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乃芳
作者的作品,總是情動辭發而借助形象來表情達意的產物。形象是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圖畫。這就決定了語文課(除議論文)必須把課文中所描繪的具體生活圖畫再現出來,讓學生理解形象,理解思想。這正是語文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所在;這正是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語文教師要利用學科特點,抓住形象,以情育人,形象大于思想,達到德育之目的。
下面把教材中的形象分為四類,具體說明:
一、針對景物形象,以美育情
老舍《濟南的冬天》表現了祖國山河天姿麗質的美,對文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描繪,要形象地展現濟南冬天的整個形象,以美激發學生喜愛之情,朱自清《春》牫氏稚機勃勃、牬閡獍蝗壞木跋螅對文中“春風”“春雨”“春花”“春草”的描繪,要以欣喜的感情把它表達出來,讓整個形象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自然美景中陶冶成長,以致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之情。
二、針對動物形象,以愛育情
學習《貓》,使學生對“花白的毛”、“很活潑”、“白雪球似的”、“滾來滾去”的貓,泛起愛的波瀾,學習《小麻雀》,使學生對“小黑豆似的眼睛帶著點要親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氣”的小麻雀奄奄一息的形象,泛起同情和愛憐的感情漣漪;學習《荔枝蜜》,要讓學生對“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記早晚”、“釀造甜蜜生活”的蜜蜂,產生贊嘆和熱愛之情,努力培育學生本能的愛的純真感情,這是最可珍貴的情感。
三、針對人物形象,以言行貌育情
1、對兄弟姐妹的情感
《夜走靈官峽》成渝看護妹妹寶成,堅守崗位的行動和語言,表現了她天真、友愛,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學習她和睦團結、體貼友愛的精神。
2、對同學朋友的情感
《社戲》中“我”和平橋村朋友無間的嬉玩、樸素誠摯的交往;《故鄉》中宏兒和水生追求的“一氣”,都要讓學生具體感受到同年齡間的友情,近而培育熱愛同學的感情。
3、對長輩師長的情感
《小桔燈》中小姑娘對病中媽媽的照料,老練的言行,機靈聽話的形象,能培養學生對長輩的殷勤孝敬之情;牎段業睦鮮Α窢中我對老師一片癡情的形象;《最后一課》小費朗士對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感和行為的理解領會,都能培育學生建立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誰是最可愛的人》中,馮玉祥“長著一幅微黑透紅的臉膛,高高的個兒站在那里,象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梁那樣淳樸可愛”的外貌;《綠葉》中售票員“豐潤而俏麗的臉”,“黑白分明、深邃而清澈”的眸子,形象自然毫無雕飾,內外統一之美,都能給學生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四、針對建筑物的說明,以物育情
人民大會堂是中國人民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它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教師教此文,要把學生潛在的向往之情發掘出來,從而激發熱愛之情,“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峨、雄偉、莊嚴,讀此文章要讓學生心目中聳立起紀念碑的形象,以致產生對先烈的緬懷和崇敬的心情。“故宮博物院”馳名中外,氣勢壯觀,領略此文,教師要努力引起學生對故宮的好奇感,從而了解中華民族古老燦爛輝煌的文化,進而感到中華民族的光榮和偉大。
情感培育,總的原則是從低級到高級,循循善誘,穩步發展。
基礎情感如果不具備,高級情感的建立就不穩固;基礎情感如果不培育,就要求學生具備愛國主義情感,可能會欲速則不達。有人說得好,一個學生不愛一 山一水、一草一木能愛祖國山河嗎?一個學生連同學朋友長輩師長都不熱愛,能熱愛祖國人民嗎?初中、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更是基礎情感培育的重要時期,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善于攝取教材中最純真、無瑕的生活?玉,來輝映學生心靈,迸發出童年的心靈火花,造就社會主義接班人。
語文課情感培育必須是長期性的、滲透性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它不同于政治課抽象的政治概念的剖析:也區別于歷史、地理學科的知識灌輸。它是對具體可感的對象審美和思想傾向而誘發的情感領悟。語文教師能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教材中,進行思想情感的培育,這才表現出教育者育人的功力。浙江特級教師蔣傳一說:“語文課中最成功的思想教育,是學生覺察不到老師是在進行思想教育”。只要教師長期重視基礎情感的培育,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持續穩定的情感傾向和堅定而持久的行為方式就會逐漸形成,聚沙成塔,更高級的情感--愛國主義、共產主義精神就象一座豐碑在學生心中聳立起來。
[針對語文教材中的形象進行德育]相關文章:
2.關于針對同義詞
8.關于針對的同義詞
10.形象禮儀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