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時性的雜文隨筆
很久沒有在周末的時間一口氣完成3天的每日寫作,想想過去堅持500日寫作的時候,這樣的寫作安排對我來說比較輕松,但是這才恢復新的每日寫作,要說真的能不能一口氣寫9篇文章,自己還是有些抵觸,不僅僅是因為要寫9篇文章,還要偽裝出每天的想法和寫作風格的不同,9篇文章也必須強調我在完成一篇之后必須給自己休息的時間,然后開始新的思考和寫作。這種在寫作以內的.,但是又不屬于每日寫作的思考是過去堅持寫作以來常常會出現的疑惑——似乎在過去的某一個時間點也思考過這樣的事情,而那個時候似乎也預言了未來我會在某一個時間點會突然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按照科學理論,這樣的情形,被稱之為“共時性”——榮格認為這是一種人類心理現象中的“預言”情況,最終以“平行關系”打破了人們認為的充滿著儀式感和“佛性”的“因果關系”,認為只是人類的時空錯覺導致了“共時性”的發生,事實上我們認為共時的東西其實是兩個完全獨立發展的事件,只是我們認為進行了共同罷了;比起這個,我更喜歡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面的理論,他認為這是一種“Gift”(恩典),是一連串幸運事件之中某一個被暴露給人類的契機,人們應該珍惜和感謝這些“共時性”,將它們理解成是一種上天的恩典,是上天對我們行為和意識的引導,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或許就能收獲背后一連串的“幸運”。
但是無論那種解釋,都太過于抽象以至于人們至今都沒有科學地解釋“共時性”的存在,或者說,越來越“科學化”的解釋讓原本充滿神秘感和儀式感的“共時性”披上了殘忍的外衣,因為它總有一天會被科學所解釋,而那些原本依托“共時性”進行預言、成就自己、自我突破的人,他們原本依靠“共時性”獲得的成就是否也意味著會被崩解——仿佛就是一個掌管著幸運的神,最終它施與人們關于幸運的不確定性都被人類用復雜的計算法則所破解,人們能夠預估每一件事情的幸運值,而這個神系會瞬間坍塌,而依靠著這個神信仰和做事的人又將怎么辦?
所以在科學還沒有辦法毀掉“共時性”這個虛擬的“神”時,我珍惜著每一個“共時性”的發生,被我稱之為“冥冥之中”,仿佛就是生命中的股有條件一般,它兀自地發展著,對我的生活并沒有決定性的改變作用,反而是我因為這些“共時性”做出的諸多選擇,才有了我接下去的故事和生活,但是也是因為這種“冥冥之中”,你才會意識到人類多么的脆弱,需要用這樣的方式來搭建自己可悲的安全感,但是除此之外又比無他法,因為這是一個人要強大自己必須經歷的過程,所以只能珍惜那些“共時性”的發生,然后當成是冥冥之中的約定,被我留存在故事的脈絡之中。
如果可以,那個關于“共時性”的神,我倒覺得是每一個珍惜“共時性”的自己。
【共時性的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與世界對話的可能性雜文隨筆01-04
公益探討及人的復雜性雜文隨筆12-06
生命力在的重要性雜文隨筆01-07
談談俚語失落的必然性雜文隨筆12-10
雜文隨筆06-10
讓的雜文隨筆12-15
讓的雜文隨筆10-21
永生隨筆雜文隨筆12-23
隨筆真的是隨筆的雜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