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功率》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電功率說課稿(精選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功率說課稿(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功率說課稿1
教材分析:
《電功率》是魯科版九年級上冊第十四章第三節。是繼電流,電阻,電壓,電能之后學生學習的又一個電學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電器銘牌上一個重要的指標。本節內容,既是對電能知識的深化,具體化,讓學生了解用電器工作時消耗電能快慢與功率的關系。又為本章第四節“測量小燈泡的功率”的學習,第五節“電功率和安全用電”的學習作理論上的準備。
本節教材內容較多,涉及四個知識點:電功率的概念,千瓦時的來歷,額定功率,生活中電功率的測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內容。演示實驗兩個,小資料一份,銘牌展示二例,實物展示二例,警示小貼士二塊。教材中豐富的內容既為教學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同時頭緒多而雜又為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為了利用好教材中的資源,又使學生順利學習,本節內容用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安排電功率概念和千瓦時的來歷的教學,把它概括為一大部分:電功率。第二課時安排額定功率和電功率的測量的教學。把它概括為:生活中的電功率。下面,我僅就第一課時的教學繼續我的說課。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知道電功率的定義,定義式及單位。知道千瓦時的來歷,能區別千瓦和千瓦時。
過程和方法: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功率的關系。體驗電功率對用電器用電的影響。經歷從資料中提取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經歷觀察用電器銘牌并交流對其意義理解的活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各種用電器銘牌有觀察了解的興趣,對生活中各種電器耗電情況有關注的熱情,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系,提高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電功率概念的教學。我所教的學生基礎不錯,經過大半年的物理學習,已初步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運用物理語言的表達能力,物理概念學習的思維方法及從教材中的圖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但電能的消耗不比喝水,用實物,它是一個很抽象的過程,讓學生將消耗電能的多少和消耗電能的快慢區別開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把對電功率的物理意義的理解,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用具:
家庭電路示教板一塊,電爐(1000W),電熨斗(500W),兩個功率不同的燈泡,多媒體教學實物投影儀。
教學流程:
演示,引入新課。——談話講解,形成概念。——資料閱讀,理解概念。——單位比較,明確概念。——例題講解,鞏固概念——解讀銘牌,應用概念。
教學方法:
教法:以談話法,講解法為主,輔之以演示法。
學法:觀察法,談話法,練習法。
具體過程:
第一環節:實驗演示,引入新課。
把家庭電路示教板接入電路,接通100W燈泡讓學生觀察電能表鋁盤是否轉動?轉動意味著什么?
再分別接入500W電熨斗,1000W電爐,再讓學生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情況。問情況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再分別接入100W,25W的電燈,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情況。當學生發現鋁盤轉動變化后,再實物投影兩個電燈,電熨斗的電爐的銘牌,學生注意到100W,25W,500W,1000W的字樣。于是問:這些量的意義是什么?
它和電能表顯示的耗電快慢有什么關系?
在這個環節,老師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對比觀察,讓學生對不同的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不同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并通過兩個燈泡的比較及各銘牌的對比,引出課題。從直觀的情景中引出問題,讓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體現了新課程條件下教學活動的體驗性又體現了促進教學發展的問題性,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多種方式,多種角度的觀察,使學生體驗更豐富,印象更深刻。
本環節教學需要5分鐘。
第二環節:談話講解,形成概念。
問題1:電能表鋁盤轉動快慢不同說明了什么 (認識意義:電能消耗的快慢。)
問題2:怎樣比較電能消耗的快慢 (類比速度怎樣表示運動的快慢)(形成概念:單位時間消耗的.電能。)
老師引導學生對這兩個問題討論思考交流,從中明確電功率的概念和意義。
用問題驅動教學,推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學習。
本環節教學大約8分鐘。
第三環節:資料閱讀,理解概念。
再實物投影幾種用電器的功率讓學生讀數并說出其意義。再讓學生看書上的小資料,讓學生讀出某個用電器的功率,并回答:1,電功率數值的意義是什么2,如果它工作1秒鐘,1分鐘,1小時會消耗多少電能 3,比較兩種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4,比較兩個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多少。
概念的形成和理解過程,也是物理思維的培養過程,老師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在具體的現象中抽象并形成概念。從現象中認識意義,從類比中形成定義,再通過對具體電功率的解讀來理解電功率的定義和意義。討論問題環環緊扣,層層深入。第4個問題是個陷井,初學者常常會認為電功率大的用電器消耗的電能一定多,這樣設計可讓學生在糾錯中深刻理解電功率概念。第2個問題是一個簡單的計算,從1秒到1分鐘學生容易解決,到1小時學生就感到難,這為后面千瓦時的教學埋下伏筆。
本環節教學大約7分鐘。
第四環節:單位比較,明確概念。
用前一個環節中某用電器在1小時內消耗的電能不好計算為例,提出如果電功率用千瓦做電位,時間用小時做單位,電能的單位該是什么?
讓學生進行推導。因為學生具備基本的數理推導能力,容易推導出千瓦時和焦耳的關系,老師在請學生推導后強調在公式P=W/t中單位的對應關系。
這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己來推導,一是上一環節的伏筆,讓學生體會到焦耳作為電能的單位有時數值過大,不好記錄,另一方面是學生在上一節已經接觸過千瓦時,很容易在推導中產生頓悟的喜悅,并體會物理量之間對應關系和物理表達的簡潔奇妙。
本環節教學需要10分鐘。
第五環節:習題講解,鞏固概念。
講解課本上的例題。
通過這個環節,鞏固電功率概念,同時讓學生學以致用。并幫助學生養成有理有據,嚴密認真解決物理問題的習慣。
本環節教學需要5分鐘。
第六環節:解讀銘牌,應用概念。
在完成第五個環節的教學后,本節課新課教學任務基本完成。本環節先讓學生小結本節內容,共同形成一個學習要點的板書。之后老師讓大家一起輕松地觀察課本上洗衣機銘牌,解讀各項數據,尤其是電功率數據的意義并交流,讓學生運用這些數據自編一道物理題目供作業用。
這個環節是電功率教學的拓展,老師放在小結之后進行,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素材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對電功率的理解得到進一步鞏固。運用所學知識編寫物理問題并用他們的問題做作業,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本環節需要5分鐘。
電功率說課稿2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電功率》,是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二節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任務分析、教學策略、教學流程這四個方面來匯報一下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根據北師大版的教材編排,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機械功率、歐姆定律以及電能和電功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概念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學生學習電流的熱效應和家庭電路等后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電功率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學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難,電功率的計算綜合性較強,對學生的分析、推理、理解等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既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學過程中我將努力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
二、教學任務分析:
1、教學目標的確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電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及單位;
(2)會用P=W/t和P=UI進行簡單地計算;
(3)能理解及區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機械功率類比電功率的物理意義和概念,體會類比思想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并進一步體會比值定義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知道用電器在待機和休眠狀態下依然消耗電功率,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用電習慣,培養節約用電的意識。
2、教學重點:理解電功率的物理意義及定義,會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及區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三、教學策略:
1、教法設計:為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準備采用以情境教學、直觀演示、啟發引導、分析歸納為主要方式的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動腦、動眼、動口、動手,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2、學法指導:為落實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的課程基本理念,本節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科學探究、分析歸納等多種學習方法參與探究學習活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學流程: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本節課采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通過觀察功率不同的'兩只白熾燈發光程度的演示實驗引入課題。設計意圖是為了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
1、課本采用比值定義法定義電功率,這種定義方法學生已經很熟悉了,而且電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公式與機械功率一樣,所以電功率的概念教學采用類比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機械功率類比得出電功率的概念。但這樣設計不利于學生理解電功率表示電流做功快慢,因此在給出電功率的單位后通過引導學生說出1W的物理意義幫助學生理解電功率的物理意義。
2、這部分內容學完后設置了2道練習題和1道例題,練習題主要針對P=W/t的運用,引導學生計算時注意單位統一;例題主要是針對公式P=UI的運用。
3、通過例題計算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電功率,引導學生思考并得出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電功率不同,引出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的概念,并通過圖片展示不同用電器的銘牌,培養學生學會從銘牌上獲取信息的能力,并引導學生認識到實際電壓不一定等于額定電壓,實際功率不一定等于額定功率。
4、關于實際功率的計算,為了降低難度,我把課本上的例題,分解成4問,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5、最后2道練習題對本節所學內容進行強化鞏固,并通過第2道練習題使學生認識到很多家用電器在待機和休眠狀態下也在消耗電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用電習慣,以實現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電功率說課稿3
一、說教材分析
《電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級第十八章第二節的內容,是繼電流、電阻、電壓、電能之后學生學習的又一個電學基本概念。本節內容,既是對電能知識學習的深化和具體化,又為本章第三節實驗"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學習作理論上的準備,而且它是生活中用電器銘牌上一個重要的指標,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對學生今后體驗生活意義重大。本節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了部分的電學知識,電流和電路,電阻及其影響因素,掌握了一些解決電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如控制變量法),具有一定了的電學基礎,學生感性思維能力較強,同時通過對前面功率的學習,也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單本節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相對較難。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電功率定義、公式、單位,會用電功率公式P=w/t進行簡單的計算,能初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率問題。
2.過程和方法:觀察體驗電能表鋁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使學生懂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關心日常生活中各種用電器功率的大小,形成節約用電的意識和習慣。
四、說教學準備
電風扇(有銘牌),電吹風,學校用的電子計時器,空調機的銘牌圖片、燈泡。
五、說教法分析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合作探究,學習新知→例題講解,鞏固體驗→學生總結,體驗心得→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教法學法
教法:談話法、講解法
學法:觀察法、合作交流法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本環節教學大約5分鐘)
引導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鼓勵學生發現問題。
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電能表轉動的快慢情況,發現電能表上的鋁盤轉動有時急匆匆,有時慢悠悠。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現,在使用一只普通燈泡時,鋁盤轉的慢,而使用大功率燈泡時,鋁盤轉得快!讓學生交流,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用演示實驗引起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鑄就良好的開端。)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學習新知(本環節教學大約25分鐘)
活動一:自主討論,認識定義
1、通過看課本討論和引導學生得出電功率的定義和公式及單位進率:
板書:電功率是表示用電器消耗電能快慢的物理量。
啟發:如何來比較不同用電器做功的快慢呢?(應引導學生得出:可以讓時間相等,看消耗電能多少;或者讓其消耗電能相等,看所用時間的多少;只要說出大體意思即可,關鍵是讓學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變量法。)
得出:電功率大小等于用電器在1秒時間內所消耗的電能。(類比于功率的定義)
2、提問:如何計算電功率的大小?
學生分小組討論,歸納總結,各小組推薦同學回答,由學生導出電功率的計算公式。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歸納能力。)
活動二:解決問題。
板書: 消耗功率100W中的100就是電功率是100W,它的意義是此燈泡在1s內消耗的電能是100J.學生回答25W的意義。
談話:正是因為100W的燈泡比25W的燈泡在相同的時間內消耗的電能多,所以轉化為內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這就是為什么100W的燈泡比25W的燈泡亮的原因。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活動三:閱讀資料,理解概念
讓學生看書本上92頁的小資料,并觀察教師帶來的用電器上的銘牌,請學生讀出某個用電器的功率,并回答:①各家用電器的電功率相同嗎?②誰的電功率最小?③誰的電功率最大?引導出單位 千瓦(KW)指出 1kW=103W
(設計意圖:從現象中認識意義,討論問題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初學者常常會認為電功率大的用電器消耗的電能一定多,這樣設計可讓學生在糾正錯誤中深刻理解電功率的概念。并為下面千瓦時學習做鋪墊。)
活動四:單位比較,明確概念
<討論>:(1)功率為1千瓦的電熱水壺,正常工作1小時,它消耗的.電能是多少?
(2)如果P用千瓦作單位,t用小時作單位,則W的單位是什么?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推導能力,理順各單位的關系,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并且明確所求的是W電能!)
引導得出:"千瓦時" 的來歷
活動五:自主學習,教師引導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P.95的電功率的測量。教師歸納總結
第三環節:典例剖析,歸納總結 (本環節教學大約7分鐘) 板書典型例題,學生分析剖析,教師分析講解并總結。
第四環節:布置作業,鞏固提高(本環節教學大約3分鐘)
在完成第四個環節的教學后,本節課的新課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可以根據小習題練習檢查本節課的收獲,體驗學習的快樂。之后老師動員學生收集家里的電冰箱、 電熨斗、 電視機、 電風扇、 微波爐、 洗衣機等用電器的銘牌,了解它們的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STS活動),再一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附:板書設計
電功率
1.電功率: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率。
2.計算公式:P=UI P= 導出公式:P=U2/R,P=I2R.
3.功率的單位:國際制單位:瓦(W),常用的還有千瓦(KW),1KW=103W.
4.電功率表示的意義:用來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
U實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容易被大電流燒毀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發揮其額定功率
燈炮亮度由燈泡消耗的實際電功率決定,燈泡的亮度越大,消耗的功率越大。
6.電功率的測量
【電功率說課稿】相關文章:
《電功率》說課稿05-15
《電功率》說課稿(精選11篇)11-28
初中物理《電功率》說課稿07-28
初中物理《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說課稿06-09
初中物理《測定小燈泡電功率》說課稿08-03
初中物理《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說課稿范文10-20
《測定小燈泡電功率》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07-30
電功率教學反思08-28
《電功率》教學反思06-08
電功率的教學反思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