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學習目標:
1.知人論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風格特點
2.走進詩歌塑造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3.賞析本詩的情、景、理,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4.培養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諦
二、方法指導
1知人論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時代背景)
2誦讀涵詠(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和作者抒發的情感)
3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通過聯想和想象再造詩境,找出景語推測作者抒發的感情,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4鑒賞評價(賞析詩歌的語言和藝術手法,評價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凈化心靈,啟迪智慧)
三、預習導引
1了解作者及相關的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
張若虛(生卒年不詳) 人, 詩人。曾任兗州兵曹,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等以吳越文士揚名京都。開元初與 、 、 號稱 。僅《全唐詩》錄存《代答閨夢還》、《春江花月夜》兩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情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覺,后人評價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用《西洲》格調“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春風第一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聞一多先生譽之為 。
背景再現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最早收載,是樂府舊題,屬“清商曲吳聲歌”。其曲調,相傳為陳后主所創,內容是寫艷情的“宮體”詩,隋及唐初才逐漸改變為寫景詩,但仍為五言短篇,張若虛首次將這一舊題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內容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注入新的含義。在春江花月夜的奇麗景色中融入了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婦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匯成一種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2字音辨識
滟滟( )芳甸( )似霰( )汀上( )纖塵( )纖夫( )皎皎( )浦上( )扁舟( )扁擔( )徘徊( )( )砧上( )碣石( )瀟湘( )( )
3詞語釋義
滟滟 芳甸 霰 窮已 但見 扁舟 離人 青楓浦上不勝愁 可憐 徘徊 無限路
4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5根據詩意,劃分本詩的層次(提示:本詩可以分為三層)
四、預習疑難:
五、課堂學習
1誦讀指導
① 初讀課文,疏通字詞句,整體感知詩歌
② 再讀課文,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和作者的情感
③ 美讀課文,置身詩境,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和作者的內心情感
2你認為本詩的層次結構該如何劃分?請寫出層意
3詩篇題目令人心馳神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5.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哪些詩是寫有關月的,你能寫出一首來嗎?
6欣賞詩的景物美:讀詩歌前八句,詩歌寫到了哪些意象,請展開想象與聯想,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的畫面
7 領悟詩的哲理美:讀“江天一色無纖塵……但見長江送流水!痹娙嗽诳吹綗o限美景的同時,睹月思情,引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思考?
8鑒賞本詩的情感美:讀“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搖情滿江樹!彪S著時間的流逝,夜色漸濃,心里的感傷之情也越來越濃,這種美景和人生思考觸動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9對這首詩的內容和主旨,人們也有不同的看法。你認為是一首抒情詩還是一首寫景詩?其感情基調是積極還是消極?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10前人認為這首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談談你的看法。
11你喜歡哪一句,結合自己理解,與同學們交流。
12探討這首詩中“明月”、“江水”落花”三個意象的寓意。
明月
江水
落花
13作者是如何將景、理、情融為一體的,結合具體詩句鑒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14你對本詩的內容有何評價?學完本詩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請寫下你的心得體會。
六、課外閱讀
代答閨夢還 張若虛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情催桃李艷,心寄管弦飛。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找出詩歌所寫的意象,談談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①南方落雨,北方落雪。②雨總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蘇寒山寺、徽州西遞村,落在秦淮河的燈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打濕了魚鱗瓦風火墻草頂屋吊腳樓,打濕了衡山廬山峨眉山雁蕩山,打濕了太湖洪湖洞庭湖鄱陽湖,打濕了白娘子的斷橋、李煜的雕欄、唐伯虎的桃花、白居易的青衫。梅子黃時雨,黃梅時節家家雨,寒雨連江夜入吳,巴山夜雨漲秋池--這是南方的雨啊。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紛飛的細雨中,我們看見嚴鳳英赤腳在青草池塘畔“打豬草”,那清甜婉轉的黃梅調讓人想起南方故鄉的炊煙牧歌與青梅竹馬。③雪總是落在赭黃色的北方,落在長安馬嵬坡、黃河風陵渡,落在乾陵黃土塬下、邊關燧火臺上。覆蓋著平遙老宅草原敖包黃土窯洞四合大院,覆蓋著天山陰山昆侖山祁連山,覆蓋著渭河黃河塔里木河綏芬河,覆蓋著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戰袍、蘇武的額發、成吉思汗的墓草。大雪滿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黃河靜無聲,飛雪連天射白鹿--這是北方的雪啊。在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天空下,秦腔總是如狼煙般沖天而起,那是苦難生命的吶喊,如暴風雪般抽打得我的臉與心像刀割一般痛。④溫暖濕潤風調雨順的氣候讓南方人民種稻植桑,釀酒水紡絲綢,富足的生活又讓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鴛鴦蝴蝶。寒冷干旱讓北方多風沙,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風不調雨不順的氣候給人類的生存雪上加霜,惡劣的生存條件造就了強硬的民魂。只有狂風才吹得起獵獵大纛,只有苦難才塑得出堅毅筋骨。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與南方農耕民族紛爭與融合的歷史。⑤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結果,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南北溫差。當西伯利亞冷空氣橫掃中國大陸便使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南方落紅殆盡黃葉蕭蕭,這便是冬天。立春以后南方沿海的濕潤季風以持久的恒心一點一滴地向北方反攻,進入盛夏。但緊接著北方寒流開始頻繁活動,一陣陣清涼秋風是它們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隊”,緊跟著的是一股又一股無情冷漠的“百萬大兵”,不久又將占領南方。⑥北方的風雪中,大豆高梁小麥棉花早已收獲;南方的煙雨里,水稻茶葉甘蔗桑葉正在成熟。北方的雪融進黃河里,黃河岸邊走著駱駝與牦牛;南方的雨流進長江里,長江岸邊騰飛起孔雀與鳳凰。北方的黃河像男人,是龍的子孫;南方的長江像女兒,是鳳的傳人。黃河長江最終在茫茫的大海上熱烈擁抱,那一片無垠的蔚藍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為,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國土之上。
1.第②、③段分別描述了落雨的南方和落雪的北方,請簡要歸納這兩段從哪幾個方面對南北方進行比較,并請據此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南方和北方的特點。
2.②、③段羅列了不少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景和物,如“斷橋”“桃花”“斗篷”“墓草”等等, 卻不直接寫人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第⑤段寫南北氣候,寒風暖氣來來回回“反攻”“打入”“占領”。聯系全文,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真實意圖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末尾,作者以“黃河長江最終在茫茫的大海上熱烈擁抱”作譬,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
葉雅殷
[《春江花月夜》導學案 (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