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碧溪中學 周衛鴿
《語文課程標準》實施的精神實質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和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本人覺得以《課程標準》作為依據編寫的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設立的“名著推薦與閱讀”欄目是富有創造性的新設計,這為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創設了必要的條件。同時,倡導中學生閱讀中外名著,開展有益的讀書活動,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是功德無量的,應該是學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閱讀名著是閱讀教育的需要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必要途徑,也是體現語文交際能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窗口。語文教學的實踐證明,要使學生學好語文,培養和提高語文能力,單靠教材內有限的課文篇章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把“小課堂”與“大課堂”緊密結合起來。漢代文藝理論家劉勰所謂“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就是告誡后人要通過大量閱讀去培養和獲得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去熟悉和掌握語言規律,增強語文修養、提高運用語文的能力.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閱讀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文的敏銳感覺。”而要訓練語感,最好的閱讀材料就是名著。文學名著顧名思義指的是世界文學史上有定評的重要作品,在語言運用方面均具有示范性特征。無數有成就的作家,或是大學中文系教授在談到自己成功的經驗時,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多看書。一年一度的中高考語文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都是在中學時期就讀了大量古今名著,語感能力特別強。作文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閱讀名著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而且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的確如此,我國古人就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深切感悟,體驗了多讀多感對寫作的重要作用。當代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先生在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時認為:“完全可以而且應該讓普通中學的學生也走進課外閱讀的天地里,去接受真善美的感情熏陶。教師只要認真指導、宣傳,用不著擔心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選入教材的于漪老師的《往事依依》一文也談到了作者從小酷受讀書,自覺主動地閱讀優秀文學作品對她的深刻影響。可見,課外多讀名著,對學生的成才有著多么重要的意義。特別是現代社會即將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資本和財富的優勢將變得次要,大量的知識都是以信息的形式出現的。作為現代社會的人,如果沒有獨立的,比較強的閱讀能力,怎么能適應時代社會的需要呢?就表達而言,現代社會要求人們思維敏捷,反應快速,多讀名著,提高運用語言文學表情達意的能力,將為未來的工作和繼續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 閱讀名著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文學名著是經過讀者反復篩選和嚴格檢驗的藝海明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蘊和精湛卓絕的藝術特色,對讀者具有深刻的認識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審美作用。偉大導師恩格師在《致瑪哈克奈斯》一文中有一段話:“在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里,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我從這里,甚至在經濟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后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所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里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由此可見,優秀的文學作品能給人豐富的文化知識,難怪俄國作家赫爾岑曾說:“莎士比亞和哥德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學。”(《給兒子的信》)
我們偉大的民族歷史悠久,名家輩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學寶藏。許多鴻篇巨制形象地再現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各種狀況,生動描寫了不同階段、不同階層人們的精神特征、內心世界和現實關系。作為中國古典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就是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就是一部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罪惡的歷史,讀者可以看到封建社會崩潰覆滅的必然結局。中國是如此,歐美文學、亞非拉文學同樣展示了各自民族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及人們當時的生存狀態,文化精神追求。用散文大家劉白羽的話來說,每一部名著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莽的宇宙。”廣泛認真地閱讀名著,一定會獲得歷史和現實、社會和人生、自然與精神的種種知識,從中涉取人類文化豐富的養料,為今后成材打下堅實的文化根基。
三、 閱讀名著是傳統美德教育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理想和激情的追求更加迫切。中華民族的青少年也面臨著嚴峻的精神挑戰和重塑理想的機遇。只有重新評價和反思理想,集體主義和英雄主義,并且以健康的人格,奮發的努力,奉獻的精神要求自己,才能創造出美好生活。蘇聯文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大綱要求的必讀書目)塑造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作為一個新時代的英雄,他的身上表現出來的自我獻身的精神,堅定不移的信念,頑強堅忍的意志這些完善的人格操守,已成為那個時代千千萬萬青少年讀者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標。我國文學上至先秦兩漢,下到現當代文學,各個時期的名著都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它們不僅反映了悠久的華夏歷史,博大的民族精神。而且始終洋溢著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美德,蘊藏著中華民族崇高的理想、堅強的意志和基本的道德規范。閱讀名著有助于青少年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鑒于此,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閱讀中外名著,引導學生學習誠實守信、勤勞節儉的民族品質,發揚上下求索、尊師敬業的民族精神,陶治愛國愛民、天下為公的民族情感,遵守謙虛禮貌、律己寬人的道德規范,同時吸取世界各民族人民思想的結晶,并將之與自我教育相結合,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
作者郵箱: yangyanhong88@sina.com
[論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過程中閱讀名著的意義(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閱讀下面名著閱讀答案
3.紅巖名著閱讀及答案
4.紅巖名著閱讀題及答案
7.名著閱讀手抄報
8.國外名著閱讀摘抄
9.閱讀名著手抄報
10.閱讀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