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市金秀縣桐木中學 郭炳余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記事簡練、以對話為主的文言文,要求學生反復朗讀、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要求能當堂背誦課文。魯肅、呂蒙的對話是本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的對話的內容,進而理解文章的內容。
學習目標:1、了解本文以人物對話為主的特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準確了解文章的內容,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讀出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握文章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正確方法,激發學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奮斗的情懷。
學習方法:朗讀,背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內容。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一、課前預習指導。
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
吳下阿蒙 :(愿意指的是吳縣的阿蒙,后用來形容發生巨大變化前的樣子。)
涉獵:(粗略閱讀,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人分別了一段時間,就應當用新眼光來看待。)
2、《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主編的我國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長達1300多年的歷史。書名的含義是,吸收歷史由衰成敗的經驗教訓,作為統治者治理國家的借鑒。)
二、課內學習指導
(一)、學習重點及學習方法的提示。
1、在朗讀中,體會對話中的人物心理神態。
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想想呂蒙的變化對你的啟示。
(二)、新課教學
[朗讀指導] 一、 朗讀課文。注意恰當的句讀停頓。
提示:卿今當涂掌事 蒙辭以軍中多務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朗讀指導] 二、 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體會人物的神態、心理,選擇恰當的語氣語調。
提示:要注意人物的身份以及對話中出現的語氣詞。
首先,孫權是吳國的君主,而呂蒙則是孫權手下的一員大將,兩者有上下級的關系。但同時兩者的關系又比較朋友化,孫權的語氣應是勸說勉勵式的語氣,而非命令。
其次,注意對話中使用的語氣詞及表語氣的標點。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此句可以看出孫權在用呂蒙如今的身份、責任去強調學習的必要性,讀時要把重音放在“不可不”上。語氣嚴肅,語調鄭重。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其中“耶”字。讀作“Yé”,疑問語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呢”,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逼渲小岸,表感嘆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罷了”,“而已”。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出魯肅的驚嘆之情。要讀出驚奇之態。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字表現出呂蒙自豪得意的心情,放在句末,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呢”。要讀出自豪感。
[朗讀課文] 放聲朗讀課文,注意把握人物說話的口吻、神態、心理。
設計理念: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教學尤其如此,因此,我要求學生按照人物的口吻、神態、心理,去朗讀課文,以至當堂成誦,其義自見。為下面的疏通文意奠定基礎。
(三) 疏通文意,教師略加點撥。
[討論] 一、 討論整篇文章的文意,注意疏通難詞難句。
明確: 難詞。 初:當初,用于追述往事時。 當涂:當道、當權。 辭:推辭。
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過 :到 見事:認清事情、識別事勢。
二、1、指導學生逐句翻譯。
2、重點語句的翻譯。A、蒙辭以軍中多務。(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
B、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
C、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你不在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 D、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望。(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3、重點語氣詞的翻譯。
A、邪: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
B、耳:表限制語氣,可譯為“罷了”。
C、乎: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設計理念 :字詞的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基礎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加強學生的文言文字詞的基本功,,正如俗話所說的:“磨刀不誤砍柴功”。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為品讀課文打下堅實而牢固的基礎。
(四)、問題探究。
1、該短文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歸納層意。
(可分兩層:…..蒙乃就學....... 第一層:孫權與其勸學的對象呂蒙的談話。第二層:魯肅與呂蒙的談話。)
2、孫權給呂蒙的讀書目標是:(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表現孫權對下屬呂蒙的愛護、器重和充滿希望的一句話是:(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4、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魯肅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呂肅 為呂蒙才略所折服而愿意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才略的驚人的長進。
設計理念:本環節主要讓學生按照設定的人物關系,和口吻、神態去品讀文章,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此基礎上激活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五)、教學遷移與激勵教育
1、試就本文與《傷仲永》作比較,談一談你的看法。
(提示;前者寫呂蒙“當涂掌事”之后,經孫權勸說“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后者寫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兩文的內容都與學習有關,卻一正一反;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是年少不學,毫無所成,從不同的方面說明了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此外,兩文的寫法也不同:前者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豐;后者敘議結合,借事說理。
2、學習了本文,你受到了那些啟發?或這一故事包含著什么深刻的意義?
(虛心受教,刻苦學習,可以增長才略,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要勤奮,多擠時間學,不能找借口偷懶。)
3、假如現在你是“仲永”或是“呂蒙”,你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迎接時代的挑戰。(讓學生相互討論,在討論聲中結束本課。)
設計理念:通過激勵教學,激發學生對仲永由“天資聰慧”到“泯然眾人”的哀傷,再由呂蒙年老而不放棄,終學有所成,通過兩相對比,和自身的情況,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進而努力學習。
(六)、作業設計
1、試用“吳下啊蒙”“刮目相看”各說一句話。
2、文中的“ ”是孫權入情入理現身說法地勸呂蒙學習,而“ ”說明呂蒙是一位一點就破的人;“ ”是魯肅贊美呂蒙學有成效的話,這是一種 手法。
3、課后閱讀《三國演義》的某一回,把自己的收獲與同學分享。
(七)、板書設計(一)
一、 力陳必要: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士
孫權勸學 別
(善勸) 現身說法:孤常讀書,大有所益。 三
日
先作托詞:軍中多務 當
呂蒙就學 刮
(一點就破) 后發奮讀書:乃始就學 目
相
魯肅贊學: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待
(敬才、愛才)
二、板書設計(二)
呂蒙 無下阿蒙 乃始就學 才干、謀略有 驚人長進 后 非
天 常
( 年老) 學 重
仲永 天資聰慧 不使學 泯然眾人 習 要
(年少)
[《孫權勸學》教案(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孫權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