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抗愈顯悲 愈爭愈露慘
--談祥林嫂的抗爭兼與郭守才老師商榷
朱守春 安徽省當涂縣丹陽中學 (郵遍:243121)
《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2006年第2期刊登了郭守才老師的文章《〈祝福〉中的一條光明的尾巴》。作者在文中認為:祥林嫂在臨終前對鬼神的疑惑,就是對封建統治意識的疑惑,也是對勞動婦女傳統命運的疑惑,更是對封建舊秩序的動搖,使的作品在沉重的黑暗中透著一條光明的“尾巴”。然筆者對這種觀點不敢茍同,現結合祥林嫂的抗爭談自己的一點淺見。
縱觀《祝福》全文共寫了祥林嫂的三次抗爭,按時間順序為:
一.對改嫁的頑強反抗。外逃幫傭實際上也就是不愿做“回頭人”,在被綁架后逼迫成婚的過程中,祥林嫂的反抗是非常激烈乃至出格的,嚎、罵得喉嚨全啞,直至頭撞香案以死抗爭。但這種激烈的反抗并非是追求婚姻自主,追求人格尊嚴的反封建的抗爭,而是嚴格遵守禮教所倡導要求的“好女不嫁二夫”的訓言,是按禮教要求保全自己貞潔的舉止。
二.捐門檻。這可以看作祥林嫂不甘心向命運低頭的抗爭。她用自己一生的積蓄換來一根土地廟的門檻,想以此贖了自己一世的罪名,做一個跟旁人一樣的人。然而魯四嬸的一聲斷喝徹底的摧毀了這個未亡人的所有的生的希望。這種迷信做法,不僅沒有使她得到解脫,反而使她深陷封建禮教和迷信的泥潭,徹底地對生活絕望了。
三.對靈魂有無的疑惑。這種疑惑也并非是對封建神權的叛逆,這其實是她矛盾心理的表現:即希望有靈魂以便能與可憐的阿毛相見,又害怕有魂靈而將慘遭鋸身之苦。這種疑惑絕不是對封建迷信的徹底否定,而是對神權迷信的信服,反映出祥林嫂的內心是多么的痛苦、兩難啊!
這幾種反抗都帶有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迷信色彩,這幾種反抗有力地說明了祥林嫂時時處處在自覺不自覺地順從禮教,維護禮教與迷信,然而到頭來自己卻被自己所信奉的禮教所吞噬。祥林嫂反抗的越強烈,越表明她受封建迷信毒害之深,越顯露出她的遭遇之悲慘。這樣使文章具有了濃厚的悲劇色彩。
至于“祥林嫂對鬼神的疑惑,就是對封建統治意識的疑惑,對封建舊秩序賴以維護的思想根基的動搖”的說法,其實是受階級論影響的結果。就如同安排“祥林嫂火燒土地廟后吊死在魯家院外”的情節一樣,反而削弱了小說的批判力度,降低了小說的藝術感染力。
“我的取材,多采用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大師正是塑造了祥林嫂這一“愈抗愈顯悲,愈爭愈露慘”的悲劇形象,深刻的揭露了辛亥革命雖然勝利了,但封建禮教、封建意識依然統治著中國的廣大農村,要想讓萬萬千千的“祥林嫂”免遭悲慘的命運,首要的任務是喚醒廣大的愚昧麻木的民眾呀!(1000字)
[愈抗愈顯悲愈爭愈露慘(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9.韓愈古詩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