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主要內容的技巧說課稿
教學主題:
歸納主要內容的技巧
教學重難點:
技巧的具體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導入
二、呈現
學生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時,存在這樣一些問題:一是縮不短。概括課文大意時,常常講著講著就接近復述課文內容了。二是在概括時分不清那些該刪,那些該留。三是抓不住重點,不分主次。
記敘文的主要內容指主體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動、行為,還包括人物的社會意義、作者的感情傾向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準確簡潔地概括主要內容呢?常見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幾種:
1.“六要素”綜合法。
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可以表達為:主要人物在什么時間什么情形下做(或說)什么事(或話),最終結果怎樣;當然,在答題時要視具體情況來確定,有時要素可以有所取舍。《詞典的故事》第1題“簡要復述詞典的故事。(要求寫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是一道整體感知題,可先找出六要素,然后用自己的語言綜合概括為:小時侯,“我”渴望有一本詞典。小學畢業前,我到新華書店買詞典,但因為我沒有證明,營業員不肯賣,我禁不住流淚。她同情我,考了我兩個成語,然后破例賣給我。
2、課題擴充法。
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課文信息,不少文章的題目,本身就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歸納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可以借助文章的課題。首先讀懂課題字面上表達的意思,再根據課文內容把課題擴展成一句通順完整的話,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使意思表達得更加完整、全面。如:《在沙漠中心》課概括為:我在沙漠中心的感受和思索。
3.段意合并法。
即在閱讀過程中,合并那些內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個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分段可按時間順序、事情發展的順序、總分順序等劃分。分段以后,用一兩句話說出大致意思。然后將各段的段意合并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記敘文閱讀《別讓委屈再版》第2題“本文圍繞中心選取了三個‘類似的事’作為材料,三個材料的‘類似點’是: ”做好此題,必須在整體感知過程中理清思路,劃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段(1-4)我讀小學時寫了一篇很得意的小作文,老師說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第二段(5)我讀大學時,用幾何作圖法解答求功率的考題,教授說我不懂微積分,還是抄的。第三段(6-9)我當教授時,懷疑學生的一篇好論文是抄的,于是查資料并請教同事,尋求解決辦法。再根據題目要求,合并段意,找共性(類似點),即可概括出:老師懷疑學生的創新能力。
4.關鍵問題法。
(1)記人的課文。閱讀這類文章要抓住:課文寫的誰?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內容。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內容是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
(2)敘事的文章。閱讀這類課文要抓住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如《金色的魚鉤》一文的主要內容是在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最后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3)寫景的文章。閱讀這類課文要抓住:寫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點?按什么順序寫的?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然后再進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內容是:作者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描繪了內蒙古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風俗民情,表達了蒙漢民族間的深厚情誼。
(4)狀物的文章。閱讀這類課文要抓住:寫的是什么事物?從幾個方面寫了它的特點?怎樣寫的?然后進行概括。
我們在選用上述方法概括內容時,必須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準確”,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點時不能有遺漏;不能以羅列代替概括,把羅列到的小的具體材料當作要點概括。二是“簡潔”,這是從答題字數要求來說的,有許多題目明確要求答案在多少個字以內,所以,答題的語言一定要精練,切忌羅嗦。
三、練習與檢測
成長,有時只是瞬間的事
人們常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然而16歲的我,心中總有揮之不去的憂愁。由于長期疏于學業,我的成績一直在低處徘徊。盡管在眾人面前我總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卻有難言的苦澀。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學那樣聰明!
然而,那一堂極其普通的美術課,卻無意中顛覆了我對自己的認識。
那堂美術欣賞課,講的是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節。很多同學都埋著頭,用美術課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熱混雜著少年的汗味彌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樹似乎懶得再搖曳,蟬兒卻很高調地重復著昨天的老歌;遠處傳來繁忙的市音,隱隱約約,嘈嘈雜雜…… 也許只是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悶,年輕的美術老師說:“我請一位同學談談對這幅畫的感受。這樣吧,姚遠同學,你來說說。”我沒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遲遲疑疑地站起來。周圍有竊竊的笑聲與私語。
B我的心,因為那些輕蔑的話語而猛烈地跳動,手不自覺地攥緊了。我真想沖那些自以為是的同學說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說不出來,只是下意識地低頭,再低頭,想把自己滾燙的臉,埋進深深的臂彎。我當時的樣子,一定很窘迫、很無助。美術老師輕輕地走到我旁邊:“姚遠同學,是不是不舒服?”老師側著臉,關切地看著我。我搖搖頭,雙手很奇怪地卷著書角,然后展開,再卷起,好像一點點鋪排著內心的局促、不安……老師幫我把書角展平,指著那幅畫說:“你好好看看,感覺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蓮》:水波粼粼,睡蓮的葉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紅的、搖曳的火焰,熱烈而又含蓄。看似隨意的柔美線條,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著那畫,我心里竟有一種隱隱的感動。沉默良久,我聽見自己用極不確定的語氣說:“畫家好像是想表現……溫和、平靜、美麗的大自然。”
只是幾個字而已,美術老師卻很欣賞地說:“說得好!莫奈的畫,總是善于捕捉大自然
的美麗。”她輕輕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這幅畫,藏于法國奧賽博物館,希望有一天,你能去親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確定這句話是專門說給我聽的!我定定地看著老師走向講臺的背影,滿心的喜悅里夾雜一絲疑慮,“老師說我挺有悟性的!老師真的是這么說的!可老師這是在鼓勵后進生嗎? 也許……”
接下來欣賞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視著這幅畫,用心感受著畫意。我敢說,我從未這么專心地上過課!老師先請后排一位同學談觀感,那同學只說畫面太單調了。老師微笑地點評:“莫奈畫的雖只是干草垛,卻巧妙地描繪了光與色帶給人的視覺印象。斜射的陽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遠山,橙綠的樹林,橙黃的干草垛……陽光在躍動,色彩在變幻。畫面雖簡單,卻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生命力。”我聚精會神地聽著,默默地將老師的講析與自己的觀畫印象一一對照。我發現,自己的觀畫印象竟然與老師的講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顯稚嫩。這一發現,讓我驚喜萬分!
那個周末,烈日流火。我興沖沖地跑到藝術品商店,買了一幅帶畫框的《睡蓮》。雖只是臨摹畫,我的喜悅卻是那樣真實而強烈。我告訴父親,這是美術學科的參考資料。C父親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點點頭,什么也沒說,只是爬到椅子上,鄭重其事地幫著把畫掛在我的房間里。
我開始了一個人的戰爭,和自卑作戰,和惰怠作戰。我還一遍遍地為自己勾畫未來的藍圖。越來越多的人真誠地用“陽光”、“自信”、“上進”這些詞來形容我。 終于,我鼓起夢想的翅膀,飛向遠方……
大學時,我主修國際金融,但我對莫奈的畫卻始終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親切感,就連我的父母對莫奈的畫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蓮》,從我16歲那時起就一直掛在我的房間里。
再回故鄉時,我想找到那位美術老師,告訴她,法國的奧賽博物館我已經去過了。不過,畢竟是男子漢了,有些細節我會不好意思說的,比如,那天在奧賽博物館里,面對莫奈《睡蓮》真跡,我竟熱淚盈眶!
1.通讀全文后,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本文的故事。(3分)
答:
四、小結
從全文來看,題目中常常出現“主要內容”,“寫了什么”,“大致內容”等詞語。敘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內容;寫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現,是怎樣的人;狀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與人的關系;寫景文概括出怎樣的景物。
從某一部分來看,題目中常常出現“為什么”“如何”“怎樣”“哪些”等詞語,需要聯系上下文總結歸納。
主要內容的表達須完整、明確、簡潔。
五、作業
《打》《故鄉》教學主題:
【歸納主要內容的技巧說課稿】相關文章:
怎樣歸納課文主要內容10-21
如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11-05
鑒賞詩歌技巧歸納06-12
詩詞鑒賞技巧歸納11-19
中考作文的滿分技巧歸納06-26
中考作文滿分技巧歸納12-13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說課稿11-30
英語聽力的學習技巧歸納04-11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說課稿范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