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農村初中的語文教師,在新課程的改革中,一定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與阻礙,特別是在目前很多成績好的學生都涌向了城里中學,這就要求我們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更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提高自生的教學能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第一、 提高處理教材與設計教學的能力
教師不應該是教材與參考書的“留聲機”,因而,教師要靜下心來深入鉆研《課程標準》,在領會其精神實質以及熟讀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對教材進行科學處理,把握教材要點、重點,不能只認得教科書與參考書,應有自己研究課文的心得體會,獨到的體驗、感悟與發現。
有不少的教師生怕學生這點不懂,那點不知,經常把一篇完整的課文解剖得支離破碎,學生在理解課文感情時無從下手,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在設計課時要明確本節課或本篇課文要給學生哪些語文知識的積累,哪些思想感情的提升。
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語文教師應根據教學的不同階段和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制定具體、清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去備好每一堂課,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過程,把讀、寫、聽、說和語文實踐活動落到實處,爭取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比如,我在教《三峽》這篇課文時,這篇課文的重點就不是文言的字詞解釋,而是作者特殊的心境和畫面的精美,那么在設計教學的時候,重點就應該放在這上面;再比如:我在教《喂-出來》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提高保護環境,保護自然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穿插了一個現實生活的故事,學生的保護環境,保護自然的意識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增強。
第二、 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只守著自己習慣的教法,簡單的提問式、注入式,或者是為了體現課改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中穿插一個小組討論的形式,但討論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不得而知。在課堂上沒有自己新的想法和創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完成授課任務為最終目的,這肯定是不足取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只守著自己習慣的教法,簡單的提問式、注入式,或者是為了體現課改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中穿插一個小組討論的形式,但討論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不得而知。在課堂上沒有自己新的想法和創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完成授課任務為最終目的,這肯定是不足取的。
第三提高評價學生學習的能力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對我們發現教學中的漏洞以及學生的不足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因此,我們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評價應改變以往的評價方法,不能以“一張試卷、一次分數”來評判某個學生的好與壞,應體現新課程所要求的多維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有一定的彈性,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要能看到學生的進步以及好的一面,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特別是暫差生,由于他們拖了班級的后腿,拖了自己語文平均成績,所以有的語文教師就戴上了有色眼鏡,當他們上課回答問題回答不出時,就胡亂地給他們扣上了“你真笨”、“你真蠢”這樣的帽子,或者是諷刺挖苦他們,這是不可取的。
在我教的班有這樣一個學生,每次考試,他的成績總是不理想,但平時在日常教學中的檢查時,這位學生表現都非常積極,而且回答問題都很不錯。對這樣一位學生,我并沒有懷疑他平常檢查的答案是抄襲來的,而是告訴他,學習重在過程,一兩次的失敗并不代表什么,關鍵是找出為什么在課堂上會的東西,而一到考試就不知道的真正原因。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反之,不能改變自己或不愿改變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終究會被社會淘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如此。我們的農村語文教師只有在新課改中不斷的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富有創造性和藝術魅力,那么學生才會更加喜愛我們的語文。
姚明剛
[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幾點(必修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農村初中體育教學論文
7.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論文
8.初中作文教學論文
10.初中語文有效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