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錦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一個會轉動的簡易玩具。
2、指導學生采用繪制、剪貼等方法對玩具進行簡單的裝飾。
二、教學重、難點:
1、啟發學生研究、發現玩具會轉的原理。
2、鼓勵學生制作出有創意的會轉的玩具。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具學具:
紙盒、吸管、小瓶蓋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授新課。
1、導入:
讓學生看書中的作品圖片,相互討論:這些玩具為什么會轉動?
2、新授:
(1)這些玩具為什么會轉動?
學生回答:玩具會轉動的原理:
a、外形成圓環形;
b、中間有轉軸。
(2)教師拿實物,并介紹風車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驟。
(3)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帶來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做風車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會轉的玩具?
(4)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并有代表回答問題。
(5)教師。
(6、作業要求:請用你喜愛的材料,通過想象與構思,設計并制作出一個會轉動的小玩具,并用畫、剪貼等方法進行簡單的裝飾。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優秀作業點評。
(四)作業展評。
1、組內自評。
2、選出優秀作品進行他評。
(五)。
將自己做到的玩具進行實驗,比比誰的玩具轉得久,轉得快,轉得穩。
(六)拓展。
回家去尋找更多會轉的玩具,請家長一起研究玩具會轉的原因。
六、教學后記:
本課是設計應用型課程。通過書中的圖片,可以看出玩具會轉動的原理:⑴外形成圓環形;⑵中間有轉軸。制作材料以紙為主,教育學生使用剪、折、卷曲、粘貼、插接等基本技法進行制作,最后設計完成作業——會轉的玩具。小小的玩具蘊含了許多知識:轉動原理、對稱與均衡的組合原理、平面與空間的變化、形狀與色彩的搭配等等。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地進行想象,并表達自己的創意;培養學生有序地進行設計與制作,能注意設計與功能的關系,安全合理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學生積極熱情參與設計制作活動,通過做做、玩玩、比一比感受成功的樂趣,并大膽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和對他人作品的意見。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進行夸張,以線描或其他形式繪制人物漫畫。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嘗試、體驗,在漫畫創作中領會漫畫的特點與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描繪和探討,激發學生關注名人背舌的故事,感受名人的奮斗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學要點:
1、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簡練的線條手繪夸張的肖像漫畫的表現方法。
2、教學難點:
如何找出名人形象的突出特征并把握其夸張的程度。
作業要求:
1、基本要求:
能用線條畫出一個名人的漫畫形象。
2、較高要求:
能較準確地表現名人的神態與性格特征。
3、個性探究:
用多種漫畫手法表現名人形象。
教學活動設計:
1、觀察與發現——人物肖像的采訪
①猜一猜:他是誰?(愛因斯坦)
②說一說:你知道他有哪些發明創造嗎?
③看一看:哪些外貌特征夸張了?
2、思考與構思——漫畫家是怎么想的。
①說一說:肖像漫畫的美感在哪里?漫畫家是怎么構思的?
②想一想:夸張哪些外貌特征是最有趣的?怎樣體現名人的個性和職業特點?
3、嘗試與體驗——我也來當漫畫家,
①說一說:我要畫哪位名人?
②想一想:我該夸張這位名人的哪些外貌特征?
③畫一畫:我也來當漫畫家,運用我喜歡的表現手法,畫出有趣的名人漫畫。
4、評價與交流——看誰畫得夸張幽默。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指導思想
1、《無筆畫》一課是預備年級第二學期中的一課內容,《無筆畫》教學設計。在美術創作中,無筆畫是一種特有的繪畫表現形式,也就是不采用畫筆直接繪制,通過一定的技法來表現畫面。
2、無筆畫有其偶然性即隨意性的一面,又有其可控性的一面。我認為加強其可控性而削弱其隨意性,這正是形成無筆畫作品的個性特征而防止雷同化的關鍵。沒有隨意性不行,因為這正是無筆畫的形式所在;沒有可控性也不行,因為這正是感情滲透的一個根本環節。許多人想了解無筆畫的秘密,其實作品的背后躲著畫家自己。我主張無筆畫"始欲人意,終于天趣"。
3、課題《無筆畫》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并通過操作練習,使學生在體驗和感悟的過程中,掌握特殊的色彩技法,體會不同色彩技法產生的不同畫面效果。
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開闊視野,提高審美能力,體會創作過程帶來的樂趣與美感。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學會不用畫筆,利用排水法、對印法、粘貼法、噴刷法、化水法、吹法等制作方法來創作圖案。
(2)過程與方法:
在制作圖案中,發現肌理,認識肌理,創造肌理,從而獲得無筆畫的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現無筆畫的樂趣,體驗肌理產生的美感,激發對美的追求欲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各種圖案制作技法的掌握。
難點:顏色搭配與色彩濃度的掌握。
二、教學設計:
(一)演示導入(給學生演示一個小魔術)
教學意圖:
利用生動而有趣的排水法來抓住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對無筆畫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進入我們的技法介紹,教案《《無筆畫》教學設計》。
師:先拿出一張白紙,用蘸滿深色的大刷在紙上刷一遍后,白色的紙上就會出現一張漂亮的圖案。(在白色的紙上,老師事先用白色的蠟筆或白色的油畫棒畫上了漂亮的圖案)。
(二)復習前面一節課學習過的圖案技法
教學意圖:
回想學過的圖案技法,加深學生對線描法、平涂法的制作中必須用到筆的印象。從而與后面的無筆畫形成對比。
師:學過的圖案制作技法有:線描法、平涂法。
(三)講授新課
教學意圖:通過大量的演示與講解,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帶著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掌握各種無筆畫的制作技法。
師:除了上述兩種制作技法外,還有許多不用畫筆來制作的技法,今天,我們就與同學們一起來學習這些技法。
出示課題:《無筆畫》
(一)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那些不用畫筆制作圖案的技法。
1.排水法:
利用水與蠟不相溶的原理,用蠟筆畫紋樣,再用顏料涂在紙上。(教師演示)
2.對印法:
用顏料在對折的紙上印、拖、拉,產生出各種機理。
3.粘貼法:
用膠水畫出紋樣,并在其上撒上染了色的紙屑或沙子等材料
4.噴刷法:用噴槍或刷子蘸上顏色后噴刷與畫面上。
5.化水法:用顏色點在濕潤的深色畫面,造成柔和或漸變的滲化效果。
6、吹法:顏料滴于紙上,吹出各種圖案。
7、刮畫:
在自制的蠟紙上,用工具在紙上進行刮蠟創作。
8、拓印法:用準備好的模具在畫紙上進行創作.
師:由學生總結:制作中,不用畫筆,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可以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藝術效果。
(二)堂練習:
要求:不用畫筆,參考以上圖案的制作方法,或根據自己的工具材料,創作一張漂亮的圖案。
(三)學生練習、教師巡回輔導
(四)作業展評、評比
教學意圖:
通過評比,講解學生的作業,加深學生對本課教學目的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師:1、談談你的設計意圖。
2、你對自己的作品滿意嗎?
3、你認為最好的作品是哪幅?為什么?
4、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5、挖掘每幅作品的閃光點,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課題:化裝晚會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表現面具或頭飾和服裝。
2、鼓勵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發揚團結協作的。
教學重、難點:如何對自己進行有創意的裝扮。
教具學具:卡紙,皺紋紙,尺、鉛筆、剪刀、膠水、皮筋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我們學校要舉行各種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其中有一個游戲室呢,非常有意思,要小朋友啊全副武裝,把自己裝扮成各種動畫故事中的形象,或自己喜歡的形象去參加化裝晚會。小朋友愿不愿意呢?
2、新授
今天我們就來為自己先設計一個有趣的頭飾和面具了,師出示面具請小朋友觀察它是怎么來做的?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做?你想為自己設計怎樣的面具呢?
制作方法:
(1)設計:平面額頂頭飾一般包括形象和頭扎兩部分。形象的大小可為15厘米左右,頭扎以自己的頭圍而定。
(2)印稿:將設計好的形象復印在卡紙上。
(3)裝飾(涂色、剪貼……)
(4)組裝:將形象沿外輪廓剪下,再剪出頭扎及兩端的切口組裝而成,也可將頭扎用定書機固定。
3、有了好看的頭飾,什么還缺些什么呢?--衣服。今天我們就來為自己設計一件特別的衣服。
制作衣服我們可以用哪些材料來制作呢?皺紋紙、掛歷紙、卡紙、盒子……
可以設計瓢蟲的衣服,各種動物,卡通形象的衣服,欣賞圖例
請小朋友自學,這些形象你會做了嗎?請選擇你喜歡的來說一說,你還可以創造出更有趣的形象嗎?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誰的衣服最漂亮?
五、拓展:一起穿上頭飾和衣服,化裝舞會開始了。(音樂響起)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發現和欣賞動物動態造型之美。
2、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表現具有動態的動物造型。
3、鼓勵學生探究事物的熱情,以及在創作過程中團結協助的。
教學重點:
1、在表現動物的具體特征之外,更要表現出動物的運動姿態。
2、將動物的靈敏、矯健等特點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
把握動物動態的具體特征,如頭、軀干、四肢等產生的變化,重視對動物運動時的速度感、力量感的表現。
教學過程:
一、資料賞析
動物和人一樣它們也有多姿多彩的運動
看了它們的運動表現,你能試著畫出它們最精彩的動作或說說它們的運動特點。
看了它們的運動表現,你能試著畫出它們最精彩的動作或說說它們的運動特點。
看了它們的運動表現,你能試著畫出它們最精彩的動作或說說它們的運動特點。
豹和虎在追趕獵物,身體成”s”奔跑的姿態。馬、斑馬和驢子不同的奔跑的姿態。熊跳躍的姿態。大象奔跑的姿態。長頸鹿走路的姿態。你能說說它們的運動時有什么特點嗎?斗羊跳躍的姿態。鹿奔跑跳躍的姿態。不同鳥飛翔的姿態。
二、操作技巧:
操作提示
1、通過欣賞分析資料圖文,展示各種表現方法,提問學生最喜歡哪種表現方法。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法表現各種動物的動態。
3、在表現動物動態時要對它們的內部結構等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更準確的表現它們的動態。
4、在理解結構的基礎上可大膽進行變形。
三、作品展示
王春雨作品(雞.鋼筆速寫)雞身短圓,胸部發達,站立時高揚。而彎頸張嘴、收胸腹、挺腰和和垂尾等動作,用線條準確地面好它。必須深入細致地觀察,找出規律,把握形體特征和習性,才能生動地表現它的形和神。
小狗貓和老鼠貓和老鼠都放開四腳,身體和腳成“小弧線”看誰跑得過誰。
兩頭牛斗得難解難分。一頭牛向下沖,一頭牛向上頂,高翹的尾巴、高聳的脊背和八條腿的姿態,很具動感。斑馬黏土
小青蟲爬行時不同的動態變化。它身體一會兒成小“s”形,一會兒身體成
“拱”形,一會兒身體拉成“直”形的樣子。
四、作業設計要求:
1、欣賞影視或圖片中動物的運動姿態,把它們表現出來。
2、在作業表現手法上,除了繪畫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剪貼、紙版、泥塑、廢舊材料等多種表現方法。
五、課后拓展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一定對動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不要忘了在生活中與一些可愛的動物交上朋友喔!
教后感:
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同學們對動態一詞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當然在表現動物動態的時候有個別同學表現在動物形象的刻畫上,不能夠大膽的去表現,導致刻畫的動物形象比較概括.應多加知道!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課題
小 小 手
課時
第 1 課時
教學目標
1、對平面手形變化的想像。
2、在平面的基礎上對于立體手形的再創造。
3、通過學習美化再造小手,使學生們認識和創作生活之美,藝術之美,培養藝術想象力,鑒賞力和創新思維。
重點、難點
學習設計、美化小手,使學生們認識和創作生活之美,藝術之美。形象設計、情趣構思以及對繪制的理解和掌握。
課前準備
學生作品若干件、磁帶一盒、彩筆。
教 學 過 程 (內容、方法、手段)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師生行禮、上課。
通過對自然常識的提問,情景繪畫作品的展現與講解激發學生對本課的興趣(播放與新課內容有關的兒童音樂)。
進行手影游戲
在游戲的基礎上,進行平面手形的造型想像。
作為表現和造型課,可有部分學生利用立體手的造型直接在手上用樹葉或筆繪。
猜猜它們是誰?
你知道它們是用什么做的嗎?
在作品完成后可以進行有趣的手偶表演。
也可直接采用手印再添畫
二、通過圖例啟發學生,使同學們融入一種輕松、自由的藝術情景中,深入淺出地了解設計方法和一些簡單的思維步驟。
通過講一步欣賞優秀作品,調動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培養他傘兵 構思,啟發他們設計繪制出形式多樣的小手。
表現形式①色塊;②單一形象化;③有趣的情景。
畫、剪手形將自己的左手放在事先選好的紙片上用筆從手腕外側順著手的外緣畫出手形,稍加修整。
設計、繪制:啟發學生進行藝術想象,選擇一種設計方法(繪畫或剪貼)來進行。內容不拘一格,如自己喜歡的花草、人物、動物、數學等各種圖案。
三、作業要求
(1)設計出自己所喜歡的,不同于課本和范畫的美麗的圖形。
(2)精心繪制,注意形象的設置和顏色的選擇搭配。
四、學生繪制、教師輔導。(播放情景音樂)
五、課堂小結
請部分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選出優秀的作品貼在教學圖上,師 生一起評價,從而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力。
板書設計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分析]同一幅畫
一、教材同一幅畫分析
世界美術豐富而精彩,應讓學生對世界美術文化的精華有所接觸,從中了解美術生動的藝術語言。欣賞同一幅畫,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認識與感受,但色彩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本課同一幅畫學習的設置特挑選了美術史上以色彩表現見長的印象派畫家凡·高的名作《向日葵》,進行一次有趣的賞析、臨摹與組合的學習活動。學習同一幅畫活動方式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能力,訓練學生調色涂色的技能和色彩畫的表現技巧,提升對美術名作的鑒賞水平,提高同一幅畫美術繪畫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它的意義在于運用色彩這一美術語言來與美術大師對話,體會美術語言的魅力,獲得藝術情感的熏陶,在臨摹與組合游戲中感悟和體驗藝術帶來的美感與快樂。一般多數學生對世界名畫《向日葵》曾經耳聞目睹。《向日葵》占據了教材較大的版面,并配上富麗堂皇的.畫框,顯得特別珍貴而富有視覺感染力,誘發學生崇尚美和珍視世界文化的強烈意識,從而對美術學習充滿熱情,學生自主的視覺愉悅需要也得到滿足。
學習活動為臨摹練習與組合成畫。本課的教學分兩部分進行,這里的臨摹并非寫實地臨摹《向日葵》的原始模樣,而是臨摹《向日葵》的色彩。所以教材右頁上有一幅對原畫進行了馬賽克處理的作品,瞇眼遠看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向日葵》,該畫上分出五十個方格,每小塊內呈現出不同的色塊,這里的色塊就是世界名畫《向日葵》所用顏色。臨摹這些顏色,需要進行涂色練習和色彩臨摹的學習,臨摹顏色實際是局部臨摹,學習效果完全可以達到。只有將涂好色的方塊按固定的位置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完成世界名畫《向日葵》的整體臨摹。本教學將枯燥的涂色練習置于有趣的組合活動中,使學習變得輕松了,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持久力,增強學生的班級集體意識,獲得成功感。
二、教學目標
◆了解色彩語言的豐富性,認識色譜,學習調色與涂色的方法。
◆能準確地識色、調色和涂色,個體完成涂色練習并參與集體組合成畫的活動。
◆表現出對世界名畫欣賞、臨摹與組合的美術活動的興趣和成功的快樂,富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集體協作的精神。
三、教學思路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習色彩知識,了解與掌握配色、調色、涂色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與觀察能力。采用的工具為水粉顏料、毛筆、調色盤及調色用的清水等,進行分格臨摹涂色練習,并集體組合成名畫《向日葵》。
教學準備應考慮全套的水粉畫工具,大白紙l一2張,并完成一部分的涂色范式,要布置學生帶好鉛筆與尺子,以備畫格子使用。
本課教學策略,應以調色練習為基礎,選擇教材名畫作品中的色塊進行臨摹為重點,個體臨摹與集體組合為活動組織方式,展開對同一幅畫的欣賞、識色、調色、臨摹表現及組合再現。教學設計可作相應的安排:欣賞討論、感受色彩美一認知色譜,配色調色練習一對比練習,獲得方法一提出規則,選擇任務一個體臨摹,集體組合一作業評述,再賞色彩美。
四、教學選擇
本課學習應使用水粉畫工具材料,水彩畫顏色在調色時會有些不準,但并不影響組合后的整體效果,對于個別地區因條件限制,也可以選擇其他合適的工具材料,只要達到最后的組合色彩效果,都可以嘗試,但卻失去了色彩調色涂色本身的訓練意義了。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第17課小手帕
教學內容小手帕(蘇教版)
蘇教版第八冊第17課。
教材分析
手帕在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小手帕(蘇教版)通過認識和了解各種各樣的手帕,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小手帕》與前階段學習的色彩漸變、適合紋樣的知識是緊密相連的,而學生對“類似色、對比色、均衡式、對稱式”的運用已不再陌生,小手帕(蘇教版)這些都為手帕的設計成功奠定了基礎。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個性、愛好,因此,讓學生設計手帕,學生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對生活的關愛意識。
教學目標
認知:讓學生認識和了解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各種手帕,并對“手帕上的圖案”談談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技能:通過手帕設計,使學生將已學過的基礎圖案知識,色彩知識在設計藝術上得到應用,培養他們對設計藝術的愛好和創造能力。
情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健康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通過手帕設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及創新精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設計手帕的圖案時要和方形相適應。小手帕(蘇教版)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若干學生作品,實物,水彩筆。
學生準備:方形的紙,白手帕,水粉顏料。
教學時間:第10周星期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互相問好,檢查學習用具的準備情況。小手帕(蘇教版)
二、導入新課
謎語導入:“”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板書課題:小手帕
三、新授
1、課前,我布置大家收集各種手帕,你們收集到了嗎?好,現在請你們拿出來,同學之間互相欣賞各自收集的手帕。欣賞好后交流討論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小手帕(蘇教版)
*手帕上都有些什么花紋和顏色?
*選你最喜歡的一塊手帕說一說喜歡的原因(用途、圖案)。
2、集體交流。一起觀察手帕上的花紋,并說一說自己觀察后發現的花紋的特點?(對稱、均衡、和諧、統一)。
3、實踐體會:這些手帕上的花紋都是設計師精心設計的,今天我們自己就來當回小設計師,設計漂亮的小手帕。
學生設計,師巡回指導。隨意嘗試,大膽設計。
展示第一次的作品,讓他們發現存在的問題。(教師適當的加以指導)
4、欣賞設計:觀察課本上的作品,討論:書上的作品你喜歡嗎?分組交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設計手帕的思路。“小設計師們,你們的頭腦里一定有了設計方案吧,把你的設計方案拿出來,小組討論交流。也可畫幾張草圖,從中選擇自己滿意的作品,可一個人完成,也可合作完成。看哪個小組的設計作品又多又好,又有創意。”
四、學生作業
出示作業要求:a.人人爭當小設計師,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喜歡的方式設計一塊漂亮的手帕。
b.通過展示自己的創新設計,并把自己的設計意圖簡單講述一下。
c.按設計方法的不同,學生自由組合成組,互相交流設計構思。
五、展示學生作品,評價
1、相互欣賞,交流評價。
2、作業展評:學生展示、介紹自己組的作品,大膽發表意見,成功展示自我,體驗集體合作的樂趣。
3、互相評價:先看哪一組的手帕設計得最有創意,再從這些手帕里找出你認為最漂亮的手帕,說一說為什么喜歡?
六、結束新課
播放《丟手帕》,讓學生把自己設計的手帕相互贈送,增進感情。還可以隨著音樂玩游戲。
小學美術教案 篇9
教學目標:1.培養表現力
2.學習構圖和表現的繪畫知識
重點:培養欣賞美的能力
難點:學習構圖知識
教具:范例、圖片
教學活動:
一、導入:
動作隨著節拍,姿態伴著旋律,
豐富而又和諧,多樣而又和諧。
板示課題
二、出示范例
選擇一種樂器將它巧妙繪畫,再組合描繪成有趣的,優美的群像。
學校里有小樂隊嗎?經常去看看他們的演出或排練嗎?同學們的表演讓我們感到更親切,畫出他們演出或排練時的情景。
試一試,看誰觀察的細膩。
三、比一比看看誰的畫面最精彩?
四、做游戲
模仿小樂隊吹、拉、彈、唱,進行模擬音樂會。
五、作業選擇:
1.可以畫你想象出來的小樂隊。
2.注意人物和樂器的大小,高低、橫豎、位置的穿插變化,討論一下為什么。
教學隨筆
小學美術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大地分析本課是利用各種紙材進行藝術造型的有趣活動。采用的材料是皺紋紙搓、捏成的紙團、紙繩,,并根據材料性能運用合適的工藝手段進行構思、設計和制作。所表現的形象裝飾性較強,能夠產生淺浮雕的效果。
學情分析
本學期操作課較多,學生對于操作課已經有所適應,于是大地對本課設置了兩個學習活動,材料及其相關制作技術雖不同,看似有差異,實質上卻包含著相似畫面構成的一般規律。如將多個點靠近作線狀排列會形成線的感覺,點的間距、大小及色彩可產生各種變化;如將點聚集又會形成面的感覺,點的大小與疏密配置可產生多種變化;線如果大量密集地使用,可形成面的感覺,線還有曲直、長短、粗細、閉合變化。
活動一:學習內容是用紙團、紙繩粘貼出一幅裝飾畫。類似這樣的裝飾藝術很多,教材左下角之圖例是一種立體裝飾藝術品,這是法國第六十七屆檸檬節最引人注目和極具創意的展品。本課作業可單獨用紙繩或紙團表現或同時使用,參見教材圖例。不同的作業方式其要求也就不同:
采用紙團粘貼,應讓學生掌握紙團的制作方法和巧妙組拼成形的方法步驟。紙團貯存達到一定的數量,要把握好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設計制作裝飾畫時,注意利用“小紙團一點點排成線,一點點連成片”的方法,使畫面形式美感增強。
采用紙繩粘貼,應讓學生掌握紙繩的搓捏制作方法和粘貼設計成裝飾畫的步驟、方法。注意在造型設計時巧妙利用紙繩的松緊使畫面的線條出現粗細變化。
綜合采用紙團、紙繩粘貼成畫,應同時掌握紙團、紙繩的制作方法,并根據畫面中點、線、面的呈現方式,巧妙利用材料進行設計。
教學目標
1. 掌握紙團、紙繩粘貼畫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裝飾畫。
2. 養成精心制作的良好習慣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運用卷、折、壓、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紙條工藝品。
難點:了解單個物體組拼成圖案的形式美法則及淺顯的藝術規律。
教學過程
1. 欣賞運用紙團、紙繩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紙品樂陶陶
3. 學生嘗試將皺紋紙制作成紙繩或紙團。(師生共同探究)
4. 師生交流解決制作問題:
(1)怎樣使紙團的大小基本一致?
(2)怎樣搓紙繩不易松敢?
5. 教師規定時間,學生合作準備材科。
6. 學生為幾幅作品提出評價。
(1)紙團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紙團、紙繩與底紙的色彩搭配。
7. 教師講解制作方法步驟
(1)構思畫草圖:內容可以是簡單的動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簡潔鮮明。
(2)涂膠(貼雙面膠):注意點線面的不同運用。
(3)粘貼:將紙繩或紙團牯貼在所涂膠的部位,并將其輕壓粘牢,示范時結合采用單線貼和團線貼法。
8. 學生根據出示的草圖討論,什么地方可用紙團,什么地方可用紙繩。
9. 教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創作的設想。
10. 小組合用材科,用紙繩、紙團制作一幅粘貼畫。
11. 學生自評、互評作業。
12. 拓展延伸:藝術作品欣賞,可選用不同的材料為背景媒介做裝飾。
板書設計
《紙品樂淘淘》1.構思。2.畫圖。3.制作。4.粘貼。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錦10篇】相關文章: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錦九篇05-18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錦10篇05-13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4-16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錦6篇03-25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錦五篇05-10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五篇04-12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7篇03-29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9篇02-27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6篇05-11
【精華】美術教案模板集錦6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