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悔 的 選 擇
--記湘潭縣六中楊惠老師
她,楊惠老師,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驚天的偉績,但她卻能用赤誠的愛心、淵博的知識、清新自然、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無私的奉獻精神、獨特的人格魅力,塑造了一個人民教師崇高的師表形象,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敬佩,領導和同事的好評。
“山區的孩子需要我,我也離不開他們”--無私奉獻,甘于清貧
1999年6月,從吉首大學歷史系畢業的楊惠同志帶著對前途美好的憧憬,分配到家鄉湘潭縣最偏僻的山村中學--歇馬中學。跨入校門第一印象便是幾棟破舊的房子和經常出沒的老鼠、蟑螂、蚊子、蛇等。這哪是她理想中的工作環境?但就是在這里,她與山里的老百姓交上了朋友,與山里的孩子更是難舍難分。在家長、孩子的心中,楊老師已成了他們的一部分。騎單車甚至步行到學生家中給他們補課或家訪,歇馬山村的各個村組角落都留下了她的足跡。當時只有23歲的她,在學生的心中既是一位大姐姐,更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她關心學生疾苦,幫助學生進步。一位叫陳智輝的男孩,家境清貧,父母體弱多病,家離校特遠,每天早上來校后,一身虛汗,臉色蒼白,嘴唇烏黑,精神萎靡,有氣無力。楊老師了解到這個情況,她立即去歇馬竹塘村調查到該生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家境本來特困的陳輝因病情惡化終于暈倒在課堂上,楊老師立即送他去縣七人民醫院搶救。醫生診斷:必須送省醫院手術治療,手術費需要八到九萬,否則活不到16歲。望著一貧如洗的家庭、束手無策的家長、生命垂危的學生,作為歇馬中學初一C107的班主任楊惠老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她把自己剛參加工作的月薪捐出來,又發動全班、全校募捐,又連夜跑到聯校,由聯校領導號召全鎮師生及社會各界募捐。當楊老師將募捐來的14000元親手交給陳輝的父母手中時,陳輝全家感動得熱淚盈眶。通過各方面的支援,陳輝手術成功!對于一個熱心幫助他人的老師來說,這是個多么令人感到幸福的消息。
楊老師在大學學的是歷史專業,可山里的中學特缺英語教師。為了學校,為了孩子,她勇敢地接受了英語教學的重擔。為了糾正自己的口音,她堅持一有空就對著錄音機讀,在昏暗的白熾燈光下鉆研教材教參。針對山區孩子語言適應能力特別差的問題,她慢慢地教,利用課余時間不斷給他們補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們終于逐步掌握了學英語的竅門,接受的知識越來越多,進步也很快。在鎮聯校組織的統考中,她所執教的初二年級兩個班的英語成績全鎮第一名,初三畢業班歷史科考了一個全縣第五名,這是多么驕人的成績,全校師生都為之而折服。楊老師連續兩次被評為縣教育局組織的“一為二過三爭”活動優秀個人。2002年8月,她調離歇馬中學時,全校師生依依不舍,那情那景,催人淚下。楊老師噙著淚說:“山里的孩子離不開我,我也不想離開他們。”
“為了學生渴望的眼光,多數時候我只能顧及學生”--愛崗敬業、忘我工作是楊老師的一貫風格
調到縣六中以后,楊老師作為歷史專業老師,教學任務繁重,再加上面對新的教學崗位,她又不斷地加強學習,積極參加自學考試,并且只用了兩年的時間便獲得了大學本科的學歷。人們在工作中難免會碰到這樣的困難,可是楊老師就是用忘我的工作精神,用驚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2001年與歇馬中學湯立澤老師結婚,為了不耽誤畢業班學生的學習,他們把婚期選在正月初四日;十月懷胎期間,兩夫妻都是畢業班班主任的他們,堅持工作到臨產的前三天;偏偏在這期間,班上學生朱林、趙戰、左小平、趙亞強等離家出走。時間是2001年6月16日,距6月18日的初中畢業會考僅有兩天時間,真是急死人!趙戰是群星村人,距校有20多里山路。當楊老師拖著笨拙的身體騎著單車到群星村了解情況時,得知趙戰從小死了爹,娘常年在外打工。趙戰寄住在離家20多里的銅梁水庫堤邊的舅公公家。楊老師心頭一緊:該不會是四個孩子到水庫洗冷水澡出事了?楊老師頓時心頭急出一身冷汗,立即又騎著車去銅梁水庫,舅公公說孩子一整天沒回,據說要去城里找娘,娘在哪里,其實沒幾個人知道。夜深了,四個孩子要是明天還不回來的話,那都不能參加會考了。楊老師又跟其他幾位孩子的家長聯系,好不容易才問到趙戰娘住處的電話號碼。電話打通了,趙戰娘工作還沒回來,聽到的只是四個孩子焦急和恐慌的聲音,原來四個孩子是騎著單車去湘潭市的,要知道,歇馬離湘潭市有70多公里的路程。楊惠老師決定當晚租車去把他們接回來。凌晨4點多鐘,孩子們全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家長們放心了,楊老師心頭的那塊石頭也落地了。但這一天一夜的勞累奔波,對于一個身懷六甲的女同志來說,是克服了多么大的困難,經受了多么大的苦痛呀!楊老師就是這么一個忘我工作的人,她沒有豪言壯語,但她樸素的話語中卻透射出一種高度的責任感,一種人民教師的使命感。
“相遇就是有緣,我一定盡力培養師生情”--她用博大的胸懷,寬厚的愛,鑄就了與學生的情感長城。
1976年出生的楊惠老師,今年正是而立之年。可就是這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老師,已有一大批站在不同工作崗位或正在讀大學的學生。熊征、彭衛明、朱敏、顏敏、楊花、彭德輝、湯霞鋒、何良普……這些分布在祖國各地的學生,在楊老師的心中他們都是朋友;在學生們的心中,楊老師既是師長,也是朋友。
楊老師參加工作以來,連續六年擔任班主任工作,送過五屆畢業班。當班主任對楊老師來說可謂得心應手。首先她遵循“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學生的發展水平是有差異的。怎樣對待后進生的問題一直是人們最關注的。楊老師總是信奉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她對全體同學一視同仁,用真情去打動學生的心,激活學生的真情。如C128的彭德輝同學,打牌賭錢,翻爬圍墻,通宵上網,其家長雖是一名國家干部,可就是管不了他的兒子。自他進入了楊老師的班后,楊老師用親切的目光接受了他。從各方面摸透了他的性格后,楊老師開始找他談心,用身邊發生的事和典型的事例感化他,安排同學督促他,及時發現他的閃光點鼓勵他,幫他輔導功課,……總之,讓他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令彭德輝同學徹底轉變的事是發生在2003年一個嚴寒的半夜,彭德輝腎結石病發作,疼痛萬分,是楊老師冒著寒風送他去縣七醫院治療并守侯到天亮,一直等到他母親從30多公里外趕到才回校上課。通過一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彭德輝同學有了徹底的轉變,并且在當年的高考中考出了理想的成績。用他母親的話說:“楊老師,您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
楊老師不僅注重教育學生讀好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素質能力。她所帶班級學生凝聚力強,洋溢著青春活力,畢業后不管是進入大學的,還是參加工作的,多數已嶄露頭角,成為大學校園的活躍分子,工作崗位中的骨干。
由于楊老師注重情感教育,注重以情動人,跟學生做朋友,許多學生家長均以把子弟送到楊老師所帶的班級為榮。在大學讀本科的楊花同學說:“若不是班主任楊老師對我的特殊照顧,跟我談心交流,管我吃穿一年整,我在高考中是不可能取得那樣的成績的。”在班主任的工作崗位上,楊老師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她所帶的班級每期都是校先進班集體、先進團支部,楊老師也被評為湘潭縣優秀教師。
“我要不斷探索創新,為祖國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豐富的知識,高超的教學技巧,換來了碩果累累。
楊老師是一位出色的班主任,更是一位優秀的歷史教師,她勝任高中各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是縣六中的高三歷史把關教師。
楊老師多年任教高三歷史,她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能力,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成績顯著。
在教學中,楊老師特別注重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之能持久地在輕松愉快中接受歷史知識,以提高歷史成績。楊老師在長期的歷史教學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稱之為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使學生對教師有興趣,主要在高一階段實施。高一學生十四五歲,年齡不大,世界觀尚未形成,對事物的看法更多的還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上,反映在學習上就是不能主動地調整時間,分配精力,而是憑個人感覺。因此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老師的喜愛程度。怎樣才能使學生接受老師、親近老師呢?楊老師認定:一要為人師表,工作要踏實;二要知識淵博,風趣幽默。為此,她堅持每周抽半天時間去圖書館閱讀雜志報刊,充實自己。第二步,便是使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興趣并喜愛這一學科。為了做到這一點,第一,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在聯系,注意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化抽象為直觀,變死記為理解,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原來如此豐富多味;第二,注重歷史的時政功能,歷史是社會科學的總和,學習歷史的功能之一就是要能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如能這樣,既可解決學生為什么要學習歷史的疑問,又貫徹了思維訓練、能力培養目標,同時還可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歷史的興趣。第三步,要使學生對老師有信心,這主要是對高三文科班的學生而言的。在學習上興趣難于產生,但易于消逝,要長久保持,對老師的信心就顯得尤為重要。
高考的選拔功能,首先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要透,講解要到位。高三習題浩于煙海,由于某些習題設計未注重知識性和技術性的有機統一,答案的準確性問題較多,在習題講解上最能體現教師的水平。教師不可能沒有疏忽,但次數多就會影響老師的威信,從而降低學生對老師的信任程度。為防止這種狀態的出現,楊老師經常做題,凡是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先做一遍,并將所能見到的習題基本上能準確而全面的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復。其次,教師要能結合高考要求自己設計試題,完全借鑒他人資料是不行的。要編好試題,教師自身的知識要過硬,可以說老師的自身水平如何,關鍵就是看編寫高考試題。楊老師精心編寫高考歷史專題復習資料在復習中使用效果極佳,所編試題有多次與高考吻合。正因為如此,楊老師的教學很受學生歡迎。在學校組織的教學測評和各級考試中,均居前列。如2004年高考,顏敏同學文綜成績達268分,該生被湖師大錄取;朱敏同學以高考639分的成績被北師大錄取;2005年會考,我校歷史科及格率達100%,人平分評比前進了4個名次。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是與楊惠老師的辛勤勞動分不開的。并且,楊惠老師還在各級賽課和論文評選中獲得多項獎勵。如2005年參加“杏壇之星”賽課獲得貳等獎,2006年參加“六中之星”賽課獲壹等獎;論文《淺談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和《從2005年高考文化史專題考查特點談對歷史教學的啟示》等獲得縣歷史學會頒發的獎勵。
楊惠老師,一個年輕的教師,用她的愛心樹立了一個優秀班主任的典范,用她的不懈努力塑造了一個成功的歷史教師形象。現在,她正用她的人格魅力,用她的膽識才干做一個更全面、更優秀的人類靈魂工程師,這正如她自己所說:“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我無悔的選擇。”
[無悔的選擇(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5.優秀青春無悔演講稿
9.青春無悔朗誦稿
10.永遠的選擇教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