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校本教材的統整論文
關鍵詞:新大綱 教材統整 中職語文 校本教材
摘要:教材統整在職業教育教材改革中具有深刻的意義和廣泛的作用。對中職語文教材進行統整,能夠強化語文學習效果。本文試結合新修訂的中職語文教學大綱,從教材統整的角度分析中職語文校本教材開發的新取向。
2009年國家教育部印發了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新大綱),其課程的性質與任務既強調了中職語文的工具性、文化素養性,又強調了“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可謂是能力素養雙管齊下,比普高語文的功能性質更完善。
但縱觀當今中職語文的教學,面臨著許多的尷尬,使得中職語文的多重實效功能很難得到全面發揮。這其中既有來自學生層面的、專業層面的、教師層面的,也有教材本身層面的。特別是教材的組織,很難體現專業的特征,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更不用說發揮語文為專業服務的作用了。
針對以上情況,許多中職學校都有所認識,并自行開發了系列的校本教材,與人教版的教材相輔相成,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新大綱的實施,為校本教材的開發指明了方向,也為中職語文教材統整提供了依據。
1、中職語文教材的現狀
中職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和自覺性不如人意,因而中職語文教學越來越被動。造成這種被動的原因,一是當前職業學校生源的特殊性,普遍基礎知識薄弱,知識面比較狹窄,在進入中職學校前,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已經消耗殆盡;二是職業學校重視專業課輕視文化課不良教學環境;其三,也是更主要的,中職語文教材有一定的不足,具體表現為:
1.1專業不同但都開設份量、內容相同的語文課,有許多"用不上"的內容,使中職學生難以形成學習動力,特別是教材的內容較為陳舊,很難適應青少年學生的發展形勢,基本沒有突出中職教育的特點,缺乏對學生職業教育的思考,不能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新的職業教育教材觀。
1.2在范文選擇與編排體例上較多地借鑒了普高模式,符合中職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課文并不多。而體現職教特點的應用文與口語交際等內容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應用文與口語交際內容不僅分量少,而且地位輕,特別是口語交際被安排在六個教學單元之外,明顯處于依附地位。
1.3內容的編排較為僵化,缺乏生機,很難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每篇文章均是由“閱讀提示”“課文”“課后練習”三部分組成,注定了在組織教學時大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方式。另外,有幾篇文章在初中教材中已經出現過的了,有"炒冷飯"的現象。
2、新大綱對教材內容的架構
新大綱明確規定:“本教材的教學內容由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三個部分構成……”
從中我們能感覺到語文課的改革,特別是在校本教材的開發上,應主要考慮以下方面的要素:
2.1把握標準:建立和完善具有中職特色的國家標準,具有分層要求和適度彈性,使學校在執行國家標準的基礎上能確保學生的語文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學得會”落在實處。
2.2合理選擇:篩選符合專業需要的語文課內容,開發一批就業量大、對某些語文知識有特殊需要的專業所需的語文課模塊,學校能根據專業特點、用人單位和學生實際進行選擇,使“用得上”落在實處。
2.3重組模塊:模塊組合的形成,即以一般語文課模塊和為專業服務的語文課模塊,構成便于學分制管理的模塊組合,既能適應專業特點和不同行業對語文知識的不同要求,又能讓語文水平不同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
3、對中職語文教材統整的分析
3.1統整教材理念的提出。教材統整作為一種教材設計方式,由教育者和學生合作確定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學習主題,教育者引導學生在解決與主題相關的問題時尋求新的途徑和策略,繼而從學科知識體系中選擇相關概念和原理等知識與技能,教師圍繞確定的主題組織教材,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知識與原理,以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個人經驗之間統整、個人與社會關系統整、不同類型知識統整的目的。
這正適應了新大綱中中職語文“為專業服務”的理念,也必將為中職語文教材的開發開辟新的途徑。
3.2中職語文教材統整的可行性。
3.2.1新大綱是對教材統整最好的政策支持。新大綱中關于教學內容三大模塊的描述,為中職學校的校本教材的統整提供了依據。統整教材對學科本位的教材設計和組織方式是一個突破,它改變了學科知識的界限,從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尋求學生真正關心的主題,通過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當前“必需”和“夠用”的知識,提升了知識學習的合理性,也激發了中職學生主動關心社會、引發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體現出以人為本、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符合新大綱的指導思想,從宏觀層面具有政策框架的支持。
3.2.2教材統整對合理地改變語文課教師的尷尬處境有積極作用。統整教材打破了傳統的教材體系,按照主題發現和問題解決的邏輯進行教材設計。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與教師進行探討和交流,教師真正地融入學生的學習之中,學生把教師視為引導者和共同的學習者,是不可或缺的學習要素,這必將大大提升文化課教師的地位。同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過程,加深了對自身專業知識的理解,增加了更多的感悟。此外,由于統整教材更多的是校本教材,所以教師勢必要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地區、學校、專業和學生等差異,開發校本課程教材,在此過程中,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3中職語文教材統整的方法。新大綱規定的三個模塊,都強調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三個內容,對于一線的語文教師來說,可以確立統整教材的思想,選定一個統整的方向,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素材和實例,逐步整理完善,從而開發適應專業特色、符合學生實際的校本教材。具體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嘗試:
3.3.1對閱讀與欣賞教材進行統整。現行教材將教學內容劃為了若干個單元,單元之間聯系較為松散,每個單元的課文重點突出的是相同的思想或情感傾向。而語文教學并不只是教內容,其本位在于語文意識。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整個單元移動,進一步是對一個單元的教材進行調整、增刪,重點是補充、拓展,如同一主題不同文體的文章,或同一作家不同主體的文章,最好是再進行知識點的'歸納、整理,一個單元確定一個知識點,將教材后補充的語文知識加以拓展,形成介紹、舉例、練習的體系,使漢語知識得到有效的學習。除了補充教材中已選課文作者的相關簡短作品外,可以編寫課外古代詩詞、簡短文言文教材,介紹作者及其相關文學常識,歸納常見的實詞、虛詞的意思,對詩文主旨進行解讀,幫助學生讀懂詩文,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3.3.2對口語交際教材進行統整。新課標對聆聽與口語表達有要求,卻沒有相應的教材。一般的口頭表達可以在課堂討論發言、回答問題時培養,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對此部分內容進行統整后,語文教師采用課前輪流(或集體)口語表達,再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語文口語實踐活動,如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等,就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統整時,要確立口頭表達的主題和范圍,從低層次的簡單復述逐步過渡到較高層次的自我組織表述,比如先說一個成語、引一句名言、講一個小故事,再進行名著簡介、新聞評述、簡短演講。統整的教材最好按年級、學期編排,內容應包括表達的主題、范圍、范例和學生表達的實例、老師的簡評等,增強可操作性。
3.3.3對綜合實踐活動教材進行統整。新大綱對中職語文的綜合實踐活動提出了總的要求,但沒有具體細則,更沒有訓練體系,每一單元后附的只是語文實踐活動的舉例,寫作訓練的要求和指導需要教師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靈活制定。我們可以根據各專業學生的不同特點,設定若干個必修的訓練主題,把寫景、寫事、寫人和議論按不同角度劃分訓練內容,并穿插書信、總結、倡議書、訪談紀要、調查報告等常見應用文的實踐活動。統整時除了明確訓練目標、訓練步驟、教學方法之外,最好編入名家范文和學生習作,便于學習和比較,對學生實際運用水平的提高會更有幫助。
校本教材開發的主要目的,不是為教師提供“法定”文件,讓教師屈從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為教師的教學服務,為教師精心打造和提供可利用的教材資源。用統整法來指導中職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為了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統整后的教材將更具針對性、有效性,從而更貼近學生學習的現狀也能更好的為學生的專業技能服務。
參考文獻
[1]《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的幾點思考》任梅英.2002
[2]《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幾個關鍵問題》徐國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
[3]《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教職成[2009]3號)[Z].2009-1-6
[4]《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8]8號)[Z].2008-12-13.
【中職語文校本教材的統整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中職語文的教學論文03-29
中職青年教師校本培養的路徑探析論文04-23
中職就業語文教學論文07-20
中職語文教育教學論文07-18
中職學校語文教學論文01-10
中職語文作文教學的論文08-05
關于中職語文教學的論文03-30
論文:小學語文教材的把握與運用06-23
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教育的滲透論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