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礎教育網
第20個教師節前夕,記者探訪了三個教師家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傾聽兩代教師對于自己職業話題的特別感受。雖然采訪是輕松的,但對同一話題,兩代人的觀點又有迥異之處。讓我們隨著不經意的采訪,走進三個家庭中兩代教師的內心世界。
父女教師說有償家教
沈迺璟:堅決反對教師從事“第二職業”
沈 峰:從事家教的老師心態可以理解
用朱筆批閱學生作業,課堂板書還是豎行繁體字,沈乃王景的這種教學法在南京眾多教師中算是“古董”,而熟悉沈老的學生都會對他獨特的教學方法深深吸引。
沈迺璟(父)檔案:南京曉莊學院原中文系主任,教齡,40年。1963年擔任南京十三中語文教師,工資51.7元/月,居住條件為11平米的簡易房。現在退休工資2000元/月,居住條件60平米的套房。
“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我會給他們想辦法,那就是‘SORRY,IDON’TKNOWE’。但有時學生思想‘開小差’也用上了這句話,有時真對那些學生沒辦法。”沈峰一談起她的學生就特別來精神。
沈峰(女)檔案:北京東路小學英語教師,副校長,教齡20年。1985年擔任北京東路小學英語教師,工資50多元/月,居住條件,一家5口住在20多平米的教工宿舍里。現在工資2000元/月,居住條件100多平米的大套。
記者:現在社會上對教師從事有償家教爭議較多,你認為教師從事家教可以嗎?
沈迺璟:我堅決反對教師從事“第二職業”,現在一些教師買車買房大肆消費,我覺得富得有些不正常,從事有償家教讓一些思路靈活的教師們先富起來,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鉆了家長為孩子補習的從眾心理,這種課上講一半,課后講一半的做法很不道德,浪費了孩子的時間,也耗費了家長金錢。其實,教師的家教應該是無私為孩子補習,在一些理科方面應該是理清思路,教會方法。我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應該是清貧的象征,現在條件改善了,教師們也應該知足了,更要講究高尚的情操和奉獻的精神。
沈峰:首先我是不從事有償家教的,但我覺得這些從事家教的老師心態可以理解。因為,現代人的面臨著諸多生活壓力,買房、醫療保障等,這些教師們也概不例外,在工資條件較為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提優補差獲取一定報酬符合目前的市場經濟規律。但我同時希望應該對家教市場進行管理,包括家教老師按章納稅,不得對本校學生家教等。
記者:教師這一工作在外人看來是辛勤的園丁令人羨慕,但教書育人卻是件責任重大的艱苦工作。工作累的時候有過放棄的念頭嗎?
沈迺璟:我對這份職業很滿意,說句看似大話的話,我從沒有過對教師這份職業的厭煩感。大學畢業時和幾十年的工作中,有很多次機會可以離開講臺,但我都沒有心動,因為我愛課堂教學生的感覺,愛和學生在一起。在旁人看起來,教書是艱苦的,但我卻覺得教書很快樂。退休后,我還到一家民辦高校任教,之所以退而不休主要是覺得講臺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待遇在其次。其實不給我工資我也會去講課,因為,古代文學課里面不僅有文學知識,更有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美德,學生上了我的課可以學到更多的做人道理。
沈峰:說句實話,我對這份職業有過厭煩感。記得我剛剛當教師的時候,遇到比較調皮的學生總是沒辦法,找到他們的家長還是無濟于事,這時我確實感到很煩惱,也在想自己當初做教師的選擇是不是錯了,因為我的很多同學都轉行從事外貿等外事工作,工資待遇很高,又沒有像我這樣學生不聽話的煩惱。隨著我從教時間增長,我的這種厭煩感漸漸退去,因為我漸漸喜歡上了這些孩子,也慢慢明白了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他們需要我的指引,在學習中釋放潛能。
記者: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師的概念也在日趨變化,你認為教師的地位在家長學生心中下降了嗎?
沈迺璟:我不認同這樣的觀點,現在教師在人們認同的地位上是很高的,就像現在小青年找對象總是喜歡找女教師,這正是說明了教師在人們的心中地位是崇高的,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我是蘇北農村出來的,接受的舊教育也許多了點,但在我們那兒教師得到了老百姓的尊重,就拿一件小事來說,無論是紅白喜事教師總是坐上桌。我認為,在現在這個尊師重教的社會環境下,教師在廣大學生家長的心中地位還會不斷提升的,這一點我很有信心。
沈峰:我覺得,教師當前的收入待遇比過去有了大幅提高,但讓人遺憾的是,教師在廣大家長和學生的心目中的地位在下降,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上升了,但教師的神圣光環卻在漸漸消失。在工作中,我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家長和學生跟老師的心靈距離不再像過去那樣親密無間,不信任感在增加。我認為,這主要和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教師從事了和自己職業不相符合的事情有關,教師的形象給這些害群之馬破壞了,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
父女教師議奉獻精神
謝晶貴:教師應該多些奉獻精神
謝樂菊:清貧不應是教師代名詞
“從教這么多年,我對教師這個崗位無怨無悔,下輩子還要做教師。”退休教師謝晶貴用這樣的話回顧了自己40多年的從教經歷。
謝晶貴(父)檔案:南京一中退休生物教師,教齡45年。1986年,南京一中高中生物教師,工資70元/月,住房條件50多平米。現在工資2000元/月,住房條件100多平米。
從工廠的化工技術員,再到一名優秀中學化學教師,南京一中的謝樂菊老師從教經歷與眾不同。
謝樂菊(女)檔案:南京一中高中化學老師,教齡12年。1992年,南京一中初中化學老師,工資800元/月,住房條件50多平米。現在工資2400/月,住房條件130多平米。
記者:教師形象在外界看來已經由清貧變成了小康,你是怎么認識教師的奉獻精神的。
謝晶貴:教師的待遇改善和待遇提高,我覺得首先應該感謝小平同志,應該說正是小平同志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使現在絕大多數教師改變了“窮教書匠”形象。說實話,我那時教書時根本不懂什么是索取,而現在一些教師搞家教太不像話。我認為,教師之間的最大區別就是師德好壞。所有教師應該多些奉獻精神,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謝樂菊:我覺得,教師的確應該奉獻,但清貧不是教師代名詞,過度的透支生命我是不贊成的,社會各界應該給教師以寬松的工作氛圍,而教師本人也不應為了一些家教的蠅頭小利而不辭勞苦,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生命的踐踏。
記者:對于落后學生每個老師都有不同的觀點,成績好壞是判斷一個學生優劣的最重要標準嗎?
謝晶貴:學生的根本任務就是學習,應該說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關注。但我覺得,每個學生在我的眼中都是可愛的,和他們在一起我感到很快樂很年輕,這也是我退休后再次走上講臺的原因。
謝樂菊:我認為,學習成績好不代表就一定是好學生,學習成績差不一定都是壞學生。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總是去分析他們的原因,并努力讓他們去找到學習的方法。
記者:現在學生與過去有什么不同呢,這是不是給現在的老師帶來了更多的工作上的壓力?
謝晶貴:教了這么多年,也有很多學生。我認為,現在學生接觸的信息渠道比以往的多了,思想也更活了。這就使得教師要不斷去學習,中學教師就應是個雜家。學生不再滿足你說什么他聽什么,而是多問幾個為什么,填鴨式教學法不行了。
謝樂菊:現在學生比以前的學生更聰明了,但用功程度不如以往,學習自覺性需要老師去督促提高。還有一點就是,獨生子女家庭給孩子和老師提出了更高的升學期望,升學壓力讓老師們感到工作量在年復一年地增加。
母女教師談教育方法
張志珍:對學生優點放大缺點化小
方 玲:沒必要采取不同方式處理
“當教師不圖別的,就是一個理解。教師的財富沒有什么,但有一幫可愛的孩子。”回顧自己30多年的從教生涯,南京火瓦巷小學的張志珍老師感觸良多。
張志珍(母)檔案:南京火瓦巷小學六年級數學老師,教齡35年。1970年,南京水巷小學數學教師,當年工資18元/月,住房條件11平米。現在工資1500元/月,?月,住房條件11平米。現在工資1500元/月,住房條件34平米。
“現在孩子真難教,碰到落后的學生也不能放棄他們,因為教師們就應該把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南京五老村小學語文教師方玲感到現在青年教師擔子重。
方玲(女)檔案:南京五老村小學語文教師,教齡6年。1999年,南京五老村小學語文教師,工資500元/月,住房條件34平米。現在工資900元/月,住房條件60多平米。
記者:教師每天遇到最多的人是學生,遇到落后的學生應該怎么處理呢?
張志珍:我開家長會有一個習慣,在談一個學生的優缺點時,我是將他的缺點三句變成一句,而談到優點時將一句變成三句。這并不是包庇學生,而是給家長和學生以鼓勵,讓他們做的更好。我反對現在一些青年教師動不動就對學生和家長大聲呵斥,這傷害了學生和家長的自尊心,也拉大了和他們的心靈距離。
方玲:我認為,對于學生的優缺點沒有必要采取不同對待的方式,優點就是優點,缺點就是缺點,一定要清楚地向家長和學生予以指明。不然,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記者:當教師是你的第一人生選擇嗎?
張志珍:說句實話,當教師并不是我的第一選擇。在我高中畢業時候,我最想做一名英姿颯爽的女兵,但因為媽媽舍不得,我的最初夢想沒能實現,而當高中畢業分配結果公布時,我當時心情很糟糕,第一反應是一屁股坐到了板凳上。因為在那時,老師是被整批的對象。當時有句俗話是“家有五斗糧,不當孩子王”。盡管一開始有情緒,但隨著工作的深入,我漸漸喜歡上了教師這項工作,因為孩子們的童心童真深深吸引了我,一干就是30多年。
記得有一次,我上課時突然感到肚子不適,當學生看到我臉色蒼白的樣子時,問長問短,一位學生第二天就給我帶來了止痛片,說吃了藥老師身體就好了。還有一次,我的一個畢業班學生集體來看我,盡管家里不大的地方來了四五十個學生快被擠爆了,但當時的感覺真的是很美妙的,職業自豪感油然而升,覺得這輩子選擇當老師值。
方玲:在初中畢業后,我的第一選擇就是曉莊師范,是母親的經歷感染了我,在我看來,教師工作相對穩定,同時假期也較多,這樣的工作性質符合我比較閑適的性格。
記者:從教師節設立20年來,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收入待遇有了明顯的提高,你對現在的收入滿意嗎?
張志珍:從過去的十幾元工資到現在的1000多元,我對現在的收入增長還是挺滿意的,我覺得從教這么多年,并沒有將收入放在自己事業目標的第一位,國家給了我應有的回報。
方玲:雖然收入比過去增長了近一倍,但我還是覺得教師待遇沒有我預期的高,至少是提升的幅度不大。在現在的社會條件下,教師面對著許許多多的誘惑,據說現在公路收費員的月工資就超過我們好多倍,達到8000元一個月,這實在讓我心理有些不平衡。而我在學校畢業時,可以轉行進入一家北京外資企業,那家企業的收入比我現在高出很多倍,當時的確動搖過,不過還是考慮其他因素堅持了自己的最初選擇。
[三個家庭兩代教師談當前教育熱點話題]相關文章:
4.
5.
6.家庭教育方式論文
7.家庭教育故事10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