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縣中學 王寶杰
【教學目標】
1、 了解梁任公及梁實秋其人。
2、 學習細節描寫及加旁注的閱讀方法。
3、 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搜集梁啟超、梁實秋背景材料。
2、找出描寫梁啟超的精彩生動語句,仿照研討,作些旁注。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式導入:
清末時有一位十歲的少年,一天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一進家門,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的杏樹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寬大的袖筒里。誰知,他的這一微妙之舉,恰恰被父親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親教子甚嚴,但又不好當面開口,便匆匆走進客廳安然落座了。
父親總為兒子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聲色地訓示兒子一番。筵席開始了,父親靈機一動,便當眾對少年說:“開宴前,我先出一上聯,如能對好,方可舉杯,否則,只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準落座。”
少年不知父親的用意,毫無思想準備,但憑腹中的才學,自信不會出丑,于是滿口答應下來。
父親略加思索,作出上聯:“袖里籠花,小子暗藏春色”。這少年聽后一驚,恍然大悟,但也未顯失色,隨口對來:“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對聯一經出口,堂前喝采不已。父親早忘了那件不體面的趣事,他被兒子那字字珠璣、音韻鏗鏘、對仗工穩的下聯陶醉了。
那么,同學們猜一猜,這個少年是誰呢?他就是--梁啟超,是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主人公。
我再給大家出一道競猜題,請根據我對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誰?
1、他的原名叫梁治華。
2、成就: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3、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
4、作品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5、他用近40年時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還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
他就是──梁實秋,20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任公,即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曾追隨康有為參與百日維新運動,戊戌政變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出任袁世凱政府司法總長。后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又與段祺瑞合作,出任財政總長。晚年任清華大學研究員教授,一生著述達千萬字,編為《飲冰室合集》。梁啟超一生致力于救國,然而幻想能通過君主立憲這種較平和的方法,與當時的革命黨人發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凱、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們的力量實現自己的救國理想,結果反被他們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這使他格外痛苦。他痛定思痛地反省這一段經歷說:“別人怎么樣評價我我不管,我近來卻發明了自己一種罪惡,罪惡的來源在那里呢?因為我從前始終脫不掉‘賢人政治’的舊觀念,始終想憑藉一種固有的舊勢力來改良這國家,所以和那些不該共事或不愿共事的人也共過幾回事。雖然我自信沒有做壞事,多少總不免被人利用我做壞事,我良心上無限苦痛,覺得簡直是我間接的罪惡。”(《外交歟內政歟》)于是他對政治失望已極,最后從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壇中抽身而出,轉入學界。
二、解讀課文:要求學生養成作旁注的習慣。
1、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
蒞校(lì) 迥乎(jiǒng) 精悍(hàn) 步履(lǚ) 謙遜(xùn) 激亢(kàng)
屏息(bǐng) 試淚(shì) 薊北(jì) 涕泗(sì) 箜篌(kōng hóu)
飲:yǐn(飲恨) 屏:bǐng(屏住)
yìn(飲牛) píng(屏障)
履:(lǚ)履行 屐:(jī)木屐 屢:(lǚ)屢次 屨:(jù)草屨
拭:(shì)拂拭 弒:(shì)弒君 試:(shì)試驗 軾:(shì)蘇軾
箜:(kōng)箜篌 倥:(kōng)倥傯
炯:(jiǒng)目光炯炯 迥:(jiǒng)迥然不同
2、 梁任公演講特點
演講前:準備演講稿(辦事認真、書法修養好)--鋪墊
入場外貌:禿頭頂、寬下巴、短小精悍、肥長袍--前奏
動作:穩健瀟灑、光芒四射
開場白:語言獨特(謙遜、自負、風趣)
神態生動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
聲音: 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 睿智)
內容: 朗誦聲情并茂(“五有”--文采出眾、技巧純熟)
(20年后回憶--側面描寫)
背誦有趣(博聞強識 旁征博引 記不起就敲頭)
表情: 于緊張處成為表演 (手舞足蹈 兩哭--感情豐沛)
于講后大汗淋漓、狀極愉快--以上為正面描寫
效果: 深入人心,學生感動,對文學產生強烈愛好--側面描寫
3、作旁注:
⑴ 走進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⑵ 啟超沒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
旁注: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背誦下來了。
旁注: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先生博聞強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張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三、合作探究
為一代大師試著評改文章,給他寫評語,做旁注。可評點精彩描寫,可給作者挑毛病,如語法錯誤……
1、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2、學生質疑解答:
⑴ 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⑵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⑶ 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刪“約”);
⑷ 不少人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產生……興趣)
這種現象在那時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當時白話文剛剛興起,用字和語法瞓r>
⑴ “禿頭頂”不是在丑化梁啟超嗎?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寫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熱心腸”體現在哪里?
4、探究明確:
⑴ “禿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光芒四射”是贊美之詞。
⑵ 十六個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梁任公才華橫溢。
⑶ 側面烘托梁任公的才華。
⑷ “熱心腸”屬古今異義,本文指感情濃烈,照應第8段。
5、表演開場白:
為梁任公開場白作旁注時,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開場白,用普通話,配上動作、神態。
四、教師小結
本課重點品文品人。品文--本課同學們探討了文章寫法并且為精彩描寫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時品味了梁啟超的性格、品質,瞻仰了一代大師的風采。
五、拓展閱讀
雅舍
梁實秋
到四川來,覺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經濟。火燒過的磚,常常用來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墻,墻上敷了泥灰,遠遠的看過去,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我現在住的“雅 舍”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說,這房子有磚柱,有竹篦墻,一切特點都應有盡有。
講到住房,我的經驗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廈”,“一樓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間”,“茅草棚”,“瓊樓玉宇”和“摩天大廈”各式各樣,我都嘗試過。我不論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對那房子便發生感情,非不得已我還舍不得搬。這“雅舍”,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并不敢存奢望,現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是并不能蔽風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縱然不能蔽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約有七八十層的土階。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
“雅舍”共是六間,我居其二。篦墻不固,門窗不嚴,故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漾而來,破我岑寂。入夜則鼠子瞰燈,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動,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順坡而下,或吸燈油而推翻燭臺,或攀援而上帳頂,或在門框棹腳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對于鼠子,我很慚愧的承認,我“沒有法子”。“沒有法子”一語是被外國人常常引用著的,以為這話最足代表中國人的懶惰隱忍的態度。其實我的對付鼠子并不懶惰。窗上糊紙,紙一戳就破;門戶關緊,而相鼠有牙,一陣咬便是一個洞洞。試問還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沒有法子”?比鼠子更騷擾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見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當黃昏時候,滿屋里磕頭碰腦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別處蚊子早已肅清的時候,在“雅舍”則格外猖獗,來客偶不留心,則兩腿傷處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有趣。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霧,一片彌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頂濕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素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此種經驗,已數見不鮮。“雅舍”之陳設,只當得簡樸二字,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理發,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但是陳設雖簡,我卻喜歡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譏笑婦人喜歡變更桌椅位置,以為這是婦人天性喜變之一征。誣否且不論,我是喜歡改變的。中國舊式家庭,陳設千篇一律,正廳上是一條案,前面一張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兩旁是兩把靠椅夾一只茶幾。我以為陳設宜求疏落參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無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從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閑情偶寄》之所論,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人生本來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劉克莊詞:“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時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實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①,以示寫作所在,且志因緣。
①本文選自作者《雅舍小品》一書(香港碧輝圖書公司出版)的首篇,故云。
1.問題設計:
⑴、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陋室?(環境 室中事)
⑵、 從作者的描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雅”還是“不雅”?(不雅。)
⑶、作者認為雅舍之所以雅的原因是什么? (最宜月夜 ;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有趣;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從俗。 )
⑷、作者居于陋室卻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卻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閑適、散淡的心態與隨遇而安、知足長樂的情懷,樂觀、簡樸、不懼艱難)
2. 填入下面橫線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約有七八十層的土
階。 。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⑴前面有阡陌螺旋的稻田 ⑵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⑶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 ⑷再遠望過去是蔥翠的遠山幾抹
⑸旁邊是高粱地,是竹林,是水池,是糞坑 ⑹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
A、⑵⑶⑹ B、⑴⑷⑸ C、⑵⑶⑸ D、⑴⑷⑹ (A)
3.總結:作者閑適、散淡的心態與隨遇而安、知足長樂的情懷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托物言志。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通過對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繪,形容其特征,表達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布置作業:
梁任公的肖像描寫很有特點,明確其身材--相貌--氣質的寫法,大家剛上高一,那就任選自己初識的某位新老師,對其剛出場時的情形進行特征性描寫,200字左右。
王寶杰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9.囚綠記教案設計
10.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