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村田
導 學 平 臺
課 標 要 求
1.了解《列子》一書。
2.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結合課下注釋和上下文理解文章內容。
3.培養我們的環保意識和認識事物的正確方法。
4.理解內容,把握文章的寓義 。
5.掌握解讀寓言的方法。
[學 法 點 悟]
結合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把握內容,在必要時請老師做適當的指導;對難點的突破可通過與同學討論探究解決,也可以利用輻射閱讀的方式來完成。
[整 體 感 知]
《杞人憂天》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我們認識了一位似乎是“傻子”的杞人。但從現在看來他卻是一位多么有遠見的人,讓我們為今天的環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楊布打狗》行文雖短,但詞語不重復,富于變化。故事雖小,卻讓我們認識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讓我們能夠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疑 難 解 析]
質疑:《杞人憂天》的寓意是什么?
解惑: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質疑:《楊布打狗》的寓意是什么?
解惑:這篇寓言故事說明: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別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話就像楊布那樣:一身衣服變了,反而怪狗不認識他。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學習寓言,應以分析寓意為主,寓意也不可拘泥于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用一固定答案限制自己的思維,應從不同角度分析。
[基礎鞏固集練]
一、 文學常識填空
《列子》相傳 著,列御寇,相傳 時道家, 國人。
二、字音字義
1.請為加點的字注音。
杞( )崩墜( )躇步呲蹈( )舍然( )緇衣( )
2.說出加點字的意思:
(1)身無所寄,廢寢食者:
(2)若屈伸呼吸:
(3)奈何憂天崩墜乎:
(4)因往曉之:
(5)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
三、語 言 積 累
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天,積氣耳,無處無氣。
答:
(2)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答:
(3)奈地壞何?
答:
(4)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答:
(5) 衣素衣而出。
答:
四、問 題 探 究
1、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為的?“曉知”者的話你贊成嗎?
( 提示:結合生活實際來深入評析杞人的行為。)
2、思考 ①“杞人憂天”現在是什么意思?
②聯系你的生活,你認為杞人的擔憂是可笑的嗎?談你的看法。、
③對于戰國時的環境,杞人在擔憂,面對我們今天的環境,杞人的行為
對你有什么啟發?
(提示:聯系周圍環境談自己的認識,表達自己的觀點。)
3、杞人尚且知道憂天,作為現實環境中的你,將對我們目前的環境做點什么呢?談談你的看法。調查你周圍的環境,有哪些環境污染的現象?你能否對此提出點合理性的建議。
( 提示:結合實際談現象,建議要言之有理。)
4、你的生活中有類似楊布之狗這樣的現象嗎?你是如何看待這一普遍現象的?學了本文對你有什么啟發嗎?
(提示:聯系生活,聯系實際,暢所欲言,提倡有個性的觀點。)
五、欣 賞 評 價
《列子》是先秦時著作集,內容多記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紀昌學射等,形象鮮明,含義深刻,直到現在,仍有較高的文學意義及思想寓義。
《杞人憂天》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擾之。”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 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今天看來,杞人的行為似乎并不能看成傻子行為,從新的宇宙觀、從環保的觀點來說,還是有理由的。
六、課 內 閱 讀
閱讀《楊布打狗》回答問題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1.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衣緇衣而反 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虛所賣之 D.予默然無以應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衣表衣而出(穿) B.天雨(下雨)
C.子無撲矣(孩子) D.子亦猶是也(好像)
3.將文中劃線句譯成現代漢語。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翻譯:
4.從這則小故事中,你領悟到了一個什么道理?
答:
七、拓 展 閱 讀
閱讀《歧路亡羊》回答問題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豎:童仆)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說符》)
1.解釋下面加點的“之”字。
①楊子之鄰人亡羊:
②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2.補出省略成分。
既反,( )問:“獲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譯“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翻譯:
4.本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答:
作者郵箱: zhct19480202@yahoo.com.cn
[列子二則(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列子》的教案
2.列子一則教案課件
3.列子學射閱讀答案
10.隨筆二則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