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問題散文
我家三代農民,之所以說三代,不說四代、世代或祖祖輩輩,是因為據我知道的:我的父親是農民;我的父親的父親——我的祖父是農民;我的祖父的父親——我的曾祖父是農民。至于我的曾祖父朝前的祖先們的情況,不要說我,就連我的父親也不能說得很清楚。因為我的祖父早亡,給我的父親全沒留下什么印象。為此,閑下沒事時我便時常胡思亂想:我的祖先們也許是世代種地的農民;也許是挑著貨郎擔走街串巷的商販;也許做過大生意、發過大財,說不定我的祖上曾經很風光的經營過大的酒坊或藥鋪之類的也不是沒有可能,根據是我家的男人們酒量都出奇的大——善于豪飲,有時也鬧點兒小病——吃點兒小藥(玩笑)。
說一下我:因為我的父親是地道的農民,所以我就出生在農村。至于我算不算得上一個農民我們另當別論。那時的農村確實是社會的最底層,不要問為什么,下面是幾個有力的證據: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叫接受貧下中農在教育;城里人犯了錯誤、受到打擊被趕到農村,叫下放勞動;更有甚者,我們那地方那時有一個大學生畢業后分配在縣里的文化機關工作,因為家里的父母想抱孫子而超生,被開除回家,叫遣返;還有我的一個遠房親戚,經多年奮斗終于進了縣里的糧食局,被分配在邊遠地方的糧食所,終于沒能經受住前去兌換米、面的年輕女子們的誘惑,犯了生活方面的錯誤,被開除公職,歸宿嗎,自然是回家種地……
記得年輕時為了擺脫農民的身份、為了拿到一紙非農業戶口,我曾多次學鯉魚一樣跳龍門。可悲的是一次次的不是龍門太矮就是龍門太窄,每次都讓我撞在龍門框上。于是,從那時起我便從建筑公司的小工做起,做過瓦工、鋼筋工、木工(給真正的木工師傅打下手),最后還有幸做了一段時間的工長。后來趕上**率領全國人民奔小康,我便投身到了追逐金錢的滾滾洪流中……
在北京經商的十幾年中,閑暇中有時我便自作多情的寫一兩篇小文章(多數是自己看的,偶然和朋友一塊分享)。加之近十年來我經常和朋友一道駕車游玩在北京周邊的山水之間。
現在,我自己認為:我已經是一個披著農民外衣的徹頭徹尾的四不像。
再說我的一雙兒女:他們根本不承認自己是農民,但是農民的后代這一點他們還是不敢否認的。女兒很小便去了縣城里的私立中學讀初中,現在縣城里讀高中。尤其是兒子自從去市里(承德)讀高中的那天起,我敢說,他就把自己的身份劃在了農民之外,要不是看在與他們的祖父和我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不懷疑他們兄妹會聯合起來揮刀斬斷他們與農民身份的聯系。于是,兒子進城讀大學那天,我便毫不猶豫的為他辦理了戶口遷移手續。
我很得意……
可是,好景不長,最近和朋友聚餐,朋友說起要把他在縣里事業單位工作的兒媳的戶口遷回村兒里,我百思不得其解。朋友一番解釋令我大吃一驚:現在流行非轉農(非農業轉為農業戶口)。原因是:生二胎要農業戶口;享受國家的農村合作醫療補貼要農業戶口;尤其是聽說農民在不遠的將來要享受養老金,雖說數目少的可憐,但多少是錢那。可是,要想非轉農得有副縣長親筆前面的批條才可以。朋友滿臉得意。
我內心很苦……
難道是我的兒女們生不逢時嗎?難道是中國農民當下享受國家的待遇太多了么?農民當下所享有的哪一點可憐的待遇,有什么值得那些已經跳出龍門的天之驕子們再來爭搶的呢?
這是個問題——
我百思不得其解……
【問題散文】相關文章:
問題并非少年散文06-26
家中問題誰來解散文06-21
淺談幾個小問題散文05-06
學會把問題當成資源散文06-13
這也是一種問題經典散文06-09
學會每天問自己十問題的散文04-30
瞿秋白散文《小小一個問題》05-15
關于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散文06-29
回答,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最直白的方式散文05-16
檔案管理現代化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經典散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