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設計方案6篇(熱門)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方案 篇1
1. 幼兒園適齡兒童分析
幼兒園的使用對象是3—6周歲的兒童。
體力特征:3歲幼兒的體力大大增強,能夠直立行走,操作物體,有能力進行一些十分初步的游戲活動。
心理特征:初步產生了參加社會生活實踐的愿望,模仿成人的實踐活動。各種心理過程帶有明顯的具象性和不隨意性。還不能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活動,心理活動帶有很大的不穩定性,開始形成自己的個性。
行為特征:開始形成社會意識并成群結伴的玩耍,從而建立人際關系,培養社交能力。游戲是這個時期兒童的主導活動[2]。
2. 幼兒園活動場地設計導則
色彩選擇
幼兒園宜使用明度、純度都比較高的顏色,吸引兒童注意力。主體色調以暖色為主,調動兒童活動的積極性,局部使用冷色調進行穿插減少疲勞。兒童對紅色(R)、紫紅(RP)等曖色系的色彩偏好度最高,更喜歡彩度較高的原色。而且兒童對色彩的喜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暖色向冷色轉變。
形式選擇
3—6歲的兒童容易把把所觀察到的物體和時間簡化成單一和簡明的符號,在此基礎上產生對環境事物的認識。因此,幼兒園景觀環境設計的形式選擇要讓兒童看到他所熟悉的形象和符號。可供采用的符號有:積木、童話世界和可愛的動物等。
兒童活動空間
兒童的視覺能力和感知心理與成人有較大的差別,應根據他們的身高和視野設計符合他們行為習慣的小尺度空間。0—10歲兒童視高約在0.3—1.2m,場地中0.6m、0.8m、1m、1.8m 會形成從開敞到圍合的不同空間感受。
3. 幼兒園景觀分區設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改革和發展委員會頒布的《幼兒園建設標準(征求意見稿)》,幼兒園建設用地可分為園舍建筑用地、室外公用游戲場地、集中綠化用地。
園舍建筑用地
園舍建筑用地包括建筑物、構筑物基底占地面積,校園道路及廣場,建筑物周圍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綠地和分班游戲場地等。
大門
幼兒園大門是幼兒園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它起到幼兒園形象最直接的展示作用。成功的大門設計是幼兒園景觀設計的關鍵之一。通過鮮艷的色彩和形態抽象處理的大門造型設計界定兒童使用空間的屬性。
大門的附屬空地是院內外的過度空間,是家長、兒童和老師共同使用頻率最高的地方。大門外側要留有一定的面積形成入口廣場以滿足家長接送、等候以及幼兒園人流疏散等功能。入口廣場盡量設置座椅、避雨遮陽等設施,創造良好的等候、休息及人流集散的環境。同時入口廣場也是幼兒園內部信息有效傳達的一個平臺,可設置板報欄,張貼通知,使家長能了解幼兒園的教學動態和近期的活動情況。
門口應設置足夠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位,避免家長接送孩子時形成交通堵塞問題及其形成的安全隱患。
院墻
院墻界定了幼兒園的邊界,將園內與園外進行了分隔,起到對內部環境進行保護和對外部干擾進行阻隔的作用。考慮到安全情況,其高度可設置為2.1米左右。
根據幼兒園外部環境情況,圍墻可設計為通透式、封閉式以及兩者相結合的形式。如果幼兒園處于擁擠的居住區中,或位于城市交通要道旁,宜采用封閉式或局部通透的處理方式,減少外部環境的干擾。如位于公園或其他相對安靜的環境中,宜采用通透的圍墻,使兒童可以看到外部的世界,開闊視野,發現樂趣。
幼兒園圍墻
圍墻的形式要與建筑形式相協調。可在墻壁上粉刷幾何色塊、小幅裝飾畫,或在鐵藝圍墻上設置動植物剪影等,使圍墻形態生動活潑。
路徑
路徑具有聯系交通,組織空間的功能,它是各個功能部分的紐帶,形成整個幼兒園戶外環境的骨架和網絡。一般情況幼兒園整體硬質活動場地較多,道路設計往往和硬質空間相結合,將交通功能置于廣場之中。幼兒園道路可分為以下三種交通:
(1)主要交通道路。經常和消防通道相結合,強調交通的便捷和通達性,路寬和轉彎半徑要符合消防通道的要求,設計上可與廣場相結合。
(2)后場通道,即廚房進出的專用路線。它是運送食材和運出泔水的機動車道路,對孩子的安全存在隱患。盡量不要和入園路線相重合,要和活動區域進行分開,單獨設置。也可運用綠化或圍墻進行分隔。
(3)游園小路。為增加趣味性、連接交通步行小路。設計盡量避免呆板,宜采用曲線形式和特色鋪裝,增加兒童的好奇心和游玩樂趣。
器械收納區
器械收納區是幼兒園存放室外活動材料的空間。此區域可分為活動性器械區和固定器械收納區。活動性器械區是以木頭和鋁塑材料為主的成品,其底部可設置滑輪,便于移動,但壽命相對較短。固定式器械收納區以磚砌結構為主,造價低廉,制作方便。
收納區的面積按幼兒園的規模大小進行設置:6個班20平米,9個班25平米,12個班30平米。位置應設在鄰墻處,靠近集體活動場地,便于體育活動時拿取和歸還。
室外公用游戲場地
幼兒園公用游戲場地宜集中設置,場地內配置各種大型活動器械、沙坑、嬉水池及30m直跑道等設施。室外游戲場地應設置軟質地坪。應保證有一半以上的活動場地面積在冬至日日照有效時間不少于2小時。我國早期著名的幼教專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是以游戲生活的,兒童生來是好玩的。通過游戲,兒童可以發展身體,養成公民應有的性質,使腦筋敏銳,精神得到放松。
操場跑道區
此區域是開展體育活動、集體游戲和升旗的場地。經教育學者研究發現,兒童時期的體育活動對成年人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影響[6]。這個區域要培養兒童的靈敏性、判斷性和跑跳能力,有利于培養其“距離感”和“速度感”。良好的場地設計會激發兒童的體育、游戲和比賽熱情。該場地的活動設置有玩風車、玩飛碟、走蓮花樁、玩沙包、玩輪胎、玩球等。
此區域一般比較寬敞和平坦。鋪裝宜進行全部軟化,鋪設塑膠地面或人造草坪,也可以有部分自然草坪;沒有條件的幼兒園就保留土質地面,不要用水泥和磚塊硬化,除非是專門的車道。直線跑道長為30m,其前后兩端最少要分別有2.50米的緩沖余地,總長則為35米。每股跑道寬1米,共需4條跑道,其兩側應各附加1米保護帶,共6米寬。
彩色跑道
由于鋪裝面積較大,此區域的鋪裝樣式成為場地設計一個重點。色彩上要選用鮮艷明快的顏色,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要注意冷暖色的選擇與搭配,在調動熱情的基礎上又能減少疲勞,恢復體力。鋪裝圖案在整個景觀設計相協調的基礎上突出特色,選用兒童喜好的類型。
器械運動區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對于幼兒來說“刺激吸引著他的注意,而不是對事物的思維”。而器械運動區正是提供這種“刺激”的最佳場所。通過設計各種色彩鮮艷,造型奇特的器械,引導兒童去攀爬、滑行或搖蕩等,可促進園區的空間感、節奏感、平衡感和速度感。
兒童喜歡明亮的地方,但是對黑暗的地方也會充滿好奇心。所以在游戲功能的布置中需要把寬和窄,高和低,柔軟和堅硬等對立的要素融入其中。
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正投影與 三視圖”(蘇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視圖的方法、原理,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方法和規律等。三視圖作為一種技術圖樣是設計交流與表達的一種常用的技術語言形式。 學生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繪制簡單三視圖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本節內容也是后續知識 “形體的尺寸標注”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在這里起到一個呈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高中學生能夠較熟練地繪制(識讀)平面圖和正等軸測圖,也 有光線投射成影的感知和體驗。教學可以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直觀感知、 操作確認、思辯求證的'認識過程展開,建構正投影與三視圖的知識體系。但學生的空間 思維還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難發散思考一些個別現象,處理個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 提高,如不可見部分和重疊等。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3)掌握三視圖一般繪圖規則。
2.能力目標:
(1)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2)學會規范作圖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經歷三視圖的作圖過程,體驗技術圖樣的魅力
(2)形成科學的空間三圍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與態度。
4、教學重點:
(1)掌握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2)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5、教學難點:
(1) 能規范繪制和識讀簡單的三視圖。
四、教學準備
準備積木,利用塑料膠紙和泡沫制作多個的模型。
五、教學策略及媒體運用
在本節的教學中,將采用“主導—主體(分享—互助提升)”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總體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知識建構——合作探究——總結提升——能力拓展”。
1、通過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導學,激發學生對“技術語言的種類”進行回顧和復習以及注意在技術活動中選用恰當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的重要性,對本節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點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機、立體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體形狀、大小變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構三視圖概念。
3、學生根據正投影特性,三視圖成圖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體模型、合作探究三視圖的繪制。
4、學生使用實物展臺投影機展示繪制的三視圖,師生共同總結三視圖的一般規律和規則。由識讀三視圖練習,體驗三視圖在技術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學生應用能力。
設計方案 篇3
一、活動簡介
本次方案征集旨在通過全校性的征集,選出適合龍云小學的卡通形象的吉祥物,征得優秀作品用于學校更進一步的宣傳以及學校今后活動形象代表。
二、征集對象:全校師生、家長
三、征集時間:即日起至20xx年3月10日
四、作品設計要求
(1)形象可愛,得到廣大師生普遍認同
(2)符合并反映學校文化,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3)吉祥物卡通形象需有一個通俗、得體、易記的.名字
(4)最好具備靈活性和附屬開發空間,適用于別針、貼紙、卡通形象等物品
(5)設計作品須附上創意基礎和理念說明,要求創意原理連貫,令人信服。
五、作品評審
評審過程包括三個環節:作品海選+全校師生投票評審+董事會、校委會聯合評審。
(1)作品海選。辦公室與年級組長、美術教師建立初評小組,依據作品設計要求對所收集到的作品進行初評,初評篩選比例原則上為60%,具體依據所收集到的作品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擬定。
(2)全校師生投票評審。根據初評后作品質量和數量將作品公示,組織全校師生進行投票,從所有作品中選擇票數前5名進入最終評審。
(3)董事會、校委會聯合評審。對最終入圍的作品進行終審,由各評審小組對作品的評分成績的平均分來確定最終獲獎的卡通吉祥物。
六、獎項設置
最佳設計獎1名,獎金1000元+榮譽證書
優秀獎2名,獎金500元+榮譽證書
七、作品提交
(1)作品以電腦繪圖或者手繪圖兩種方式任選其一提交
(2)電子圖:于20xx年3月9日前把作品JPG格式圖片提交至資源平臺/臨時文件夾/辦公室/20xx年上學期/卡通形象征集內或者學校郵箱:z。
(3)手繪圖:于20xx年3月9日前把作品手繪圖片交到行政辦公室譚老師處。
設計方案 篇4
第一原則:拓展訓練場地的用戶群。
這是拓展訓練場地建設首要考慮的問題,首先我們要考慮建設成拓展訓訓練場地之后,是哪些人員來使用這個器材?比如是我們園區對外出租拓展器材,那么我們面對的客戶群體就是不但有企業單位的成人,還有大學中學等學生群體,那么我們的器材的制作上就要按照成人的標準去建設,再具體一點來講,高空訓練器材的高度不能太低,國家的標準是8-12米, 建議按照最高的標準建設,即12米高度。其次,像背摔臺、逃生墻等拓展器材都要按照成人的標準來建設。
第二原則:拓展訓練場地的經營模式。
我們要建設拓展訓練場地或者要做拓展訓練場地的建設方案,那么我們第二個要考慮的就是要考慮我們現在場地的經營模式,是風景區還是度假山莊?或者是青少年活動中心?部隊軍營等等,每一個經營模式都不相同,所以我們做拓展訓練基地建設方案的話就要考慮我們的經營模式。
第三原則:拓展訓練場地面積的選擇。
很多的朋友都會問:“我想做一個拓展訓練場地,需要多大的面積?”其實拓展訓練的場地的大小以及地形都是有原則的,首先大小上,當然是稍微大一點會好,但也不能大到幾十公里吧,那樣學員在里面就
沒有安全保障了。一般最小的拓展訓練場地也得有一個籃球場那么大。
第四個原則:拓展訓練場地地形的選擇。
選擇拓展訓練場地的或者規劃場地的時候首先是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如果地形都是平地當然安全方面就好些,但是都是平地的話對培訓的質量又會有影響,最好是丘陵地和小的河流或者水池相結合的地方,通俗的講有山有水有平地的地方最好,并且之間的距離不能太遠,如果各場地距離近的話就選擇場地式拓展訓練,如果遠的話就選擇野外式拓展訓練。或者兩個相結合,更好。
第五原則:器材的擺放位置的選擇。
首先是安全性方面考慮,像高空器材攀巖墻等高的拓展設施選擇地點很重要,一般要避開容易出危險地方,如護坡旁邊、河流的.河道旁邊等等。其次是考慮培訓的效果,各個拓展訓練器材之間的距離要適中,不能遠,否則走路浪費時間,降低學員的體驗感,也不能近的挨著,那樣各個拓展項目之間使用的時候會有影響,同樣也會降低拓展訓練學員的體驗感。再者根據各個器材的使用環境來擺放,比如逃生墻一般需要相對安靜的環境,便于培訓師的引導,那么逃生墻就應該放在稍微偏僻的地方。高空訓練器材因為高度高,所以顯眼,一般照顧到場地的標志性建筑,一般放在比較顯眼的位置。
第六個原則:器材種類的選擇。
朗瑪戶外根據多年的場地建設經驗結合目前的國內外的拓展器材的發展,給拓展器材分為了六類,一、高空拓展器材,二、中空拓展器材,三、地面拓展器材,四、水上拓展器材,五、攀巖墻,六、真人CS拓展器材。我們每一個場地方案制作之前都要考慮自己場地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使用哪種拓展器材。
第七個原則:資金的選擇。
我們有多少的資金就能建設多大的拓展訓練基地,一般一個拓展訓練場地的資金投入從10-400萬都有,因為拓展訓練器材因為種類不同,價格就相差的很大,比如地面拓展器材整體小,就比水上拓展器材價格低很多,所以我們制作拓展訓練基地建設方案的時候就要考慮我們的建設預算。
第八個原則:培訓師隊伍人才的選擇。
一個好的拓展訓練基地建好之后,只能說是硬件建設好了,接下來軟件建設也很重要。有些場地屬于自己經營或者自己使用的拓展訓練場地,而非對外經營的拓展訓練基地,那么自己基地的教練以及培訓師隊伍的培養就很重要了,我們可以采用外派培訓和引進培訓的方式來結合培訓,一般簡單的掌握的話需要7天左右,熟練操作的話需要自
己的天天的練習,一般半年即可,如果需要進一步的掌握帶隊的知識,那就需要多年的磨練以及自己的學習了。
第九個原則:硬件配套設施的選擇。
一個拓展訓練基地除了拓展器材之外,學員來到基地之后還要有餐飲住宿,最好還包含有休閑娛樂的地方,建設一些休閑娛樂的拓展器材配套產品。如果我們的拓展基地本身就建設在風景優美的風景區,那更是好了,這樣從培訓的角度講,學員的培訓體驗值就增加了,同時景區的收入也增加了,客戶培訓完之后還可以參觀旅游,一舉多得。我們建設拓展訓練場地之前先衡量好我們基地餐飲住宿的接待量,以免建設之后出現基地接待不下的問題。朗瑪戶外建設的很多拓展訓練基地都出現了客戶超過接待量的問題。
第十個原則:管理的重要性。
硬件建設完成后,接下來就是管理了,我們整個拓展訓練基地都要將管理的重要性作為重中之重。餐廳、客房的管理、以及拓展訓練器材的管理維護都是影響一個拓展訓練基地發展的重點。 一個好的拓展訓練基地包含了美觀好用的拓展器材,開闊的拓展場地,方便的餐廳,舒適的客房以及完善的管理組成。希望大家都能建設成這樣的拓展訓練基地
設計方案 篇5
一、什么是教學策略
“策略”最早見于軍事領域,后應用于教育。一般講,教學策略是為達到某種教學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義上,教學策略同義于教學方法。但從廣義上講,教學策略不僅用來表示為達到某種教學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還用來指教學活動的序列計劃和師生間連續的有實在內容的交流技巧、藝術。它的內涵較為廣泛。教學方法這一概念就側重在指教學過程的橫向結構,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教材等教學構成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穩定的組合方式,它的實質就是具體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問題。
教學策略包含多個方面的含義,包括目標的設立、媒體的選擇、方法的確立、活動的組織、反饋的方法、成績的評定等等。所以,從系統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教學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制定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適、優化,以使教學效果趨于最佳的系統決策與設計。
(一)教學策略的特征
1.目的性和適用性
目的性是指教學策略對于實現教學目的的適合與有效程度;適用性是指教學策略對于教學內容、教學主體、教學過程及其規律的契合與適宜程度。隨著教學改革,新的教學活動產生了新的教學策略。例如小學識字教學就有分散識字、集中識字、注音識字、部件識字等多種教學策略。教學策略的適用程度取決于其反映教學過程規律的程度,取決于它遵循正確的教學原則要求的程度。
2.共性化與個性化
教學策略要遵循教學規律、符合教學的共性。教學要素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環境都會影響教學策略的選擇。所以,我們難以發現完全一模一樣的教學實踐過程。每個教師都能在學習、借鑒、加工、吸收他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所處環境,發展和創造出帶有鮮明個性化色彩的教學策略。例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就是在借鑒外語情境教學的同時,結合中國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吸收中國占典文論中“境界”學說進行的創造性的改造、加工,從而形成的自己“獨特”風格的教學策略。
3.穩定性與靈活性
教學策略一旦制定,即具有相對穩定性。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學的多變因素需要教學策略的不斷調節來適應其變化,以求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4.思想性與技巧性
教學策略首先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轉化為方式、程序、手段等具體行為來體現的。所以說,教學觀念是教學策略的前提和方向,而教學技巧是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的保證和“推進器”。只有教學技巧的設計沒有教學理念的指導,教學就會迷失方向,只有教學理念的支撐沒有教學技巧的配合,教學就會剩下空洞的軀干,成為一具“僵尸”。
(二)教學策略的四個基本因素
1.指導思想
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的指導,就會產生不同的教學策略。例如:灌輸式和啟發式等教學策略就基于不同的指導思想。
2.實施程序
教學策略是針對一定教學目標而組織的程序化設計,雖然沒有定式,但不管如何都得考慮怎樣合理安排程序促進以下幾個方面的轉化:(1)把他人的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2)把凝聚于知識中的智力活動方式轉化為個體的認知能力;(3)把蘊含于知識經驗中的思想道德觀念轉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
3.行為技術
制定出明確、易行的操作要領是實施教學策略的有效保證。
4.效用評價
通過評價,可以檢測、調節甚至校正教學策略實施的結果和途徑。評價標準在于它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與教學對象的溝通性、與教學情境的協調性、與教學過程的同步性等。
(三)教學策略的六個方面
1.教學準備策略
包括教學目標的敘寫、教學材料的處理、組織形式的設計等。
2.教學行為策略
包括呈示行為策略(如講述行為、板書行為、聲像呈示行為、動作呈示行為)、教學對話策略(如問答行為、討論行為)、指導行為策略(如練習指導、閱讀指導、活動指導)等。
3.輔助行為策略
包括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課堂交流的有效組織、課堂強化技術的運用、積極的教師期望等。
4.管理行為策略
包括常規的建設、問題行為的調控、管理模式的設計、時空管理等。
5.教學評價策略
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
6.指導學習策略
包括簡單的復述策略、復雜的復述策略、簡單的精致化策略、復雜的精致化策略、簡單的組織化策略、復雜的組織化策略、綜合性的監控策略、情感與動機策略等。
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一、掌握根據事物特點組織材料的方法。
二、體味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三、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設想
一、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既有一般說明文的平實準確的特點,又有生動活潑的描繪,所以,怎樣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說明語言的準確和生動,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本文的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掌握整體的思路,對課文不作瑣細的分析。
三、運用多媒體作為直觀教具;
四、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能力上的訓練。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明確體裁、教學目標復習、思考、圈畫
2組織學生交流預習情況(字、詞、課文層次結構等)閱讀、交流、思考
3創設問題:為什么說松鼠是一種討人喜歡的小動物?(組織學生朗讀第一節)朗讀、個別發言
第二塊:理解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松鼠的漂亮、馴良、乖巧各表現哪些方面朗讀、交流、思考、自由發言
2組織質疑: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能否換位置來介紹?質疑、思考、發言
3學習評價:說說你最喜歡小松鼠的哪個或者哪些方面?并請說明理由暢所欲言
4思維拓展:放準備好的一小節松鼠的影片,提出問題“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的特點外,你還認為它具有哪些特點?”欣賞、思考、自由發言
5組織討論:本文的語言準確、生動,找出相應的句子加以體會分組討論、自由發言、個別發言
第三塊:語文活動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提供其他一些小動物圖片,讓學生介紹他們印象最深的方面討論、發言
第四塊:布置作業
1.把剛才語文活動的發言整理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2.課后收集有關松鼠的其他方面的內容,結合課文的介紹,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松鼠的手抄報。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11-03
設計方案11-08
經典設計方案12-01
設計方案(經典)08-21
[精選]設計方案08-24
設計方案(經典)08-14
(經典)設計方案08-30
設計方案11-04
設計方案[精選]11-04
設計方案(精選)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