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人類的災難說課稿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戰爭人類的災難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戰爭人類的災難說課稿1
一、教學重點的定位
1、說教學目標:
(1)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不幸和災難,進一步體會和平的美好
(2)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環境,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
2、說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3、說教學難點:
難點:體會和平的美好,向往和平,珍惜和平。
二、教學重點的分析
這是粵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們愛和平中第一課《戰爭,人類的災難》,戰爭是一個離當今中國兒童生活較遠的話題。讓學生感受到了當今世界依然不太平,戰爭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激發學生關注戰爭中的人們,體會他們飽受的困苦與艱辛,從而產生厭惡戰爭、熱愛和平的情感。
本課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從而引導學生體會和平的美好。我采用了:創設情境法、對比法、觀察法、討論法等,讓學生感受到戰爭巨大的破壞力,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和深遠影響,懂得和平的美好;并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和探究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
(一)觀看錄像,共同探究
1、你知道當前的世界環境是怎樣的?世界性的戰爭和局部戰爭有哪些?(學生交流展示)
2、學生閱讀P48—49圖片材料,觀看南京大屠殺錄像,想一想,戰爭給人類造成哪些危害?
學生小組交流,分組展示
3、閱讀小資料
分別說一主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抗日戰爭的范圍、參與戰爭的人數、死亡數、傷亡數和經濟損失。
4、探究:
戰爭帶給人類的是什么?聯系課前查閱的資料等說一說,分組展示,看哪組說的全面。
(設計意圖:戰爭是一個離當今中國兒童生活較遠的話題,因此我采用錄像法,創設情境,直觀地讓學生感知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二)小組學習,討論交流
學生閱讀課本P51—53,想一想:
戰爭給兒童帶來哪些災難?將戰火下的同齡伙伴的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比一比,談談你的感受。(學生小組討論,展示,師生總結)
(設計意圖:新課程下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環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入生活、聯系現實的一種課內教學資源。所以讓學生看圖片,對比討論,通過對比,感知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三)行動起來,呼喚和平
1、為了戰爭中的同齡伙伴,說一說你準備做點什么?把你的行動方式說出來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展示
2、進行演講活動,如:我們不要戰爭、別了,戰爭、向往和平等
可以給聯合國寫信,反映自己的心愿;可以給災區的小朋友寫信,相互鼓勵。
(設計意圖:積極了解維護世界和平的各類組織機構的運作,并愿意以自己的方式恰當踐行,是引導學生體會和平美好的能力教育點。以談一談、講一講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生平情結和態度價值觀,培育珍惜和平,熱愛和平的思想和行為,
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說板書設計
我結合教學內容有序、系統地進行板書,既體現學生深刻感知和情感的變化,又能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明理而道行!
生命的摧殘
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財產的損失要和平不要戰爭
戰爭后遺癥
戰爭人類的災難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戰爭風云下的苦難》。本節課我將從幾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戰爭,人類的災難》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們愛和平》中的第一課。這課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從兒童眼中看戰爭”和“戰爭帶給人們的災難”。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學會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問題,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問題。讓學生了解歷史,放眼未來,走近世界,才能更好地創造美好的明天。
二、學情分析
現在的學生一直生活在幸福的環境中,戰爭是一個離兒童實際生活較遠的話題,個別學生甚至認為戰爭場景很刺激、很好玩……學生對于戰爭風云下的苦難,認識會有一定距離。回想當年,我國曾也是二戰時期的戰場。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所受到的傷害是極其慘重的。正是因為戰爭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太多的苦難,所以教育今天的孩子要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用心感悟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1、關注當今世界發生的局部戰爭,通過分析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以及和平生活的美好。
2、通過收集有關戰爭給人類帶來苦難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社會信息的能力,初步學會自主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種種苦難。
教學難點:拉近戰爭與兒童生活的距離,讓兒童感悟戰爭帶來的災難。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學具準備:收集有關戰爭的資料。
六、說教學教法
本節課采取了情景感染法的方法。在課堂上適時地運用現實事例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案例,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感性認識,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巧妙地進行分組自由討論,讓學生大膽交流,給學生較大的自由度和較多的展示機會,讓學生在沒有壓力和顧忌的良好心態下進行學習和探索,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這就為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了條件。
七、說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本節課側重于讓生活在和平年代學生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從三個方面展開:
(一)、激發情感,引發共鳴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現在國際上正在發生戰爭的相關資料。
2.讀故事園中安妮的故事,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想了解戰爭究竟給人類帶來了什么樣的痛苦和災難,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重點不在于說戰爭本身,而是讓學生通過活動了解戰爭的殘酷,激發他們去關注戰爭中的人們,并產生向往和熱愛和平的情感。
(二)、從兒童眼中看戰爭(學習重點)
1、通過課件(安妮日記)讓孩子分析安妮的處境?(小組討論,匯報)
2、收集發生在我國的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資料。
3、出示課件戰爭讓人民的家園變成了廢墟,昔日朝夕相處的樂土只能在夢中回憶,這些背井離鄉的孩子,他們的心里想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一些較直觀的材料,具體、生動的案例,把真實典型的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問題,自覺地激發出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思想。從而獲得頓悟,達成預設教學目的。
(三)、從歷史看戰爭
1、從書中找出兩次世界大戰的資料,小組合作完成填寫相應的統計表格,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2、聯系實際講述伊拉克戰爭耗費了5000億美元,假如沒有戰爭,你希望把這些費用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情?
設計意圖:本活動主要突出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通過調查研究這樣的活動培養學生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的能力,這也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也為本課知識的學習提供了一個更全面、更直觀的材料,極大地激勵著學生應好好學習。為了解決教學難點,拉近戰爭與孩子的距離,我還收集了我們熟悉的家鄉--臨江。在四保臨江戰役中的傷亡和家園的毀滅的資料,把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融為一體。
(四)從長久的危害看戰爭
1、通過讀一讀“小資料”——日軍731部隊、奧斯維辛集中營、日本廣島原子彈博物館,向人們訴說了戰爭對人類帶來的傷害,了解原子彈破壞的力度和持久性。體會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戰爭遺留下的傷害并沒有結束,這就是戰爭的后遺癥。
2、結合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資料,從而體會戰爭帶給人們無家可歸、無學可上、精神傷害等種種摧殘,使學生感同身受,引起心靈上的共鳴。
3、還通過交流海灣戰爭對環境的污染、阿富汗米揚市的千年大佛化為灰燼、伊拉克國家博物館十年間在戰火的蹂躪的資料,讓孩子深刻的體會到短期的戰爭,可能帶來長久的危害。
設計意圖:本活動是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拓展,讓學生認識到,戰爭不僅會給人類帶來了災難,而且還會留下許多后遺癥,如戰爭孤兒的生存與教育受到影響,環境遭到破壞和污染,人們的心靈創傷難以愈合等,使學生明確認識到:珍惜和平,熱愛美好生活。
(五)激情結課
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中激發孩子對和平的熱愛,通過兒歌讓我們一同遠離戰爭、珍惜生命、珍惜和平安寧的每一天。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結束本課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八、說板書設計:
戰爭,人類的災難
生命的摧殘
災 難 財產的損失 呼喚和平
戰爭后遺癥
設計意圖:簡潔明了,既突出重難點,同時升華情感。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予以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