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狼和鹿》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狼和鹿》說課稿1
一、教材簡析: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于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捕殺兇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饑荒、疾病流行。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并存,組成了自然統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兇狼,消滅鹿群的天敵;二是鹿群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態平衡至關重要的道理。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與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制定了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三、教學思路:
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的主要教學思路是:以讀為主線,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悟情明理。通過討論,讀書比賽等多種形式,采用電教手段,創造一個聲、色、形有機結合地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此,我準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感悟,體情悟理。
四、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讀讀、議議、比比中突破重點、難點。讓孩子們在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課文,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具體說一說第二課時是如何突破重點、難點的。
五、說教法、學法:
(一)興趣導讀,讀中入境。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在揭題之后,創設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學生可以喜歡森林的生機勃勃,喜歡鹿的活潑美麗。學生也可以不喜歡森林中狼的貪婪和兇殘。這樣的設計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現個體發展、展現其問題解決能力的舞臺,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思路說說自己的看法。分頁標題#e#
“凱巴伯森林當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們又是如何做的呢?”讓學生自由去讀一讀,通過具體的數據體現人們捕殺狼數量之多。
(二)讀中對比,讀中悟情。
第三小節課文中出現的“自由王國”讓三年級的學生動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而理解加上引號的“自由王國”更是困難了。教學時我準備這樣去突破這一難點:“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鹿在那兒怎樣自由生活的?這一自由王國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國嗎?”通過這二個有層次的問題讓學生明白:狼被消滅后,鹿無憂無慮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毀,病毒傳染。接著讓學生把一、三小節對比,體會狼被捕殺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導學生想像森林被毀,鹿群生病的樣子。學生在兩兩對比中引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像,啟動思維,從中感悟、體會、理解。
(三)、合作學習,說話明理。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讓學生自讀這一小節,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學生自由地將自己的發現、想法和結論進行交流和共享。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顧問,一個參謀,一個引導者。最后課堂延伸,學科整合。不過,這里的處理,我沒有抓住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學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師的引導沒有體現出來,而只是進行了總結。
以設計森林警示牌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教師可適當介紹有關生態平衡的知識,再請學生談談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課后收集這樣的事例。這樣就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的相互交*中,滲透整合,開闊視野,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第二課時的教學首先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中入境。然后讓學生在讀中對比,讀中悟情,組織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說話明理。最后課堂延伸,學科整合。總之讓學生在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課堂教學中,如果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學習方法等得到最大的發展和提高便是我莫大的欣慰!
《狼和鹿》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體系
《狼和鹿》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從內容和體裁上看,它們都是記敘文,文體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可讀性強。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課文是關于人與動物的故事,但也不僅僅局限于此,更要以此為視角反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得關系。有著深厚的思想內涵。
2、教材內容
《狼和鹿》這篇課文引發出的是一個有關生態平衡的話題。作者按照平衡--失衡--明理的思路來結構全篇的。文章先寫了凱巴伯森林狼和鹿共存,狼時刻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接著寫居民對狼的大量捕殺;最后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遭到嚴重破壞。文中狼與鹿、凱巴伯森林前后、鹿群變化等一系列的對比讓我們獲得了分明的感受。整篇文章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揭示出:事物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同時在狼與鹿之間的關系背后,也折射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如:
(1)人與狼和鹿之間的關系:狼吃鹿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律,人們去殺狼從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來看消滅更殘忍的動物本因是正確的,但從現狀來看,他們原本正確的行為卻恰恰是錯誤的,真正這種不平衡的制造者是誰呢?就是我們人類;
(2)在狼和鹿之間的關系背后,顯現出人類的傲慢和無知,當然這一點就三年級小學生的認識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因此為了提升學情,構建學生與文本溝通平臺,我認為在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把握以下幾點。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人與狼和鹿之間的關系,從事實中體會自然界中各種事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深入研究,使學生懂得事物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關系,并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四:課型設計:
閱讀課中的講讀課。
五:教學方法:
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讓學生能學會自讀自悟法、討論探究法,使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說、讀、思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智慧、升華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生態觀。
《狼和鹿》說課稿3
第一課時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六冊《狼和鹿》這是一篇關于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
課文富自然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著重體現“碰撞”二字。
首先,在啟發談話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看到狼和鹿,你們會聯想到哪些詞語或成語?學生在詞語交流中不難發現人們對這兩種動物的態度。然后學生通過默讀找出作者的觀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發生碰撞,不由讓人情不自禁地發問:作者為什么會這樣說?
接著,在初讀課文后,組織學生討論:作者為什么這樣說?你有沒有新的看法?
這是學生看法與作者觀點發生的碰撞。學生在一次比一次深刻的“碰撞”中激起學習、探究的興趣,不斷迸發思維的火花。新課標中強調: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種憑借。如何憑借教材這一媒介來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老師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是學生發展思維,實踐語言文字的一個重要陣地。碰撞的過程是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是學生親歷體驗的過程。這樣的.“碰撞”中,也許有錯誤,也許有爭論,但這卻是學生的獨特體驗,這正是他們學習語文的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還注意了詞語的理解,積累,應用,包括寫字的指導,因為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能力的訓練還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時的一些思考和嘗試。
第二課時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六冊《狼和鹿》。
如果說在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時我的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體現“碰撞”二字,那么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了力求體現“發現”二字。怎么發現?
(一)在朗讀感悟中發現
森林一片蔥綠多么美麗而一片枯黃又多么會令人心痛!這是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的,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發現了森林面貌的巨大變化及變化的原因。
(二)在“比較”中發現
鹿的數量迅速發生變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萬只,而兩年后又聚減到8000只。學生在前后對照的讀書中,比較這些數字,發現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鏈的關系。
(三)在語言實踐中發現
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讓學生從狼、鹿和人這三個不同的角度來復述這個故事,復述要以第一人稱進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個數量,發現了人們當初犯下的錯誤:貌似護鹿,實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實也保護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閱讀中發現
課后的作業是讓學生讀一個故事《獵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來深層感悟課文中的道理:為什么說鹿是毀滅自己的禍首?
拓展的文章補充了課文中沒說出來的道理:鹿沒有了天敵,安逸的狀態讓它們的生存能力衰退,這也是鹿毀滅自己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感于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語文教育有三個離不開:道德、情感、智慧。沒有道德的語文教育是危險的,沒有情感的語文教育是蒼白的,沒有智慧的語文教育是缺乏創造力的。學生在不斷的發現中體驗情感,培養情操,生成智慧,從小小的課堂走向廣闊的語文天地。
【《狼和鹿》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鹿和狼的故事說課稿11-04
《鹿和狼的故事》優秀說課稿12-13
鹿和狼的故事說課稿3篇11-09
《狼和鹿》閱讀答案08-31
《獅子和鹿》說課稿模板12-17
狼和鹿教學反思15篇04-11
讀《狼和鹿的故事》有感04-09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09-22
《獅子和鹿》說課稿3篇12-17
《鹿和狼的故事》習題及答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