讓學生說說積的變化規律。(課件顯示規律)

  2.完成教科書第89頁第4題。(課件出示題目)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集體交流。

  教師:你是怎樣估算他們大約走了多少米的?

  學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們大約走了6000m。

  學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變,由此得出他們大約走了6400m。

  學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們大約走了5700m。

  (課件展示以上三種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書第89頁第5題。(課件出示題目及估算方法)

  學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練習,促進發展

  課件出示教科書第90頁的思考題。

  教師:請認真看圖、審題,說一說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覺得運費的多少會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1:運費少和路程有關。

  學生2:運費少還和運的質量有關。(課件顯示:與運費少相關的因素)

  教師:分組討論一下,往哪些倉庫運費用會少一些?為什么?

  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完成后指名匯報。

  學生:如果把糧食運往3號和4號倉庫,則運量大,費用肯定多。所以應把糧食往1號或2號倉庫運輸費用會少些。(課件顯示)

  教師:看來只要計算出運往1號倉庫和2號倉庫的總運量,就可以比較出誰了運費更少。怎樣計算總運量呢?

  學生:運輸量可以用“運輸噸數×路程”來計算。(如期學生不能說出,則由教師告知學生。)(課件顯示)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按這種方法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并比較。

  學生獨立計算后匯報。

  學生1:如果運到1號倉庫,總運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學生2:如果運到2號倉庫,總運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運往2號倉庫運費最少。

  四、全課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整理和復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

  數學書89頁3題,90頁6、7、8題。

  六、課外閱讀

  數學書91-92頁:你知道嗎?——奇妙的乘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并能正確地描述。

  2、初步懂得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參與乘法分配律的歸納過程,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難點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了自然環境被破壞而出現的沙塵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圖片,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1、我想大聲的呼吁:請不要再濫伐樹木了,不然的話沙塵暴會更厲害。

  2、請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吧!

  3、要保護我們的家園,還要大量植樹。

  師:說的太好了。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就要植樹造林,種植花草。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前段時間學校植樹活動的情況嗎?

 。ǘ嗝襟w展示植樹的場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個小組參加植樹活動,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乘法運算定律

 。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你都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回答。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一共有多少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問題。

  師:請根據這些信息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列式計算。

 。2)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展示匯報: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師:誰和第一位同學的算式一樣?請舉手。誰來說一說你們解決問題的步驟?

  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組有幾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師:誰和第二位同學的算式一樣?請舉手。誰來說一說第二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步驟?

  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先分別算出負責挖坑種樹的人數和抬水澆樹的'人數,再把這兩部分合起來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師:回答的很好。我們來看4×25和2×25分別表示什么?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組有幾人?即(4+2)×25。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請大家一起回答這次植樹活動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

  2、探究乘法分配律

  (1)探討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并且計算結果相同,那么,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

  出示:(4+2)×25 4×25+2×25

  生: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在這兩個算式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

  師: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個等式。

  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

  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別與25相乘再相加。

  師:剛才同學們是先算出每組有幾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為25×(4+2)。想一想:計算25乘4加2的和還可以怎樣算呢?動手試試再把想法說給同桌聽。

  師:誰來給大家說自己的想法?

  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別與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兩個積相加。即25×(4+2)=25×4+25×2

 。2)舉例觀察

  師:我們知道了4加2的和與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與25分別相乘,再相加。請你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寫在本子上。你怎么來說明你寫的算式左右兩邊是相等的?

  師:誰來匯報你寫的式子,師隨生匯報板書。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組等式以及自己寫的等式,有什么發現?請先和同學交流。

 。3)交流概括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現?

  生:我發現,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求出積,再把積相加。

  師: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求出積,再把積相加。這就叫乘法分配律。

  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師:剛才同學們寫的算式都對,那我們可不可以用一個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

  生試著在練習本上寫,并抽學生匯報。

  生1:a、b表示兩個加數,c表示因數。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

  生2:a表示因數,b、c表示兩個加數,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

  三、鞏固練習

  1、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15+20)×12=□×12+□×12

  25×(4+9)=□×4+□×9

  8×(10+5)=□×□+□×□

  75×24=75×□+75×□

  2、把左右兩邊相等的算式用線連接起來。

  48×12+52×12 15×18+26×18

  (15+18)×26 25×40+25×4

  25×(40+4)(48+52)×12

  14×(45-5)11×4+25×4

 。11×25)×4 14×45-14×5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2.能正確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數.

  3.使學生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取近似值對結果的精確程度的影響.

  教學難點:

  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課型:

  1課時 新授課

  教學過程:

 。ㄒ唬、創設情境

  1.出示情境圖,電子秤上顯示的數據和售貨員的話,提出疑問怎么會不一樣?引出“四舍五入法”

  2.引出近似數,復習整數求近似數。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情境圖,在實際應用小數時,往往也沒有必要說出它的準確數,只要它的近似數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數是多少?小組討論后指名匯報。

 。ǜ鶕䦟W生匯報現場操作展示在多媒體PPT中,插入函數能在播放時在方框里輸入學生匯報結果,能及時將學生的想法展現在課件上)

  2根據匯報結果,分別具體探討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整數后的近似數。并說一說操作的.過程。

  3、強調取近似數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

  4、小組探討1與1.0的精確度

  5、引導通過線段圖理解保留一位小數是1.0,小數末尾的0,應當保留,不能去掉。

  6、總結:剛才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數?獨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組中交流,找不同說原因。

  (三)鞏固練習

  1、選擇,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

  (1)保留( )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十分位。

 、僖晃 ②兩位 ③三位

 。2)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數,表示精確到( )位。

  ①分 ②百分 ③千分

  2、求下面小數的近似數

 。1)保留兩位小數

  0.256 12.006 1.0987

 。2)精確到十分位

  3.72 0.58 9.0548

 。ㄟx兩組,整組4人一起在電腦前討論后,將本組答案用電腦操作展現在課件上放映呈現給大家)

  3、按要求填出表中的近似數

  4、拓展題

  四、全課總結

  1、數學課將結束了,你有哪些收獲?在哪方面還需努力?

  2、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課本73頁的知識,打開課本,認真看一看課本,找出書中你認為需要掌握的知識用筆做個記號,然后大聲地朗讀出來。

  課后作業: 1.從課后習題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0.984≈0.98 0.984≈1.0 0.984≈1

  小于5,舍去 大于5,向前一位進1 大于5,向前一位進1

  表示近似數的時,0不能去掉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14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5-30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10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9

小學數學教案【熱門】11-03

小學數學教案【推薦】11-03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7-30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青草视频 | 亚洲综合小视频 | 欧美人成在线观看网站高清 | 午夜影院免费观看视频 | 激性欧美激情在线aa | 美女视频永久黄网站免费观看国产 | 91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 日韩精品欧美成人 | 看全色黄大色黄女片做 |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 国产精品午夜在线播放a | 深夜在线网址 | 日韩色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网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 |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成人免费视频 | 免费看一级黄色毛片 | 黄色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 | 97影院理伦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男女男精品视频网站 | 一级片亚洲 | 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 a一级爱做片免费 | 成年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在线观看你懂的 | 午夜插插 | 一级特黄aaa大片免色 | 久久精品18| 激情五月在线 | 可以免费观看一级毛片黄a 可以免费观看的一级毛片 可以免费观看的黄色网址 可以看的黄色网址 | 黄色私人影院 | 在线国产播放 | 国产无人区卡一卡二卡三网站 | 欧美视频手机在线 | 亚洲视频精品 |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的视频免费 |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手机播放 | 23部禽女乱小说内裤畸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