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活動設計方案4篇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么優秀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親子活動設計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1
活動時間:20xx年9月1日 上午 7:45——11:30
7:45——8:20晨間來園:
目標:幼兒愿意向老師問好,教師熱情接待每一位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的情緒,與幼兒、家長作簡單的交談。
7:45——8:20晨間活動:塑料圈。
家長觀看晨間活動
(內容:組織幼兒玩皮球,嘗試各種球的玩法,體驗集體活動
帶來的樂趣。)
8:30——8:45晨間談話:夏天的水果
1、夏天可以吃到什么水果?
2、如何安全、衛生的.吃水果?
8:45——9:00:喝豆漿:
鼓勵幼兒愉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點心。吃完后會收拾自己的茶
杯、盤子。
9:00——9:15早操
要求幼兒有精神地聽音樂與老師一起做操。
9:15——9:40集體活動
9:50——10:10 親子活動
10:10——10:40 游戲活動
10:40——11:00 餐前準備
11:00——11:30 幼兒進餐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2
1.小腳踩大腳
孩子脫掉鞋子,小腳踩在家長的腳背上,由家長帶著走,先走到終點者獲勝。
2.猜一猜
由孩子看提示卡上的圖片,然后不說話表演出來,請家長猜猜是什么。
3.搶椅子
材料:若干椅子、大鼓
爸爸或媽媽抱著寶寶搶椅子,請大家遵守游戲規則,在鼓聲停下后再找椅子坐下來,注意安全
4.坐花轎(全家三人)
材料:接力棒6根
父母兩人手臂交叉,孩子手拿接力棒坐在中間,開始起跑前行,將接力棒交到下一組孩子的手上進行接力比賽,先結束者為勝。
5.套圈游戲
分兩組,每8個孩子為一組終點站好,依次從頭將圈套入,再將圈從腳下取出。套給下一個人,依次進行,第一個人完成后移到隊尾,依次進行,現到為勝。
6.傳達動作
父母孩子圍坐在一起,由一人做一個動作如拍肩,每兩個人跟做此動作,當第二個人做完后,第一個人接著做其他動作,第三個人跟著第
二個人做拍肩動作,看能傳多久動作不斷。 7.找媽媽游戲規則:
準備:圍巾一條 方法:請幾位媽媽站在前面,一個小朋友蒙起眼睛用摸手,摸衣服等方法找出自己媽媽。
8.揪尾巴
準備:紙尾巴若干條。
方法: 一家三口組成一條牛。爸爸為牛頭,媽媽的手搭在爸爸的背 上為牛身,孩子緊貼媽媽身后做牛尾,牛尾巴別在褲腰上。在一定范 圍場地內,幾個家庭展開揪尾巴比賽。最后看哪個牛頭揪到的尾巴多, 哪個家庭就獲勝。
規則:游戲中尾巴不能用手死死地抓住,只能別在孩子的褲腰上。
9.吹球進筐
準備:桌子若干張,乒乓球每組10個,塑料筐每組一個。
玩法:桌沿下放只塑料筐,桌上放幾只乒乓球。寶寶吹球進筐,爸爸 (媽媽)用塑料框接球。看誰進球多。規則: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吹球,但不能用手幫忙,讓孩子獨立完成。10. 走迷宮
幼兒用布蒙上眼睛在擺滿障礙物的.場地上行走。家長在旁指揮孩子行 走的方向。在規定的時間內走出迷宮且不踢倒障礙物的家庭為優勝。
20xx.12.14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3
11月26日上午,雖然天公不作美,不停地下著雨,但縣實驗幼兒園多功能教室內洋溢著一片溫馨、快樂的氣氛,40多名0—3歲的小寶貝們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熱情、積極地參加了我園開展的社區親子活動。
本次活動開展前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首先我們設計了一份精美的親子活動邀請函,發動全園老師去各個社區發放;其次根據0—3歲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了“親子活動方案”,精心編排的親子活動有:做花衣、氣球娃娃、喂豆豆、釣魚、親子操、爬爬冠軍等;還根據活動內容準備了豐富多樣的親子活動玩具、材料。在一個個有趣的游戲活動中,可愛的'小寶貝們和爸爸媽媽玩得不亦樂乎,孩子們紅撲撲的臉上掛滿了笑容,家長們也仿佛回到了快樂的童年時代。整個活動進展十分順利,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更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有幾位家長激動地說:“這個活動對我們的親子教育很有意義,下次實驗幼兒園再舉辦這樣的活動,可別忘了叫上我們。”
社區親子活動是我園根據新《綱要》精神,結合縣幼教中心指出的:“密切同社區的聯系與合作,積極開展0—3歲散居兒童的教育與宣傳活動”,充分發揮幼兒園在社區早期教育的服務功能和主導功能,方便、快捷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幼教資源,幫助家長了解早期教育的意義和方法,讓科學的早期教育走進千家萬戶而組織的。活動著力體現了三大特點:互動性——構筑了孩子與孩子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互動的平臺和友誼的橋梁;趣味性——讓孩子愛游戲,體驗到與活動的樂趣;過程性——我們更關注幼兒、家長、教師在活動中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興趣的培養。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4
一、課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一)以親子活動為主的0-3歲早期教育中,有效的親子支持能促進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
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早期教育對人的一生的巨大作用,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人生的頭三年勝過以后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甚至一生的總和。”
0-3歲早期教育以親子教育為主,上海大學社會學系顧駿教授指出:“孩子與父母形成良好親子關系的關鍵期是0-3歲,0-3歲的嬰幼兒所接受的教育和受到的家庭環境影響,對孩子將來的健康人格形成有著無法估量的推動作用或抑制作用。”當前0-3歲的嬰幼兒多數是獨二代、單獨或獨子二胎,經濟條件的日益優厚或隔代教育的介入,在親子支持上出現了支持不足或過度支持的傾向。嬰幼兒家庭中單親媽媽、假性單親媽媽、父親缺位等現象的出現,更對0-3歲嬰幼兒獲取完整和高質量的親子支持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利于嬰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目前隨著人們對0-3歲在早期教育的關注,在城市各種形式的早教班、親子園、親子班,也如雨后春筍一樣多了起來,為城市0-3歲家長和嬰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早期教育的機會與平臺,能為嬰幼兒家長親子支持提供一定的指導與幫助。卻缺少對農村幼兒親子支持的研究,在城鄉對比研究上更是空白。
我園所在的西城片區0-3歲嬰幼兒家庭的家長情況各異,有固定工作崗位的雙職工家庭,有低收入人群家庭,有父母經商和農村外來務工家庭,很多父母忙于生活把教育的責任交給家里的老人,親子關系普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捆綁的金坪和牟坪幼兒園為鄉鎮幼兒園,家長受教育的程度和素質普遍比較低下,父母外出務工或忙于農活無暇顧及嬰幼兒成長與發展的心理需求,直接影響了0-3歲嬰幼兒成長與發展的質量。
本項目從城鄉0-3歲嬰幼兒親子支持入手,通過對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親子支持的方式進行調查、對比,發現城鄉親子支持的現狀及異同。避免當前各類早教機構的辦學性質和早教師資良莠不齊,對于城鄉0-3歲嬰幼兒家庭良好親子支持的指導與幫助的不足,彌補當前0-3歲早期教育親子支持研究的空白。
(三)相關研究的現狀
在知網、中國幼兒教師網等網站輸入“親子支持”,知網有部分論及“親子支持對老年人幸福感和孤獨感”的相關文獻與研究,幼兒教師網僅有“幼兒園親子互動觀察與支持”的案例,缺乏“0-3歲嬰幼兒親子支持”相關研究及成果。20xx年初,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的通知,并在北京、上海等14個地區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然而試點工作主要面對城市展開,而農村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卻很薄弱。項目研究者把目光投放在親子活動、0-3歲嬰幼兒發展特點等方面的研究,沒有“城鄉0-3歲嬰幼兒親子支持對比研究”方面的研究與成果。
省級科研項目“城鄉0-3歲嬰幼兒親子支持對比研究” 能根據當前城鄉親子支持現狀,給予城鄉不同家庭親子支持的幫助與指導,凸顯出課題的現實意義與研究意義。
二、課題的界定
親子關系是指養育者(主要指父母)與兒童之間形成的由愛連接起來的永久的心理聯系。
城鄉嬰幼兒中的城市嬰幼兒以打金街幼兒園“親子中心”及西城片區散居的嬰幼兒為例,鄉鎮嬰幼兒以金坪和牟坪鄉散居嬰幼兒為例。
親子教育依據“PATP”的教育理念,是以親緣關系為主要維系基礎,以嬰幼兒與家長的互動為核心內容、以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和愛護嬰幼兒身心健康、開發潛能、培養個性、為嬰幼兒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為宗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早期教育。倡導父母和孩子一起“親子同樂”,認為“父母是幼兒早教中最重要的老師和玩伴”,進而促進和諧美滿的家庭關系,提升親子間互動質量的活動。
親子支持是指促進兒童與父母之間通過多種形式與途徑相互支持與幫助,從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的雙向活動。親子支持具有雙向互動性與持久性,包括工具性支持(錢、物品、時間等)和情感性支持(心理關愛、理解、交流等)。親子支持以父母對子女的支持為主導,早教工作者和父母應鼓勵和引導子女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對父母的支持。
三、研究的依據
(一)政策依據
20xx年1月6日,國家教育部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的通知
(二)理論依據
1.以腦科學理論為依托
2.以兒童心理學理論為依據
3.以親子教育理論為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設計
(一)研究目標
1.通過對我園和捆綁的鄉鎮幼兒園所處片區內0-3歲嬰幼兒家庭親子支持現狀進行調查、統計與分析,得出影響親子支持有效性的各種條件與因素。
2.構建幼兒園早期教育中心與片區計生部門、社區婦幼保健院為一體的社區早期教育管理網絡,打造一支早期教育專家隊伍,更好地引導社區家長通過良性的親子支持習得良性的親子模式。
3.通過成立親子互助小組、親子活動沙龍、寶寶親子班、早教加油站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0-3歲嬰幼兒與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從而促進0-3歲嬰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4.通過課題研究,擴大幼兒園早教師資隊伍與素質,營造一個有利于培養具有專業化人才的機制和環境,提升幼兒園早教工作的水平與質量。
5.成果目標:
(1)探索出一套有效幫助0-3歲嬰幼兒與家長建立良好親子關系,促進嬰幼兒家庭親子支持的有效途徑。
(2形成一定數量的課題研究論文、教育案例、嬰幼兒成長冊,初步梳理出一套“0-3歲嬰幼兒親子活動”的園本教材。
(二)研究的對象
我園和捆綁的金坪幼兒園和牟坪幼兒園所屬片區內散居和“親子中心”0-3歲嬰幼兒及家庭。
(三)研究周期與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收集有關資料,做好項目研究的準備工作,組織教師理論學習,做好前期的現狀問卷調查工作,撰寫調查報告。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借助我園“親子中心”和西城片區散居家長資源優勢,分層指導0-3歲嬰幼兒家庭有效地進行親子支持。指導金坪幼兒園和牟平幼兒園成立“親子中心”,為鄉鎮0-3歲嬰幼兒家庭教育和養育提供支持與幫助,促進嬰幼兒與家長間形成有效的親子支持。
3.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匯總分析各項資料,進行實驗檢測,撰寫研究報告,工作報告、自檢,接受成果驗收。
(四)研究思路
1.城鄉0-3歲嬰幼兒親子支持的.現狀調查
通過對我園和捆綁的鄉鎮幼兒園所處片區內0-3歲嬰幼兒家庭親子支持現狀進行問卷調查法和訪談調查法,獲取關于城鄉0-3歲嬰幼兒親子支持的現狀相關數據。
2.城鄉0-3歲嬰幼兒親子支持的現狀調查數據分析
通過前期對“城鄉0-3歲嬰幼兒親子支持的現狀”調查,將各項數據匯總進行統計與分析。從地域因素(農村家庭、城鄉結合部家庭、城市家庭)、父母因素(職業、年齡、受教育程度)、0-3歲嬰幼兒(個體發展水平、喂養方式、向父母表達支持的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與匯總,運用觀察法、記錄法、對比法、檢測總結法等研究方法,得出影響親子支持有效性的各種條件與因素。
3.有效的親子教育形式促進0-3歲嬰幼兒親子支持的探索
在分析的基礎上,倡導建立幼兒園早期教育中心與片區計生部門、社區婦幼保健院,構建社區早期教育管理網絡,打造一支早期教育專家隊伍。通過成立親子互助小組、親子活動沙龍、寶寶親子班、早教加油站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采取分層指導的方式指導社區0-3歲嬰幼兒家庭有效地進行親子支持。
(五)研究方法設計
1.文獻研究法 2.問卷調查法 3.對比分析法
4.行動研究法 5.個案研究法 6.教育實驗法
五、課題研究的保障
(一)研究網絡的構建
由區教育局、師培中心各級領導組成的課題顧問組。
由省市區各級專家組成的課題指導組
有我園領導班子組成的課題領導組
(二)強有力的研究團隊:課題組的成員都曾參加國家、省、市、區、級課題研究和園級的小課題研究,這是部分成員曾承擔過的課題一覽表。
(三)我園積累了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
我園主研的各項課題科研成果多次榮獲省市區級獎勵:省政府第四屆普教教學成果二等獎1個、宜賓市政府普教教學成果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翠屏區政府普教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
課題組編寫的園本課程《寶貝成長計劃》《快樂寶貝成長記》多次獲得各級專家的肯定,濃厚的科研成果孕育出了我園“依托科研資源走特色之路”的發展理念與實踐之路,我園成為翠屏區第三批AA級特色學校。務實開展的科研過程和豐富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區教育主管部門和兄弟學校、幼兒園的肯定與認可,多次接待市區級幼兒園觀摩學習。
(四)完成本課題的有力保證
1.前期工作:
課題組將“0-3歲早期教育”項目試點和課題前期研究工作有機結合,召開了課題前期工作會、到西城街道及下屬的7個社區進行人數摸底和張貼我園以“服務社區嬰幼兒和家長”為原則的親子中心招生簡章。課題組走進社區進行早期教育宣傳和課題調查問卷的填寫工作,積極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各種師資培訓和邀請0-3歲家長來園參加家長講座。
捆綁的金坪鄉和牟坪鄉鄉鎮幼兒園也根據0-3歲早期教育試點相關要求,對所在鄉鎮0-3歲嬰幼兒進行前期情況摸底與人數統計,開展了前期的調查問卷工作。
2.總之,我園將從時間、經費、設備實施、人力資源等方面提供大力的支持與保證,確保課題的研究工作。
作為省級科研項目《城鄉0-3歲嬰幼兒親子支持對比研究》的承擔者,課題組全體成員深知這既是學習與成長的機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科研的道路上,哪怕是困難重重、布滿荊棘,有在座的各位領導與專家的指導與幫助,課題組全體成員將在張金莉園長的帶領下求真務實、潛心研究,力爭在兩年后為我園乃至翠屏區的科研工作再結碩果!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10-13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通用09-20
策劃親子活動的設計方案03-23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15篇01-29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15篇)01-30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6篇01-28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14篇01-28
親子活動設計方案12篇02-07
精彩親子活動的策劃設計方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