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清
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是高考考查的一項基本內容,2004年“考試大綱”又將此作為一項基本要求提了出來。古典詩歌的內容、主旨往往很含蓄,對閱讀量有限,理解水平不高的中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那么,如何評價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審視標題
詩歌的標題是詩歌的眼睛,是我們理解其思想內容的鑰匙,因此,從標題入手,可以理解詩歌的內容。
例1. 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詩要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如果僅就詩句來看,要理解其思想內容,難得其要領,而題目告訴我們這詩是抒發觀書后的感想。“觀書”與“方塘”有什么關系呢?經進一步分析,就可以明白,詩人是將方塘喻為明鏡,以清澈的塘水為喻,生動地描寫了讀書達到心領神會的高超境界。所以這首詩意在告訴人們,只有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養。
例2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桔綠時。
詩人為什么稱“橙黃桔綠”是一年好景?從詩人對冬天的盛贊中,我們能發現一個什么人生哲理?
題目告訴了我們這是一首送別詩。既然是送給友人的,那就決不僅僅是告訴友人一個客觀事實,而是另有深意的。所以,答案應該是:因為嚴寒培育了橙與桔堅韌的品格和崇高的氣節。說明了只有嚴酷的環境才能鍛煉人,才能檢驗、識別一個人的風骨。
二、了解作者
古人讀書有一條重要經驗--知人論世。就是說,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其實,許多詩所表達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與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處的時代有關。
例3. 卜算子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義?
在課內我們學過陸游的詩,對陸游的生平應該有個大致的了解。知道他是南宋時期著名愛國詩人,一貫堅持抗金主張,為主和派所忌,任職期間多次遭到罷斥。明乎此,就可以明白,詩人是以梅花孤獨寂寞與備受摧殘的情況自喻。這兩句是寫,詞人不屑跟排擠他的官僚們爭奪榮華,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擊。
三.借助注釋
有時,擬題者為降低理解的難度,便于考生理解,會提供一些相關資料--或作者簡介,或寫作時代,或語句、詞語的注釋等。這些資料往往可以用來幫助理解詞意。
例4 春行即興
張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注:此詩寫于安史之亂之后。
1. 詩人春天經過宜陽,因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即興抒發了怎樣的情緒?
2. 首句的“草萋萋”寫出了怎樣的景象?
借助提供的小注,就很容易答出:1. 抒發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愁緒。2. 寫出了大片土地荒蕪,處處長滿茂盛野草的景象。
四. 理解詩句
理解古詩詞的內容,最根本的還是要對詩句進行分析理解。理解詩句要注意抓住關鍵詞語和“詩眼”。我國的古詩詞講究凝練,講究一字傳神,要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內容。詩的思想感情往往蘊含在這關鍵詞語和“詩眼”里。因此,我們要善于領會它們所蘊含的情思。
例5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輯,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從題目看,這詩是作者呈給張丞相的。那么,呈給張丞相要干什么呢?頸聯的下句“端居恥圣明”給我們透露了信息:在這圣明之世,詩人不愿閑居著。顯然,這是一首“干謁詩”,作者是求張丞相能推薦自己做官,為朝廷效力。
例6.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柘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這首詩的“詩眼”就是“悲”字,它決定了詩的感情基調。所以詩的主要內容就是寫詩人思鄉的悲情和羈旅的愁情。
湖北省棗陽市第一中學
郵政編碼:441200
作者郵箱: lhp5610@yahoo.com.cn
[如何鑒賞古詩詞的思想內容(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古詩詞鑒賞論文
2.小學古詩詞鑒賞
6.團員的思想匯報
7.影視鑒賞教案
8.郭沫若《女神》等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
10.高校團員的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