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思維與興趣的培養論文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一種新的事物的認識、了解離不開觀察,觀察能力是每一個人應該具有的本質特性,也是每一個學生智力體現的一個標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掌握了這種技能后學生就能通過事物的表象發現本質,達到掌握新知識、發展智力的目的。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就會發現新的觀察點,產生新的聯想,有了聯想就會增加推理分析、總結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新思維培養的過程。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針對一個個小問題去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臺上擺出立方體、長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觀察,找出每一種物體有幾個面、幾條棱。這節數學課就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豐富性,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有解決了問題,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運用直觀教學方法,利用數學教具,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問題、產生興趣,再進一步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就避免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形象性互相矛盾,也開拓了解題的新思路,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驅使下進行思考,加深理解,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就會更濃厚。
二、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展新思維很重要
—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各種科學都可以通過動手“做”出來,這一點已經經過很多事實證明了。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做”數學。例如,教師可讓學生用米尺測量課桌和課本,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米和厘米的長度單位;利用稱量體育器械中的鉛球和乒乓球拍可以讓學生了解“千克”與“克”的重量單位;把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紙片沿對角線剪開,就可以讓學生理解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所以,這個動手的過程就啟發了學生新思維,產生了解題的新思路。此外,在培養小學生的操作能力的同時,為了更好地發展他們的思維,教師一定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好奇心,因為每一個人的好奇心會引導自己積極地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以及延伸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一)教師積極運用啟發法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學生的個體能力是有差異的,一個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了解他們個體能力的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有很好的收獲。對于一道數學題,教師要提前考慮采用什么樣的語言表達得更簡潔明了,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更適合學生。教師還要在具體的講課過程中發現突破口,及時采用手勢或者教具化繁為簡,步步深入,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為發展學生的新思維做好了鋪墊。要想做好這一點,教師是離不開自身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這也就給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課前,教師要找出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一定要杜絕只在課本上下功夫的弊端,要善于發現問題,提煉問題,還要把這些問題給學生講透徹,分析清楚。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在講解新的解題方法時,教師要講解一些數據之間的聯系、等量關系,讓學生知識之間是互相聯系的,并且做到融會貫通,真正讓學生產生學習知識的欲望。
(二)利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展思維模式
這樣,我們就會發現,小學生的興趣可以促進他們發展解題新思維,而學生本身的反映敏捷的思維是他們濃厚興趣產生的基礎,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這也就告訴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把興趣培養和新思維的培養結合起來,讓學生知道這兩者之間的聯系。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的變換,通過變換不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學生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小學數學思維與興趣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解題思維培養的論文09-25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論文10-08
關于激發學習興趣激活思維培養的論文06-29
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03-30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論文10-07
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論文06-29
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畢業論文03-28
小學教育中的學生數學思維方式培養論文10-08
數學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論文07-04