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森林城市手抄報
導語: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節能減排和低碳生態已成為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我的森林城市手抄報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國家對森林資源實行了哪些保護性措施?
(1)對森林實行限額采伐,鼓勵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擴大森林覆蓋面積;
(2)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對集體和個人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或者長期貸款;
(3)提倡木材綜合利用和節約使用木材,鼓勵開發、利用木材代用品;
(4)征收育林費,專門用于造林育林;
(5)煤炭、造紙等部門,按照煤炭和木漿紙張等產品的產量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專門用于營造坑木、造紙等用材林;
(6)建立林業基金制度。
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須遵守哪些規定:
(1)成熟的用材林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取擇伐、皆伐和漸伐方式,皆伐應當嚴格控制,并在采伐的當年或者次年內完成更新造林;
(2)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中的國防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只準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采伐;
(3)特種用途林中的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嚴禁采伐。
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城市森林網絡
1、市域森林覆蓋率。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以上地區的城市市域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且分布均勻,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區、縣森林覆蓋率應達到30%以上。
2、新造林面積。自創建以來,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積占市域面積0.5%以上。
3、城區綠化覆蓋率。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
4、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以上。
5、城區喬木種植比例。城區綠地建設應該注重提高喬木種植比例,其栽植面積應占到綠地面積的60%以上。
6、城區街道綠化。城區街道的樹冠覆蓋率達到25%以上。
7、城區地面停車場綠化。自創建以來,城區新建地面停車場的喬木樹冠覆蓋率達30%以上。
8、城市重要水源地綠化。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護完好,功能完善,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水質凈化和水源涵養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9、休閑游憩綠地建設。城區建有多處以各類公園為主的休閑綠地,分布均勻,使市民出門500米有休閑綠地,基本滿足本市居民日常游憩需求;郊區建有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其它面積20公頃以上的郊野公園等大型生態旅游休閑場所5處以上。
10、村屯綠化。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綠化,集中居住型村莊林木綠化率達30%,分散居住型村莊達15%以上。
11、森林生態廊道建設。主要森林、濕地等生態區域之間建有貫通性的森林生態廊道,寬度能夠滿足本地區關鍵物種遷徙需要。
12、水岸綠化。江、河、湖、海、庫等水體沿岸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水岸林木綠化率達80%以上。在不影響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綠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水源保護林和風景帶。
13、道路綠化。公路、鐵路等道路綠化注重與周邊自然、人文景觀的結合與協凋,因地制宜開展喬木、灌木、花草等多種形式的綠化,林木綠化率達80%以上,形成綠色景觀通道。
14、農田林網建設。城市郊區農田林網建設按照國家林業局GB/T18337.3要求達標。
15、防護隔離林帶建設。城市周邊、城市組團之間、城市功能分區和過渡區建有生態防護隔離帶,減緩城市熱島效應、凈化生態功效顯著。
城市林業經濟
1、生態旅游。加強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注重郊區鄉村綠化、美化建設與健身、休閑、采摘、觀光等多種形式的生態旅游相結合,積極發展森林人家,建立特色鄉村生態休閑村鎮。
2、林產基地。建設特色經濟林、林下種養殖、用材林等林業產業基地,農民涉林收入逐年增加。
3、林木苗圃。全市綠化苗木生產基本滿足本市綠化需要,苗木自給率達80%以上,并建有優良鄉土綠化樹種培育基地。
【我的森林城市手抄報】相關文章:
森林城市手抄報08-24
建設森林城市手抄報10-24
創森林城市手抄報08-24
關于森林城市手抄報資料08-25
讓森林走進城市手抄報08-25
關于森林城市手抄報內容08-25
關于創森林城市手抄報08-26
創森林城市手抄報標語08-26
森林城市手抄報資料(精選10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