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一單元共四篇文章,兩篇講讀課文《犟龜》、《小溪流的歌》屬童話作品,兩篇自讀課文《基因暢想》、《如果人類也有尾巴》屬科幻小品。這些作品都具有新時代的創新特征。下面我將分為:說課程標準、說教材、說教學策略與方法三部分進行說課。
一、 說課程標準:
依據本學科總體目標,年段目標,語文課程標準針對七年級學生指出:閱讀方面:
1、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2、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3、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4、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本單元的童話故事和科幻小品與其他文學作品一樣,品位和感悟是閱讀的重點。
針對課標要求,對應本單元教學內容和我們七年級學生的實際,
我設立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讀懂童話,體會文章的主旨,進而了解童話的特點。
(2)指導學生品味、感悟課文。
(3)發展思維,培養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回顧課文、生生互動到師生互動,設疑、解疑、感悟課文、發散思維、想象創新。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做任何事情,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心,還要有勇氣戰勝各種困難的精神。
(2)啟發學生熱愛生活,不斷進取,永不停步,在前進中不斷成長壯大。
(3)感受文章豐富多彩、新穎奇特的想象,樹立主動培養想象能力的意識,并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明確了單元目標,再落實到每一課的教學中去實現。
每一課各有特色,各有側重,因此我確定每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犟鬼》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童話的特點,學會理解感悟這篇童話的主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表情的朗讀,童話表演感悟犟龜的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為實現理想,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心,還要有勇氣戰勝各種困難的精神。
《小溪流的歌》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并掌握童話的寫作技巧。
2.過程與方法:配樂、分角色朗讀,設疑、激趣、合作探究品味成長的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啟發學生熱愛生活,不斷進取,永不停步,在前進中不斷成長壯大。
《基因暢想》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發展思維,培養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2.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交流,競賽的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作者對基因技術的暢想,感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地創造性思維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辯論會討論“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利弊問題”,培養學生表達觀點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章豐富多彩、新穎奇特的想象,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 說教材:
1、 教材編寫意圖: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在七年級上冊中處于較重要的地位。犟龜為實現理想執著前行不畏各種困難;小溪流一路歡歌成長壯大;人類對基因技術大膽的預測和想象;還有假如人類也有尾巴的奇思妙想,重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本單元教學,達到落實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要求。同時,本單元的設置將語文知識和思想教育,將人文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結合起來,滲透在整個單元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分析教材知識體系:
根本特征:想象、幻想
藝術手法:擬人、夸張
童話 故事情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 兒童
中 心: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文學
寫作目的:對兒童進行思想或知識教育。
文筆輕松
科學小品 短小精悍
生動活潑
通俗易懂
3、教學重點、難點:
本單元所涉及的內容有兩方面:一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童話,一是學生認為新奇的科幻小品。
教學重點:了解童話特點,品味和感悟文章。
教學難點: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想象能力。
要通過閱讀、表演體驗、討論、設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課堂學與教的氣氛,力求生動活潑。
4、課程資源:課標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針對教學內容、配合我校及學生的實際,這一單元我利用的課程資源有:課堂教學資源: 播放多媒體課件,自制道具,童話表演等
課外學習資源:工具書,著名童話作家的優秀作品、
家庭網絡資源:觀看辯論會和戲劇表演等等。
5課時安排:建議四篇文章總課時9課時: 《犟龜》 3課時; 《小溪流的歌》3課時;
《如果人類也有尾巴》2課時; 《基因暢想》1課時。
三、說教學策略與方法:
眾所周知,閱讀童話作品,要認識其中亦真亦幻的夸張和想象藝術,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在童話里,天地日月、風云雷電、山川鳥獸、花草蟲魚,都被賦予“人”的性格,“人”的思想感情,并以其鮮明的形象和獨特的個性活躍在幻想生活的舞臺上。因此童話是瑰麗而生動的,它也是兒童喜愛的文學樣式。閱讀童話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品味作品中蘊含的生活道理和教育意義,不能只看到其中的生動有趣。
科幻作品則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戶。閱讀科幻作品,領略新奇而神秘的世界,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培養我們探究事物、創造生活的興趣和信心。
新課標教學建議中要求,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依據課標的教學建議和本單元特點,遵循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原則;我擬定采取以下教學策略與方法去突出重點:
(一)采用不同方式的閱讀,表演,情境體驗,順利走進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閱讀教學過程。
具體來說,前兩篇童話作品,我主要采用的是:
1、配樂朗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進一步體會各種動物說話的語氣、語調﹑語速以及它們的動作﹑表情。
2、表演性的朗讀 要求各組推選出最佳角色
3、表演童話,情境體驗
要求:表演出自己的理解,個性和對文章的感悟。
通過以上的朗讀,表演,情境體驗,能使學生更直觀更生動地感受童話作品。
小烏龜的認準目標堅持不懈,克服各種困難的勇氣;小溪流的不斷前進,成長壯大這些童話的立意將順利的被孩子們理解和領悟。
(二)生生互動法,設疑、激趣,小組合作探究,童話寫作運用的夸張、擬人等技巧學習起來也將迎刃而解。
相信學生,放手的時候,學生會在藍天里自由翱翔,對白云愛的更真誠。
面對本單元的難點即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想象能力,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按班級所分小組以競賽的方式自讀課文,然后小組展示所了解的基因技術的暢想。感受大膽新奇的想象,啟發和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以模仿大學生辯論會的方式討論“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利弊問題,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既發展了孩子們的思維,也培養了表達觀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達到落實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要求。
人們說,教無定法,教更是為了不教。在這一單元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中我始終遵循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原則;我想他們就像那執著前行的“小烏龜”,一路哼唱著成長、壯大的歌,去大膽的闖開,語文的世界,人生的世界。
最后,我想說,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很幸福,我將和我的學生每天快樂地享受遨游在文海中的樂趣,教學相長!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以《新課標》為依據,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以朗讀貫穿始終,在師生平等互動、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及賞析能力,給學生以有益的人生啟示。
一、說教材:
《在山的那一邊》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首詩歌語言清新、凝練、意味雋永,因而既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二、說目標: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意在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
2、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意在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及審美情趣。)
3、聯系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導學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2同時又是本課的難點。
以上目標的確定依據了新課標、單元學習目標、詩歌特點及學生實際。
第一:《新課標》對詩歌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二:本課所在單元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人生,還要提高朗讀能力。”
第三:豐富的想象、濃烈的感情、簡約的語言是詩歌的基本特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學的重難點。
第四:對于剛踏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對于詩歌的知識知之甚少,因而只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整體感知形象,初步體會作者情感即可。
三、說教法:
為達成目標,我準備采用的方法有:創設情境法、朗讀指導法、誘導點撥法。
1、創設情境法,詩以情成篇,以情動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一種利于調動學生思維,引起共鳴的氛圍。如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大山綿延不絕的畫面,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范讀時,以鋼琴曲《海邊的星空》配上優美的畫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講析中,采用直觀形象的板書,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2、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是詩歌朗讀的最高境界,但對初一學生來說較難達到,因而應加強朗讀指導,我將通過示范讀、指導讀等形式從停頓、節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給學生朗讀技巧。
3、誘導點撥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老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因而誘導思維,指點迷津、宏觀調控應是教師的主要任務。
四、說學法:
1、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詩歌的情感及凝煉形象的語言。
2、聯想想象法:學會展開聯想與想象,欣賞詩歌優美的意境,精煉準確的語言,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對詩中意象含義的理解,對語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應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通過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從小聆聽著黃河雄壯的濤聲長大,看慣了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氣勢,卻對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滿了向往。如果我們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看到的只有高聳入云的大山,蒼蒼茫茫,綿延不斷,你會想些什么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
(此環節意在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
學生暢所欲言,師適時導出課題:
詩人王家新從小生活在山里,他的童年,從未走出過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無言的群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界。面對大山,他又想了些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翻閱《在山的那一邊》,去探尋人生的哲理。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王幾何》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馬及時回憶了兒童時代王幾何老師的一堂幾何課的難忘經歷,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位學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形象。作者是用童心來回憶往事的,在敘事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動、感人。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本單元的幾篇課文所談到的老師,對兒童都起到了終生的影響作用,他們不但學識淵博、為人正直,而且愛憎分明,對真善美執著地追求。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為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這一特點,我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1.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王老師的敬佩之情。2.熟讀課文,感知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學習重點確定為:字詞的掌握;文章感情的體會。難點為:學習刻畫人物的寫法。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朗讀感受法
《王幾何》作者用兒童純真的心理回憶王老師的一堂生動有趣的幾何課,有強烈的親和力。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王幾何老師的教學魅力。
3、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三、說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這里運用的是“情境教學法”關鍵是教師必須要進行情境誘導,使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進而主動學習,實現目標。因為相類人物能喚起學生無限豐富的聯想。這里讓七年級的新生回憶他們剛離別不久的小學老師,口頭描述老師的形象和事跡,學生們絕對有興致侃侃而談,話語當中也會飽含記憶猶新的深情。此時此刻,再順勢而發,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環節。
2、朗讀感知
①學生默讀(感受課文流露的真情,同時給每個自然段標序號并給生字注音)
②學生生個別朗讀課文(朗讀前提醒學生注意用兒童的口吻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
3、檢查本課的一些生字詞,教師強調了重點和考點。
4、概括課文的大意(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題,王幾何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請學生用一個或兩個形容詞來概括(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概括的時候可能會找到一些事,也可能找到一些細節描寫。為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的需要,所以教師又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課文幾次寫了同學們的笑?
(2)他們為什么笑?
(3)“我們”在課堂上的收獲是什么?通過這三個小問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6、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塑造王老師的細節描寫。這也是這節課的難點之一。所以這一環節盡量地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盡可能多的讓學生找到一些細節描寫,從而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在展示過程中,老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從人物描寫的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動作、神態、語言外貌等,不但培養學生口頭表述的能力,而且使學生扎實地學習了寫人的方法。
最后讓學生說說:“你認為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正確的理解師愛。老師博大的愛,不僅僅表現在幽默,也表現在嚴厲。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該單元以杰出人物為題材。是一篇描寫人物的記敘文,又是自讀課文。作者抓住福樓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各有側重地描寫他們的肖像、行動和語言,并穿插了議論和抒情,鮮明地表現了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
二、教學分析。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3、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肖像、行動和語言描寫,詳略得當。4學習在敘述、描寫中插入抒情、議論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詳略得當。(三)教學難點:學習在敘述、描寫中插入抒情、議論的寫法。
三、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語文學習,學生已漸漸適應了初中的學習生活,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文章類型,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初步具備了獲取、篩選、分析及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本單元前面三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對描寫某一人物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課就是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描寫幾位人物的寫作手法,同時,使其樹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教法設想:
(一)教學方法:以閱讀法和發現法為主,以講解法、談話法、練習法為輔。
(二)教學器具:多媒體設備。
五、學法:
指導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直接導入。
(二)整體感知。
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1、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2、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以及依次出場的人物。
3、出場的標志性詞語。
4、簡要概括故事大意。此四題意在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認識,理清思路。(需時5分鐘)
(三)合作探究。
1、展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找找圖上共有幾個人,課文中又寫了幾個人,學生就會發現插圖上多了一個人,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得出多出來的那位就是作者莫泊桑的結論。(需時1分鐘)
2、讓學生猜測插圖上剩下來的四位分別是誰,要求從課文中找到判斷的依據,用不同的標記圈點出來。意在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感知課文。(需時9分鐘)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各自的猜測及判斷依據。通過四人小組的討論,使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積極探索,互幫互助。(需時5分鐘)
4、全班交流、討論并確定結論及判斷依據。(需時5分鐘)
5、分別展示四人的圖片和簡介,讓學生在了解他們的同時可以對照圖片和插圖,加深印象。
6、讓學生根據討論確定的有關人物描寫的語句中來概括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意在使學生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通過人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可以在記敘、描寫時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插入議論和抒情。(需時5分鐘)
(四)拓展延伸。
1、以班上的某個同學為對象,學習文中的寫法,抓住人物的特征進行描寫,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或抒情或議論,寫100字左右的片段。(需時10分鐘)
2、挑選幾個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片段,讓其余學生來猜猜他(她)是誰,檢驗學生的學習收獲。(需時5分鐘)
【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說課稿11-30
七年級語文木蘭詩說課稿10-22
七年級語文《化石吟》說課稿08-31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天上的街市》說課稿12-17
七年級語文上冊《蔚藍的王國》說課稿12-17
七年級語文上《王幾何》說課稿12-17
《化石吟》七年級語文說課稿09-01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狼》說課稿12-17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貓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