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2.了解寫作時間以及作者的基本情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教師簡介文章和作者的一些情況后,以自己的朗讀為主,在朗讀中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過閱讀其他與本課有關聯的課外材料(如:《就是那一只蟋蟀》)和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加深對本篇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結合時代背景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熱愛祖國的感情。
2.通過文章的主題培養學生的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課文在寫法上的幾個特點如:生動、細膩的描寫;真摯、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難點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并將其想像成是家鄉的那只小燕子,從中理解作者的鄉愁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突破
本課采用講練結合的方法來突破重點;采用小組討論、輻射閱讀教學法來攻破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教師給學生印發關于燕子及有關的教學資料。
◆學生準備
學生課下朗讀課文,查閱關于作者的資料。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第1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1.情感導入 l。初讀課文、整體感知2.品位描寫,體會感情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約 10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師: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離開家的經歷,都有過想家的時候,想家鄉的親人,想家鄉的一草一木。請將自己曾經有過的這種經歷講述 給同學們聽聽。
2.講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具體情景。
3.出示在本課中出現的生字、生詞。
4.帶領學生讀課文,做到整體感知。
1.部分學生將自己曾經有過的這種經歷講述給同學們聽。力爭講述帶有 感情,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2.結合自己的經歷,初步理解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
3.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4.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整體感知。
二、品味內容,體會感情(約 20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帶領學生找出描寫家鄉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細品味。
2.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春景圖”和“海天圖”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描寫。
3.帶領學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 故鄉的小燕子之間的不同之 處。
1.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出描寫家鄉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細品味。
2.朗讀課文的具體段落,深人體會作者生動、細膩、傳神的描寫。從而體會作者思念故鄉,心系祖國的真摯、深沉的情感。
3.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之間的不同之處。(可以從外形、活動背景、飛翔姿態和休憩等方面去找)
三、本課小結
這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四、板書設計參考
海燕--鄭振鐸
家鄉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
思念故鄉,心系祖國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解釋詞語:雋逸憩息憂戚
2.說說小燕子與故鄉的燕子有什么相似之處。
◆個性練習設計
用通順的語言綜合全文內容,說說作者為什么會把海上的小燕子認成是故鄉的小燕子?
第2課時
第2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1.指導學生重溫課文 2.理清文章線索3.閱讀輻射,指導探究 4.深入探究文章主題5.指導寫作短文 6.寫作練習
一、重溫課文。理清情感線索(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幫助學生整理文章的線索,弄清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與“鄉愁”之間的聯系。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與“鄉愁”之間的聯系。
二、輻射閱讀。探究主題(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引導學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 故鄉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為什么作者會認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師發放課外補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寫法上“詠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點。
1.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 .
2.學生閱讀課外補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并結合本課深入思考前面的問題。 進一步體會作者思念故鄉,心系祖國的真摯、深沉的情感。
3.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三、短文寫作(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你是否也有過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觸發了某種情感的經歷?試寫一篇短文,記下當時的情景和你的感受。回憶、討論,先做口頭發言,然后再整理成書面文章。
四、本課小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五、板書設計參考
詠物寄情,物情合一
本課總結
《海燕》一課全文以“鄉愁”為線索,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部分運用倒敘的手法對
故鄉小燕子進行了描述。通過對春風、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寫,把一個溫暖、舒適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故鄉的春天再現了出來。后部分作者從遐想回到現實,并帶著對故鄉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對海上的小燕子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從而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1.關于鄭振鐸你了解多少?2.與本文主題類似的文章你還讀到過哪些?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仔細閱讀課文最后九個自然段,回答下面問題。
1.“我沒有見過那么美的海!”,“海”的美在哪里?
2.“我沒有見過那么美的天空!”,“天空”的美在哪里?
3.“我們一點雜念也沒有”,為什么?
◆個性練習設計請你試著給本文換一個題目,并說一說理由。
教學探討與反思
授鄭振鐸寫的《海燕》一課,發現題目是“海燕”而文章中卻描寫了“故鄉的燕子”和“海上的燕子”兩種燕子,于是我這樣問學生:昨天我給語文出版社發了一個電子郵件,建議他們把課文的題目改成《故鄉的燕子和海燕》,你們說出版社會怎樣回答我?學生紛紛起來回答,各抒己見,說出了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這一問題的設計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思路,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海燕》鄭振鐸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貓教案鄭振鐸
3.海燕高爾基教案
4.鄭振鐸海燕讀后感
6.鄭振鐸貓說課教案
8.《貓》鄭振鐸課件
9.
10.海燕的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