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歌說課稿范文
國歌說課稿范文
篇一:國歌說課稿
教材分析:這是人教版七年級第1冊第一課的學習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采用g調,2/4拍。它的前奏是135主調和弦音組成的號角式旋律。第二部分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句互相聯系,激人奮進。歌曲中“起來、起來、起來”以及結尾部分的“前進、前進、前進、進”都是激勵人們奮勇向前的。總之,這是一首奮發向上,慷慨激昂的進行曲。它是中國國歌。不論是在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還是在本冊教科書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對它的學習,為學生們以后欣賞和學唱進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聆聽和感受音樂的能力。結合教材,并考慮到學生
們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學習能體會到《國歌》是國家的象征,是神圣而莊嚴的。每個中國人都應唱好國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看影片和創設情景等方式讓學生能體會《國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演唱國歌。
3.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國歌的原名及詞曲作者生平。了解《國歌》產生的時代背景。認識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準確掌握國歌的旋律、歌詞、節拍、力度等。
教學重點: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欣賞并能富有感情地演唱《國歌》。 教學難點: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的正確唱法;休止符及附點音符的演唱。 教法學法:音樂新課標分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展、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
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由教師主導的。因此,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采用激發興趣、引導、感受、體驗學習等方法。堅持以學生自悟探究、自主練習、自信表演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觀看、聆聽、演唱等一系列活動中促進學生音樂感知、情感體驗、審美情趣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為此我設計的4個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1、設問引入、激發興趣
A、 同學們,咱們學校每周都要舉行升旗儀式,那在升國旗時你們聽到了什么音樂呢?
B、 你們還在那些場合聽到過《國歌》?
通過這兩個問題我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國歌的興趣引入本課《國歌》的學習,而且還讓學生對演唱《國歌》的環境有所了解,從而讓學生知道《國歌》是神圣莊嚴的。
2、感受歌曲、了解歌曲
在這一環節我將播放視頻材料《風云兒女》片段,并以《國歌》作為背景音樂。在學生觀看的同時,我還將簡單介紹《國歌》原名和作者生平,以及有關《國歌》創作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國歌》,熟悉《國歌》。讓學生體會到《國歌》是在敵人的炮火中產生的,它的意義十分重大。讓學生未唱先動情。啟發孩子們想真正唱好《國歌》的迫切心理,為接下來的學唱《國歌》奠定基礎。
3、感受音樂,學唱歌曲
新課標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首先應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會聽,所
以我的學唱歌曲環節也是從聆聽開始的。
A、初聽全曲,整體感知
我將引導學生從歌詞和旋律兩個方面感受歌曲的風格,揭示其進行曲的特點。
B、配樂朗誦歌詞、體會感知
我將帶領學生合著《國歌》的背景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歌詞,并組織簡短討論,讓學生理解歌詞內容,領悟《國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琴聲引導,學唱歌曲
因為學生對《國歌》的旋律、歌詞已經比較熟悉,所以我讓學生跟琴分句唱詞,運用聽唱法來完成歌曲的學唱。在這個環節我將解決我的教學難點:
如:我會用“切蛋糕”的小游戲解釋三連音。用“火車來了”和“打錘子”的形象比喻啟發學生漸強記號和重音記號的演唱方法。我還將讓學生自主討論探索和模仿掌握附點音符和休止符。在學生們掌握這些難點后,我要求他們小聲跟琴演唱整曲,并及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小錯誤。最后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們將跟著范唱大聲有感情的演唱《國歌》這樣,我又帶領著學生一起來到了我的第4個教學環節
4、 創設情境、創編表演
播放北京奧運會升國旗,奏國歌的場景和廣州亞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在獲得冠軍后升國旗,奏國歌的視頻。讓學生跟著體育健兒一起演唱國歌。讓學生體會此情此境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興奮和驕傲。通過師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創編活動表演《國歌》。如:為《國歌》伴奏,用簡單舞蹈動作表演《國歌》等。在這個環節無論學生表演的好與壞,只要符《國歌》的情感表達,都會得到我的肯定和點評。因為這是學生創造力表現。
歸納小結:我將把學生的目光引向世界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通過學習會演唱咱們中國的《國歌》了。但是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他們也有自己的國歌。我想請你們下課后去找一找,聽一聽,比一比,看看其他國家的國歌與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有什么不同。有時間時,再來 和老師一起分享,好嗎?
篇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進行說課。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簡單分析:
一、教材分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激動人心、奮發向上、慷慨激昂的進行曲,也是中國的國歌,曲調線條流暢振奮人心,內容在本冊書中占有重要地位,能為以后歌曲欣賞打下基礎。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感受欣賞并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連貫歌唱并從中受到相應的思想教育,學習三連音。
結合本課實際,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突出以上教學重、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體驗、學習團結斗爭的民族精神。
2、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紅色音樂,了解中國的革命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二、說教法
根據膠南市音樂“‘雙主’活版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重點采用:激趣誘導、引導感受和體驗學習等方法。讓學生在觀看、聆聽、演唱等一系列活動中促進學生音樂感知、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參與意識和群體意識。
三、說學法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想以音樂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核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探究、發現、創造、表現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講求音樂課的學科特點,在課堂中,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滲透必要的音樂知識,為學生更好的欣賞、感受、表現音樂作理論上的儲備。
因此,在學法指導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悟探究、自主練習、等學習方式,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膠南市音樂“‘雙主’活版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結合本課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營造氛圍。 一堂好課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導入做為前奏,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開始上課時我請學生欣賞《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時,都會放什么歌曲嗎?學生回答,之后我揭示課題。一開始我并沒有讓學生聆聽歌曲,而是讓學生了解國歌的創作背景,使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創設一定情景,擴大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從而引入本課內容,力求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反復聆聽,適度表現。 新課標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吳斌老師也曾經多次指出:真正的音樂是不用教的,是聽出來的。本堂課上,我會重點引導學生反復聆聽音樂。并且每次都會讓學生帶著不同的要求去聽賞,避免學生因反復聆聽帶來的逆反心理;诖,我將這個環節又分解為以下幾個小環節:
(1)初聽全曲,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讓學生從歌詞和音調兩個方面來感受歌曲的風格。
(2)深入聆聽,體會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組織學生聆聽伴奏來朗讀歌詞,并展開簡短討論,讓學生體會情感來實現本課的教學重點。
。3)琴聲引導學唱歌曲。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電子琴讓學生跟琴聲分句唱詞,運用聽唱法來完成歌曲的學唱,并給予必要的提示,最后完整的初唱全曲。
(4)學生質疑,在學生學唱歌曲的同時,找出自己不會唱的小節,例:歌曲中反復出現的三連音和休止符以及歌曲開始的弱起,都將在這一環節中加以解決。
通過第二環節的處理,讓學生達到“唱會歌”的目的。
3、藝術加工,陶冶情操。 “唱會歌”不一定要經過教學,但“唱好歌”必須經過教師的引導才能完成。借助上一環節中對《國歌》歌詞的討論理解,引導學生將歌曲要表達的情感自覺自信的表達出來。這其中包括對歌曲的旋律、節奏、速度以及進行曲的風格特點等進行處理。通過本環節的教學,讓學生達到“唱好歌”的目的。
4、情感升華,陶冶情操。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借助前幾環節的鋪墊,學生基本能按照歌曲的要求來演唱歌曲,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出示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為祖國奮力奪冠,站在領獎臺上,奏響《國歌》,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進而想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在雄壯的樂曲聲中,正以無比堅定的步伐闊步前進。這樣一來,在升華學生情感的同時,也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高潮。
最后,全體起立,多媒體播放天安門廣場現場升旗儀式,伴隨著嘹亮的國歌,在學生更富感召力的演唱聲中,結束本課。同時也達到了音樂課的終極目標——“會唱歌”!
我的說課完畢,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篇三:國歌說課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教材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 采用 g 調,2/4 拍。這是人教版七年級第 1 冊第一課的學習內容 ,它的前奏是 135 主調和弦音組成的號角式旋律。 第二部分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句互相聯系,激人奮進。歌曲中“起來、起來、起 來”以及結尾部分的“前進、前進、前進、進”都是激勵人們奮勇向前的?傊, 這是一首奮發向上,慷慨激昂的進行曲。它是中國國歌。不論是在我們每個中國 人的心中還是在本冊教科書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對它的學習,為學生們以后 欣賞和學唱進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聆聽和感受音樂的能力。結合教材,并考慮到學生 們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學習能體會到《國歌》是國家的象征,是神圣而莊 嚴的。每個中國人都應唱好國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看影片和創設情景等方式讓學生能體會《國歌》所表 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演唱國歌。
3.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國歌的原名及詞曲作者生平。了解《國歌》產生的時代 背景。認識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準確掌握國歌的旋律、歌詞、節拍、 力度等。 教學重點、重點:
教學重點: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欣賞并能富有感情地演唱《國歌》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的正確唱法;休止符及附點音符的演唱。
教法學法:音樂新課標分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展、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 美的過程。 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 由教師主導的。 因此, 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采用激發興趣、引導、感受、體驗學習等方法。堅持以學生 自悟探究、自主練習、自信表演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觀看、聆聽、演唱等一系 列活動中促進學生音樂感知、情感體驗、審美情趣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 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為此我設計的 4 個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1、設問引入、激發興趣
A、 同學們, 咱們學校每周都要舉行升旗儀式, 那在升國旗時你們聽到了什么 音樂呢?
B、 你們還在那些場合聽到過《國歌》? 通過這兩個問題我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國歌的興趣引入本課《國歌》的學習, 而且還讓學生對演唱《國歌》的環境有所了解,從而讓學生知道《國歌》是神 圣莊嚴的。
2、感受歌曲、了解歌曲
在這一環節我將播放視頻材料《風云兒女》 片段, 并以《國歌》作為背景音樂。 在學生觀看的同時,我還將簡單介紹《國歌》原名和作者生平,以及有關《國 歌》創作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國歌》 ,熟悉《國歌》 。讓學生體會到《國歌》是在 敵人的炮火中產生的,它的意義十分重大。讓學生未唱先動情。啟發孩子們想 真正唱好《國歌》的迫切心理,為接下來的學唱《國歌》奠定基礎。
3、感受音樂,學唱歌曲
新課標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 音樂教學首先應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會聽, 所以我的學唱歌曲環節也是從聆聽開始的。
A、初聽全曲,整體感知 我將引導學生從歌詞和旋律兩個方面感受歌曲的風格,揭示其進行曲的特點。
B、配樂朗誦歌詞、體會感知 我將帶領學生合著《國歌》的背景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歌詞,并組織簡短討論, 讓學生理解歌詞內容,領悟《國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琴聲引導,學唱歌曲 因為學生對《國歌》的旋律、歌詞已經比較熟悉,所以我讓學生跟琴分句唱詞, 運用聽唱法來完成歌曲的學唱。(在這個環節我將解決我的教學難點: 如:我會用“切蛋糕”的小游戲解釋三連音。用“火車來了”和“打錘子”的 形象比喻啟發學生漸強記號和重音記號的演唱方法。我還將讓學生自主討論探 索和模仿掌握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在學生們掌握這些難點后,我要求他們小聲跟琴演唱整曲,并及時糾正學生演 唱中的小錯誤。最后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們將跟著范唱大聲有感情的演唱《國 歌》這樣,我又帶領著學生一起來到了我的第 4 個教學環節)。
4、 創設情境、創編表演
播放北京奧運會升國旗,奏國歌的場景和廣州亞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在獲得冠 軍后升國旗,奏國歌的視頻。讓學生跟著體育健兒一起演唱國歌。讓學生體會 此情此境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興奮和驕傲。 通過師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創編活動表演《國歌》 。如:為《國歌》伴 奏,用簡單舞蹈動作表演《國歌》等。在這個環節無論學生表演的好與壞,只 要符《國歌》的情感表達,都會得到我的肯定和點評。因為這是學生創造力表 現。 歸納小結:我將把學生的目光引向世界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通過學習會演唱咱們中國的《國歌》了。但是世界上有很 多國家他們也有自己的國歌。我想請你們下課后去找一找,聽一聽,比一比, 看看其他國家的國歌與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有什么不同。有時間時, 再來 和老師一起分享,好嗎?
篇四:國歌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進行說課。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簡單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采用G調,2/4拍,是一首激動人心、催人奮進、慷慨激昂的進行曲,也是中國的國歌,曲調線條流暢振奮人心,內容在本冊課本中占有重要地位,能為以后歌曲欣賞打下基礎。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感受欣賞并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連貫歌唱并從中受到相應的思想教育,學習三連音。
結合本課實際,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突出以上教學重、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紅色音樂,了解中國
的革命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3、情感目標:通過學唱《國歌》,激發學生奮
發向上,從小立志報國的志向。
二、教法
音樂教學充分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采用激趣誘導、引導感受和體驗學習等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聆聽、演唱等一系列活動中促進學生音樂感知、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的培養。
三、學法
音樂新課標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展、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學法指導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悟探究、自主練習、自信表演等學習方式,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根據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原則,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的教育理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感情。
一堂好課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導入做為前奏,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開始上課時我將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時都會放什么歌嗎?學生回答,之后我揭示課題。一開始我并沒有讓學生聆聽歌曲,而是通過觀看圖片,聽聶耳的簡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創設一定情景,擴大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從而引入本課內容,力求達到未唱曲,先有情的效果。
2、感受音樂,學唱歌曲。
新課標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會聽,引導學生養成聆聽的習慣,逐步擁有音樂的耳朵是我們音樂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初聽全曲,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讓學生從歌詞和音調兩個方面來感受歌曲的風格。
。2)深入聆聽,體會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組織學生朗讀歌詞,展開簡短討論,讓學生體會情感來實現本課的教學重點。
(3)琴聲引導,學唱歌曲。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電子琴讓學生跟琴聲分句唱詞,運用聽唱法來完成歌曲的學唱,并給予必要的提示,最后完整的學唱全曲。
。4)創編表演。
新課標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創編表演這一環節中我充分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通過師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進行創編活動,讓學生用節奏創編歌曲,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這一學習方式不僅為學生創設了民主、寬松、自由的氛圍,更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信心。
3、歸納小結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萬眾一心,不畏艱難的精神。
總結:音樂給人的遠遠超過音樂本身!人們常說:音樂是滋潤心靈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啟迪智慧的鑰匙。然而,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也是我的夢想,我是一名音樂愛好者,從事音樂教學時間也只有一年多,所以,教學方法的欠缺,教學經驗不足,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今天,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篇五:《國歌》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進行說課。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簡單分析:
一、教材分析
1、 這是小學音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學期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一首莊嚴,肅穆的歌曲原名《義勇軍進行曲》。
3、 歌曲分兩部分,由前奏引子,135主調和弦音組成號角式的旋律,歌曲第二部分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句相互聯系
4、 激勵人們奮勇向前、發奮向上的精神。通過對它的學習,為學生以后欣賞和學唱進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1、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富有感情地演唱《國歌》
2、學習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的正確唱法:休止符及附點音符的演唱,能夠連貫歌唱并從中受到相應的思想教育
結合本課實際,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突出以上教學重、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基本唱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并且在歌唱中能夠體會到《國歌》是國家的象征,是神圣
而莊嚴的。每個人都應唱好國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看影片和創設情景等方式讓學生能體會《國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加深對國歌的喜愛,力求在每次對國歌的歌唱中都能有所進步,培養歌唱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國歌》產生的時代背景及歌曲原名、作者生平;在歌唱中基本掌握弱起的歌唱和漸強力度的歌唱。知道三連音、重音符號和漸強記號等。
二、教法
音樂教學充分貫徹: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在教學中各個環節中,我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采用激趣誘導、引導感受和體驗學習等方法。師生互動,合作參與,在教學中組織有效的課堂,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聆聽和對歌曲的感受能力,讓學生通過在在觀看、聆聽、演唱一系列音樂活動過程中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美好情感,從而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學法
音樂新課標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展、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學法指導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悟探究、自主練習、自信表演等學習方式,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根據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原則,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感情。
一堂好課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導入做為前奏,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開始上課時我將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時都會放什么歌嗎?學生回答,之后我揭示課題。一開始我并沒有讓學生聆聽歌曲,而是通過觀看圖片,聽聶耳的簡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創設一定情景,擴大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從而引入本課內容,力求達到未成曲,先有情的效果。
2、感受音樂,學唱歌曲。
新課標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會聽,引導學生養成聆聽的習慣,逐步擁有音樂的耳朵是我們音樂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初聽全曲,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引導學生從歌詞和旋律兩個方面來感受歌曲的風格,揭示其進行曲的特點。
。2)深入聆聽,體會感知。
我將帶領學生合著《國歌》的背景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歌詞,并組織簡短的討論讓學生理解歌詞內容,領悟《國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琴聲引導,學唱歌曲。
因為學生對《國歌》的旋律、歌詞已經比較熟悉,所以我讓學生跟琴分句唱詞,運用聽唱法來完成歌曲的學唱。在這歌環節我將解決我的教學難點:如我會用“切蛋糕”的小游戲解釋三連音。用“火車來了”
和“打錘子”的形象比喻啟發學生漸強記號和重音記號的演唱方法。我還將讓學生自主討論探索和模仿掌握付點音符和休止符。
在學生掌握這些難點后,我要求他們小聲跟伴奏演唱整曲,并及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小錯誤。最后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演唱《國歌》這樣,我又帶領著學生一起來到了我們的第4個教學環節。
。4)創設情景,創編表演。
播放北京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奏國歌的場景和奧運會上運動健兒在獲得冠軍時升國旗,奏國歌的視頻。讓學生跟著體育健兒一起演唱國歌。讓學生體會此情此境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興奮和驕傲。
通過師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創編活動表演《國歌》在創編表演這一環節,通過師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進行創編活動,讓學生用節奏創編歌曲,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如為《國歌》伴奏,用簡單的舞蹈動作表演《國歌》等。在這個環節無論學生表演的好與壞,只要符《國歌》的情感表達,都會得到我的肯定和點評。因為這是學生創造力的表現。
歸納小結:我將把學生的目光引向世界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通過學習學會演唱咱們中國的《國歌》了,但是世界有很多國家他們也有自己的國歌,我想請你們下課后去找一找,聽一聽,比一比,看看其他國家的國歌與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有什么不同,有時間和老師一起分享,好嗎?
4、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將授課內容清晰直觀的傳遞給學生,
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根據板書的直觀性和重要性我把板書分為三個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詞曲、作者簡介
總結:音樂給人的遠遠超過音樂本身!人們常說:音樂是滋潤心靈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啟迪智慧的鑰匙。今天,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5、作業布置
讓學生收集更多關于聶耳的作品,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國歌說課稿】相關文章:
《國歌》歌詞01-02
當國歌響起的時候03-14
憂傷的國歌閱讀答案03-22
《國歌》教案設計08-25
國歌情400字作文04-12
我愛你,中國歌詞01-13
我和我的祖國歌詞02-03
精忠報國歌詞06-01
國歌教學反思(通用11篇)04-19
歌頌祖國歌頌黨的詩詞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