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精選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蘇教版第七冊第()單元的“用計算器計算”第一課時。
計算器(即電子計算器)是一種現代計算工具。它體積小,運算快,操作簡便,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的使用。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或多或少的接觸和使用過計算器,向學生介紹一些簡單的計算器的知識,引導他們正確使用和合理的運用,就顯得很有必要。教材在“認數”單元后專門安排了“用計算器計算”這一教學內容,既可以集中進行一些大數目的計算,又可以用來探索數學規律,引導學生辯證的對待計算器,為今后進一步學習電子計算器打下基礎。
本節課內容的編排與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非常吻合。主要突出以下三個注重:一是注重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二是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三是注重引導學生探究數學規律。
二、說教學目標
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僦R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能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
、诩寄苣繕耍阂龑W生探索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矍楦心繕耍鹤寣W生在計算中體會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方便與快捷,激發學生使用計算器的興趣,從小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教學難點是,通過計算探索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四、說教法、學法
活動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特征。新課程指出:“教師應向兒童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揭示規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苯Y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我設計這節課時,主要以各種教學活動貫穿始終,如:“謎語競猜”、“初試本領”、“大顯身手”、“人VS計算器”、“比比誰是計算高手”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動腦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努力營造一個學生樂學,課堂氣氛輕松愉悅的立體的開放式教學環境。
為了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我設計了下面四個教學環節:
。ㄒ唬、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ǘ﹪L試使用,探索交流。
。ㄈ╈`活應用,辯證對待。
。ㄋ模┥朴趹,探索規律。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這一環節是導入新課,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引入新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猜謎語的游戲,用謎底將學生引入正題;接著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計算器的實例,使學生對計算器有一種親近感,感到它與生活“同在”;隨即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在進行比較復雜的計算時,人們通常都會使用計算器呢?當學生回答使用計算器計算快、準、方便、快捷等優點時,我追問:那你想掌握使用計算器的本領嗎?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這時的學習已經成為了學生的一種內在需求。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對于計算器這個現代的計算工具來說,學生并不陌生,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他們對計算器有著不同程度的了解。通過調查,四年級絕大多數學生都用過計算器。所以在突出:“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這一教學重點時,我設計了“向同桌介紹計算器”和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計算器的環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很好的促進了學生間的互相交流和學習。
。ǘ﹪L試使用,探索交流。
“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也是教學的重點之一。為了突出這一重點,我設計了“初試本領”和“大顯身手”兩個步驟,目的是讓學生在嘗試使用時規范操作方法;在掌握操作方法后熟悉鍵盤,進行熟練操作;在熟練操作中總結操作的經驗,養成操作技巧。
“教是因為需要教”,因大多數學生已經有了使用計算器的經歷,所以在“初試本領”時,我出示書上的例題,直接放手讓學生練習,在交流答案時,再適時地提問:“你是怎樣輸入的?”讓操作不熟練或操作錯誤的學生有一次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互相學習的意識。
在學生掌握操作方法后,我便讓學生“大顯身手”。這一組的四道題目,數值比較大,而且加入了同一級運算的兩步計算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我讓最先做好的前十位學生把算得快的秘訣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并請不小心算錯的同學說說使用計算器時應注意什么?在大家交流形成共識后,我歸納為“整體讀數,細心輸入?辞鍞底,小心按鍵!惫┐蠹乙黄饘W習。這樣安排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機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靈活應用,辯證對待。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辯證的對待計算器。我安排了兩個步驟:一是“人VS計算器”,二是“比比誰最聰明”。
教學過程應立足于學生,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在人與計算器的挑戰賽中,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參加“挑戰隊”還是“計算器隊”,每次比賽后都可以重新選擇下一次參加的隊伍,目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由不敢比,到敢比,再到有選擇的比的過程,引導學生辯證的對待計算器,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在接下來的“比比誰最聰明”這個步驟里,我組合了口算、估算、用計算器算的題目,目的是鍛煉學生合理選擇計算方法的能力。并贈送學生一句格言:人不能被“機器”所限制,應該比“機器”更聰明!既是對知識在理性上的提升,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拉進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
。ㄋ模┥朴趹,探索規律。
探索規律是體現用計算器計算的數學價值,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主要想通過三個步驟來突破。
一是猜數游戲。目的是活躍氣氛,激發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為下面的數學探險作鋪墊。
二是數學探險。在這個步驟中,我先出示8個1乘8個1,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的答案肯定不一樣,因為學生帶來的計算器所能顯示的數位不一樣,而且這些計算器所能顯示的數位都不夠用,也就是這道題目計算器不能解決。這時我提問:“你覺得問題出在哪兒?是我們錯了,還是計算器錯了?你能想辦法解決嗎?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解決方案!边@樣安排的目的是引發矛盾沖突,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需要和欲望。在學生找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法時,引導學生向書本請教,完成課本第101頁想想做做的第四題。讓學生利用計算器算出前5題的得數,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類比發現這些算式的規律,填寫第6個算式,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領略了數學的神奇。
三是挑戰極限。愛因斯坦還說過:“發現和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剛才同學們解決了計算器“沒有辦法”解決的難題,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所以都比較興奮,想進一步探索的欲望更強烈,這時我趁熱打鐵:“你能提出這樣的數學難題,制定出解題方案嗎?可以單獨行動,也可以小組合作!
學生的思維活了,手腳放開了,在活動中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著眼于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是以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為主線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把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變為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粗淺的認識,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
《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內容教材通過例10先讓學生利用計算器獨立探索,發現規律,再利用規律來完成計算。在探索規律時,有時要根據計算結果尋找規律,但有的計算過程比較復雜,如小數除法,小數位數比較多的乘法等,如果用計算器計算省時省力又很準確,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計算負擔,便于把主要精力用于尋找規律。因此教材結合小數除法的學習,專門安排了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內容,讓學生感受發現規律的樂趣,同時體會計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2、說教學目標:
1、能借助計算器探求簡單的數學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推理的數學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的意識,形成初步的探索能力。
3、說教學重難點:
發現規律并運用規律進行計算。
二、說教法:
1、開課激趣,老師利用“缺8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如老師出示一個很有趣的數,讓學生想辦法很快地記住它?(板書:12345679)然后讓學生利用計算器計算這個數乘9得多少?乘18得多少?最后讓學生探索規律,體會發現的樂趣。
2、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學生對規律的發現要經歷一個觀察、對比、分析等過程,所以教學中給學生留足發現規律的時間,先讓學生獨立發現,再小組交流的方式組織教學。這樣既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又能借鑒同伴的發現結果,還能從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把發現的規律都說出來,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3、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注重探索過程的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聽為自主學,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通過計算、猜測、驗證、總結歸納,體驗探索規律的過程,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三、說學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節課主要讓學生能借助計算器觀察、歸納、概括、推理、探索和數字想象等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被動學會”自主轉變成“主動會學”。在引導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同時,力圖讓他們體驗到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這一課的內容,我安排的教學程序:提供材料,開課激趣—自主探索——總結歸納——獨立練習。
。ㄒ唬╅_課激趣。
談話導入:老師這里有一個很有趣的數,你有什么辦法很快地記住它?(板書:12345679)我們把它叫“缺8數”。
1、用這個數乘9得多少?12345679×9=(用計算器計算)
2、你能再算一算:12345679×18=
3、你發現了什么?(同桌討論)
4、考考你,下面的題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答案嗎?
根據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用計算器解決問題。通過這個流程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體會到發現規律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
然后老師揭示課題:我們可以利用計算器的這種優點探索規律。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1÷11=2÷11=3÷11=4÷11=………
例10的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用計算器計算——觀察發現規律——用規律寫商”三部分。我先讓學生獨立操作,你發現了什么?然后小組交流,說出你發現的規律,最后用發現的規律寫出下面一組題的商。其中商的規律都是循環小數;循環節都是被除數的9倍。
1÷11=0、090909……的循環節是09;2÷11=0、1818&
hellip;…的循環節18;
3÷11=0、2727……的循環節是27。根據這一規律就可以直接填出下面一組題的商。學生用發現的規律寫出商后,再通過“你是根據什么來寫這些商”,使學生說出自己應用規律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規律的理解。
。ㄈ╈柟掏卣,內化規律。
1、獨立完成“做一做”,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出前4題,并觀察這一組算式的規律,寫出其他答案,在集體交流發現的規律。
2、課堂練習,讓學生用計算器探索規律,讓學生感受發現規律的樂趣。
3、這樣通過大量的感知表象的融合,學生的感性認識舊會產生一個飛躍,借助于數學語言,便能總結歸納出規律。并能體會到借助于規律,不用計算器也能很快得出得數。
。ㄋ模┛偨Y歸納
讓學生談談收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體會到借助于規律,不用計算器也能很快得出得數。
《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蘇教版)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100頁—101頁的內容。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計算器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它給人們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計算問題帶來了方便,同時為探索數學問題,揭示數學規律帶來了便利。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學生或多或少地接觸和使用了計算器。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今后進一步學習電子計算機打下基礎。
3、教材編排的特點
本節課內容的編排突出以下三個特點:①注重計算器與生活的密切聯系;②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③注重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④重視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
4、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生活經歷及學生的學情發展方面出發,我擬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① 使學生初步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的計算功能;能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一兩步連續運算,并通過計算探索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 在計算中體會計算器的優點,激發學生使用計算器的興趣,從小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識。
、 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4、教學重、難點
為了更好地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按主次輕重處理好教學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重點:初步了解計算器的計算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一步和只有一級運算的兩步式題。
難點:通過計算探索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生活中,較多的學生對計算器已有所認識,因此這節課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輕松的學到了知識。
三、說教法、學法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新的教學理念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根據這一總體目標,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觀察,勤于動手操作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他們從小能博采眾長,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團隊合作精神。因此,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本節課我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課始時多媒體課件情境引入。教師根據課件加以敘述,把學生帶到情境中去開展學習活動。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既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使學生自覺進入學習佳境。
2、動手操作,互動合作法。
讓學生在“試一試”“想想做做”等活動中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從中體會到計算器的優點。還讓學生在“找一找”的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找出規律。這些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良好習慣和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
3、激趣法。
根據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本課設計了“比一比”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以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為主線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我設計了下面四個教學環節:
。ㄒ唬﹦撛O情境,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逛過超市嗎?(生答)咱們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嗎?
2、出示收銀情境。師:這位收銀員是小麗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購物款。你們看小明買了4支鉛筆。(出示小明拿了4支鉛筆,并標明每支2元),誰能幫小麗阿姨口算一下,小明應付多少錢?指名回答。
再看:一位叔叔買了一部電視機2859元,一臺電冰箱2507元,一個消毒柜628元。師問:誰又能口算出這位叔叔應付多少錢呢?(讓學生稍做思考,體會口算時的困難。)師緊接著導入新課: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用計算器計算”(板書:用計算器計算)
。ㄒ陨蠈朐O計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體展示出生動的畫面,從而把學生帶入到生活的情境中,這樣既能吸引了學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ǘ┙虒W認識、使用計算器。
1、師:大家認識計算器嗎?你們知道計算器面板上有什么嗎?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情況,適當小結:計算器面板上有顯示器和鍵盤)
2、師: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鍵盤上各個按鍵是做什么用的?(學生介紹后教師和學生一起重點認識:開機、關機、清除、數字、運算符號等按鍵。)
3、師:你們知道計算器有什么作用嗎?會使用它進行計算嗎?
小組合作學習例題。全班交流。
。ㄈ┨菁壘毩暎柟烫岣
1、“試一試”
765+469 3028—2965 589×76
41600÷128 765+469—296 816÷68×27
然后說一說:用計算器計算有什么優點?(準確、快捷)。
。ㄟ@一活動,放手讓學生單獨練習,使他們在操作中熟悉鍵盤,在操作中養成技巧,并從中體會到計算器在計算中的優點,激發學生使用計算器的興趣,培養學生從小就有使用先進科學技術的意識。)
2、比一比:課本第101頁的第1、2 題
。ㄒ员荣惖男问竭M行操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防止學生情緒冷卻和學習疲勞,又達到逐步熟練使用計算器的目的)。
3、找一找。
、偻瓿烧n本第101頁的第3題,并找規律。
、 用計算器計算下列式子。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 =
小組討論找出式子的規律。
(以上題目,讓學生通過利用計算器算出得數,然后比較得數找規律填第六個式子。既能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來參與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4、聯系生活,擴展延伸。
、倩氐角榫骋氲淖詈笠坏李}(多媒體展示)。
、趲煟和瑢W們,現在請你們用計算器幫小麗阿姨算一下,買電視機、電冰箱、消毒柜的這位叔叔應付多少錢?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明白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學好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進一步體會到計算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也回應了開頭的引入。)
。ㄋ模┛偨Y:這節課學了什么?
。ㄟ@樣的總結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 優點:準確、快捷
顯示器 鍵 盤
開機鍵(ON) 關機鍵(OFF) 清除鍵(CE)
數字鍵 運算鍵
例題:38+27和30×18
。ㄟ@樣的板書設計讓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總的來說,這堂課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并通過反復的操作使學生逐步熟練掌握計算器的操作,整節課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而我在學生學習時只是給予適可的幫助,充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新課程教學理念。本節課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進行發揮,進行表現,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使學生學而不厭,體驗學數學的樂趣,體驗學數學的美。
【《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精選3篇)】相關文章:
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11-16
簡便計算說課稿11-06
用線條表現說課稿11-15
搜狗拼音輸入法能當計算器用介紹05-12
用彩墨畫魚說課稿11-04
我用殘損的手掌說課稿11-15
《我用殘損的手掌》說課稿12-16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說課稿11-12
梯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3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