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二審判令申請人向王某支付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和被扶養人生活費屬適用法律錯誤,依法應予駁回該訴訟請求。
二、二審判令支付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和被扶養人生活費屬認定事實錯誤,證據不足
(一)、關于殘疾賠償金與被扶養人生活費
工傷保險與侵權損害賠償分屬不同法律法規調整,據此得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不能等同于侵權法上的法醫學傷殘鑒定結論。理由有,其一,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勞動能力鑒定是職工因工致殘后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而法醫學傷殘鑒定是對人身損害程度的等級鑒定。其二,依據的鑒定標準不同。勞動能力鑒定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衛生行政等部門制定的標準,法醫學傷殘鑒定是依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等來對人身器官損傷程度進行等級鑒定。其三,鑒定主體不同。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是由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法醫學傷殘鑒定結論是由司法鑒定機構作出。
侵權損害賠償糾紛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根據《解釋》第25、28條規定,要求支付殘疾賠償金和被扶養人生活費的前提是賠償權利人須證明其傷殘等級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可從王某提交的證據材料看,并沒有證明其傷殘等級為五級的法醫學鑒定結論。其提交的海南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海南省從業人員工傷勞動能力鑒定表》是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屬于工傷保險范疇,不能據此認定王某傷情為法醫學傷殘等級五級。另外,王某在一審時并沒有提交任何關于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證據,二審詢問過后,王某才提交戶口簿、東方公安局四更邊防派出所證明書,這顯然不是新的證據,法院依法不應采信。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條規定,王某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再者,從一、二審判決關于殘疾賠償金與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說理內容看,其得出的賠償數額并沒有按照《解釋》第25、28條所規定的“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來計算,而是按一級傷殘或者死亡的標準進行計算。據此而得出的賠償數額顯然是錯誤的。
因此,二審法院將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等同于法醫學傷殘等級,并據此而不分傷殘等級地判令申請人向王某支付殘疾賠償金與被扶養人生活費,實屬認定事實錯誤,證據不足。
(二)、關于精神損害撫慰金
在王某提交的證據材料中,并沒有證明其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所規定 “存在精神損害”及“傷害后果嚴重”的證據材料。另外,根據該解釋第10條規定看,即使支持精神損害撫慰金,其賠償數額也應根據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來確定。而從受訴的?谑旋埲A區人民法院以往的判例看,其判令申請人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3萬元顯然過高。
因此,二審判決在沒有事實依據、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判令支付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和被扶養人生活費是錯誤的。
三、二審認定王某工資標準為1011元/月并據此判令申請人向王某支付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是錯誤的
一審時,申請人出示了聘用員工登記表、試用同意書、試用期滿考核表、員工培訓及試用期滿薪資調整考核實施辦法、薪資結算表等證據,證明了王某在試用期滿后的工資為850元/月及通過銀行轉帳發放工資的事實。另外,在勞動仲裁期間,為了查清王某的工資標準,海南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對申請人的一名員工陳某(與王某同一工種)做了一個調查筆錄,該筆錄證實了陳某在試用期滿后的工資標準是850元/月以及通過銀行轉帳發放員工工資。但該委不準許申請人及代理律師復制,為此申請人在舉證期限內向一審提交了調取該筆錄的申請,但一審并沒有依法調取。在二審期間,申請人也依法申請二審法院調取,該院同樣沒有調取。而根據《勞動法》第46條有關“同工同酬”的規定,上述證據足以證明王某轉正后的工資標準為850元/月的事實。但二審法院卻斷章取義地以申請人出示的工資表沒有王某的簽名進而全盤否定了王某工資標準為850元/月的事實。從《海南省社會保險費征繳若干規定》第6條規定可知,申請人以1011元為基數為其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是由地稅機關核定的,據此不能證明王某的的實際工資就是1011元/月。
因此,二審判決認定王某工資標準為1011元/月并進而判令向王某支付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是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的。
綜上所述,原一、二審判決適用法律及認定事實錯誤,證據不足。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特向貴院提出再審申請,望依法裁判。
此致
XX省高級人民法院
申請人:
申請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