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敬畏自然》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畏自然》說課稿篇1
【說教材】——教材分析
1.課文簡析
《敬畏自然》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和思考《敬畏自然》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與自然應該和諧發展這篇科學文藝作品的體裁是散文,側重于議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2.探究問題
“敬畏”,從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懼的意思,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是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長早是無法和大自然相比的
【說目標】——目標確立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及文本特點,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識記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詞
過程和方法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
2.理解本文層層遞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3.揣摩關鍵語句,體味其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愛護自然,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說重點難點】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結合本文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
重點:把握文意層層推進的論證思路
難點: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
【說教法】——教法選擇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具體方法如下:
導入課文——情境法
初步感知——誦讀法
概括事件——點撥法
分析形象——討論法
拓展遷移——練習法
【說學法】——學法指導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具體的學法如下:
情境體驗法: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讀書入境法:訓練學生朗讀感知的能力
勾畫圈點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生的能力
合作探究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發散聯想法: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說教學創意】
《敬畏自然》因距離學生生活較遠,又比較抽象,因此教學時有一定難度特別是理解層層推進的論證思路因此,設計教學為組合要言課,從文中提煉出表示觀點的句子,然后進行重新組合,以利于學生體會的論證思路
總體結構:解題——析要模式
解文題——明結構——析精段——抓核心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親愛的朋友,當你走到春光明媚的楊柳岸,看著碧波蕩漾時,有沒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當你在炎熱的夏日走進一片綠陰時,有沒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當你在夜間穿行于濃密森林時,有沒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當你攀上一座山峰,看到危石林立、云霧繚繞時,有沒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當你把生命釋放于遠山滄海、大地長天時,有沒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我們擁有了農田和工廠、村莊和城市,我們擁有了武器和各種工具,我們建立了國家,我們有了自己的文明、自己的歷史在隆隆的機器聲中,我們仍可以聽到我們的上空永遠響著那句人類福至心靈的共同呼喚:敬畏自然!
(二)檢查預習
1.字詞競賽
2.作者相關情況簡介
(二)初讀課文,品悟標題
1.齊讀嚴春友關于《敬畏自然》的一段話
一直以來,人類對自己創造的幾千年的燦爛文明和今天高度發達的科技而感到無比驕傲自豪,各民族都以展示自己的文明與智慧為屹立世界的重要砝碼而現代人更是目空一切地不斷膨脹人類私欲而不顧自然的危機,更忘乎所以地藐視自然的力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這篇《敬畏自然》可能會使人人類被欲望燃燒的頭腦冷靜一下
2.自讀課文,回答問題
提問設計:如果要你從文中選用一個短語表述作者的觀點,你會用哪一個?
(敬畏自然)
3.品悟標題
提問設計:“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么?
(提示:可以把這個問題進行拆分,敬是什么意思?畏是什么意思?聯系實際情況談談,為什么要敬畏自然)
學生思考,回答
(“敬畏”,從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懼的意思,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是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長早是無法和大自然相比的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長造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懲罰是無情的,是令人可能恐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和自然的關系人類不應該與大自然對立起來,自然界不是人類征服的對象,而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人類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美好)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說理性的標題往往就揭示作者的'觀點,養成從標題入手、準確把握文意的讀書習慣以由淺入深的分層次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敬畏自然的含義,完成對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的突破
(三)再讀課文,品析精段
1.問題設計:如果要你從文中選用一個段落表述作者的觀點,你會用哪一段?
(最后一個自然段)
2.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理清層次
3.分組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一組讀兩個“再也不應該”,一組讀兩個“首先應該”
設計意圖:理解作者先將人類對自然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進行對比,然后總結自己觀點寫法的妙用
(四)三讀課文,品核心句子
1.問題設計:如果要你從文中選用幾個句子支持作者的觀點,你會用哪幾句?
2.學生小組討論,班級交流
設計意圖:這里運用“提取主句法”,其實就是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概括句、總說句、中心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現文、段中的關鍵信息
通過尋找支持觀點的句子,理清結構,體會本文層層推進的論證思路,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用“組合要言法”將文中重要的詞句組合起來,加以綜合性的表達,比較詳細、完整而概括地表現作者的思路
學生交流后可這樣歸結:
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因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再說,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而且,人僅有的一點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并不屬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過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宇宙是一個大生命,而我只是這個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高級生命,只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五)巧擬標語,拓展延伸
1.大屏幕上展示一組大自然受破壞的圖片,讓學生談感受,并引導學生為每年6月5日的世界環保日擬一條宣傳標語
2.教師提示:擬標語要簡潔明了,生動形象,朗朗上口,感染力強
3.學生擬好后,交流修改,分小組選出優秀者發言,師生互動評價
4.教師出示一些標語示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體現學科滲透意識;讓學生感悟祖國語言的魅力,并學以致用;啟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態,保護環境
(六)教師小結:
就智慧而言,自然是大海,人類是小水滴;就生命而言,宇宙是大生命,人類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人類應該敬畏自然全文按照“概括——具體——推論——結論”的思路展開,層層推進,告誡人類要敬畏自然,增強環保意識這種方法值得我們思考、寫作時借鑒。
《敬畏自然》說課稿篇2
一、說教材,說學生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學生特點
《敬畏自然》是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單元主題為人與自然,要求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富有哲理性的語言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八年級的學生,主要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也還沒有進行過對宇宙的思考,所以,在教學中要把這篇議論性很強,又兼有學理性的,轉化成豐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另一方面,八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立論,論證等基礎知識。所以學習這篇,只能給以科學思維情感上的關照,使其獲得一定的現代意識。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品味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搜集資料,教師引導;抓住的關鍵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與價值觀: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三)教學重點: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辯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
二、說教法
(一)本課以引導、分析、啟發、探究、比較閱讀為主要教法,輔以多媒體,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來理解課文主要觀點,在一定情景下進行讀、寫、聽、說活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辯論等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圖片、畫面、激發同學的閱讀興趣。
2、討論點撥法。
3、比較閱讀法。
4、辯論法。以小組方式展開辯駁,加深對的理解,樹立環保意識。
5、句子賞析法。
6、仿寫法。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出示兩組圖片,讓學生找出哪些表現自然智慧,哪些表現人類智慧,并思考問題: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學生保留觀點,一起看作者嚴春友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導入新課。
2、整體閱讀,感悟兩種智慧,在文中讓學生畫出哪些句子是自然智慧,哪些句子是人類智慧,并讓學生感悟作者的感情傾向,用四個字來概括,概括出標題——敬畏自然。
3、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想應該有質疑的精神,所以,我給學生安排了一場以小組合作為形式的討論賽,討論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通過學生課前預習所搜集的資料,小組內交流,并課堂展示。讓學生得出結論:這個討論的問題其實是不成立的。并且否定我前面導入提出的哪個問題,讓學生重新認識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得出結論:人類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兩者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依存的。并在文中找出作者有沒有相關的表述。學生找出,齊讀作者的觀點。
4、讓學生在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大聲讀出來,而且要闡明自己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上進行句子分析。在此,給學生重溫部分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5、作者能用這五種修辭手法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情感,那么學生能不能用至少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感受。鍛煉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
6、學生大多都表達出對大自然的情感后,我接著問:難道我們就應該順應自然嗎?學生整合這節課的觀點:熱愛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諧相處。
7、最后回顧整節課收獲,不僅學習了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傾向,還學習到了與自然應該是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
《敬畏自然》說課稿篇3
一.說教材
(一)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級下期繼續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并處于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在本冊第三單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二)教學目標
一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要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培養學生科學的理性精神與人文關懷。
二是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要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詞,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學習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
一是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二是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四)教學難點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二.說教法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教學設計第一點就是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并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教學設計的第二點在于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的思考,本課以散文形式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告訴我們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可以考慮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可采用情景激勵法、資料交流法、比較法、及討論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采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力求能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來使顯示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當然,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所以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整體把握課文時可采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后,可采用討論法、問答法,仿寫法等。
四.說教學過程
要達到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最好把本文分為兩個步驟來進行,第一步驟重在課文的整體感悟,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觀點,第二步驟重在寫作技巧的探究與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第一步:創設情景整體感悟
(1)導語設計
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一段短片,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以多媒體播放《人與自然》的片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2)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兩遍課文,首先積累優美字詞,完成字詞練習。
其次圈點勾畫,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簡要寫出對每一段的讀書感受與理解,并小聲播放音樂,以創設輕松的閱讀氣氛。
這個環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主題敬畏自然的含義。
(3)互動探究
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對于文章的整體感知,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可以學生回答、可以老師回答,同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合作討論探究能力,在這環節中安排時間讓學生自主鉆研課文,鼓勵學生質疑解惑,從而理清文章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結構,完成教學重點: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二步:強化理解、能力延深。
首先課堂上請學生展示提前從網絡、書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關人與自然關系的資料。
1.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人類改造自然取得了哪些值得驕傲的成績,舉例說明。
2.改造自然的同時人類有哪些破壞自然的行為,舉例說明。
3.對人類取得的這些成績,對人類破壞自然的行徑,你的態度如何?作者的態度如何?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分析其中蘊含的哲理。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在這一環節中請學生發言說明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及意見,只要學生談來有理有據,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
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對人和自然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和理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完成教學難點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同時以教材為立足點,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拓寬視野,是對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煉。然后根據學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語句進行分析,體會文章運用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由此老師展示一些相關圖片,請學生做環保小記者,為這些圖片配上簡潔的廣告語,號召人們保護自然、敬畏自然。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模仿課文語言風格,提高寫作能力。
同時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以教材為立足點,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結合專題開展閱讀,拓寬閱讀視野。同時,閱讀后的整理、匯報、交流,又是對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煉。
創意說明:“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
《敬畏自然》說課稿篇4
【說教材】
1、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語文課程標準把七至九年級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學段。八年級下期繼續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并處于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在本冊第三單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2、教學目標:
⑴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
要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培養學生科學的理性精神與人文關懷。
⑵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
要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詞,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學習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的寫作方法。
3、教學重點:
⑴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⑵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4、教學難點在于:
⑴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
⑵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說學法】
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考慮:首先要考慮學習的主體,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20分鐘左右,如果較長時間不改變教學方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所以教學設計第一點就是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并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教學設計的第二點在于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的思考,本課以散文形式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告訴我們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可以考慮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可采用情景激勵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較法及引導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采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力求能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來使顯示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說教法】
當然,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整體把握課文時可采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后,可采用問答法,最后由學生發言、總結。以鞏固知識、培養能力,讓學生能有一點收獲、有一點提高、發展。
【說教學過程】
最后,我想談一下本文的教學程序。要達到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最好把本文分為兩個課時來進行,第一課時重在課文的整體感悟,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觀點,第二課時重在寫作技巧的探究與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語言。我想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步:創設情景:
以多媒體播放《人與自然》或《宇宙與人》的片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簡要寫出自己讀書感受與理解,同時投影出閱讀中需解決的思考題,并小聲播放音樂,以創設輕松的閱讀氣氛。
第三步:小組討論:
給予學生適當的自讀時間后,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學習,盡量解決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及投影的思考題。
第四步:互動探究:
學生討論后,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可以學生回答、可以老師回答,同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五步:張揚個性:
請學生發言說明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及意見,究竟同不同意,同意你將怎么辦,不同的又如何辦,只要學生談來有理有據,都應給予肯定。
【《敬畏自然》說課稿4篇】相關文章:
《敬畏自然》說課稿7篇11-24
敬畏自然作文10-14
《敬畏自然》作文10-14
敬畏自然,融入自然作文11-23
《敬畏自然》課件摘要05-17
無需敬畏自然作文10-13
敬畏自然小學作文02-20
敬畏自然課件設計05-17
敬畏自然精品課件05-08
《敬畏自然》課文理解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