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乘旦
公元2000年,一個新的千年紀元。對佛教徒來說,這是佛歷第2544
年;對穆斯林來說,是伊斯蘭教歷第1378年;對古代中國人來說,他
們用天干地支計算歷法,每60年一個輪回。世界上還有許多其他紀年
方法。公元紀年起初只是基督教的歷法;如今已成了全世界的“公歷”。
那么,過去一千年里發生了什么?
(-)
公元二千紀(1000年)開始的時候,人類的多數聚居于四大文明
地區,即歐洲的基督教地區,西亞北非的伊斯蘭教地區,南亞東南亞
的印度教佛教地區,東亞的儒學文化地區。每個文明區內部又分化為
很多亞文明地帶。四大文明區交界處散布著一些邊緣文明,如南美的
印第安文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黑人文明等。其他地區--北美、澳
洲、美洲南部和非洲南部的大片地區、人類的活動就很少了、文明還
處在初始階段,有待于繼續形成。這時期人類文明的最大特點是:彼
此之間很少通聲氣,同一文明區內部尚且很少往來,更不用說不同文
明區之間了。由于技術落后,交通阻塞、再加上當時人多以農耕為生,
極少流動,因而,人們的接觸少,文明之間相互隔離。當時流行的宇
宙觀是天圓地方觀,現代意義的“世界”的概念是沒有的。文明只承
認它所能達到的那個范圍,超出了這個范圍就超出了人的想像。
公元1000年世界上有三個統-的大帝國:中國的宋朝、西亞北非
的阿拉伯帝國(當時正值阿拔斯朝)、歐洲東南部的拜占庭帝國。由
于國家統一,戰亂很少,這三個帝國的文明程度都達到很高的水平,
若用當時的標準衡量,都可以算得上民富國強。但其他地區并非如此:
印度長期分裂、小邦林立,種姓制把人分成等級森嚴的職業集團,社
會各階層隔閡很深;北美荒無人煙。只有少數印第安人過著原始的部
落生活;南美已出現相對發達的地域文明,但范圍都很小,有些還沒
有文字;俄羅斯民族尚未形成,因此在東歐廣闊的平原上存在著巨大
的政治真空;澳大利亞孤島-座、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西歐雖說存
在著“德意志帝國”、“法蘭西王國”、“英格蘭王國”等大大小小
一大批君主國,但它們實際上是破碎不堪的。
公元1000年,那時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世界”實際上是許多封
閉、割裂的小世界,流通的、開放的、完全融合的世界尚未形成。
因此當第二千紀元旦的鐘聲敲響時,除了基督教教會的那些教土
外,誰也不會在意耶穌基督誕生后的第一千個年頭已經到來。
但后來的世界發生了變化,蒙古人的鐵蹄改變了世界。成吉思汗
和他的子孫從封閉的蒙古大草原打了出來,一路征戰,居然把三大帝
國中的兩個消滅在他們手中。宋朝滅亡了,阿拔斯帝國也消失了。蒙
古大帝國從東海、黃海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畔;后來,蒙古人的后裔還
進占印度,建立了幾乎統一南亞次大陸的莫臥爾王朝。蒙古大軍像洪
水一樣淹沒歐亞大陸,沿途燒殺擄掠、這就是“黃禍”。
但蒙古人建立了一個地跨歐業的大帝國、雖說為時不長,卻足以
讓許多商人從東方走到西方、或者從西方走到東方。文明間的隔離狀
態開始被打破了,馬可。波羅就是在這個時候從意大利來到中國。馬
可。波羅對富庶的中國的描繪激起了西方人的尋寶夢幻,他們隱隱地
感到:東方有一片黃金之地。
十字軍東征也刺激了歐洲人的夢幻。1095年,教皇號召全歐洲的
基督教騎土去耶路撒冷奪回“圣墓”。成千上萬的封建騎士從封閉的
歐洲城堡走出來、他們突然發現世界很大、東方比西方富裕百倍,于
是,一種新的追求悄悄地在歐洲人的心目中滋長,后來促成了歐洲的
崛起。
(二)
歐洲的崛起借助于許多事件,文藝復興是最初的征兆。現代世界
的許多東西部起源于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最大貢獻是,它確立了人
在世只是萬物中的中心地位,它開創丁科學和理性的思維方式、也創
造廠人文精神。個天我們觀賞達。芬奇或米開朗基羅的繪畫和雕塑,
閱讀薄伽丘或伊拉斯謨的小說和雜文,我們就不能忘記,在這些作品
中,蕩漾著對人性的高度贊美。
文藝復興先后持續了兩百多年,這以后,歐洲就開始快速變化了。
1500年前后、歐洲出現了好幾件影響世界發展眾向的大事,最終
導致現代世界的出現:1500年前后,歐洲人開始了意義深遠的“地理
大發現”,其結果,不僅是“發現”了“新人陸”,“發現”了從西
方通往東方的海上通道,更重要的是,從此后人類樹立了一種“全球
世界觀”,即世界是一個整體,圓形地球上的人類是相互依存的。1453
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從此滅亡。在當
時。
那是伊斯蘭文明對基督教文明的決定性勝利,而歐洲人通往東方
的陸上通道(也就是馬可。波羅的通道)也就被阻斷了。于是,歐洲
人被迫定向海洋,否則,在十字軍東征中已經萌發的尋寶夢就無從實
現,這就是歐洲人投入“地理大發現”的直接動因,但歐洲人一旦下
了海,由他們征服世界的道路也就開通了。幾個世紀后。土耳其奧斯
曼帝國被歐洲人滅亡,那時歐洲的文明已經占了上風。
與“地理大發現”幾乎同時,中國的鄭和七次“下西洋”,前后
歷時20多年、但鄭和下西洋為的是“弘揚皇威”,重申中國人自古就
有的“華夷之辨”的天下秩序。鄭和下西洋沒有留下永久性結果,后
來明清兩代相繼實行“禁海令”,不準老百姓漂洋出海,中國錯過了
走向世界的第一個機會。
1517年,德國教士馬丁。路德在教堂門口貼出一張反對教皇的大
字報,由此開始了震驚世界的宗教改革。由于宗教改革,西歐社會從
上到下分裂成兩半,一半堅持舊教(天主教),一半信仰新教。這以
后,西歐的宗教沖突連綿不斷,亦為此打了。百多年仗、其高潮是1618
-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宗教改革打破廠
教會對人的控制,每。個信奉新教的人都認為自己可以直接和上帝交
流、而不需要教會做中介。20世紀的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后來說,
正是這種“新教倫理”開創了資本主義精神,使歐洲走上了資本主義
道路。
與宗教改革同時,西歐還出現了一種新的國家形式,即“民族國
家”。民族國家起先以王權為依靠、后來則把王權丟掉,實行民族的
直接統治。民族國家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從此在世界上
能夠立足的必須是“民族的”國家,其他國家形式都不可存在。為創
建民族國家,世界上發生許多動蕩,打了許多仗:先是在歐洲,后來
擴散到全世界。民族的沖突是近代世界的第一大沖突,到20世紀并引
發了兩次世界大戰、幾千萬人在戰爭中喪失生命,個人的生存在民族
與因家利益面前,變得微不足道。但為什么要創建民族國家?答案其
實很簡單,這就是:先進入民族國家就可能先進入現代化,沒有民族
國家就不可能有現代世界。古老文明必須首先按民族圍家的標準改造
自己,否則將被歷史遺忘。這就是湯因比教授所說的文明的挑戰與應
戰,成功地應付挑戰,才能成功地生存于世界。
總之,從16世紀開姑,歐洲悄悄地把其他文明甩到了后面。歐洲
國家接連倔起。由此引發出許多重大事件。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法因
大革命,法國大革命的遺產至今仍在流傳。在法國用革命的暴力震撼
整個世界時,英因卻悄悄進行了另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把人類的命運
完全改變了,人們把它叫作“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最偉大的成就不
是創造了機械。而是召喚出能夠替代人和畜的非生物動力--起初是
水力,然后是蒸汽,再然后是電力、到20世紀則出現了核子動力。非
生物動力的出現是人征服自然的標志,在此之前,人是自然的奴隸;
在此之后,人把自然看作奴隸。1 :業革命開始了人類社會的真正革
命。在此之前人類處在“前工業社會”,在此之后人類進入“工業社
會”。工業社會把世界連成一體,文明間的差異開始消失,人似乎在
創造著一個共同的文明。
但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而且十分痛苦:歐洲人先行一步,就企圖
征服世界。資本主義在歐洲形成,緊接著就開始全球性的掠奪。幾百
年間,歐洲以外的地區都幾乎變成為歐洲人的殖民地,一切古老文明
都在這新興的資本主義面前低下了頭。然而也就在這時,爭取民族振
興的努力在亞非拉各地漸次興起、到20世紀。形成民族解放的大潮流。
近代幾百年中,殖民主義的暴力征服與擺脫殖民統治的暴力反抗,
已成為這個世界的一大特征。
資本主義創造了財富,可是并不就是公正。馬克思說:資本從它
誕生的那一刻起,每一個毛孔都充滿了血腥。于是,尋求公正的斗爭
開始了,資本主義造成一個兩極的社會、資產者和無產者尖銳地對立。
有鑒于資本主義的嚴重缺陷,后進入工業化的國家就企圖尋找一
條非資本主義道路。1917年、俄國布爾什維克領導了‘次社會主義革
命,嘗試用社會主義方式解決問題。蘇維埃政權在工業化方面取得巨
大成功、但蘇聯的模式卻似乎也依然存在問題。
近代世界是‘個沖突四趙的世界:民族沖突、宗教沖突、階級沖
突、意識形態沖突、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的沖突、統治者與人民之間
的沖突……近代世界布滿了戰爭與暴力,這是個“文明”的世界,然
而“文明”程度愈高,暴力也似于愈烈。
但近代世界又是個科學與理性的世界,科學與理性取得決定性勝
利。如果說在過去,每隔一百年才能看到一些細小的變化,那么現在,
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人們有理由相信:“進步”是無止盡的,人
類具有無窮的創造力!
(三)
如果說1500年以后人類的發展方向是創建一個工業社會,那么在
1945年以后,社會出現新的征兆,一些微妙的變化正在發生。伴隨著
變化,新的問題也層出不窮:1945年以后,民族國家大量出現,新獨
立的國家擺脫了殖民豐義枷鎖,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殖民統
治消失后的時代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是不是“后殖民時代”?
1945年以后,現代化浪潮遍及全球,所有國家都在追求發展、但
發展的方向是什么?在發展的競爭中,人類是互相依賴,還是彼此沖
突?
科學技術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發展、“工業經濟”已經過時,取而
代之的是“知識經濟”,抑或“數字化經濟”? 今后的生產力是什
么? 如若工業生產力已退居其次,那么,工業社會還存在嗎?
在已經完成現代化的地區,物質的豐富已人所共知,財富的分配
也趨向公正。工業社會似乎讓每一個人都能過上舒適的生活,但人除
了物質的享受外、還需要什么?
科學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同時也使人類面對巨大的威脅,科
學可以破壞自然,也可以毀滅人類。人們在問、人和自然應該如何相
處? 是人服從自然,還是自然服從于人?
人們問,在現代社會之后,是一個什么社會?在工業社會之后,
是一個什么社會?在第三個公元千紀里,人類將面臨什么遭遇?
(作者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回溯1000年]相關文章:
1.回溯現代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