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說課稿設計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上午好!非常高興,在芳菲四月來到美麗的天長,和大家交流、學習。下面我將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向大家做一說明、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一、尋找突破口,確定教學目標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記敘文,講述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彭德懷忍痛命令把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槍殺充饑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騾子,更愛戰士的感情,贊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對于這篇文章“愛騾子更愛戰士”的主題,我想學生很容易理解,因為人的生命畢竟比牲口要重要。那么課文僅僅想要向我們傳達這一看似很簡單的主題嗎?我認為對教材的解讀還應同主人公獨特的性格特征結合起來。彭德懷元帥素來以性格耿直,敢說敢為著稱,是一個“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硬漢形象,本文對這一性格特征有所表現。然而,我認為,除此之外,目光的焦點應放在人物的“另一面”,即人物細膩、復雜的內心世界,這正與彭總外在的、一貫的“雷厲風行”形成很好的補充。因而我選取了“另一面”作為突破口,從這一視角去解讀文本。這“另一面”,是通過對彭德懷的動作、語言、神態等具體的描寫充分體現的。而人物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離不開另一個主角——大黑騾子。因而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彭德懷與大黑騾子的情感這條線索展開。我認為,把這一情感渲染、挖掘的充分了、到位了,“愛之深”了,最后由“愛”到“殺”,那么愛戰士的情感也就水到渠成,不言自明了。
我們的課堂,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學生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應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本節課,除了要有共鳴的“情感”,重要的則是讀書的過程,方法的學習,指導學生怎樣讀出語言文字背后的聲音、情感,進行學法的指導。《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說課稿設計
基于這樣的思考,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學習新詞,規范書寫“融”“御”兩個生字。
2、品讀課文相關語段,感受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深厚感情,產生情感共鳴。
3、通過重點語段指導學生學習讀書、習作的方法,并在其他語段學習中有所運用。
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彭德懷愛大黑騾子的情感,同時進行學法指導。應最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二、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努力營造高效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本著“主線簡明,細節飽滿”的思想,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創設法、朗讀感悟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抓住彭德懷的.語言、動作、神態,引導與自悟相結合,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在交流、朗讀中將文本讀厚,讀出語言的溫度,字詞的冷暖,力求在師生、生本的平等對話中引導學生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悟。教學中,在進行正確價值導向的同時,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
依據確立的教學目標,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在課前談話(男人不止一面),學生交流對彭德懷的了解之后,我切入:今天我們跟隨一篇課文,走近這位身經百戰、錚錚鐵漢的另外一面。視角的變換,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課前預習能力。這篇課文生字不多,因而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直接進行了主要內容的概括和詞語的檢查認讀。在第二學段學段目標“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的基礎上通過引導、訓練達到進一步的提高。從回答的結果來看,學生的預習能力還是不錯的。
語文各年級教學都應重視寫字的訓練,本課生字中,我重點指導了“御”“融”兩個易錯的字,以點帶面,培養學生認真、規范的書寫習慣。
(二)、初讀課文,感受“喜愛”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如果面面俱到,時間不允許,長文必須短教,需要抓住關鍵的幾個問題分析,領悟文章的中心。于是我圍繞“愛騾子”這一條明線,讓學生勾畫出表現“喜愛”的相關語句,然后再抓住一處分析品味,做到以點帶面。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對于彭德懷對大黑騾子“關心”“喜愛”這一基本的感情應該還是能夠讀出來的,讓學生默讀課文,勾畫出這些語句,為進一步的品讀打好基礎。
(三)、研讀課文,品味“喜愛”
在找出多處語段后,我選取了感情表達最為直接的一處,指導學生細細品味。在這一語段的品讀過程中,我設計了幾個層次。《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說課稿設計
1、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喜愛,讀出自己的感受
2透過“撫摸”“念叨”兩個詞,結合自己的經歷,理解“喜愛”,情感更近一層。
3、分析彭德懷如此喜愛大黑騾子的原因——“太辛苦了”,它為革命付出了太多,就是革命隊伍的一份子。“喜愛”的理解更加深刻。
穿插情境說話練習,讓學生想象雪山、激流、草地中大黑騾子的艱辛,達到與彭德懷的情感共鳴。抓住兩個“又”字,品味文字,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 。
4、“如此辛苦,卻吃不上料”,喜愛中飽含著心疼。再讀語句,理解到位,情感升華。
最后一段激情小結,在“孩子、親人、戰友”等詞語中,“喜愛”已升華為“愛”
(四)、學法運用,自讀自悟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調動學生想學的愿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在充分品讀過后,及時地總結學法:通過語言、動作等描寫感受人物內心世界。再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其它語段的品味學習中。此時,學生懷著強烈的期待感,充滿自信地讀課文、寫批注,情緒已被喚起,進入到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為進一步感悟課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彭德懷的不忍、悲痛、自責、內疚等多種復雜的內心狀態都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被感知、體會。
(五)、總結全文、方法指導
最后,總結寫法,呼應開始學習時提出的“另一面”,引導學生在生活、閱讀、習作中關注細節,向40分鐘之外延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說課稿設計
在板書中,一“愛”一“殺”,形成情感上的強烈沖擊,為下節課“更愛戰士”做好鋪墊。
以上就是我對《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與思考。當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這堂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教!
謝謝大家!
【六年級語文《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說課稿設計】相關文章: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說課稿07-08
彭德懷和他大黑騾子說課稿11-03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說課稿07-10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說課稿11-10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設計03-03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設計04-14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設計08-05
語文《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的教案設計09-09
語文《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的教案設計08-26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的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