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學設(shè)計
湖北省安陸市王義貞鎮(zhèn)中學 劉春華 (郵政編碼 432623)
[文本解讀]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也是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是用詩的形式寫科學內(nèi)容。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xiàn)了億萬年以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裁形式。在文中有“贊頌”的意思。教學這首詩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理解詩的內(nèi)容,二是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進化知識的興趣,進而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保護珍稀動植物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
這首詩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的好教材。因而在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想去說。要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結(jié)合起來,既學習了語文,又得益于自然知識。教學中采用“朗讀法”和“聯(lián)想想象法”,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音樂美和情感美;聯(lián)系自然科學知識,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想象遠古生物那神奇的景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有關(guān)化石的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看圖片,導入。
1、 出示始祖鳥化石及其復原圖。(第一張幻燈片)
2、 師述:一塊堅硬冰冷的石頭,因保留了動植物的遺體、遺跡而成為化石。偉大的科學家們通過科學的推測、大膽地想象,復原出遠古生物原本美好的形態(tài)。看來,地下寶藏不僅指金銀珠寶,還指這各形各色的化石。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化石吟》。“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在這里有“贊頌”、“詠嘆”的意思。
二、 讀課文,理解。
1、 學生自由朗讀,說說讀后的感悟。
以“這是一首……的詩”說話。
2、 指導朗讀。
① 教師出示一二節(jié)的詩文,示范朗讀。(第二張幻燈片)
② 學生仿讀其他各節(jié)。
③ 展示朗讀效果。
3、 比較朗讀,體會開頭的好處。
比較原詩和改動的詩,看有什么不同?(第三張幻燈片)
最早的魚兒沒下巴/最早的鳥兒嘴長牙/
最早登陸的魚兒沒有腿/最早的樹兒不開花
明確:用一系列的問句,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也能起加強語氣的作用;還表現(xiàn)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求知欲望,感染讀者,讓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一萬年前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的奇妙的故事。
三、 合作改寫
1、 我們常說寫文章要開篇點題,那么這篇文章點題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確: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師述:是呀,化石開口講了話,幫助我們解答疑難。化石都講了些什么?我們來探究一下。四人為一組來合作學習。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詩,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將詩的語言改為自己的語言。怎么說?這樣說: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化石啊,你的存在,否定了上帝造人、上帝造萬物是多么荒謬。其實,生命是生物進化的結(jié)果。這是你告訴我們的最平凡的真理。
2、 學生合作,分組讀詩,討論,說話。
3、 學生自由交流。
4、 老師小結(jié):通過合作學習、朗讀與改寫,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了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那么同學們知道恐龍、猛犸的故事嗎?給大家講講吧。(隨即補充有關(guān)資料與圖片)
恐龍是遠古爬行動物的一種,原來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為初期發(fā)現(xiàn)和記述的這些爬行動物個體比較大,看上去有點“恐怖”。其實,現(xiàn)在知道,恐龍有大有小,有的長達數(shù)十米,有的不到一米。有肉食的,有食植物的。生活在陸地上或沼澤附近,也有在空中飛的翼龍。兩千多年前,它們曾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們生存了上億年之久,足跡遍及世界各角落,又突然間全部消亡,留下無數(shù)令人傷感的化石和讓人猜測的迷團。
猛犸又稱古象,作為大象的祖先,它們體形比象大,嘴里伸出的獠牙比當代象要長得多,看上去,給人青面獠牙的感覺,而不像現(xiàn)在的大象那樣溫馴。
1901年,人們發(fā)掘出一具完整的猛犸化石。猛犸頭骨有損傷,肌肉中有明顯的充血,嘴里還有沒來得及咽下去的青草。科學家推測:在遠古的某個秋日,一頭猛犸漫步在河岸邊,不時用長鼻子將青草卷進嘴里。突然,河岸邊的土層發(fā)生坍塌,這頭猛犸毫無防備地陷了進去,但它奮力掙扎總算站起來的時候,又有大批的巖塊砸在它的背上……它就這樣遭遇滅頂之災,陷入深淵中,最終窒息而亡。
四、 拓展練習
1、出示魚化石或琥珀化石的圖片,讓學生復原其形象或想象其成因。
2、下面是艾青寫作的《魚化石》比較其與本文的異同。
《魚化石》
--艾青
動作多么活潑/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躍/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發(fā)/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埋進了土層;
過了億萬年/地質(zhì)勘察隊員/在巖層中發(fā)現(xiàn)了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連嘆息也沒有/鱗和鰭都完整/卻動彈不得;
你絕對的靜止/對外界毫無反應/看不見天和水/聽不見浪花的聲音。
五、 總結(jié)本文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作者以詩的形式,優(yōu)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xiàn)了億萬年前那令人神往的讓人驚嘆的生物世界。詩人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說話的化石文章開篇就以問句的形式引起讀者的興趣,讓人產(chǎn)生一種神秘感;進而將讀者引入對遠古生物世界的探密中,具體抒寫了遐思的內(nèi)容。最后回答問題,呼應開頭,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總之,本詩通過對化石的贊頌,再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贊美了科學的奇妙和人類的偉大。
教學板書:
(1)提問
揭示生命起源
化石吟 (2)遐思 提供研究資料 首尾呼應
描畫生命檔案
(3)回答
科學的神奇 人類的偉大
[《化石吟》教學設(shè)計 教案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化石吟的教案
4.《化石吟》課件
5.《化石吟》的課件
6.化石吟免費課件
7.化石吟教學課件
10.化石吟的語文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