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掌握文中重點的文言知識。
2.分析體會作者既希望得到韓太尉的接見又表現(xiàn)得不卑不亢的表達技巧。
3.思考領會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氣”與“文”的關系。
教學重點:1.學習歸納整理文中重點虛詞“以”
2.生找出文中涉及“氣與創(chuàng)作”的語句,摘錄下來,并用流暢的現(xiàn)代漢語翻譯這些詞句。
教學難點:作者的目的是求見韓琦,可為什么要從為文治學落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蘇轍十九歲考中進士后,給韓琦寫一封信,當時韓琦任樞密使,掌管全國軍事大權。作者寫此信目的是啥?現(xiàn)在我們一起學習《上樞密韓太尉書》這一篇課文。
二、檢查字詞
汩沒 嵩山 召公 稱其氣之小大
苑囿 倉廩
三、師范讀后,生齊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節(jié)奏準確。
四、生自由讀,畫出文中“氣與創(chuàng)作”的語句,摘錄并翻譯。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
譯:我認為文章是一個人氣質(zhì)的外在體現(xiàn),然而文章不是單純靠學習就能寫好的,氣質(zhì)卻可以通過培養(yǎng)而得到。
五、讀課文,疏大意,理思路: [疏通大意略 ,重點文言虛詞“以” 如下:]
(一.)解釋下列加點用法及意義:
然文不可以學而能
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
以知天地之廣大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天下之所侍以無憂
將以益治其文
(二.) 讀課文,理思路 :
第一部分(1節(jié)):提出“文者氣之所形”觀點,提出并結(jié)合孟子,司馬遷事例的來證明。
第二部分(2節(jié)):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深入檢查自己在“養(yǎng)氣”方面的不足。
第三部分(3節(jié)):贊頌韓琦,表達渴望得到他的意見。
第四部分(4節(jié)):再次表明志向。
六、探究疑難
1.作者給韓太尉寫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韓琦的接見,為什么要從為文治學落筆?
開頭先離開主旨,縱論自己對文章的認識,檢查自己在“養(yǎng)氣”方面的不足,使要求見對方的愿望建立在“為文”而不是“為官”上,然后自然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從立論、證明到提出自己的愿望,不即不離,相輔相成,首尾呼應,可謂表達巧妙,結(jié)構(gòu)謹嚴。
2.探究“氣”與“文”的關系
“養(yǎng)氣說”有值得借鑒處。作者在論述“氣可以養(yǎng)而致”的時候,特別強調(diào)了客觀閱歷的重要,這實際上是強調(diào)了生活體驗對一個作家的重要作用。今天看來,這個觀點也是正確的。但文中所說“文不可學而能”的觀點,是有片面性的。同“氣可以養(yǎng)而致”也相矛盾。
七、布置作業(yè):
完成《學習與測評》練習
八、學后記。
[上樞密韓太尉書(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