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好畫(精選8張)
在各個領域,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手抄報吧,手抄報要求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好畫(精選8張),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好畫
清明節起源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漢族的節日,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歷4月5日前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寒食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后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饑”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后,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氣的農諺
(1)清明不拆絮,到老沒成器。
寓意:到了清明,春這個季節已經過了大半,夏天在逐漸地到來,棉被、棉衣褲需要拆洗了,讓太陽曬掉里面一個冬天的陰氣。春天是個很讓人困頓的季節,很容易使人養成嬌惰的性情,這些對于一個人來說都是“宴安雞毒”,不振作起來是成不了大器的,到老也沒什么出息。
(2)清明不帶柳,來生變黃狗。
寓意:到了清明這一天,人人都會佩戴新折的柳條出門路青、掃墓。
婦女們會把這些柳條插在頭發上,而男人們又總是把柳條戴在衣襟上或做成柳圈戴在頭上。唐玄宗曾經說過,這一天戴柳“可免31毒”。這個諺語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當時沒有一個人不佩戴柳條的,因為不佩戴,來生是要變成黃狗的,很戲謔地說明了事實。
(3)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寓意:清明這一天,誰要是不戴柳的話,小孩子也會變成老人了。如在清人顧鐵卿的《清嘉錄》卷三,“三月,擂楊柳”條目下,這條諺語被增加了一個字,成了“清明不戴楊柳,紅顏成皓首”。
(4)清明斷雪,谷雨斷霜。
寓意:徐光啟說道,二月最怕夜雨,如果晚上是晴的,即使雨多,也沒有什么妨礙,如果有十個夜晚以上下雨,鄉下人都會叫苦連天了。初四下雨,叫做春水。初八前后,一定有風雨。因此他引用了這條諺語,意在說明天氣的自然規律,天氣是逐漸暖和起來了。
(5)清明無雨少黃梅。
寓意:如果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的時候下雨,那么“必多梅雨”;如果清明那天沒下雨,則“少梅雨”。這是農民們熟悉的一個氣象諺語。
(6)清明螺,抵只鵝。
寓意:螺蜘是隨著季節而長大的,到了清明是最肥的時候。并不是說真的與鵝一般大,只是個比喻而已。要做一下說明的是,這里的“螺”,不是田螺,是螺蜘。
(7)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寓意:清明時節,氣溫回升較快,降雨較為充沛,正是栽種樹苗的好時候。在我國,一直就有清明植樹的傳統習俗。
(8)清明起塵,黃土埋人。
寓意:清明時節,我國北方地區由于氣溫回升快而干燥多風,常常出現沙塵天氣。黃沙撲面襲來,人們都不敢睜開眼睛。
(9)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寓意:如果清明前降雨較多,那么清明之后降雨會非常頻繁。
(10)清明種瓜,船裝車拉。
寓意:清明之時,要抓住好時機栽種瓜苗,科學管理,到收獲的季節,就能結出豐碩的果實,能將車船裝得滿滿當當。
【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好畫】相關文章:
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好畫漂亮06-26
2020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好畫08-07
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好畫素材09-24
2020年清明節的手抄報簡單好畫10-19
2020年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好畫圖片08-11
雷鋒手抄報簡單又好畫素材02-29
雷鋒手抄報簡單又好畫字少10-19
雷鋒手抄報簡單又好畫初中03-25
學雷鋒手抄報簡單又好畫09-23
五年級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好畫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