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施工技術創新體系研究論文
隨著工程項目建設的不斷增加,產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建筑施工中,把施工成果轉變成實物的過程中,必然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水污染問題、噪音污染問題、揚塵污染問題等。為此,怎樣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程度,實現節能、環保的建筑施工,成為了人們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綠色施工技術創新體系的架構
綠色施工技術創新體系主要由主體要素、環境要素、功能要素構成。主體要素就是創新活動的行為主體,主要包括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建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關聯單位與產業等,共同組成了體系“骨架”。環境要素就是創新活動的主要背景,是確保創新的關鍵所在,通常包括軟環境與硬環境兩類,其中軟環境主要為政策經濟、市場等環境,能夠通過社會環保意識的提升、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予以完善;硬環境主要為資源支持,能夠通過人才培養、資金投入予以完善。功能要素就是主體間的運行與管理機制,確保知識、信息等能夠在各主體間順利交換與溝通,充分發揮了“筋骨脈絡”的作用。總而言之,合理處理各要素間的關系,對發揮創新體系功能、提高體系運行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綠色施工技術創新體系的構建策略
1.強化施工實踐
施工單位是先進技術與理論的檢驗陣地,是人才發揮功效的主要場所,是高新綠色材料與工具運用的最終場所。所以,施工單位是綠色施工技術創新體系的中間環節,對材料、技術檢驗以及信息搜集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施工單位要與時俱進,從綠色環保、節約成本等角度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綠色施工技術制度,全面推進綠色施工技術創新體系的落實。施工單位需要充分重視各層員工的作用,鼓勵崗位創新,并對做出貢獻的員工予以獎勵,可以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并用。除此之外,施工單位不僅要做好綠色施工技術的使用者與推廣者,還要重視有關信息的搜集,為綠色施工技術的創新與完善提供參考依據。為此,可以在施工單位中設立專門的施工技術查驗隊伍,不僅要對新型綠色施工技術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指導,還要對有關技術的使用情況予以記錄、考察。例如,在再生混凝土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對應用中存在的技術盲點予以觀察,以此進行相應的改進;針對不同應用環境,總結應用效果,并進行相關記錄,整理成冊,之后交給相關科研機構。
2.加強教育培訓與科研
在綠色施工中,人才是關鍵,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能夠深入理解材料的使用方式、技術運用要點等內容,并且將其合理地運用到施工當中。所以,教育培訓的作用不容忽視。學校與專業施工技術人員培訓機構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必須根據國家政策方針與社會價值觀予以調整,充分融入綠色施工概念;同時,加強國內外專業技術的教育培訓,如節能減排技術、回收技術、再利用技術等;此外,重視人員內在素養的提高,全面落實“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理念,從而形成質量優先與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在綠色施工技術創新中,科研機構能夠為其創新提供理論經驗與物質保障,其一,科研機構通過加快研究,尋求滿足人文、環境、經濟等共同發展的技術類型,如通過對施工工具的優化,縮短施工工期,降低能耗等;其二,在科研機構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實現新型材料與工具的量產,為綠色施工技術的全面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達到預期的施工效果。同時,在出售有關產品的時候,還要對其應用原理與目的進行宣傳,以此為綠色施工技術的創新提供可靠保障。
3.加大政府部門的支持力度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綠色概念成為了我國政府較為重視的時代性概念,因為其他社會行為也會受到政府行為的影響,所以,借助政府部門的力量,確保綠色施工技術創新的順利展開,是完全可以實行的。根據國內外有關經驗可知,政府政策傾斜可以為環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首先,以長遠發展為出發點,制定一些強制性政策法規,如下達強制性垃圾處理條例,嚴格懲治不合規定的`行為,確保工程施工符合相關規范標準的規定。其次,制定一些鼓勵性的政策法規,如制定技術創新獎項,給予做出貢獻的單位或個人一些物質、精神、政策等獎勵,以此調動其創新的積極性與熱情。最后,增加財政資金的投入,主要就是在綠色施工技術創新中增加專項撥款,為相關工作的全面展開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工程實例分析
1.工程概述
某建筑工程的總建筑面積11.9m2,土方工程量23.63萬m3,回填土工程量3.7萬m3,混凝土工程量10.0萬m3,機電預留預埋管線5.0萬m,施工高峰期人員數量約1251人,施工用電量、用水量非常大。本工程中,主要就是用一條施工雙向硬化道路把施工區、生活區、辦公區進行分離。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及業主要求,需要在場地北側建設生活區、辦公區,均采用彩鋼板房,并在辦公樓中安裝空調、采暖設施及水沖式衛生間,在有關部門驗收其質量、技術、安全等合格之后,才可以進行使用。
2.綠色施工技術應用
(1)材料與用電的節能
在本工程施工中,節能與能源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建筑材料節能。在工程鋼筋連接施工中,可以采用閃光對焊技術、鋼筋電渣壓力焊技術,對廢舊鋼筋予以合理利用,以此減少鋼筋使用量;在模板施工中,做到文明拆卸,有效涂刷脫模劑,利用舊模板拼接予以地下車庫施工,實現舊材料的充分利用。二是,用電節能。通過對工程性能與能耗的比較,合理選用大型設備,有效降低設備能耗;貫徹落實用電管理制度,強化節電教育,實現電能節約;采用節能型燈具,減少能耗;在用電設備停止運行的時候,及時斷電,以免設備出現無功空轉的現象;加強對施工現場設備及相關線路的檢修,以免發生火災或者其他安全事故。
(2)土地合理利用
在本工程中,主要將生活區、辦公區設置在場地北側,共設置3個臨時大門,其中1號大門寬度為11.5m,主要用于大型設備與基坑土方的運輸;2號大門寬度為5.5m,主要用于一般材料的運輸;3號大門寬度為5.5m,主要作為出入辦公區的通道。在施工中,需要大門入口處澆筑C25混凝土,厚度為0.2m,并且在距離1號大門1m處設立車輛沖洗槽。
(3)水資源合理利用
在工程施工中,明確生活用水、工程用水的定額指標,并給予嚴格的計量管理,以此達到節水效果。在設計供水管網的時候,需要對用水量進行充分考慮,以此選擇合適的管徑與管路,采用節水系統與器具,加強檢修,避免管網系統與器具發生損壞與滲漏,影響節水效果。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強施工現場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如車輛沖洗水在沉淀處理之后,用于混凝土攪拌,或者現場降塵;收集自然雨水進行車輛、廁所沖洗或者綠化;等等。
(4)節材策略
首先,在工程施工中,加強施工流水段的合理規劃,改進施工方案,根據施工現場的平面布置,科學配置勞動力與材料,以此降低臨時設施與周轉材料用量;合理設計施工堆料場,減少二次搬運。其次,完善材料保管與領用機制,編制合理的材料需求、使用、管理方案,確保施工材料滿足施工進度,減少浪費。最后,對施工工藝流程予以改進、優化,加強節材技術與工藝的運用,為綠色建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綠色施工技術作為建設綠色建筑、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是施工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必備條件。在工程施工中,綠色施工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是提高施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施工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為此,一定要重視綠色施工技術創新體系的構建,為綠色建筑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依據。
【綠色施工技術創新體系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水利施工技術創新研究論文11-03
施工庫存管理體系研究論文10-23
科學技術創新研究的論文11-16
企業強化技術創新研究論文10-23
房建施工綠色節能技術研究論文10-25
裝飾裝修工程綠色施工理論研究論文11-05
基于綠色理念的水利水電施工研究論文10-23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研究論文06-13
市政工程施工中綠色施工技術研究論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