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用與無用的散文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意思是說,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懂得無用的用處。
那么,究竟什么是“有用”和“無用”呢?這個故事會告訴你。
我校曾有一名男生,學的是音美專業,然而卻最愛打乒乓球,只要有時間,總能在乒乓球場看到他,為此,專業課考試,有的科目還參加了補考。于是老師就批評他不務正業,說打乒乓球有何用,能幫你及格嗎?可就是這樣的一名學生剛過而立之年,就當了某中學的副校長。然而和 他同齡的那些成績優異的同窗,由于只重視當時的“有用”,而忽略了當時在以后可能產生更大作用的“無用”,至今也僅僅是一名普通教師而已。由此看來,當時學好專業課就是老師公認的“有用”,而癡迷于乒乓球的業余愛好則是“無用”。殊不知,隨著時間推移,當時的“有用”遠不如后來居上的“無用”對日后產生的用途大!
這就是莊子所說的:“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大意是說,有人自認為在做有用的事,卻收效甚微;有人看似在做“無用”之功卻流芳百世,引為大用。
又看到一則故事,說的是錢穆曾路過一座道觀,看見一個老道士正砍去一棵槐樹,重新栽一株茶花。問及緣由,老道士答道:“種上茶花,我明年就能看到它開花;而這棵槐樹,怕是我到死也享受不到它的陰涼了。”
錢穆搖頭笑問:“你的前輩們種下槐樹是為了當時享受清涼么?”
沒幾年,人死花枯,道觀衰落。
由此可見,所謂“有用”,不過是目光短淺之人看見蠅頭小利而迸發出的欣喜之詞;而種下一棵槐樹看似“無用”,卻為后世撐起了一方清涼。
因此,凡事不能趨利前行,只看重當下的“有用”,而無視當下的“無用”。殊不知,凡事積累到一定程度,無用也可能變成大用。
據各大網媒報道:現就讀于信宜市鎮隆中學高一級年僅16歲的天才少年凌云登作的一組圓珠筆人物畫如《歲月滄桑》《老人的笑容》《滄桑的手》《盼望》《母愛》《祈福》等,惟妙惟肖,逼真傳神,儼然真人一般,被各大網絡瘋轉,驚呆了網友們。殊不知,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用鉛筆畫畫,當別的同學和伙伴在課余時間或在家里玩耍時,他卻坐在教室、宿舍、家里琢磨創作畫畫,他專注時一天基本不出門,一連十幾個小時都在畫畫,直到初中畢業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指導,完全靠自己琢磨。直到進入鎮隆中學讀高一時,班主任才發現他畫畫的天賦,并向學校美術科組長推薦。由此,凌云登才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
很多人認為圓珠筆畫只不過是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畫種,屬“小兒科”,難登大雅之堂,其實這都是人們在對圓珠筆畫藝術認識上存在的誤區。由于不受重視,長久以來,國內圓珠筆畫藝術創作發展十分緩慢。據其指導老師表示:“在國內用圓珠筆畫人物的人很少,像凌云登這樣畫得如此逼真的就更少了!”凌云登透露自己創作一幅圓珠筆畫一般需畫50、60個小時,分半個月來完成,用時最長的一幅《母愛》畫花了125個小時,一個月才完成。為圓夢想,多年來,他一直在將別人眼里的“無用”如何變為“有用”而不懈努力著!
試想,在別人眼里一直被視為“無用”的圓珠筆畫,在凌云登手里,反而因其突出的才華成就了他,才使他名噪一時,是他將“無用”變得“有用”。他的夢想是能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的殿堂深造。照此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必能夢想成真,成為畫壇獨樹一幟的人物。
一言以蔽之,對于一個一心只想做“有用”之事的人來說,應該嘗試著做些看似“無用”的事情。看一本好玩兒的書,哪怕這本書不是一本能夠提高專業能力的書,同時也不是一本馬上就對你的生活“有用”的書。做這些“無用”之事,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好好放松心情,好好享受生活。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目的,“無用”也會變得“有用”。若能像凌云登那樣初衷不改,矢志不移,堅持不懈,日積月累,說不定“無用”還真能變成“大用”呢!
【有用與無用的散文】相關文章:
有用與無用的看法作文04-29
有用與無用的議論文01-28
“學習有用還是無用”辯論材料03-17
有用與無用的議論文作文01-28
不是讀書無用,而是你無用散文05-04
有用與無用議論文四篇02-02
有用與無用議論文(精選21篇)08-22
有用與無用高三作文(精選30篇)10-17
有用與無用議論文(通用13篇)01-18
《有用是毒藥,無用是解藥》閱讀答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