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廣西北海合浦縣黨江中學 傅偉霆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2、閱讀文章,理解詞作的內容。
3、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探究活動,分析蘇軾豁達的胸襟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4、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義。
三、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中秋詠月兼懷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節。當時作者41歲,為密州(現在的山東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與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脫塵世,而是熱愛著人間的現實生活。他認為,一個人一生很難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過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學習這首詞,不僅停留在對詞作內容上,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進一步對蘇軾進行研究,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四、 學生分析:
學生對網絡和網站上都有了解,并且經常上網查找資料,有一定的檢索、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進行分組學習,上網探究,讓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為學生的網上探究提供了技術保障。大多數的學生能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各種能力,如在上課前讓學生上網搜集有關月亮和月光的詩詞,查找關于蘇軾的材料,既能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上網中搜集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自己確定主題,建立網站,互相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五、 課前準備:
老師了解關于蘇軾的材料,準備好《明月幾時有》flash課件,建立以“走進蘇軾”為主題的網站。學生閱讀相關的作品,上網搜集有關月亮和月光的詩詞,查找關于蘇軾的材料,整理好做成網頁。
六、 教學實錄: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的詩詞中有哪些是描寫月亮和月光的?請同學們把收集到有關材料展示出來。
生1: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靜夜思》
生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的《楓橋夜泊》
生3:“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見歡》
生4: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生5: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生6: “故鄉的歌是一只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臺灣女詩人席慕蓉的《鄉愁》
師:很好!這些描寫月亮或月光的詩句,大家記得非常清楚。現在,請跟老師再把這些詩句朗讀一遍。
師:大家讀得很不錯,聲音洪亮,吐字清楚。那么請問,寫這些詩句的詩人,想通過月亮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
生:思鄉念親之情。
師:現在我們一起學習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這首同樣表達了蘇軾思鄉念親的感情。
(二)感知
師:這是一首中秋詠月兼懷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節。當時作者41歲,為密州(現在的山東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與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請同學們閱讀小序,用第一人稱把蘇軾當時的形象簡單得勾勒出來。
生:中秋佳節,皓月當空,月色迷人,我卻十分的抑郁苦悶。我遠在異鄉,多年無法與弟弟子由見面,回想小時候與他一起嬉戲玩耍,是多么快樂啊!如今他不在,我只能一人對月獨飲了。今晚就讓我喝個痛快,一醉方休 ! (從酒壺中倒水,作痛飲狀,吟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眾生笑,鼓掌)
師:播放王菲的《明月幾時有》flash讓同學們的情感融入詩詞當中。
(三)賞析
師:好:下面我們一起來品味、賞析這首詞。詩詞是抒發作者情懷的。咱們看看這首詞的上、下闋分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自由討論,并把各自在網上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氣氛熱烈)
師:誰來發表意見,代表個人或代表小組都行。
生:我們小組認為作者在上闋展開了想象,談到了天上不如人間,好像有對生活的追求吧。
師:這組同學認為上闋抒發作者對人生的一種追求。誰還發表意見 ?
生:上闋好像是作者的感性認識;下闋是理性認識。
生:上闋寫想為朝廷效力又不得志,下闋是抒發想念弟弟的思想感情。
師:三位同學講得都有道理。大家預習過課文,已經初步了解了背景知識。中秋佳節本應家人團圓,可作者蘇軾卻是孤獨一人。我們可以想到,他的心情一定是抑郁低沉的。一個人獨自飲酒賞月,不由得展開豐富的想象。同學們看上闋的內容,看看作者想到了什么 ?我們在欣賞詩詞的過程中,也要充分展開想象,把自己投人到作品中去。
(眾生思考)
師:作者通過想象,提出了兩個問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凝神望月,浮想聯翩,這一輪皓月是何時出現的呢?可見作者對月亮充滿了喜愛之情。
(明確:上闋:飲酒問月----追求美好生活)
接著看下闋。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不覺夜已經很深了,作者難以入眠,望著一輪皎潔的明月,感慨萬千。他又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呀?
生:(齊答)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師:對。作者有沒有將思緒禁錮在離愁別恨之中,越想越傷心:為什么弟弟子由不能與我團圓呢?他的思想感情是這么發展的嗎?
生:不是。
師:那是如何發展的呢?
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師:這時作者站在一定高度對人生哲理進行探求, ……然后他把對親人的綿綿思念化作美好的祝愿,也就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生: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師: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擁有一種開朗、樂觀、豪放的情懷。
(明確:下闋:無眠懷弟 ----探求人生哲理)
師:詞的賞析先進行到這里。同學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師把《明月幾時有》flash課件展示給你們。(播放課件)
(四)探究
師:相信同學們對課文都有了很深的理解,但宋代大文豪蘇軾你了解多少?請各小組把收集到有關蘇軾的材料制作成網站。
(同學們興致勃勃、專心致志地制作網站)
師:把做好網站放到主機上互相交流,你們覺得哪一組最好?
生:第二組。
師:為什么?
生:他們的網站內容全面,分別從蘇軾的生平、蘇軾的故事、蘇軾的詩詞、蘇軾的字畫、蘇軾的成就來研究。
師:說得好,研究古代文人不能片面,要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老師也把自己的網站告訴你們,希望你們能與我交流,共同探討、研究。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7.水調歌頭優秀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