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遷安一中教師 韋秀平
詩是文學中的精品,是文學國度的王子,她涅盤于詩人心底的軟泥,羽化于景與情的無聲默契,是詩人窮其一生去追求的美麗新娘。在我國燦若星河的文學寶庫中,古詩則是這其中最耀眼的一顆,因為她地位險要,藝術動人,這才要我們努力的去學習和研讀,從而才成了高考中的一個熱點。既是精品就會讓人快意而無從下手,那么方法就顯示出了高手的不凡,如何才能作到答案準確而不失分呢?我覺得體會詩人在詩中賦予的情感,把握情感與其附著物--景,的關系很重要。這里我就對鑒賞詩歌中景與情的關系作一下探討。
“詩言志”,詩人寫景的目的是抒發感情。要鑒賞詩中的景 ,就需留意寫景的角度,如遠近、高低、俯仰;要把握和分析描寫景物的方法,如繪形、繪色、繪聲;要理解描寫景物的技巧,如動靜、明暗、虛實、香臭、酸甜、苦辣、冷暖等。詩人寫景是為了襯托(包括正襯、反襯)情,具體關系為:樂景寫哀情,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一個“好”字寫出了詩人對春雨到來的喜悅之情;哀景寫哀情,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人用落葉抒發了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哀景寫了情,如李白的《塞下曲》寫到“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表現的卻是“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這樣的保家為國的豪情;樂景寫哀情,如,“勞歌一曲斛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以遠,滿天風雨下西樓”用色彩明麗之景表現的是依依惜別之情。
上面在形式上談了關于景和情的關系,下面我們再談一下在內容上鑒賞寫景抒情詩的具體做法:
一、 先找準詩中詩人所描寫的意象,再看這個意象的修飾詞(形容詞、動詞等),從而把握意象的特點。
如:(05年高考全國卷Ⅰ)考的是李華《春行即興》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詩人寫的意象:草、澗水、樹、花、山、鳥。其特點(修飾詞)分別是:萋萋、東流復向西、芳、自落、春空啼 。詩人所描寫的是山花爛漫、鳥語婉轉的佳境,但反襯的卻是詩人凄涼(傷春、惜春)的心境。
二、運用聯想和想象,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景物氛圍特點(要忠實于原詩)。
如: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寫的意象有:陽光、江山、春風、花草、泥土、燕子、沙灘、鴛鴦。其特點是:麗、香、融、暖。對詩中明凈絢麗的春景我們可以描繪為: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月,花草散發出清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灘上靜睡不動。
三、分析情感 時,除注意景物特點外,還要注意詩的時代背景,做到準確、具體、針對性強。
如第二點中說的杜甫的詩,若不考慮背景,就可能理解為對初春景象的喜愛之情;結合背景就能準確理解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四、組織語言,運用模式,規范答題,可用動賓形式表述。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總結表述思路:景+特點+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為:描繪了--的景,創設了--的意境,表達了--的感情。
如:韋莊《臺城》詩詩人描繪了古城陰雨連綿、青草茂盛。昔日日的六朝已成一場舊夢,如今只聽到凄涼的鳥鳴。古城的柳樹依然枝葉繁茂,如綠煙籠罩長堤的景象,創設了一種凄涼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盛衰興亡的感慨之情。 作到正確的鑒賞詩歌的景和情,就能我們讀懂寫景抒情,答好鑒賞景情關系的題,自如的鑒賞寫景抒情古詩,從容對待高考。
[牛刀小試]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借景抒情是古代詩歌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這首詩全篇寫景,但惜別之情充溢其間。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描寫是如何表現惜別之情的?
2、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廣東卷)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沖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3、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船猶有去年痕。
兩首詩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
[思路點撥]
1、詩歌通過“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惜別之情。用“柳條藤蔓”將“離情”系住,表面寫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實際上表現人的依依惜別之情;黃鶯的’頻啼“,更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
運用了擬人手法,化無情為有情,更濃烈地抒發了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運用了反襯手法,以湖上亭春風駘蕩、景色宜人的樂景,襯托了詩人對故居一草一木依戀難舍的哀情。
2、:“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3、:”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調。“客船” “無燈”“野店” “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下,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條、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古詩鑒賞--景與情的關系]相關文章:
1.寫愛情的古詩名句
4.古詩詞鑒賞論文
8.小學古詩詞鑒賞
10.思念之情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