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或元宵節手抄報
春節還未走遠,元宵佳節豐富多彩活動又來“鬧”新春。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于春節或元宵節手抄報 ,歡迎借鑒!
春節或元宵節手抄報
春節或元宵節手抄報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元宵佳節,為讓孩子們感受元宵佳節歡樂,解元宵節習慣,尊重我們民俗習慣,熱愛我們民族文化,感受傳統節日魅力,學校開展“慶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品湯圓”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組織下,湯圓在孩子們期待心情中煮熟,當孩子們有說有笑品嘗著熱氣騰騰湯圓。甜甜湯圓,甜甜蜜蜜節日氣氛,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團結和溫暖。
走廊上,操場上各種各樣燈猶如百花爭艷,各具情態。同學們有駐足觀賞,有在猜燈謎,一雙雙欣喜而激動眼睛閃爍著智慧光芒。猜燈謎過程中,有同學在冥思苦想、有一臉興奮,不時傳出陣陣開心笑聲,處處洋溢著濃濃文化氣息!
春節或元宵節手抄報
我先給大家介紹春節習俗,再給大家介紹元宵節習俗。春節習俗有壓歲錢、貼春聯、貼窗花、倒貼“!弊帜戤嫛⑹貧q和爆竹。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壓歲錢分給晚輩,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春聯也叫門對、春貼、桃符等,它以工整、簡潔、精巧文字,抒發美好愿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弊帧S腥烁纱鄬ⅰ案!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做成各種圖案。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興起,年畫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主題,變得豐富多彩。除夕守歲是最重要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時刻,通宵守夜。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陜西湯圓不是包,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放燈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元宵放燈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燈市,當時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狂歡節。以后歷代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時間也越來越長。
在古代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食品。因為腌制臘味所需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口味,幾乎成家家必備應景食品。年糕式樣有方塊狀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意思。
年糕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和”字就是“合”意思;餃子“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春節或元宵節手抄報
元宵農歷元月十五日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宵節是中國最古老夜節日。相傳西漢平定“諸呂”,漢文帝元月十五日開基,定為元宵節。舉國上下張燈結彩,歡度佳節。深宮皇室,大家閨秀也可上街看觀燈游玩。
元宵節,家家戶戶自制元宵(今有專業戶專賣)。元宵古稱“浮元子”,是一種雅俗共嘗,甜而不膩,膾灸人口民間小吃,全國流行!靶菭N烏云里,珠浮濁水中”。“輕圓絕勝雞頭肉,涌膩偏宜蟹眼湯”。古詩人如此描摩元宵圓,難怪此物歷經千年,風行不衰。
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一種形式。每逢元農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各式各樣燈,從十四至十六,每晚都開,遠遠望去,樓房張燈結采五顏六色,將整個城市裝扮富麗輝煌,各單位也爭相制作各種各樣花燈,在街上掛起,供人們欣賞,花燈樣式之多,數不勝數,有動物,有生肖,有謎語猜謎,有宮燈,有現代電器,也是歌頌現代人新生活,飛機,火箭,飛船,有鼓燈、潤餅燈、魚蝦雞鴨鵝燈、柑桔香蕉菠蘿燈、宮燈、如意燈、料絲燈、玻璃燈、走馬燈……形形色色,異彩紛呈。。
放焰火,為山西人民元宵節最為喜人活動。元宵節夜在廣場都要進行放煙火活動,到時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麗煙火,煙火越來變得越美,越來越大,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顏色越來越美越來越艷麗。
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裝扮故事,盛飾珠寶,鐘鼓喧天,一國若狂”。(明間喬元《閩書》)。 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各縣區都組織大大小小各種文藝匯演到市里來,有民間藝術,有現代藝術展示,有傳統文藝,有古老樂曲,有八音會,有古裝戲,花樣之多,數不勝數。 辦大型燈展。各單位都想聲,光,色俱全大型燈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有代表幸福,有代表古老傳說,有帶有啟迪意義。
從前,人間風調雨順,王母娘娘趁著天氣好,就開一個盛大宴會。但是,玉帝很愛喝酒,而且一喝就喝酩酊大醉。這不,這一天他又喝醉。宴會結束后,他又忙著寫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寫錯。這下人間可大亂。有地方洪水暴發,有天地干旱...有條青龍知道,悄悄地飛上天,偷偷改雨簿.這時,玉帝也察覺到雨簿寫錯,所以,他打開雨簿。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他馬上派人查找是誰該雨簿,最后,他才知道是青龍改。他很生氣,所以,他馬上派丞相到凡間去追殺青龍。
丞相來到凡間用盡各種辦法最后處死青龍。死后青龍化作一只神鳥,天天在靈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內疚,明明是自己寫錯雨簿,還要處死給自己改錯青龍,所以,玉帝讓百姓們隆重紀念為民造福青龍。
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老百姓就會用竹子扎成龍燈,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扛著龍燈游街串巷,以表示對青龍感激和懷念。這個風俗一直傳到現在。
每年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也要去看耍龍燈,真是很熱鬧。
【春節或元宵節手抄報】相關文章:
春節和元宵節手抄報09-04
春節元宵節的手抄報內容09-04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資料01-30
春節元宵節手抄報簡單內容01-17
元宵節手抄報精選07-08
元宵節的手抄報10-15
元宵節日手抄報06-27
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10-14
元宵節手抄報簡單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