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圖形分類》說課稿
【說教材】
《圖形分類》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認識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本課教材的教學是建立在之前認識了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經歷具體的圖形分類活動,對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進行歸類和梳理,了解圖形的類別特征以及圖形之間的關系;并在教材中安排了實踐活動,“看一看,說一說”讓學生舉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運用事例,接著又設計活動“拉一拉”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明白三角形的穩定性比四邊形好以及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運用。
綜合考慮本教材的設計意圖,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是這樣來制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的:
1.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了解圖形的類別特征以及圖形之間的關系,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
2.經歷觀察、操作、猜想與驗證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數學情感。
3.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其中,“了解圖形的類別特征以及圖形間的關系,會對圖形進行有規律的分類并運用所學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通過觀察和操作,體會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三角形的穩定性”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還將借助多媒體教具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說教法與學法】
葉圣陶老先生的教學核心思想是:“教是為了不教”。這正體現了現代教學的目標不只是使學生“學會”,而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習數學,發現問題,“創造”新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慧,增長才干。在教學中,我注意采用談話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實施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力爭體現如下的教學理論:
1、主客體發展統一論。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自覺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活動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2、有目的地運用交談和啟發引導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探究、實踐操作、歸納、嘗試等活動形式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說教學流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著創造性的利用教材,按課程標準來上課的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修改和重組了教材,通過利用故事一條線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努力貫徹“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的理念,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豐富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感悟,體驗數學學習的愉快和樂趣,力爭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不僅獲得了知識,同時親身經歷和體驗了知識獲得的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一上課,我準備口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導入新課的教學。我說“今天我在來學校的路上遇到了幾個老朋友,他們說有好長一段時間沒與我們的同學見面了,挺想咱們的。所以硬是哀求我帶它們來參加我們今天的這堂課。我那會就說了,我們的同學可能早把你們給忘記了,還是我回去跟他們打完招呼后,你們再來吧!可這群老朋友就是不聽勸,它們堅信我們的同學肯定沒把它們給忘記掉。瞧,這會它們在一邊等著了。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
這樣的提問能讓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老師帶來的老朋友是誰。設計這個環節,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這樣的好奇心和興趣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內驅力,又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愉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為下面的教學聚集動力。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課件依次出示這一群老朋友(教材P22說一說中的各種圖形),然后引導學生:
1.說一說“這些老朋友的名字”(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還有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和球)
2.小組合作,幫幫老朋友
在這一環節里,我通過與學生談話來呈現問題,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師:知道這群老朋友為什么這么急著要與我們的同學見面嗎?原來啊,它們是遇到了一些問題,發生了爭執,想來請我們的同學幫忙解決。同學們,你們說我們要不要幫幫他們啊?
師:他們遇到的問題是,它們圖形王國的成員越來越多了,所以它們想分家,但它們的國王說了,要分就得有規律的分,否則不讓分。其實大多數的圖形朋友還是分得比較合理的,它們都符合了國王的要求。但還有這么三家被國王給制止了,說它們還沒有按規律去分清。課件呈現有問題的家庭:
第一家:長方行、正方形、菱形和正方體
第二家: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和圓
第三家: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和長方形
師:現在小組成員間互相討論一下,比比哪個小組幫忙解決的問題最多。
3.小結,導出課題
在這里師生共同概括出圖形分類的幾種標準:按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來分,按圖形是否由線段組成來分,按組成圖形的線段條數來分;并趁勢導出課題“圖形分類”。
4.統籌安排,我來分
即練習,讓學生對教材所給的P22的所有圖形按教材的設計來進行分類。
在這里,教師把對圖形分類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思考分類的標準,由此引出新知識,將數學教學融入到數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與交流中,經歷了探索的過程,對所給的圖形進行有效的分類。這樣設計,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推理和分類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主動學習,既學到了知識,又感到其中的無限樂趣。
(三)實踐活動,拓展思維
在這里教師說“其實圖形王國里成員間還是相對和睦的,分家只是為了更好的管理。當然了,偶爾一兩個小鬼搗亂也是有的。就在今天來的這群朋友里,也有兩個調皮鬼,(平行四邊行和三角形),它們曾經為爭論誰的本事大發生過爭執,并進行了這樣的比賽過——”,通過以上設計來導出下面的兩個數學活動:
1、第一回合“比比誰在生活中小朋友身邊出現的次數多”
出示教材P23.1中的圖片,解說完后再讓學生猜猜誰會贏,自己贊同哪一方,并幫忙舉出生活中還在哪里見過運用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情況。最后,教師再幫忙總結說“其實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存在現象都很多,是比不出個勝負的,所以第一回合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
2、第二回合“比比誰的穩定性較好”
先出示P23.2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圖片呈現出來的是一種什么樣的信息,并讓學生猜一猜按圖片中的動作實施后,圖形會發生什么變化;再讓同桌同學之間互相合作,模仿圖片中的情景,驗證自己的猜測,并總結規律“三角形的穩定性比平行四邊形的穩定性好”。
3、拓展應用
讓學生運用所總結的規律解釋P23第3題中的圖片情景。
在這一環節里,我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同時還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的小組合作精神。
(四)全課小結
師:為了感謝我們班同學的熱心幫忙,圖形朋友們也給我們帶來了禮物。(課件呈現圖片)
[第一份禮物],用圖形拼成的各種美麗的圖案
讓學生在欣賞圖片中,同時說出這些圖形的名稱,以及它們共有的特征和聯系。
[第二份禮物],各種美麗建筑中的圖形
通過欣賞生活建筑中的圖形,讓學生明白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特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應用。
在這一環節里,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在欣賞中間接地對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把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化,加深印象,內化知識結構。同時將圖形與生活緊密相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
本節課的板書力求簡潔明了,著重體現圖形分類的三種依據,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圖形的特征和分類的標準。
【小學數學《圖形分類》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分類》說課稿05-25
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說課稿06-28
幼兒園中班數學圖形分類說課稿03-16
《分類》小學數學說課稿05-30
小學數學《分類與整理》說課稿04-22
小學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08-21
關于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說課稿06-26
小學數學《軸對稱圖形》說課稿05-24
小學數學《軸對稱圖形》說課稿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