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無悔在動力車間的日子散文
時間的腳步走到了一九七二年末,隨著建設項目的完成,國營四四零四廠也應運而生,我仍回動力部門工作。
車間讓我到電工班,我的工作主要是電氣維修。第一個項目就是變電站的調試,由于高壓電柜在運輸中的損毀,需進行調試,因圖紙丟失,調試起來困難重重,忙了近一個月才正常。接著改進電纜頭,由于安裝單位采用油性電纜頭,這種電纜頭工藝較舊,電纜在運行中熱脹冷縮導至電纜漏油,減少電纜壽命。我提出采用環氧樹脂制作電纜頭,防漏性好。有利電纜使用壽命,不需維修,經車間領導同意我作了材料上的準備,三月份材料齊了,我開始試制電纜頭外殼。一次成功,由于設備限制,每次只能制造一條電纜,兩個頭。幾條電纜要做近百個電纜頭外殼,這樣進行了兩個多月。三月中旬,各車間對環境進行清理,以符合電子管生產的需要。當然對不平整的要挖呀,填呀以求平整。在挖高坡取平過程中,挖到一根電纜,挖破了電纜外皮導至電纜擊突擊穿,跳閘。停止了幾個廠房的供電,我算第一次起作用了,我是電工中水平最高的一個,當然由我來處理。車間主任問我怎么辦,我采用環氧樹脂制填堵。打掃清潔的同志把損壞的電纜挖出來,我帶電工班的徒工們將電纜剝開,作了清潔處理,再用環氧樹脂包封,為保險又是埋在地下,對我來說又是第一次處理高壓電纜,所以多包幾層,也不管美不美了,總算處理完了,已過24小時的固化,第二天下午做了高壓試驗,5萬伏電壓加上了,過了五分鐘,通過了。并立即通知電站,送電投入運行。損壞的電纜恢復了供電,幾個廠房又投入了試車工作。通過這次處理高壓電纜,領導對我改制電纜頭工作大有信心,工作中給了很大的支持和肯定。
經過近兩個月的改制,近百個電纜頭做完了,經試驗時各個都是一次通過,在工作過程中安排合理,沒有影響變電站供電。
由于當時供電緊張,工廠自備的發電機比較小。當外電限制用電時廠里的發電機無法啟動大設備。決定把廠發電機與外電并網運行。這是一件電工技術中最高的技術了,也是最危險的操作,萬一產生問題不是造成發電機燒毀就是電網崩潰。車間主任(是一位干了30年電工的老同志)請了設備車電一位1956年就干電工的同志協助他操作。我當然在電工行當里還算一個新兵了。我緊張眼慢張口,不多說話只看著他們操作,虛心學習。發電機開著,它發出的運行的轟鳴聲和參觀人員的嘈雜聲,使發電站熱鬧非常。經過幾次試,合閘都告失敗。設備車間那位同是電工出身,他測量電網和發電機間電壓,當然可以測量,可能點錯地方造成了短路。產生很大火花,他被瞬間的強光剌激,眼睛看不見了,就此試車告一落。
我對此沒有深入研究,但我對如何進行并網并車進行了研究。下班回家也不停地看書,鉆研,研究如何并車,并網,功夫不負苦心人,終于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我自制了土設備:三相并車燈。用6個220伏的白熾燈泡連接而成,我提出再次試車,領導同意并交待,沒有把握就停下不要試。
在試車前我把參與工作的同志叫到一起,說明了試并車的原理及危險所在,和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大家表示明白,我才發出開車令。機器轟鳴了,我讓工作同志注意看6只燈泡。大家都表示看清了6只燈泡由暗到明,由明到暗的,規律的在變化。我令停車,發電站靜下來了。讓參與操作的電工體會一下是什么原因燈泡會有規律的在變化。當然他們說不出,我給他們講:我們的發電機轉速在變化,電網上的頻率(實際就是電廠發電機)轉速也在變化。兩者轉速差半圈時燈泡最亮。兩者轉速一致時燈泡最暗。也就是說兩者速度相同了。現在兩電源(電網與本發電機)沒有電壓差,這時并車合閘是最好時機。大家表示明白了,各就各位,又重新開車了。當然第一次合閘由我來操作。在燈泡最暗時我合閘,發電機由輕浮的運行聲變成沉重聲。合閘成功并網成功了。隨后讓每一位發電工都操作一次,當然發電機停了又開,開了又停。停車期間我問發電機運行聲為什么有變化,有人答出聲音變沉悶是發電機向電網供電了,經過我的指導和操作,大家都明白了。
拆除了土設備使用隨機并車儀表。又作了表演,也就是并車儀表指針對著零時是最佳合閘時間,大家都表示會了。向車間匯報,可投入運行并網了。
那個年代電力供應緊張。軍工廠雖說保證供電,但要電網緊張時還是要求減荷。由于發電機可并網,用發電機借助電網的電力來啟動大設備。工廠下任務要求動力車間如何更好利用有限的電力發揮更大作用。當然任務又落在我的肩上。我提出以改變電站母線調整主要與次要供電單位,保主要生產單位,控制次要生產單位。
動電站線路需要停電,又要保證不影影響用戶用電,所以工作干干停停是常有的事,在動到主母線時要以工廠名義向南漳縣供電站申請停電,并辦理停電手續,(電站有這樣不成文的遠規定,一般是誰辦停電手續,就由誰辦送電手續)。
我們的改造完成了。由于已近下班時間,所以沒有辦送電手續。第二天上班我帶與我最好的一個徒工隨我在高壓柜底下察看一次。我給他說:“不知線路是否有電,不管什么情況都作有電對待。”所以我們在柜子底下只看不動。檢查完了。申請送電。南漳電站回答已關電!我們立即向車間反映。車間當然向廠部反,廠部向南漳供電局查詢是誰辦的送電手續。為什么在沒辦送電手續情況下送電,險些沒出人身事故。工廠抓住不放,結果是變電站值工送的電,據說這名值班的受了處分。
這是我生平最危險的一次工作,接受了一次活的教訓。以后在工作我要求電工工人操作時一定嚴格遵守規程,對不遵守規程的行為堅決給以嚴厲的批評。
1973上半年工廠各個車間陸續進入生產前準備狀態,除水電外對各種氣體需要也提到議事日程上了。氧氣站終于要完善投入生產了,不知何因,安裝公司對氧氣設備沒有安裝電氣部份。現急于安裝,當然無可辯駁的又該我來擔當了,我領電工班安裝完剩余的電氣部份,說實話,我工作十幾年了,除高壓配電有安裝經歷,對高壓大型電機還沒有接觸過。但安裝完畢經試壓都通過了。關鍵是試車,準備試車了,生產部門最關心試車情況,試車通過,全廠生產動力問題就都解決了。一天,有關部門和車間幾個領導帶著各組組長都到了氧氣站,因為大設備啟動比較麻煩。指揮由車間主任(老電氣工程師)擔任,各風、崗位都就位了,開始局部開車。比較順利,都通過了。最后6000伏的主電機,這個電機是異步起動同步運的同步電機,合閘了,電機轉動了。十幾秒鐘時間,電機跳閘停轉了。再次啟動,仍不能達到同步速,試車宣告失敗。
經研究決定派我去電機生產廠家學習,我去了北京電機廠。這個廠家生產的都是大型電機。我們廠這臺機在那里算是最小的,學習什么呢?回想起來什么也沒學習,工廠說用起動電阻。起動電阻是隨機供貨的風們已安裝上了,我向有關技術人員說明我們安裝情況,起動試車情況,他們只回答應能起動。
只好回單位,向車間領導匯報,看來今后只有自已摸索了。將電阻起動改為電抗啟動,經研究由我去設備車間與設備車間共同設計制造電感(電抗器)起動器。因為高壓,做一體式絕緣是難題,可能造成體積過大,所以做三個,在安裝中解決絕緣比較好辦,經計算出圖后立即進入生產班組。因為廠里急需所以進展相當快,三天就完成了,取加回氧氣站起家行了安裝,把電阻取消了,再次試車。這次算是秘密試車,只有車間領導參加。這次起動進展較快,各部都把車開了,最后開主機。合閘,經幾秒鐘,電機進入了同步速,穩定的.轉動了。下面繼續開車直至出氧為止。動力最大的設備運行了,氣體動力解決了,工廠生產所需動力全部解決了。這一年是工廠開工建設的第三年。工廠開始生產,4404廠在正常生產的的軌道上運行了。
1974年工廠投產后,在電力方面存在的或顯現的問題都解決了,上級有關文件又提到對知識分子政策問題,車間主任(44年參加革命的老同志了是東北人名叫楊光夫)找我要成立術組,要我到技術組。我多少有點情緒沒不同意。經過幾次談話我答應的是組織服從,不愿意到技術組當學習組長(組長是一位老動力技術員),我的資歷比他差多了。
技術組有技術員八個人。機械技術員二人(其中一人是我),氫氣生產技術員一人,水廠技術電二人,制氧技員一人電氣技員二人,空調技員一人(組長)。化驗員二人,后來又把能源管理二人化規技術組管。1976年組長因故調回南京,車間主任宣布我為技術組長。
動力各站基本調整完畢,都投入了正常生產。下面的工作就進入維護檢修,動力車間特點是運行單位,設備不出毛病,萬事大吉,出了毛病廠級領導,生產部門,車間領導,技術人員工人,值班工,都一起上陣,各級領導保證,維修工人和技術人員在處理設備問題時,隨時調節有關方面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技術員就要查出事故原因,防患措施,是設備問題就研究改進,是操作問題就修正操作規程。
在動力運行期間,我先后改進空壓站的由高壓風自動調轉換為低壓風的問題,總共等十多項技術革新,每年可得到十至二十元的技革獎。
按工廠要求,在此期間義務舉辦電工訓練班多次。
工廠一步步正規了,各方面都健全了。教育科請我為夜校上電工課及物理課,每周各兩課時,每月補助兩元五。直至八零年。八一年廠子第學校請我為高二代一年數學課,每月補助拾元。即使沒有收入我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識獻給需要的人們,雖然累點忙點也無怨無悔。
在此期間,除組織技術組正常工作外,還要監視運行班組在運行中不出差錯,保證萬無一失。
一次工廠從南漳到工廠供電的線路被采廠人放炮爆炸,高壓供電線路被地方采石廠炸壞了,其中一項線斷了一半,只好工廠進行維修。任務責無旁貸又落到我的身上,我帶電工班先行查看,因線路在山區,離廠又較遠,我說把電線放下來要兩天時間,這辦法不好,我征求大家意見,有一位電工說,在斷線處豎一根據電桿子,再拉上四條板線,我馬上同意,因為電工拿手本領是爬桿子呀!加輔助電桿僅用半天時間就完成了高壓電線的修復工作。
這次修復工作的順利完成對我啟發非常大:群眾中有無限的智慧,工作要依靠群眾。孤家寡人,單槍匹馬是不行的,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啊!
工廠主要任務是生產電子管,動力車間(動力科)既提供生產用的動力,又負責全廠的動力,如水電各種氣體,電話設施,水處理動力,設備的改造增添,維修及生產運行等動力。
我是南京理工學院機電專業畢業的,在廠里,領導充分發揮了我的特長,給我以無數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使我的業務能力日益提高,有了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我也在不斷地學習著,實踐著,不斷地充實著自己,完善著自己,以精湛的機電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完成生產任務,報效了祖國。在山區工廠,在三線建設的前沿,我們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才智,感到無上的光榮自豪,無上的充實幸福。青春無悔!
【青春無悔在動力車間的日子散文】相關文章:
青春無悔的散文01-07
青春無悔散文01-09
無悔的青春散文01-07
無悔青春散文01-07
無悔的青春的散文10-13
無悔的青春散文01-08
無悔青春的散文10-15
青春無悔的散文11-07
青春無悔散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