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認識寫作過程是一個修改完善的過程,一個思維認識過程。
2、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
3、將教師展示的寫作過程內化為學生的寫作意識。
二、教學準備和方法
1、《飛吧!鴿子》的初稿、修改稿和定稿分發材料及三稿幻燈片。
2、朗讀、例談、練習。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一)引言
在作文教學中,我常發現很多學生對自己寫作文的過程很迷茫,作文寫完了就完事了,連自己的大作是怎樣“拼湊”出來的都不清楚,因此,自己作文寫得怎樣?是否存在問題都不得而知,接下來的“發言權”就交給了老師,很少有修改作文的習慣,但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文章修改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事,語文老師千萬不要越俎代皰。”因此,我將給學生展示一次我寫作文的過程,以期讓大家對怎樣從材料到作文的過程有所認識和啟發,希望能對大家的作文有所幫助。
(二)選材
1、學生談自己作文前選材的實例。
2、《飛吧!鴿子》的選材過程。
在寫作指導課上,我對學生說:前兩天,我決定為大家寫一篇示范作文,寫什么呢?于是我打開記憶的倉庫,在里面搜索近期發生的有意義、有價值的事件,搜索著、搜索著,我忽然想到前不久,班上兩位女生在寢室里捉到一只鴿子,有的同學要求放掉,有的同學要求留下,在難于決定時,找到我,征求我的意見,后來,我建議把這只鴿子放飛了。我覺得這件事雖然小,但有意義,值得一寫,正可以“小題大做”,于是我就決定寫這件事情,這樣作文的第一步“選材”便完成了。
(三)朗讀
接下來,我給學生展示三份作文稿件,對大家說:我寫成這篇小作文,可以說是三易其稿,經過了一個不斷修改,不斷完善的過程,也展示了我寫作這篇文章的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下面我為大家讀一遍最后的定稿。邊讀邊作適當的說明和提示。
讀完后,聯系初稿、修改稿、定稿,引導學生了解整個寫作的思維過程,也就是從構思到成文的過程。首先須要大家明白:“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遠有杜甫“吟定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典故,近如魯迅、矛盾、巴金、老舍,哪一個是“提筆立就,擱筆定稿”的呢?作文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認識,再認識,不斷修改,再修改的過程,誰能不改就寫成好文章呢,我要給大家展示的也就是一個修改完善的過程。
(四)評析
1、學生比較三稿,找出幾處修改實例,并試著分析修改效果。
2、教師引導學生評析《飛吧!鴿子》的寫作過程。
這篇作文的“進化”過程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題目的三次更換。這篇作文最初用的題目是“感悟放飛”,內容準備寫放飛鴿子這件事情給我的一些感想和啟發。行文后到第二稿時,就改成了“讓愛跟你一起飛”,意為我們給予鴿子的愛,讓它同鴿子一樣,飛過村莊,飛過田野,飛向大自然,進而擴展為人類對自然的熱愛。但之后又將“愛”換成“心”改為“讓心跟你一起飛”,表現放飛者對鴿子的關切、掛念和美好祝愿。在第三稿中,最后將題目改為“飛吧!鴿子”我覺得這個標題更簡潔、更能表現人物的某種情感。題為文眼,在標題上多花些心思,文章就會多些閱讀魅力。對這三個標題我不能說是否選用恰當,但這告訴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除非是命題作文,其它的自由作文,或限材料作文時,都有必要擬一個比較醒目、新穎、考究的題目,它相當于一篇文章的頭銜,應當響亮一點。
[材料作文教案(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新材料作文教案
4.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背影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